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快乐读书屋九 丑小鸭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积累词语,找出课文中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手偶:丑小鸭)大家好!我是丑小鸭。(出示手偶:白天鹅)嗨!我是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变成白天鹅的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纲,自由读课文
在老师大胆放手引导下,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你喜欢怎样读?――小伙伴读,同桌读,小组读,自已读等)
2、汇报读
3、读懂课文,理解感悟
4、学习生字及生字词(辅以游戏进行)
三、理解课文
出示小建议: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②是从什么地方想到的?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吗?
小组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师:丑小鸭心里怎么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四、拓展延伸,走进生活
师:学了《丑小鸭》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聆听歌曲《隐形的翅膀》
六、实践活动
回家后把《丑小鸭》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丑小鸭——白天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教室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
②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
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他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18人,男生6人,女生12人,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我班学生总体学习基础扎实,但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学生发言积极,但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整体朗读水平一般,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要加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得以提升。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将“听”、“说”整合起来,从听中学读、读中学写。
教材介绍: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黄传惕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看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你知道为什么叫“千岛湖”吗?(有1078个岛屿)
你读书真细心。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那如果说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语言真丰富)
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5.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来打开书,先来看看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
8.什么是奇迹?奇迹,你见过吗?
9.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
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梅花鹿和人们合影留念,人与动物真是和谐相处啊!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读。
5.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富庶。(板书:富庶)
6.想看看这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吗?请欣赏。(教师放课件)
7.配乐欣赏,教师相机介绍。
8.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赞美千岛湖吧!从1-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由练习朗读。
9.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
10.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11.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12.学生反馈:
第8自然段:
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千岛湖是个水库,是个人工湖,这是你预料中的吗?
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会淹死。
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画出第一句: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几方面作用?哪4方面?(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你找的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分号)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确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这项工程是人类在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吗?(不是)(点:和谐)
13.了解了千岛湖后,你能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个绿色奇迹吗?(板书:绿色)
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师小结: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5.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6.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7.现在你希望给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教学资料:千岛湖图片及课件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词卡: 振 欲 蝉 忽 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案点评: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所见》,语言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本课教学从内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观的的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想,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袁枚的资料。
2.想象牧童捉蝉的样子,看图联系课文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语文教案 篇7
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个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 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 ,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 、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 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 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语文教案 篇8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沛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4-17
语文教案04-19
【精选】语文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30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