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15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静夜思》教案1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静夜思》教案2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感情尽显。
本课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这首诗通俗易懂,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光"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识字、语境中识字等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光"等7个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导入(介绍诗人)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课件出现李白画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号称"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
3.引入课题
李白和很多诗人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识字
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把诗中你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一会儿我们一块解决。
(1)课件出示: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2)指名带拼音读。读后同桌互读。
(3)开火车组词语。
(4)游戏巩固:做"摘苹果"的游戏。
2.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加一加:床--广+木;故--古+攵。
加偏旁:光--恍。
形近字:疑--凝。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还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说字谜,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床)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低)
三、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能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
思床前光低故乡
1.齐读。
2.观察字形。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学生书空。
思:注意"心"字底的写法。
低:左窄右宽,书写比例1:2。
4.学生书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5.练一练。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读的韵律和节奏。)
播放视频
2.划分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指导朗读。
诗人离家在外,在静静的夜里,是多么思念家乡和亲人啊。朗读本诗时语气深沉些,速度放慢,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来。
4.师生看图朗读想象,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静夜思》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7、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5、幼儿学习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习,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教案4
《静夜思》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李白天鹅来牵线,在意境中完成识字、朗读。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字宝宝。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静夜思》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CAI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静夜思》教案6
教学内容
歌唱《静夜思》
教学目标
1. 能够感受歌曲《静夜思》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音律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美感和古韵新声的表现魅力。
2.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表现,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动人的声音演唱歌曲《静夜思》;拍打声势节奏为演唱作伴奏。
学情分析:所教授的班级人数为70人,学生的组成大多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弱,整体音乐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歌曲教学中,多采用母音模唱,口口相授、轻唱歌曲的方法;在合唱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再到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降低两声部的合唱难度,增强学生的合唱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的旋律,能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古韵新声的魅力。
教学难点:
利用声势节奏为演唱作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1.课件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说一说画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 师生交流(提问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都能够看出来了,这幅画表达的是一种望月思乡的情感。如果让你们用一首古诗来形容这幅画的意境和情感,你们觉得哪一首诗最贴切呢。(提问学生)
大家说,大家说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能不能体现这幅画的意境和情感呢。
4.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根据了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你们想知道,古诗用歌声演唱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请大家打开课本42页,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 。
二、聆听歌曲,感受古诗新声的魅力。
(7分钟)
1. 初听歌曲
2. 师生交流,提问同学:
欣赏完这首歌,老师要请问同学们,从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对比表格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是歌曲的演唱速度,有三个选项,哪一个是你所听到的速度呢。(指名回答)
接下来是歌曲的情绪,从歌曲中你们感受到的是哪一种情绪呢。(指名回答)
《静夜思》这首歌曲是一首略带悲伤的思乡曲,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该用哪一种声音去唱比较合适呢。(指名回答)
小结:歌曲正是通过以上这些音乐要素营造了浓浓的思乡情绪,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次聆听歌曲,一边听一边轻轻的哼唱,想一想:歌曲分别采用了那种演唱形式。
3.再听歌曲
4.师生交流:再次听了这首歌,谁来说说,这首歌曲分别采用了以下哪种演唱形式。
(指名回答)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歌谱,哪些部分是属于齐唱部分呢。
(指名回答)哪些部分是属于合唱部分呢。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齐唱部分。
三、学唱歌曲
(一)齐唱部分(10分钟)
师:齐唱部分一共有三个乐句,我们先来看第一乐句。
1.老师弹奏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用“啦”来模唱。(1遍)
2.老师弹奏第一乐句旋律,学生轻唱歌词。(2遍)
3.教师指导:在第一乐句里面,我们要注意唱准的是第一小节的切分音和第四小节的全音符4拍。
4. 全部齐唱第一乐句。
5. 教师弹奏第二乐句,学生用“啦”模唱。
6. 教师弹奏第二乐句,学生轻唱歌词。
7. 教师引导:在这一句里你们觉得最难唱的地方是哪里。
第二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第三小节中装饰音前倚音的的演唱,那么带休止符和前倚音的地方怎么唱呢。
8. 教师示范演唱。
9. 教师指导:休止符的地方要停半拍,但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连;而前倚音的地方要唱的轻巧一点,全体一起演唱这两句。
10.教师弹奏第三乐句旋律,学生用“啦”模唱。
11. 教师弹奏第三乐句旋律,学生轻唱歌词。
12. 教师引导:第三乐句的歌词跟第二乐句的`歌词是一样的,节奏和速度也是一样的,但是唱这两句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不是。我们关注乐谱中每一句的首音和尾音,音高最高的是哪一句。
所以说第三乐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一个高潮点,所以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推进。
13. 全体一起唱第三乐句。
14. 全体跟教师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15.全体跟音乐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二)学习合唱部分(5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合唱部分,合唱部分是从歌曲的第13小节到结束部分。
1.学生看乐谱,想一想:合唱部分共有几个声部。(提问回答)位于连谱号上方的我们称为高声部,位于连谱号下方的我们称为低声部。今天这节课我们 先来完成高声部的演唱。
2.教师弹唱合唱部分的高声部,学生轻唱跟唱,和齐唱部分的旋律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 指名学生回答,相同之处:歌词和旋律相同;不同之处:合唱部分比齐唱部分多反复了一句“低头思故乡”,并且在结尾处做了自由延长的处理。
5. 学生跟教师伴奏演唱合唱部分的高声部。唱完后教师指点。
6.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播放音乐伴奏。
师:学会演唱这首歌,接下来要活动活动我们的双手,来一段节奏打拍练习,大家想不想跟老师来学一学呢。好的,请看屏幕
四、声势节奏训练(5分钟)
1.出示节奏:
4/4? ×? ××? ×? ×│×? ××? ×? ×│
2.先听老师把第一小节的节奏唱一遍,然后跟老师演唱节奏。
3.听老师拍打节奏,学生跟拍。
4.学生自由练习。
5.一边演唱第二乐段一边拍打节奏。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这个节奏的打拍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个节奏加入到歌曲的合唱部分去打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你们想不想听。
老师来一段,边唱边打,同学们轻轻地跟拍。
6.完整演唱歌曲,并在合唱部分加入声势节奏进行伴奏。
五、创编表演(9分钟)
