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习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语文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1.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北京图片、音乐视频、吆喝声音材料。
这么多的吆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概括出北京吆喝的特点。
(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
(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 形状”。
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6、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7、按照提示的格式说一说:
我从这篇中感受到了( )
四、放视频歌曲我的故乡是北京及现代广告与老北京的吆喝作对比
五、合作探讨
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
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广告。编写一段吆喝,最好能体现出“东北味儿”。
五、作 业:
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勾、竖勾”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热爱学习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练习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校园。
(二)初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后,检查他们自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首诗押ang韵,朗读时要读出韵律来。注意读出设问句的语调,启发学生边读边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表达出赞美新房的喜悦心情。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四)认字、写字
1、认字
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本课学生需会认12个生字,“哪、座、房、漂、亮、青、门、窗、香、屋、要、们”然后用开火车、当小老师、找朋友(给生字找对应的音节)、摘苹果等多种游戏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记字形、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哪、座、房、亮、青、窗、香”的`读音。
字形教学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运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等容易记忆的方法认记字形。“广”“穴”和“尸”是本课新学的偏旁。“穴”要与“宀”比较;“尸”要与“户”比较。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笔画较少,可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乐、子、门、月”自己说说写这四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作重点提示。在写“了”之前,先让学生认识新的笔画“横勾”“竖勾”。强调“竖勾”写在竖中线上。
写“子”时,启发学生把它和“了”比较,让学生知道“子”比“了”多一横。此外要提醒学生注意“门”要先写点,“月”第一笔是竖撇。个别指导书写。
板书:
哪座房子最漂亮
了、子、门、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猜两个谜语:
师:“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衫子。”
生:鸭子。
师:“飞得高,飞得低,扑到地上捉小鸡。”
生:老鹰。
教师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鸭在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小鹰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你们猜猜它们是依靠谁学会了这些本领?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自己去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本课要学会的七个生字用“。”划出,用“—”划出本课要求认识的九个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字音。
5、自由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6、师: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看山那边美丽的风景?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理解课文,朗读背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小朋友门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都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提示: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第三句是写小鸭学会了游泳。
(2)四人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学生先读后讨论:鸭妈妈说水不深,实际上是说水很浅,凭小鸭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游过去,游泳不会成问题。这是鸭妈妈在鼓励小鸭,对自己要有信心,刻苦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两人读对话,教师重点帮助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它去游泳。因为小鸭不知道妈妈是否愿意陪自己去,因此读小鸭的话要用商量的口气。鸭妈妈没带小鸭去游泳,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所以读妈妈说的话时,要强调“自己去”,并指导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朗读。
(5)学生找小伙伴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巡视指导:小鸭说话要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鸭妈妈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充满了对小鸭的信任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请一组同学进行表演。
(6)师:请小朋友看课文的插图,再读句子,体会鸭妈妈为什么要小鸭自己去游泳?
指名回答,如:小鸭学会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鱼虾;当爸爸妈妈年老体弱的时候,还会捉鱼虾给爸爸妈妈吃。
师小结:因为鸭妈妈要小鸭学本领,以便将来小鸭能独立生活。它对孩子充满了希望、信任感,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7)师:小鸭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如:小鸭经过不断的努力,时间不长,就学会了游泳这项本领。
(8)练习用“学会了”说一句话。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可以讨论,也可以朗读,或者表演。
学生分组学习第二段,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朗读、背诵全文
(1)全文分角色
朗读,评选最佳者。
(2)看图试背全文。
四、总结全文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师小结:自己不会的就要去学,不能事事依赖父母,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地去学,什么本领都能学到手,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自选作业
1、演一演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2、画一画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鸭妈妈或鹰妈妈让小鸭、小鹰自己去学习本领的图画。
3、做一做
回家后自己学会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亲爱的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己去吧》这篇课文,知道了在鸭妈妈、鹰妈妈的教导下,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它们该多高兴呀!你能读出、背出它们这种高兴的心情来吗?自己练一练。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巡视,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2、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
二、拓展延伸
1、师:小朋友们,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勇敢的尝试,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你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呢?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说一说部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做的事情。
学生自由回答,如:书包自己背,问句自己收,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等。
2、师:大家说得真好,我发现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和“小鹰”。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干的“小鸭”和“小鹰”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好听的儿歌吧,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我自己干》。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念儿歌部分,学生随录音一起读儿歌。
3、师:亲爱的小朋友,看你们那么喜欢读儿歌,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儿歌,叫《妈妈夸我巧妞妞》,想读吗?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妈妈夸我巧妞妞
