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6 08:15:0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身的集邮册。

  二、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谁喜欢集邮?集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邮票很美可以欣赏,可以增加知识有收藏价值……)

  2.谁想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二)自学文章,整体掌握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考虑: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丽吗?从哪几方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身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第二小节:

  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

  主要采用“读、谈体会、评读、介绍并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万里长城、长江、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的美,从而发生热爱祖国之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点拨:日月潭、半屏山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在做思乡的梦?结合实际谈谈自身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

  诗中很多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的,读起来觉得特别美。感悟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评读。

  第三小节:

  重点感受:历史长河积淀的无穷力量。

  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想像中读;以在欣赏中读的方式感受集邮册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一对应的句子,进行小组间的赛读。

  (四)感受内容、练习背诵

  1.指导朗读2~4节的第一句诗,体会出一句比一句强烈,从而感受到作者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那份越来越浓烈的激情。

  2.分角色读配乐诗歌。

  3.选自身喜欢的句子、段落练习背诵。要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名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五)提出疑问,升华主题

  文章学到这儿,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可提问:“美丽的”集邮册,仅仅是指它漂亮吗?能体会出“美丽”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内容,知识丰富、抒发着对集邮册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带着这种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2.我们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身的集邮册,你能仿照这篇文章用诗歌的形式、用一一对应的句子,把你对集邮册的喜爱展示给同学们吗?试着动笔写一段。

  3.指名给大家念一念自身的创作,互相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文章。

  2.完成仿写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1、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文中对比映衬的写法。

  4、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

  5、欣赏《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学法点悟]

  阅读小说应从情节入手,抓住情节发展各阶段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细细揣摩,可见人物性格之一斑。

  [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课文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脉络清晰。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和细节描写突出了主要人物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情节的几部分,应怎样概括?诸葛亮的三次“笑”各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疑难解析]

  质疑: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的四个阶段?

  解惑:先按照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成四部分,然后用尽量简短、准确的语言概括,即兵临西城(第一段)、临危施计(第二段)、司马中计(第三、四段)、孔明释计(第五、六段)。

  质疑:课文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

  解惑: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

  质疑:文中几次写到诸葛亮的“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解惑: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第一次,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第二次,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笑”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的心理。

  [语言揣摩]

  1、“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

  这是为了造成城中没有军队的假象,迷惑敌军。就是让司马懿看到一座空城,产生疑惑,不敢进军。

  2、“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一座空城,并不能吓退司马懿,但在加上诸葛亮城头操琴,就不能不令司马懿生疑了:孔明一生谨慎,不曾弄险,若西城为空城,诸葛亮在城头操琴等于束手就擒,这不可思议!所以西城必不是空城,诸葛亮之所以这样是诱司马中计。

  [研究课题]

  《三国演义》用浅显的文言写成,古人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通俗而不失典雅,请诵读课文,加以体会。用课余时间阅读这部书,给同学们讲述你认为精彩的片段。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顺畅地朗读课文,做到有声有色地复述。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理清情节。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写法,并谈谈你最欣赏的地方。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司马懿( )城铺( )鹤氅( )纶巾( )笑容可掬( )麈尾( )言讫(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蜂拥 隐匿 纶巾 骇然 远遁 分拨

  泪如泉涌 稳妥 伦理 言简意赅 遵循 选拔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失色:

  妄行出入:

  笑容可掬:

  抚掌:

  骇然:

  言讫:

  二、简介人物

  罗贯中:

  诸葛亮:

  司马懿:

  司马昭:

  第十三课:空城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关兴:

  张苞:

  三、关于小说阅读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阅读小说,应能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用以衬托的次要人物是: 。小说的情节有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分析主题,评价人物等。

  四、问题探究

  1、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交代背景有何作用?

  [提示:可从课文节选之前的情节谈起,从课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谈也可。诸葛亮失了街亭、柳城,又失了内应,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而诸葛亮只有五千兵,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城中仅余二千五百人。且“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以至于敌兵来至,众官早已“尽皆失色”。交代背景,突出了一个“危”字,惊心动魄,不仅使故事的开端就扣人心弦,而且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就在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临危不惧,表现得异常镇定,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

  2、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司马懿也不是平庸之辈,课文不是以弱衬强,而是以强衬强,以司马懿的狡诈写诸葛亮的智慧。具体剖析见“疑难解析”第一个问题。]

  3、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提示: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司马懿对诸葛亮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诸葛亮一向谨慎,此刻他不相信诸葛亮如此弄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一反常态,出奇制胜。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猜出孔明可能是“故作此态”,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不一定能成功。]

  五、欣赏评价

  1、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加以简析。

  答:

  2、司马懿老谋深算,请结合文中情节加以简析。

  答:

  六、拓展阅读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叫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宜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选自《三国演义》)

  [探究建议]

  1、稍有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同学,一看便知以上文段所讲的故事,其中“三人”应指哪三人?对,当然是刘备、关羽、张飞。由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想起哪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而刘备的言行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这两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

