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文言文的教学不必每课都弄得特别细,尤其是自读课文,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多读读,多议议,甚至可以找来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时期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比较阅读,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
课时安排:
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检查预习。读后,教师正音。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三、学生自助解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分组鉴赏。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写景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意图、读后感等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师总结。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以“春”为题材的不少,但从时节看,大多是写仲春、暮春之景;从地域来看,又多钟情“南国之春”;从情愫来看,且多“伤春”之作。本文写北国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为写春佳构。作者先放着线儿,并不急着写满井,也不急着写春风解春情,而是将笔锋一转,点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犹厉,紧要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一笔,可谓据实招来,北国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国:风最轻柔雨最时,根芽长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却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只如笼中鸟的北国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来回地踱着方步了。人是关不住的',他终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风驰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辄返”。盼春之情切,犹如那胀鼓鼓的弓箭,一触即发。
北国的春了无痕,可不,从春朝节到二十二日,这才几天的工夫,春就驻到北国了。且看这满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这一切是那么秀气传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初春,这一处景致准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一个“将”字,一个“未”字,写尽春意处处,令人遐想联翩,比起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里去,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风”,岂不正是那个刚梳妆的美女子吗?“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国的风中,一定更具丰姿了。“绿浅黄深二月时,傍檐临水一枝枝。迎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个诗人曾经这般钟爱呢?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寻春客,他们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红装而蹇”;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便是北国的春天,难怪作者“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八、小组汇报鉴赏成果。
九、作业。就鉴赏成果,写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详案)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日子吗?教师这个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者歌曲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优美的诗歌,板书:老师,您好!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所有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齐读)
二、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6页,听听课文录音。
2.你们觉得怎么样?想不想读呢?
3.那好,现在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
三、检查自读效果
1.词语。(小黑板出示)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读课文。
同学们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把这篇课文或者某某段某句话读好的,就请你站起来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到现在,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老师,您好!”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歌分成两段,男女生分开朗读。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
2.朗读评价。现在还想请一位女同学来读读第一段给大家听听,谁愿意?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中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板书:事业崇高
3.学习第三、四句出示:第三、四句
(1)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谁来用朗读告诉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一起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一次。
(2)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我们每一项的创造都——
(3)是呀!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
(4)刚才我们有同学举例??,这就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诗。
5.学习第一句
引读:的确,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那老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诗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2)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
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3)指导朗读这两句。
老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手指黑板齐读)
老师,您好!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饱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五、生字学习
1.读一读。
2.指导书写,描红,注意“霞”的下面不是“段”,“崇”是山字头。
提醒“崇、霞”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笔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摘抄有关赞颂老师的诗歌,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略案)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
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
钢笔备课批改作业)
“笑语盈盈”
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更是辛劳的,
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
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
---------
教师,您好!)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三、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
指名背
齐背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朗读备注: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习了这位青年的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3、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认识了这位聋哑青年。了解到他忘我、坚持不懈、专注地看鱼、画鱼,先让鱼游到了心里,再让鱼游到了纸上。学完后,很多同学联系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谈了自己受到的启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会以这位青年为榜样,认真对待每件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整理材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要点: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1、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
2、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 fán 皋陶gāo、yáo 弘毅hóng 枉 wǎng
学生集体诵读。(活跃课堂氛围)
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______________赞许
(2)为仁由己 ______________靠
(3)请问其目 ______________详情
(4)回虽不敏 ______________资质愚钝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实行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字
(7)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担忧
(8)能近取譬 ______________比方
(9)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10)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停止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______________贫困
(12)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 实现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诸、其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四、文本解读。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1、什么是仁
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
2、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陈秀金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3、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学们,大家心中一定有这样的疑问:选修课应该如何读,应该读什么?这边,我想说:读好选修课,要靠手脑口;时间要用足,背诵要落实;习惯须养成,知识重迁移;开启青春门,迈好人生路。
五、作业。
1、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X|k |B| 1 . c|O |m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出示课题。学习“舰”: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焦头烂额)
(3)完成填空: 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 腊 牺 牲 桅 腊:与“措”比较(媒体) 牺牲:指导写正确。(媒体) 桅: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12>>>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 学习课文第2、3节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 ”;妇女 (神情)说:“ ”;孩子 。
(二)学习课文第4——8节
1.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相机出示第4、6、7节
(1) 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 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 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 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 德的智慧的认识。
3.学习第8节
(1) 默读课文,并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 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2.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9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4-17
语文教案04-19
【精选】语文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30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