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
活动意图:
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爱游戏、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征和现阶段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结合》。本活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操作和探索,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本节活动通过给小动物“送水果”的情景创设,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5以内的数物结合,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在游戏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数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与量的结合,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个数字转盘,一个篮子(内装水果图片若干),贴有数字和动物图片的篮子5个,数字卡1-5,“神奇的手指”音乐。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雪花片若干,“数、物拼板”若干,油画棒、印章及操作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手指游戏:神奇的手指
二、集体活动:
1、感官调动、复习数字创设情境:数字转盘手中拿,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
2、创境激趣,按数取物。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动物舞会,需要一些水果,有5个小动物来信请求小朋友的帮忙。
三、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第一组:数物连线,幼儿将数字与相对应的物品连起来。
第二组:盖印章,幼儿根据左边写出的数字,在右边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第三组:幼儿操作“数、物拼板”,使数卡与物卡一一对应拼在底板上。
第四组:操作数字卡片和雪花插片,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幼儿需要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四、游戏巩固,结束活动
游戏“送水果”。幼儿帮助动物装水果,快乐的去参加动物舞会。
五、活动延伸,积累经验。
1、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选操作。
2、在户外活动时玩“点数上车”的游戏。
六、生活数学,体验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需要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字先表示,然后可按数字表示的数量拿取物品。
活动反思:
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数字转盘"的转动,提高了幼儿注意力,活跃了思维。“送水果”情境创设激励幼儿准确的数出“水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探索并动手操作数字与物品的对应,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完成。
不足之处:
1、材料虽然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开放性还是不够强。
2、在幼儿操作中对幼儿的适时指导把握的不够准确。
3、自我专业素养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2
活动内容:
5以内数物结合
教案目标:
1、让幼儿在数学情境中感知以内的数量,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教案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图片5幅,数字卡1—5,糖。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 —幼儿人手份。
教案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创设情景,"小动物来班上做客",学习5以内按物找数。
师:看看谁第一个来啊?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1只小狗要数字宝宝1表示,并将数并字卡1与相应数量小动物对应。依次出示剩余图片,带领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或让个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问幼儿有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将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小动物图对应粘贴。
小结:师生一起数,1只小狗,2只小刺猬,3只小猫,4条鱼5只小兔,一只小动物就用数字1表示,5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宝宝5表示。)按数取物。教师将有数字的卡发给幼儿,幼儿根据数字卡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三.游戏。(猜糖)
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糖,谁小朋友猜猜老师手里有几颗糖,猜对了就送给谁。(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准备好手里的糖,请幼儿猜,然后让幼儿点数糖的数量并说出总数,用几表示。(游戏可反复玩。)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4
一、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二、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四、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五、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5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
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7
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在已有经验上会认读1~5的数字,也在平时的生活中,利用数玩具一边数数,一边取数做按数取物的铺垫,也在每天放学时,数豆豆做按物取数的经验。结合本节课,利用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兴趣浓厚,进而参与探究数物结合的游戏,学习5以内数物结合,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最后让知识回归到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事物结合的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5以内数物结合,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活动准备:
鳄鱼挂图,鳄鱼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叶老师从鳄鱼馆带来了鳄鱼,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四只)但每只鳄鱼的年龄不一样,
所以他们的牙齿数量也不一样。现在需要宝贝们一起数一数,每只鳄鱼有几颗牙齿,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旁边,闯关成功后,获得豆豆,最后到老师那里领取对应的零食哦,请你们和鳄鱼一起玩游戏。准备好了吗?
二、按物取数
1.老师操作3
师:这里有四只鳄鱼,第一关就让我来挑战吧
先数一数鳄鱼有几颗牙齿?(3颗)我们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3)找到对应的数字3贴在鳄鱼的旁边。
小结:先数一数鳄鱼有3颗牙齿,用数字宝宝3来表示,请你找到数字宝宝3,贴在鳄鱼的旁边,有3颗牙齿,就用数字宝宝3来表示。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关,这只鳄鱼有几颗牙齿?数一数?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请你找到数字宝宝4,贴在一边。
幼:鳄鱼有4颗牙齿,用数字宝宝4来表示
2.幼儿半操作4
3.幼儿独立操作4、5
三、按数取物
师:刚刚你们都挑战成功了,奖励你们一起和鳄鱼玩游戏吧。老师这里的鳄鱼因为贪吃糖果,所有的牙齿全部坏掉了,现在需要请孩子们给鳄鱼补牙齿。
仔细听游戏规则:孩子们的手里都会有一张没有牙齿的鳄鱼,孩子们要安静,看着老师手里的数字卡片,我们一起认识,是数字几?(3)然后从篮子里找到三颗牙齿放在鳄鱼的嘴巴里,篮子放在中间不能动,牙齿放好后举手,老师说收就收,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最安静,老师会奖励豆豆哦,最后就根据你们的豆豆数量去领取饼干。
师:看清楚了吗?是数字几?我们找到几颗牙齿?开始行动吧,找好的小朋友举手。
四、结束部份
鳄鱼组有几颗豆豆?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贴在下面。——4颗豆豆奖励4块饼干
大象组有几颗豆豆?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贴在下面。——3颗豆豆奖励3块饼干
恐龙组有几颗豆豆?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贴在下面。——5颗豆豆奖励5块饼干
教学反思
1.最后幼儿操作环节,给孩子们问清楚几个问题,你看清楚了吗?是数字几?我们找到五颗牙齿。开始行动吧,找好的举手,老师来检查。
2.幼儿看数字卡片,做按数取物时,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让孩子提高难度,增加兴趣。
3.小班幼儿身高,将孩子所要用到的数字卡片于黑板下沿线摆放,幼儿便于操作。
4.最后巩固延伸环节,请孩子按数取物取零食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自己取零食。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5间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数字胸饰,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点子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操作兴趣,摆一摆,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来和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喜洋洋),喜洋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3)小结: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二)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喜洋洋说小朋友这样聪明,和你们一起真好玩,我再请几位好朋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2、出示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一间漂亮的房子住,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它们住进新家,给房子依次贴上数字,将羊羊们送进新家。
3、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我们看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进了新家。1号懒羊羊,2号沸羊羊,3号喜羊羊,4号美羊羊,5号慢羊羊。它们互相都有邻居,2号沸羊羊,它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邻居,那么我们的数字宝宝2也一样有邻居,它的邻居是谁呀?数字1和3,(刚刚小朋友已经摆了小圆片,2是中心数,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5、小朋友知道了2号沸羊羊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邻居分别是谁?3、4的邻居分别是谁?为什么?