小花衣,小花裤,掉下两颗小豆豆。
红豆豆,绿豆豆,那是两颗小纽扣。
捡起来,捏在手,针线顺着扣眼走。
自己钉,自己缝,妈妈夸我巧妞妞。
学生自由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开火车组词。
3、师: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识记方法。如:利用偏旁、熟字、笔顺等方法识记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教师教学生字的书写,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重点指导:“自”:注意与“字”区别,这是两个同音字,从用法、字型上加以区别。一个是自己的“自”,一个是生字的“字”。注意不要把“自”写成“白”字。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不封口。
“东”: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要与“车”进行比较,区分字形。
学生跟电脑课件书空生字,然后描红,练习书写,老师巡堂辅导。
4、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小鸭 游泳
11、自己去吧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1.读熟课文。
2.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 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1.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 (个别读、齐读2遍。)
2.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3.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4.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5.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 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6.齐读句子。
7.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1.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 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你们觉得行吗?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战胜了自己!英子,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
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
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4、 作者简介(课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
(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学总结】
记叙怎样做到生动,特别是在叙事时怎样做到生动,这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我们时常说,一个好故事让有的人一讲,就变得了无趣味,没有生动可言,这大约是不会叙事的缘故。
我们先来读一读舒婷《童年絮味》中的第一段:
“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纲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鬈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口。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箧,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到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救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里是回忆性地叙述儿时为玩具——布娃娃“整容”的事儿。作者为了使简单的叙述摇曳多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首先是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如何地给布娃娃打扮,然后是从妹妹的视角写妹妹求她为自己的的洋娃娃进行整容,而“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个湿漉漉的细糠”。写同样的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写,就让故事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叙述同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那远比只从一个角度叙述丰富得多。由此看来,叙述角度选择是让故事丰满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是技法。
为给布娃娃“整容”是很多小姑娘所做的事儿,在这“整容”的过程里,多半反映出小姑娘的玩皮与天真,爱好与情趣,似乎也从中看出小姑娘的审美观来。一个简单的很差劲的布娃娃,如果小姑娘对它很鄙视,这当然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也是真实的态度。如果仅是这样去写,就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本来,对简单的差劲的布娃娃的鄙视,是一种常态的情感。然而,作者却对它表现出具大的兴趣与偏好,没有嫌弃它,反而是十分地爱惜它,而且还认真地为它整容。这样写来,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为这布娃娃整容的。我们叙事时叙什么,从哪个方面叙述它,这是一个选材的问题。我们常说选材要新,或是从不新的材中创出新来,读了这一段文字是或许有某些启示的。
要做到叙述的有味,有可读性,当然是要靠语言了。叙述的语言是要具体生动形象的。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我”为布娃娃“整容”,这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可是“我”做起来却是“随心所欲”;既是“整容”,那就是为它修饰容貌,把布娃娃打扮得相当好看,可是“随心所欲”地把它打扮得“面目常新”,只能说布娃娃的美是符合儿时的审美趣味了。本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自己的专注态度中却是“随心所欲”地做着,一个“损坏剥落”的布娃娃,却如此随意地打扮得“面目常新”,读起来不人不让人觉得有味。这味从哪里来呢?来自于作者的语言使用。一般地看来,这几个词很有“用词不当”之嫌,但是就是在这用词不当中使二者形成极度的反差。本是这样做事是很随意的,却用很庄重的语言,就形成了荒谬,而这种荒谬里便隐藏着诙谐的趣味。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妹妹“主动勤奋”地给洋娃洗澡,却把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也可以看出来。
使描绘语言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你看,“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洋娃娃——变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这多形象呀。而“主动勤奋”地把事做坏后的妹妹几天都“畏畏缩缩”跟小老鼠一样,“我”又是“雷霆万钧”的样子,这又多形象呀。看来,要使描绘的语有味,非在生动、具体、形象方面下功夫不可,而这种功夫重又在语言的使用上。用反差强烈的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及一些自然常识。
3、学会生字“气”“毛”
一、导入新课
谈话:这两天冷不冷?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我们学着来吹一吹。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每年冬天只要北风呼呼一吹,大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2、自由读第一小节。
3、交流。(看动画第一段)。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A小草。
(1)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
(2)北风把小草吹得——,来,小朋友都来做小草,老师来做北风,我们来演一演。(师生共演)提问:小草,会怎么说呢?
(3)现在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导朗读。
B小鸟。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找出相应的小节读一读。指名读。
(1)如果没有北风,小鸟可以在树林里干什么?现在呢?
(2)老师从小鸟的叫声中听懂了它们要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3)同桌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
C梧桐树。北风呼呼地吹,大自然还有什么变化呢?
练习朗读。男女生赛读。
4、小结:看,北风呼呼一吹,就让青草变了——,梧桐树——,小鸟——,这北风可真——(厉害),觉得自己——,所以它得意地说:——
5、指导读第二小节北风的话。
过渡:北风虽然厉害,可小鱼不怕它。小鱼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谁会读小鱼说的'话?(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北风听到小鱼说不害怕,它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四自然段]请读读这一段。(学生自由朗读)
3、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北风的威力。(放风声,师范读)
4、想象: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5、联系前文想一想:北风为什么这样做呢?你们觉得北风怎么样?
6、指导读第四小节。
7、天这么冷,北风想这下小鱼该怕了吧?可是——指导读“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8、天寒地冻,为什么小鱼还会在水底捉迷藏呢?老师不明白,北风更不明白,你们明白吗?
9、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谁不怕北风吗?(青松、梅花、小朋友……)
10、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总结全文。
四、学习生字“气”“毛”
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描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经典]12-09
语文教案[精选]10-19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