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白洋潮》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
2.学习作者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3.了解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
2.难点: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课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滨;潮,本文描写对象。
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而坚持著述。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俗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镞zú
辟bì 礴bó 龛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积累词语】
实词:
①故事:旧例。 ②喧传:哄传。 ③吊:哀悼。
④海塘:海堤。 ⑤遄:急速。 ⑥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⑦辟易:惊惧后退。 ⑧礴:拍击。 ⑨旋:很快。
虚词:
①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②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这里指代“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③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④则飓风逼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⑤从海宁而来(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⑥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⑦势欲拍岸而上(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⑧旋卷而右(句中连词,表结果)
⑨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词,表结果)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从表达方式看,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记叙——交代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描写〈 “立塘上”-“颜始定” 〉正面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
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作者是从远及近观察、描写的。 相关的词语有:见、稍近、渐近、再近。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张岱的生平及其有关文学知识。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翻译:旧例,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说:“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要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表现讲述对象的事情。 喧传:哄传。
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译: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我)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点:吊:哀悼。 海塘:海堤。 遄:急速。 踵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原文: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翻译:站在海塘上,远远望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冲到向塘上。
要点:而: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原文: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翻译:稍稍近了一点,就隐隐露出白色,像驱赶着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振飞。
要点:擘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原文: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翻译:(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好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甘愿落后而争先。
要点:蹴起:蹦跳。 镞镞:同簇簇,形容攒聚。
原文: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翻译:再近一点,就如飓风逼迫它们,顺势要拍岸而上。
要点: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译:看潮的人惊恐地退开,跑到塘下躲避。
要点:辟易:惊惧后退。
原文: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翻译:潮水冲到塘上,用尽力量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几丈高,溅到的地面都湿了。
要点:礴:拍击。
原文: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翻译:潮水快速卷向右边,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瀑布像像被火炮击碎一样,在半空中飞舞。
要点:旋:很快。 龙湫:雁荡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翻译:看了这个景象(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原文: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翻译: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是为什么呢?
要点:漱激:冲刷激荡。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
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观潮的全过程。文章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对白洋潮,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白洋潮的壮丽风光。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练习)
1.从远及近,作者分别描写了潮水的哪些状态和特点?
远见,“潮头一线”。-潮头整齐有序。
稍近,“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潮流急速挺进。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潮水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浪潮汹涌猛烈。
最后,“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海潮气势磅礴。 )
2.课文是怎样烘托海潮之大的?
从观潮者的反应来衬托海潮之大:
①“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写观潮者退避,这是从人们的动作,表现潮水来势汹涌。
②“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写观潮者的心理由紧张到舒缓的神态变化,表现潮水的威力令人心惊胆战。
3.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正面描潮水的特点,逐步推进,从远及近,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越来越密。〈详见第1题〉
侧面描写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详见第2题〉
作者这样写,衬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无比,颇有刺激。 )
4.下列句子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岁岁如之。 (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
②怒雷鞭之…… ( 百万雪狮。 )
③飓风逼之…… ( 白洋潮。 )
④看之惊眩…… (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
5.本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修辞:①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②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③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6。 “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因为“雪狮”不仅写出潮水的声威气势,还显示其洁白如雪的色彩。而“雄师”只能写出潮水的声势,但无法显示其色彩。
7。 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8。 摘录一个佳句,并且作简单的品析。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天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培养学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和有关大熊猫的录像资料、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教师板书贴出大熊猫的图片。
2、启发谈话:“你喜欢大熊猫吗?给我们介绍一下。”
3、激发兴趣,教师为每位同学送去一个熊猫的图片,请同学们贴在自己的胸前。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题质疑:什么是国宝?
2、学习生字“是”。
(1)观察字的结构:上下结构。
(2)教师板书,学生观察记忆。
(3)练习书写。
3、借助拼音读课文。
4、自学生字读音。
5、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6、再单独读一读生字词,你认识它们了吗?请你读一读。
7、再读一读全文,两个同学互相听一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指名读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对大熊猫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板书:故乡样子生活
(3)学习要求会写的字“川”。
先观察三笔的不同写法:第一笔竖撇,第二笔的竖短,第三笔的竖长。描一描,再写一写。
2、朗读感悟。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大熊猫哪方面的情况感兴趣,就来读哪部分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熊猫的故乡?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填空:我的样子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填空:我的样子很(可爱)。()的身子,()的尾巴,身子()。
(3)看图,试着介绍一下可爱的大熊猫。(练习背诵)
(4)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过渡:大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呢?
学习3、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大熊猫生活的录像,体会它的可爱。
(3)指导朗读,体会可爱。
3、谈话引导“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大熊猫,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我想问问可爱的大熊猫:生活在这里,你们感到高兴吗?为什么?”
