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从读、品、观中感受泉的魅力,体会泉多、水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读中悟泉的特点、感受美,感官欣赏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泉城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说说泉城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二、讲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的3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句子,交流
(1)第一句,泉多(七十二泉)
(2)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a指名读这句话后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三句:最著名的泉水
板书: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4、齐读课文。
(二)、品读四大泉:
1、为什么作者只介绍这几处?(最著名)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七十二泉中脱颖而出呢?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自读描写这四泉的部分,出示要求:你最喜欢哪处泉?找出相关的.文字介绍你喜欢的这处泉。说说它吸引你的理由。
2、帮扶部分为珍珠泉以及趵突泉,根据学生回答随意调节:
趵突泉部分
“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大)
“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清)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美)
a结合这句话,理解“冒”——泉水多但流速相对慢,高过泉面。
b出示趵突泉的图片,帮助感受“美”
c 介绍趵突泉得名由来:大股泉水像拥有生命般日夜跳跃冒出水面,因此得名“趵突泉”,指导朗读。
d小结:是啊,泉池开阔、泉水清澈再加之喷涌而出时那如同白雪的层层波浪,趵突泉不愧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e谁愿意用你的朗读来展现趵突泉的美?指名读、齐声品读。
珍珠泉部分
“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池大水清)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拎到了睡眠上来。”(形态美)
理解“涌”——水流细而急。(可与“冒”比较)
珍珠泉的美:体会三个“忽~忽~”——瞬息万变,“拎”——神奇、有生命力
指导朗读
3、放手自学部分:
五龙潭:生读相关部分,再作介绍。动作理解“汇注”
黑虎泉:生读相关部分,再作介绍。
4、小结:泉城的四大名泉果然各具特色,风光无限。齐读2-5自然段。
5、回读第一自然段
游历济南,泉的美景一览无余。这些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文章读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三)得名由来
1、引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泉是济南的魂,那一汪汪千姿百态的清泉把济南装扮的万般风情、充满灵动。让我们再度走入济南,齐读课文《泉城》。
四、作业布置。
了解济南的其他名泉,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9、泉城
珍珠泉 神奇
泉多 五龙潭 泉多
泉美 黑虎泉 气势 天下闻名
趵突泉 大、清、美(首)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来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沙沙。”B、“像金色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字当中,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文章的清新优美。例如:感受排比句式的排列美;想象中的意境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四、置留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指导用读读、议议等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赏析例选诗节,体会意境,感情朗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方式有序地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片段,达到读写结合,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四、置留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______的交响诗》。
板书设计: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语文教案 篇4
习作5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钢笔字。
板书设计:
学做节目主持人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叙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语言活动当中学习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知词句意思,感悟词语的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①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指几名学生回答)
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呢?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板课题。(识字二)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①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②读课文,圈出生字。
③自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抽查学生按要求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②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词语。
③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3、分析字形。
①复习识字方法。
②小组讨论: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下来的.?
③检查讨论情况。
4、学习词语。
①认读词语。
②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
③巩固练习。
连线: 扫 水 搬 木头
推 地 抬 桌子
提 车 抓 小鸡
5、小结。
6、质疑。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3、扩词活动。
4、指导书写“琴”。
四、玩游戏(快乐传真)
1、玩游戏。
2、编写儿歌。
五、总结
1、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2、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评出最优先的一组并给以奖励。
六、课外作业 熟读生字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03-12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