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时间:2024-09-13 11:25:22 教案 我要投稿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4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_____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_____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_____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但是,这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味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 ? ? ? 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 ? ? ?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3

  教学目标: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古诗,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3、潜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关于送别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以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离开美丽的校园。随着毕业的临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开始弥漫离别的气息;那么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2、过渡揭题:别急,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绪搁置一下,先来共同学习一首应时应景之作——其实是一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播课件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穿插《出塞》)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4、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5、群众诵读

  6、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播课件(重点词句)

  播课件,描述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情绪。后两句,写的是自己,但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必须要问到诗人的状况,所以诗人在送别辛渐时个性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此刻的状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也证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本诗既写了朋友的离情别绪,更加写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展开想象诵读诗,师生共评

  7、背诵: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三、积累训练

  1、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课件出示)

  2、那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

  四、拓展。

  1、赠言示范

  2、写离别赠言(课件播放送别)

  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写景:渲染气氛——寒雨

  叙事点出送别——送客

  抒情:证明心意——一片冰心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4

  教学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

  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知识链接: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相关文章: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01-04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02-21

送芙蓉楼辛渐教学反思11-0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10-29

涉江采芙蓉教案06-18

《黄鹤楼》教案07-04

黄鹤楼教案08-15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04-06

《黄鹤楼送别》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