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6 08:28:04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

  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偏旁认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3、进行口语交际。

  4、展示积累的词语。

  5、通过认、读、记、说、做完成学习。

  6、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学习形声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个学过的字:

  轮 路 期

  2、读一读,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3、再出几个未学的字。

  铁 裙 疼

  4、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5、今天我们就根据偏旁来学习新字。

  二、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

  出示:

  1、钢 铜 铁 钉

  (1)找它们的特点。

  (2)再写几个字旁的字。

  (3)读、认、组词。

  2、再出示:被裙裤袄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再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3、再出示:病疼痛疯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三、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一、拓展认其它偏旁的字。

  二、小结。

  四、作业:

  读熟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样实物

  2、填空:

  一( )蛋糕 一( )扫把 一( )红领巾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填上恰当的词。

  二、出示我会填的内容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三、要求填空

  (小鸟) (人) ( )

  一只(小鸡) 一个(故事) 一把( )

  (狐狸) (书包) ( )

  ( ) ( ) (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 ) ( ) ( )

  四、拓展练习

  ( ) ( ) ( )

  一枝( ) 一粒( ) 一位( )

  ( ) ( ) ( )

  ( ) ( ) ( )

  一座( ) 一排( ) 一棵( )

  ( ) ( ) ( )

  五、小黑板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读词。

  2、认词。

  3、讲讲大致意思。

  六、学习读读背背的内容

  1、自由读儿歌。

  2、个别读、集体读。

  3、讲讲诗中故事

  七、作业

  熟读我会认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合作是什么意思?

  2、现在要看一段有关合作的录象,看看讲讲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3、看录象。

  二、口语交际

  1、个别讲录象内容。

  2、教师归纳。

  3、组成小组讲讲自己与别人合作的事。

  4、推选一个人上台讲。

  5、评比。

  三、小结

  合作会让你的的力量增加一倍,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合作。

  四、作业

  与人合作做一件事和物。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才艺表演,看看谁展示的词语丰富。

  二、展示台

  1、展示词语。

  (1)出示卡片:有关团结的词语。

  (2)要求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汇报。

  (4)评比。

  2、展示谚语。

  (1)出示卡片:收集谚语。

  (2)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展示。

  (4)评比。

  三、小结

  多积累词语会让我们出口成章,令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大家积累词语。

  四、作业

  读一读今天上课讲的词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1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上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聊聊有关桥的话题。板书:桥。下面先请小朋友欣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桥。(播放课件)这些桥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城市,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2、可是,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座很特别的桥,看,这是……(象鼻桥)

  关于这座象鼻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赶紧打开课本,翻到第161页,自由读课文,注意了一边读一边别忘了拿起笔来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给记住了。

  二、新授

  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看到这座象鼻桥,是怎么想的呢?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图上:你观察的真仔细)(课文中的'话:出示课件动物们从“桥”上高兴地走过,脚步放得轻轻的,一边走一边唱起了欢快的歌。)

  (2)谁能高兴的来读一读!

  (3)我们当完了朗诵家,我们再来做一做小演员!谁能把这种高兴的样子来表演一下!(真是群尽职的小演员,看你们表演的样子让我也觉得高兴了)

  (出示:动物们非常感动,也很惭愧。)

  1、读了这句话,我特别想知道小动物们为什么觉得很感动?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2、(出示)两只大象静静的站了好几天。

  (1)齐读

  (2)为什么是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读;

  (3)就这样,他们静静地站了多久?站了好几天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大象不累吗?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呢?读,

  (4)小结:大象为了小动物们能过桥,不怕苦,不怕累,一刻不停地站在那里,怎能不叫大家感动呢?来,带着感动再读读。

  3、大象因为为大家着想,而自己却那么辛苦,所以小动物们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那小动物们又是为什么惭愧呢?

  4、课文中有吗?找找在第几段,(小朋友真是火眼金睛)赶快把这段话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5、谁能站起来亮亮你的金嗓子,把这段话读一读!(出示)

  6、就这样子,小桥一直没有修好,小动物们方便吗?

  7、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文第三段)

  8、能读读吗?

  9、怎么办?不能看病!小朋友想想如果是你生病的时候不能看医生!你心里会怎么想?

  10、这时候,小鸡就是这样的心情,山羊爷爷也很着急,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段话吗?先自己读

  11、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学生评,再读、齐读)

  12、没有小桥不仅给小鸡和小羊带来了不方便,也给我这个刺猬阿姨带来了不方便,没有小桥,我都不能去对岸背苹果了,都要饿死了。真不方便!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你会觉得有哪些不方便吗?觉得不方便大小动物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吧!

  13、通过你们的朗读让老师觉得小桥真的很重要,还有哪些地方也说明了小桥的重要(出示每天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可热闹啦!)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14、你为什么在读的时候“把热闹”读的那么有味道啊!这句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热闹。(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对火眼金睛)所以我们再度的时候,要把这几个字读得重一点来突出“热闹”

  15、谁能把这句话热闹的读一读。一起读

  16、小结:这座小桥是多么重要啊,可是,当它被大水冲坏之后,小动物们谁都不愿意去修建,所以看到这座象鼻桥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很惭愧。(读)

  17最后,既感动又惭愧的小动物都做了什么事啊?(板书:齐心合力)

  18、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懂吗?

