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

时间:2024-09-17 08:0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1

  活动目标:

  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活动难点:

  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毛线、布条、树枝等。

  材料二:各种平面的物品:纸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种立体物品: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

  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发现

  1、导入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幼儿玩风车)

  2、探讨:“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

  教师: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

  教师: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

  教师: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

  3、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

  二、尝试探索。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

  (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尝试”是用小手表示)

  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

  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4、教师小结: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

  三、再次探索师: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

  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实践归纳

  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交流归纳。

  五、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旋转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开始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表现出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但是需要老师给与正确的引导与激励。一次,我和同事说话时,不经意地将手中拿着的一把小椅子一条腿着地转了起来,孩子们吃惊地看着我,充满着好奇和兴奋,并在下课的时候模仿起来,但是很难成功,我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要保护,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与行为,我们要正确引导。我又想起我们小时候,经常用青霉素药瓶的橡皮塞子,中间插一根火柴杆,做陀螺玩,还有男孩子自己做木头陀螺玩,知道孩子对旋转的好奇与当自己通过努力让物体转起来是,那种成功的喜悦与兴奋,让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组织一次关于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活动,于是经过自己的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孩子已有经验的分析,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等。实施了这节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旋转》 。

【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反思】相关文章:

奇妙的透镜教案02-16

奇妙的透镜教案 14篇02-22

大班科学教案:镜子真奇妙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大班科学奇妙的颜色教案03-30

大班科学《镜子真奇妙》教案04-06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01-26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01-08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杯子01-09

科学灯大班教案及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