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9 08:04: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长春

  1、学会ai ei ui 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学会复韵母ai ei ui 拼音,正确读准音,认清字形。

  3、记住汉语拼音的表调原则,并尝试给音节表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韵文。

  2、背23个声母,认读声母卡片。

  3、认读单韵母。

  二、学习殿堂。

  1、去明明家做客(看图说一说来到明明家你看到了什么?)

  1)提问:

  1、妹妹和妈妈挨着做

  2、爸爸下班回家了,你应该对爸爸说什么?

  3、电视里演桂林山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

  生齐读

  你们真棒,读的真好,这四个词好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就藏在了他们的音节里他们是谁呢?他们ai ei ui (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观察这三个朋友与以前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

  2、学习ai

  1)师说:现在a和i结成了好朋友,那怎么来读呢?

  2)教师讲解:先读a后读I,由a的'音向i的音滑动滑,前音短,后音长。

  3)指读,小组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ei ui

  三、练习认读ai ei ui

  1、现在这些朋友有藏在音节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齐读)

  2、读卡片

  3、游戏:找朋友

  四、学习标调规则

  戴帽子游戏

  1)师说标调规则

  2)进行标调游戏

  五、快乐对对碰(学习拼读)

  1、师讲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送礼物(老师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把礼物的拼音密码解开。)

  认读词语。

  六、小节:

  你们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是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可以跟声母做朋友,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由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zh ch sh r z c s 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利用绕口令学习拼读、直呼音节培养朗读能力,使他们乐于学习拼音并认识5个常用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zh ch sh r z c s的发音

  教学难点: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的拼读

  教具准备: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声母及音节(6分)

  二、学习zh ch sh r z c s(20分)

  1.学习zh的发音

  利用图片记忆声母的发音(注意: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借助“织”音学习zh

  2.学习z的发音,借助“自”音学习z

  3.学习ch c(同上)

  4.学习sh s(同上)

  5.学习r(同上)

  6.利用想象法了解字母的写法(可根据图片)

  zh:两个凳子的形状 ch:一个刺猬和一个椅子的形状

  sh:一个狮子和一个椅子的形状

  r:小苗的形状

  z:一个凳子的形状

  c:刺猬的形状

  s:狮子的形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三、学习书写字母(5分)

  观察zh ch sh r z c s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练习抄写zh ch sh r z c s声母

  四、复习巩固(8分)

  开火车读字母、做游戏

  五、随堂作业(1分)

  书写本课声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

  1.复习zh ch sh r z c s的读音(利用字母卡片)

  2.复习音节的`拼读

  3.复习学过的常用字

  二、认识整体认读音节(10分)

  1.认读并介绍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把zh ch sh r z c s的音读长就是zhi chi shi ri zi ci si

  2.练习四声

  [设计意图]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3.背诵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设计意图]在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时,我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变魔术。

  三、看图读词语认识常用字(3分)

  四、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5分)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五、根据拼音读词,注意轻声(2分)

  六、通过拼读认识“自”“吃”“司”(7分)

  七、巩固练习:(8分)

  1.开火车认读字母卡片,小组接力比赛书写字母,碰球拼读音节游戏。

  [设计意图]在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2.读一读说一说:看图读音节:擦玻璃、擦桌子、擦地,连起来说一段通顺的话

  3.绕口令:范读;强调:注意平翘舌音;通过各种形式读以便熟读成诵;比赛

  板书设计:

  我们学拼音4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积累词语。

  2.总结《北京的春节》的写作特点,学习“按顺序、有详略”的写作方法。

  3.阅读短文,认识多音字“还”,了解多音字形同音义不同的特点。

  4.学习古诗《元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

  5.组织语文生活,让学生写一写本地过春节时的情景,要求详略得当,叙述流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自主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习作,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记一记”

  ①出示词语:

  初旬核桃荔枝菱角万象更新灶王寡不敌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③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

  ④指名说自己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

  ⑤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读一读,写一写”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纠正错误读音,提醒大家注意儿化音和带儿字词语的读法要区分开来。

  ③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再写几遍。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春节不只一天,节日的事不只一件。在《北京的春节》中,作者选了一些典型的事情来写,比如腊八吃腊八粥、做腊八蒜,放年假时儿童买杂拌儿,除夕的团圆饭,元旦拜年,元宵节的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自然流畅。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

  写一篇文章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叙述出来,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所以先要定好一个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最能体现中心的事情详细地描写。

  4.思考:这把“金钥匙”有什么作用?

  三、咬文嚼字

  1.出示句子:还欠款二两银子。

  2.指名读句子,

  教案《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七》教案》,来自网!

