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1 09:15:3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饣、 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感情。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磁带(生日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生日”两个字。

  谈话: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每当你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会为你点燃生日蜡烛,送上生日蛋糕,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过生日,作为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2、今天,我们学习18课借生日,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的。板书“借”(用与“生日”不同颜色的笔书写)齐读课文。

  3、根据文题质疑

  师:读过文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让学生提,鼓励大胆质疑)?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

  二、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4人一组读全文,每人一段,互相纠正字音,句子。

  3、小组汇报,其它组认真听,发现错误问题。

  4、检查识字情况,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认识“饣—饭, 牛--物”(学生认读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交流识字方法)。

  5、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弄懂了,指名汇报。

  三、课间律动:

  为小云妈妈唱一支《生日歌》

  四、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书中第一幅插图

  1、结合图及文字,指导第一自然段朗读,体会出小云高兴,惊奇的心情。方法:指名读,齐读。

  2、在第一幅图出示后,显示小云和妈妈的话,着重练习对话部分的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小云问话的语气和妈妈的语气,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多次试读,体会出人物情感。教师适机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读三、四自然段,重点练习小云的话,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的感叹语气。

  4、分角色小组练习读全文,指名分角色读全文。

  5、表演读,读给老师,同学听。

  五、课后延伸:

  学习了《借生日》一文后,你受到哪些教育,知道如何对待父母长辈了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父亲对作者成长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含义深刻的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图片,说一说所积累的和爬山相关的诗句。

  2、谈话导入课文。爬过山吗,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爬山经历。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文中的父子一起去爬山。(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父亲的几次意味深长的话。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4、汇报:课文重点写了父亲在登山途中说的三次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师板书:上山 山顶 下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一处值得深思的话

  (1)指名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爬山的目的不同)

  (3)“征服”也可以换成哪个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用心。 过渡:靠着“征服自己”的这种信念,(引读)虽然“太阳,,我们已经站到山顶上了。

  2、理解父亲第二处值得深思的话

  (1)同学们想象一下,爬上山顶后的父子俩心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2)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处话。 ① 指导朗读,体会“慢条斯理”这个词语。 ② 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板书:过程 尽力) ③ 说到这里,老师想起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在200米短跑中,一个黑人小伙子冲在了最前面,眼看胜利在望,然而,意外发生了,小伙子不慎扭伤了脚。瞬间,他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是他的父亲一步步把他搀向了终点。虽然金牌与他失之交臂,但他顽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人们心中,小伙子就是真正的冠军!

  (3)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说,师及时点评。 小结: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尽了力。

  (4)我听懂父亲的话了吗?自读自悟第6、7自然段。 过渡: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来看看父亲说的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3、理解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1)当我逞强地又蹦又跳下山时父亲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让我们也放慢脚步,同这对父子一起躺下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用心体会。

  (3)设想,假如父亲没有叫住儿子,儿子就会错过这些美景,就会错过这些美好的体验。父亲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

  (4)师读: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四、总结全文,回顾重点

  1、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话。

  2、理解“沉静”,“智慧”分别指什么?

  3、总结全文 让我们再次回顾父子俩的登山之旅。(引导学生看板书)其实,登山的过程犹如人生之旅,父亲的每一次话都是人生智慧的彰显。

  五、课外延伸,感情升华

  1、师谈感悟

  2、生自由发言

  3、小结,理解父爱。

  六、布置作业

  1、把你认为本课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认真摘录在采集本上。

  2、让你的父母也来读这篇文章,你与父母共同交流读书感悟,并用文字记录下你们读后的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爬 山

  上山 征服自己

  山顶 过程尽力

  下山 懂得欣赏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

  杳无音信(yǎo):形容沉寂或不见踪影。

  雨后春笋(sǔn):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悬而未决:无着落,未解决。

  2.学生讨论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办法,对小行星观测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四、研读课文

  1.读课文,将你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小行星的知识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听。

  指名一个学生表述,其他学生听并指出其疏漏。

  本文介绍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识有:

  (1)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

  (2)小行星被发现只有200年的历史。

  (3)第一颗小行星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谷神星。

  (4)第二颗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国人奥伯斯发现,它叫智神星。

  (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要经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的观测、检验和繁复的计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们找出来不是易事。

  (6)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直到1845年,第5号小行星才被发现。

  (7)星表、星图等观测更加完备,使用了更强有力的望远镜等后,小行星才不断地被发现。

  (8)照相方法在天文观测中被应用后,人们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

  (9)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以上内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

  (10)给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先决条件: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11)以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12)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而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超过百颗,编号而尚未命名的更多。

  (13)中国人最早发现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时间是1928年。

  (14)张钰哲1957年发现的小行星编号是“1125”,命名为“中华”,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

  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

  (15)已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小行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

  (16)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只有50年的历史。

  (17)已被确认为是近地小行星的现在只有4颗,其中第3颗是我国科研人员1977年发现的,离地球最近时只有75000千米。

  (18)天文学家们严密监视着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内的近地小天体。

  (19)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说明小行星的在天体中的位置及其体积和质量。

  (20)为什么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大行星粉碎成许多碎片形成;一种认为在太阳系未形成时,由于未知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物质未能凝聚成一颗大行星,而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21)研究小行星对于探讨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能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11自然段,概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从小行星的位置说起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2.由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顺序和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分说有关小行星发现的历史、正式编号和命名以及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义,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

  本文安排说明的内容,是以对事物认识的前后为顺序,因而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3.你思考过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吗?试给大家谈一下。

  讨论明确:

  有关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运行区域(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体积和质量(最大的1号小行星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强有力的望远镜,照相方法等)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我们不妨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搀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

  五、总结、扩展

  教师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2)阐说说明对象(主体部分);(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说明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1)模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2)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3)纵横交错式。

  就正文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5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