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②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
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③第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四、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黄牛
牧童歌振林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
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
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
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赞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要求及思路,激发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能力会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幸福在那里
三个牧童
寻找幸福
幸福的含义
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活动中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学习下文。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什么?
二、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激发兴趣,畅所欲言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提及幸福,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可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无形中激起了学生读书找寻答案的兴趣。
文中自然段颇多,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护
荷叶→红莲
借物喻人
爱
母亲→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03-12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3-27
语文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