4、口语交际。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豪幸福的语气。
(四)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情况
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谁愿意大家介绍一下可爱的大熊猫呀?可以看图。
(二)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学习本课几个里外结构的字。(圆、圈、因、团、图)
(1)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
(2)运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记一记。
(3)指名回答:你记住哪个字了?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4)指导“圈”:教师板书,学生注意里面“卷”的笔顺。
(5)练习书写。
指导占格:外边的“口”写在田字格的中央,里边部分要写清楚每一笔。
2、学习“医”
(1)学生说结构
(2)重点指导书写:最后一笔是竖折。
3、练习写字,集体反馈评比。
(三)词语练习
1、读词语: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黑黑的、白白的。
2、词语运用
(1)例:圆圆的皮球,圆圆的()。
(2)从“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黑黑的、白白的”
这些词语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3、积累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种形式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7个生字、会认的10个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创造设计新型玻璃,说清楚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新闻发布会。你们看,我们的发布会吸引了这么多的记者和客商。新型玻璃公司的总经理,想请各厂的厂长当新闻发布人,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新产品进行采访。老师也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参加,这样学习行吗?
二、发布会前的`准备
好,现在开始准备,小黑板出示要求:
1、认真阅读产品介绍书,读懂,读熟。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
三、发布会开始
生1:各位记者,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新型玻璃厂的厂长。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些产品质量好,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2: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请解释一下“极细”的意思。
请你谈谈这种玻璃的用途。
……
师:发布会结束。
四、推销产品
师:同学们,现在新型玻璃公司要聘请我们当推销员,你准备怎样去推销。先分组准备。
师: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
夹丝玻璃,安全可靠。
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
冬暖夏凉,吸热玻璃。
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师:新型玻璃公司的总经理,让我转告大家,今天,他的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有了同学们的这些广告,他们公司的新型玻璃被人抢购一空,还下了不少定单呢!他说这都是我们班同学的功劳,让我代表他谢谢你们!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师:现在市场竞争很厉害,所以玻璃公司的总经理还想请你们帮忙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你们愿意吗?好,请同学们以未来发明者的身份去发明新型的玻璃,说清特点和用途。
1、可以写在空白的表格上。
2、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班的同学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产品也出现在展销会上。
师:虽然同学们刚才谈的是理想,但是老师仿佛真得来到了未来新型玻璃的展销会,真得看到了同学们的发明的新型玻璃。
六、总结课文
1、总结评价:
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你自己学得怎么样?
2、布置作业:
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它是选自《史记》的。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
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成书于春秋。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
(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5)反映内容
(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
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
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
明确:重章;
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
明确:叠句;
这首诗是几言?
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另请一位同学边听边在黑板上画。
5、全班齐读,说说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每章首句是描写了一个秋日的早晨,渲染了一种冷寂、落寞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由眼前的景物起兴。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爱情路上的困难重重;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址”,“宛在水中坻”,那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表达了一种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5、学生齐读,默读,根据其句式特点,背诵此诗。
6、教师补充《关雎》
注意字词:
1)关关:指鸟叫声。2)雎鸠:情意专一的鸟
3)好逑(hǎo qíu)好的配偶4)寤寐:醒 睡
5)芼 (mào) 拔取6)友:亲近
7)乐:快乐
7、朗读此诗,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明确:是一位“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与相思
8、默读此诗思考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1、2、4、5兴起,借眼前景来兴起。
9、学生齐读,默读体会情感,背诵。
四、关于《硕鼠》和《相鼠》的理解
1、学生齐读,翻译第一段;
明确:1)“无”通“毋”,不要,不2)“女”通“汝”,你
3)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2、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明确: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3、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4、学生齐读、默读,齐背。
5、教师补充《相鼠》,学生齐读,并与《硕鼠》比较
明确:也是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但是艺术手法是兴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诗经》的基本概况,《诗经》有305篇,我们今天学的只是其中的四首,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去找其他的诗篇来进行自读。
板书设计: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现实主义)
诗《诗三百》《诗经》
主要内容:风、雅、颂
诗经六义
艺术手法:赋、比、兴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蒹葭》《关雎》《硕鼠》《相鼠》
内容:对于爱人的思念与追求讽刺统治阶级
表现手法 :兴兴比兴
语言:四言为主结构:重章叠句词语:叠字,叠韵(窈窕),双声(参差)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流程:
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
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
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
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
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
评: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阅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
(1)指点理解“愿意”。
○1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
○2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
(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评: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
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
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
评: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七、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抢答”游戏。
(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
评: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八、作业
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页。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课题。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1.踊跃发言。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2.齐声回答:借代。3.举手回答。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下去。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1.思考原因。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2.沉思片刻。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 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探究——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2.作者简介
莫泊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决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撬开( ) 煞白( ) 诧异( ) 牡蛎( )( ) 别墅( )
褴褛( )( ) 女婿( ) 嘟哝(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é( )据 zhàn ( )桥 阔chu( ) zāota( ) 手pà( )
端xiáng( ) zhuàn( )钱 莫míng( )其妙
3.解释词语
拮据 褴褛 阔绰 恭维 张皇 端详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全文, 尝试复述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内复述故事
3.各小组选代表展示
4.师生一起理清小说层次,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四)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在课文中做批注。
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 利普 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3)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这些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展示
(五)问题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2.“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讨论文中的悬念设置: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交流
班内展示
②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六)总结学习收获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口头表达训练: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
(八)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03-12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3-27
语文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