  说说句子意思。

  一种意思是还欠二两银子,另一种意思是已经归还二两银子。

  3.什么原因导致两人出现分歧?指名说原因。

  老师随机板书句中多音字“还”的读音。

  4.自由读“咬文嚼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5.你还看到过这样因为多音字误读而曲解意思的情况吗?请举例说说。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古诗学习方法

  了解作者——朗读全诗——理解大意——体味情感。

  二、古诗诵读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2.看注释。疏通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吉祥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3.指导背诵古诗,自主积累古诗。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节快到了,现在你一定非常向往过春节吧,是不是又想起了往年过年的情景呢?

  2.谈谈往年过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你最开心的一天。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按原样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注意写过年时特有的情景。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某一天的经历。

  ②如果写一天的经历,要围绕某个意思写,比如忙碌、热闹、快乐……主要写与此有关的事情,不要面面俱到。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过年的经历,互相启发。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本课教学用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课文,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思考。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老师正认真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小组讨论哪些字音应注意

  重点指导:藏 蒙 翅 脆 等生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瓣 辨 翅 滴 露

  4、词语解释

  漫步:没有目的而又悠闲地走。

  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分辨:辨别。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眺望:从高外向远处看。

  五、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 ”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六、课堂小结

  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交流学习心得。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

  (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藏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5)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①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藏族山村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因为春雨中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水珠,少女的发辫上藏着水珠儿,这些水珠就像无数的珍珠宝石,构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由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

  1、再出示课件,想象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的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想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到了吗?

  板书设计

  3、蒙蒙细雨

  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蒙蒙细雨

  田野湿漉漉

  山村像童话世界

  云雀翻飞欢叫

  教室书声琅琅

语文教案 篇7

  俺会连

  这个活动布置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过程建议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俺们的朋友,你还认知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同学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同学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身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身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一起订正。

  读读比比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妙,激发同学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过程建议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俺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俺们以前认知的生字婴幼儿,俺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一起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俺会找

  此项活动目的是复习所学的偏旁。以游戏的方式让同学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让同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同学识字的愿望,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图画制成动画)。今天的天气真好,郊外的景色真美,看,小白兔在玩捉迷藏呢!在绿毯似的草地还上有这么多的红苹果呢!请你们仔细苹看看苹果上的'字你认知吗?

  2、自由练读生字,假如有不认知的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点击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氵、辶”。有两个小朋友,挎着小筐儿来采果子了,这果子可不是随便采的,你能帮他们吗?

  4、小组讨论: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采果子。

  5、汇报。(演示课件)

  6、你还认知其它的“氵、辶”的字吗?请你说一说。

  俺会读

  这项活动中的15个词语,有的是熟词,有的是熟字组成的新词。布置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

  过程建议

  1、在俺们中国汉字这个大家族里,成员可多了,你能认知多少呢?俺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词语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身想方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汇报。你想提醒大家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翘舌音,爷爷、俺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读读说说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练习中感悟什么样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在同学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认知句子的结构。在替移默化中渗透句子的知识。在读读说说中培养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同学的语言。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子:俺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指名读。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练说,再指名说。(指导用准量词)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读读背背

  这项活动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要借助插图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学中不用讲解诗意,在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中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

  过程建议

  1、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现在俺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画鸡》,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3、自身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知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

  7、看插图练习背诵。

  8、扮演。(可配上音乐)

  口语交际

  俺们的画

  这是同学入学后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内容是“俺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同学交流展示自身作品的欲望。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同学的生活,所以同学能在熟悉的气氛中说出自身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让同学充沛地展示自身,表示自身,发展同学的思维,训练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身的看法,善于向他人学习,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交际准备

  课前要求同学画一幅画,并把自身的画带到课堂上。

  组织过程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想把自身的画展示给大家吗?(板书课题。)

  2、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用你自身的话说一下这幅图。

  3、你们也想象他们那样,把自身的画介绍给大家吗?在小组内介绍自身的画。(说出自身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示出来,但自身想表达的意思。介绍后其它同学评评,说说好在哪,哪里应该改进一下。教师也参与其中。)

  4、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同学的作品,作者介绍,集体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同学的语言是否规范,指导同学自评和互评,鼓励同学充沛表示自身,大胆发言,能说出自身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画和有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肯定,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

  5、自由组合,看看、评评、议议他人的画,教师也做同学中的一员,及时给以指导,引导同学介绍、提问和评议。

  6、展览:小小图画展,把同学作品贴在墙上、黑板上,互相观看。

  7、评选小画家,评出你自身心目中的小画家,说说你为什么评他。(允许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发展同学健康的个性。)

  8、作业:回家后把你的画和今天俺们班办画展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4-17

语文教案04-19

【精选】语文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30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