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三)小朋友操作,填点卡。
1、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进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它们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点子卡,出示点子卡,请小朋友数中间的圆点有多少个,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数成为相邻数。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数,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两边的圆点数是中间圆点数的相邻数。
2、小朋友操作,填点卡。教师巡视指导(四)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操作填了点卡,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全体小朋友戴上数字胸饰,看自己戴的数字胸饰是数字几,去找比你的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字朋友。在音乐中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从多种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并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幅森林风景画、带磁性的(5条鱼、3个孩子、4只猴子、2只小鸟、1个太阳)、鸟叫声的音乐、《大雨和小雨》的歌曲、1-5的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每一组一大盆玩具,门牌号(印有不同数量点子的白纸)、苹果小粘贴。
一、准备活动
播放《大雨小雨》的歌曲,和幼儿边听边舞蹈。
二、集体活动
师:雨停了,空气特别的清新,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去看看,看看森林里雨后美丽的景象。
出示挂图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大胆地讲述给大家好吗?鼓励幼儿观察后表达。幼儿讲述之后,教师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这是雨后的大森林,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雨点被太阳公公一晒变成了很小很小的小蒸气,在太阳的折射下,变成了美丽的彩虹。森林中的参天大树更加浓密、郁郁葱葱。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小鱼在水里唱着快乐的歌谣。几只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小朋友结伴在草地上嬉戏玩耍。多美的雨后景象呀!
2.依次将图画中能活动的物品取下,粘贴在黑板的空白的地方,并与数字一一对应。
小鸟想来小一班听着音乐快乐舞蹈,你们欢迎吗?来了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幼一起点数)如果用数字宝宝来表示,我们要请几哪?2(幼儿回答)2长得什么样子呀?(2像小鸭水上游)2宝宝藏在哪呢?(老师手里有许多数字卡片,小朋友用“请留下”“请走开”留下需要的数字)教师将数字2和两只小鸟并排贴在一起(左小鸟,右数字)请小朋友拍两次手欢迎它!
用上面的模式依次取下图片上的'物品,并与数字一一对应:猴子4、太阳1、孩子3、鱼5(点数时,可老师与幼儿共数,也可请个别小朋友上前面来点数,幼儿判断。拍手的环节可换成拍腿、拍肩、跺脚等活动)。如果幼儿在拍肩等环节不能记清是几下时,可提醒幼儿用嘴轻轻地数出来,记数!
3.幼儿听数字取物。
过渡:小鸟很喜欢小朋友,它说你们很聪明。我们一起配合一下,再次展示我们的聪明才智好吗?
教师说“小朋友请取3,看谁拿的又快又准!”,幼儿从大盆中取出3个玩具,教师按小组检查,对没有准确拿出玩具的幼儿可请幼儿自己点数一下,也可请幼儿互相帮助,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拿的对不对。依次取出5,2等对应的玩具。
4.幼儿听声音报数字。
过渡:小鸟喜欢唱歌,它委托韩老师帮它奏乐,如果小朋友表现的好,它就为你们唱歌,高兴吗?
(1)老师敲鼓,小朋友报数。如:敲5下鼓,幼儿报数5。(可请幼儿自己轻声地伴随鼓声数数,提高准确性)。
(2)师:小朋友的声音太响了,老师怕把小鸟吓跑了,这次老师敲鼓,小朋友保持安静,用自己学具袋里的数字来表示你听到的鼓声的数量,可以高高的举起你的数字卡片,不过,不要举倒了哟!准备好了吗?(可以敲5下,1下等)教师注意幼儿的速度可适当表扬一些幼儿提高幼儿的兴趣!
三、小组活动
幼儿看量取物。(幼儿粘贴)
过渡:听,小鸟真的在唱歌(播放小鸟欢快的叫声,让幼儿感受获胜的喜悦)。小鸟说话算话,看来小朋友表现真的不错,那么我们一起感谢它吧,好不好?(鼓掌)你们知道小鸟也喜欢吃苹果的吗,我想让小朋友送给小鸟一份礼物-苹果大餐。为了让小鸟能找到每一个小朋友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门牌号”(白纸上画上不同数量的点子),只有把苹果的数量与门牌上的数量相等的时候,小鸟才会光顾你的家哟!
第一、三组3个点子的“门牌号”,第二、四组4个点子的“门牌号”,第五组5个点子的“门牌号”。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请幼儿说一说,你的门牌号是多少,你粘了几个苹果,小朋友帮忙判断一下,是否正确!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3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4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15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相关文章:
《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03-05
复习5以内的数教案02-13
8以内的数教案04-22
小班数学4以内的按数取物教案11-26
复习7以内的数教案03-01
《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案02-26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12-0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5-29
《复习100以内的数》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