  19、现在小朋友有没有想对小动物或者大象说些什么?

  三、课堂总结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语文教案-31 小珊迪。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有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在家里,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爱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天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而小珊迪没有幸福的童年,在饥饿和痛苦中挣扎,但他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小珊迪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学习课文。

  (二)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本课中的“缠、侍、质”是翘舌音,要读准。

  还有些字声母读起来易错,或因字形相似易读错,教师应给予提醒。如:

  珊:sh1n不读s1n,裸lu%不读k8。

  (2)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便bi4n,轧y4。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31 小珊迪》。

  (1)填下表

  (2)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质”,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有的字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纠”字是旧字“叫”把“口”字旁换成“纟”旁。“侍”字,把旧字“待”的“彳”旁换成“亻”旁就是“侍”。“掏”字,旧字“淘”把“氵”换成“扌”旁。

  还有的字是旧字加偏旁。如:“几个”的“几”加上“饣”就是“饥饿”的“饥”字。“轧”字是“ ”加上“车”旁,就是“轧断”的“轧”。

  (3)扩词

  柴:柴草、柴垛、火柴、木柴。

  纠:纠正、纠察、纠缠。

  乞:乞食、乞讨、乞怜。

  猜:猜迹、猜测、猜想。

  (4)组词

  (5)近义词

  乞求--请求 诚恳——真诚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以“猜想”和“断定”为例,分以下几步完成。

  ①感知课文的用法。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带有“猜想”和“断定”的句子,并思考“我”根据什么猜想自己可能上当了,又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理解词义。让学生明确“断定”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猜想”则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估计、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③变换词序。课文原句中,“猜想”和“断定”都在后半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放在前半句。说成:“我猜想可能上当了,因为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到他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

  ④课内迁移。出示下列句子,评议“猜想”、“断定”用得是否正确。

  a 天很冷,小男孩的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断定他一定是冷极了。

  b 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到我,难受地哭了,我断定他已经快死了。

  ⑤补充句子。

  c 老师今天没来给我们上课,我猜想( )。

  d 我断定体育课在室内上,因为( )。

  通过以上五步训练,以感知、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训练过程。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乞求:请求给予。

  饱受饥寒:形容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听完老师范读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可以归纳出:

  (1)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2)全文一共有17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全文17个自然段写出了小珊迪的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哪些事情体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的1~10自然段。

  1.引导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思考:

  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说明他的生活处境如何?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品读。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设计:

  一、导入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字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速读课文,梳理信息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用简洁语言归纳

  声、形、斗、食、居

  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四、研读,品语言

  ①师:《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②再读(默读),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

  ③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④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a.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雅称吗?

  b.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⑤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延伸

  1.读罢此文,你一定也对蝈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假如要你给蝈蝈拍张特写,你最想拍它的什么状态?给你的图片怎样命名?

  2.蝈蝈是一种昆虫,你能不能说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呢?(增加知识积累)

  3.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吗?(简述后作课外练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环保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插图比较,显示矛盾,感受森林的变化

  1、揭示课题《狼和鹿》,齐读。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位主人公(板书:狼 鹿),请你说说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出示:贪婪 凶残 活泼 美丽 (理解“凶残”)

  3、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

  4、读悟森林之变化:

  (1)多媒体出示插图,以充满生机的绿色及荒芜静寂的黄色的反差引起视觉冲突。观察后谈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几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

  (3)指导朗读:

  ①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片美丽的森林?(抓住关键词“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等)

  ②指名读,读出怜惜之情。

  5、图文对照,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数据比较,感受鹿的变化

  1、是呀,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2、自悟交流,点拨,初步得出:

  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这样。

  3、理解杀狼动机,感受杀狼场面。

  (1)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声读,完成说话训练:狩猎人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开始大量捕杀狼。听—— ;看—— 。

  (理解“宁静、青烟袅袅”,感受人们对狼的杀戮,场面的凄惨)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数量、情况变化:

  鹿的数量鹿的情况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泼美丽

  十万只 鹿的王国

  四万只 饥饿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师小结:狼的数量在急剧变化,鹿群生活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鹿群在这里大量繁殖时,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读读这段话,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连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感受狼鹿角色的异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受到破坏,活泼美丽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凄惨。而此时,贪婪而凶残的狼以及活泼而美丽的鹿,它们的角色发生了怎样戏剧般的变化?(狼——功臣,鹿——祸首。理解“功臣、祸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因为

  (2)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祸首”,因为

  3、对于谁是祸首,你还有什么高见?(人类才是真正的祸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无知而做的蠢事)

  三、总结明理,升华感悟

  1、狼、鹿、森林、人类都是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学完课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担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角色对话训练。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师总结: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个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天平必将倾斜,也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所以“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应该时常敲响。(板书:吃 保护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狼 鹿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中我紧扣三组对比:森林状态的变化,鹿群数量、情况的变化以及狼鹿角色的异位。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比如,在感受“森林变化”时,通过两幅插图,使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二十几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又如,在感受“鹿群变化”这一板块中,我请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找出文中关于鹿的数量、情况变化的数字及语句,思考并交流,使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层层剥笋似的探究,使学生充分领悟了文章的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并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五、教学后记:

  (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4-17

语文教案04-19

【精选】语文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30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