  2、写天气,写张飞的话,目的是什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什么作用?请围绕“衬托刘备的真诚”这一写作目的口头阐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蓊()郁游弋()山凹()惬()意

  虚掷()挥霍()徜徉()甬()道

  喧嚣()吞噬()涟漪()

  二、知人论世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一些名人对梭罗及《瓦尔登湖》的评论:

  ①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②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③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④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三、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1.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2.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3.进一步描述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

  4.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5.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

  6.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1)、不上不下(卡)

  (2)、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3)、土撒在热水上(垫)

  (4)、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5)、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6)、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7)、学猫叫。

  (8)、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语文教案 篇5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新选古诗《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诗句简析

  第一句,墙角数枝梅。墙角点明梅花开放的位置幽僻。数枝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影孤单。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

  第二句,凌寒独自开。咏梅之作不少,仅就梅花而咏梅,则无论是形象和意境并无高远之处。而凌寒一句则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凌寒,冒着严寒,实为全诗点睛之笔。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本自然规律,而一凌字则付与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傲立严寒,坚强不屈,不由使人顿生敬畏之情。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独自来修饰开,让人觉得梅花气压群芳,孤傲无比,这般傲姿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虽言不是雪,而偏偏联想到雪,以雪作比,意梅花色洁如雪,这般清丽高洁,实非白雪可比。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袭来。联系第三句可知,作者三、四句运用了倒置的手法,既强调了梅花色洁如雪的特点,也突出了它幽香袭人。纵观全诗,词句虽清丽平淡但意蕴含蓄,寄寓深远。结合诗人当时的情况(推行变法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及个性,不难体会到作者赞美梅花凌寒独放、洁白清香,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坚贞不屈,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梅花》这首诗诗意明白晓畅,参考注释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诗意,故教师可把指导重点放在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上。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

  教学难点:要求2。

  三、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语文教案 篇6

  【碰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把开发新式课堂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是我两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灵感】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较好地上好一节识字与写字课成了我们低年级教师要攻克的课题。有幸在“考日回国汇报大会”上,看了一节音乐课与体育课整合课,我深有感触。于是有一个想法:识字课能不能拿到微机教室去上,让计算机这个多媒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儿童们在动手操作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同时,把课上较难记忆的生字记住。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堂课。

  【课堂特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识字、写字与计算机教学实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展示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锻炼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创新设计】

  一、交流资料,了解雷锋

  1、课件展示:出示雷锋照片并引导学生介绍雷锋。

  2、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二、操作电脑,初识生字

  (出示教学软件,导入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边读边用鼠标画出生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学习生字,读通句子。)

  2、同桌交流:

  学生用鼠标点击生字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读字。

  ⑵ 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 对照大屏幕,鼓励学生范读课文。

  三、巧用整合,引导识字

  1、操作软件,自主学习:

  ⑴ 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通过刚才读文,能够记住了哪个生字,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⑵ 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根据学生所说生字,教师点击教学软件出示这个字,并配有相应的图片。)

  ⑶ 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① 想一想在哪里看到过他们?

  ② 关于这个生字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③ 把你想到的和这个字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

  2、看图猜谜,字理识字。

  3、操作对比,导学新字:

  学习“迷”字:

  ⑴ 电脑出示并引导学生读词语。

  ⑵ 动画展示。

  ⑶ 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学习:

  ①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② 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个生字?

  4、图文整合,随文识字。

  5、利用电脑,合作识字:

  小组学习“洒、滴”(电脑导入学习提示:)

  ⑴ 学生操作软件并读文,挑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⑵ 学生之间互相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⑶ 小组汇报。(学生操作前面的大屏幕,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电脑展示,学写生字

  1、电脑出示书写顺序。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评议。

  五、及时小结,引导学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

  中的十二个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坡”等12个生字。会写“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知道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掌握“低、游”的字形结构。

  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卡的要求预习,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坡”等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一上课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播放动画片)

  2、动画片看完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有一个作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写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第16课《要下雨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板书:要下雨了

  4、诶,这题目“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要下雨了是将要下雨;下雨了是雨已经下来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一次课文,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同桌交流: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或选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同桌读一读。

  4、检查读书情况。谁能够勇敢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在听的过程中教师予以评价。

  5、通读全文,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

  三、趣味识字,寓教于乐

  1、看到大家读书这么认真,瞧,生字宝宝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出示:山坡割草很闷伸腰大喊潮湿

  虫子消息搬家一阵哗哗哗(给红字注音)

  2、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说一说你觉得读哪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生字宝宝想知道小朋友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本课合体字居多,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

  4、通过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5、通过“帮字宝宝找妈妈”的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将生字贴在黑板上,师扮演妈妈:山坡山坡坡坡坡,你在哪?

  学生从黑板上找到相应的字,大声回答:山坡山坡坡坡坡,妈妈,我在这。

  四、指导书写“吗,吧”

  由于吗和吧的口字旁我们已经练写过,这两个字只需提醒正确的笔顺,并主意左窄右宽,老师范写,就可让学生自己描红,书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