师:刚才大家通过节奏的打拍,与音乐和歌声融合在了一起,营造了丰富的音响效果,非常地好听,老师很喜欢;如果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表演,老师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加精彩,你们,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
1.出示创编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创编。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共同表演。
六、总结课堂。
(1分钟)
师:同学们,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同时,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唱歌曲《静夜思》,还进行了节奏的打拍和创编表演,体会到了古韵新声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古诗歌曲,以此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受到教育。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静夜思》教案7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 故乡 举头 怀疑 一首古诗
思念 唐代 听懂 背书 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 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静夜思》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会读本课10个生字。
⑵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⑴ 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⑵ 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⑴ 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 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⑶ 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⑴ 读通、读顺全诗。
⑵ 检查勾生字情况。
⑶ 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⑷ 解题:
① “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 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 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⑸ 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① 读。
② 说(词义——句意)
2、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⑴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⑵ 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⑶ 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⑶ 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⑷ 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⑶ 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⑷ 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 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⑷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1、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2、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教案9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静夜思》一课的生字,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3.师:你还会读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古诗《静夜思》)
4.找出下列汉字中韵母相同的字,打上"○"。
乡故思床
前光望举二、情境朗读,体会意境
1.师: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难过、伤心、悲哀……)
2.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下这首古诗吧!
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老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3.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
4.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5.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再读这首古诗。
6.角色表演。
(1)同学们,现在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学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深情吟诵)
(2)选出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7.说一说,你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8.将这首诗的后两句抄写一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请同学自由朗读古诗,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2.师: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床前,就好像是地上铺满了银色的霜一样。这时候李白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想起了家人。(教师边讲边用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找出对应的诗句)
3.理解关键词。
(1)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你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吗?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找出古诗中意思相反的词语。(举头--低头,可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感性认识反义词)
4.师:这首诗中哪两句话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两句话是写诗人想到的?诗人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先让学生读古诗,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再回答交流)
5.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可以像老师一样,一个说故事,一个读古诗)
6.下面这句话对应的是哪句诗?()
洁白的月光照在床前,就好像是地上铺满了银色的霜一样。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后--()
暗--()
[教学板书]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读,本节课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朗读了古诗,对古诗的意境有了一定理解之后,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发问: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静夜思》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教案11
静夜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夜、床、光"等生字,会写"思、床、前"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观察夜空,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培养吟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静夜思)学生认读生字"夜""思"。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认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齐读)1、图片中的事物是,它像。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简介诗人。
(1)师:你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出示李白的图片)师:你知道图中画的是谁吗?
(3)师简介李白: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唐诗三百首》里就有很多李白的诗。
(4)师:你们看李白在干什么呢?(抬着头看月亮。)
(5)师:对,他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于是写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
(6)(课件出示古诗)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自主读文识字。
(1)师: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时,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读出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①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同学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
②说说哪个字的拼音是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说说你的'故乡是哪儿。
③同桌互相检查,互相正音。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①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
②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2、《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3、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思sī()
shī()床chuáng()
cuáng()举jǚ()
jǔ()低dǐ()
dī()
4、加一加,认生字。
田+心=
广+木=
古+攵=
①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②游戏巩固:出示课件,做"摘星星"的游戏。
(5)教师检查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开火车认读)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观察"思、光、低"三字中钩画的不同形态及写法。
2、认真书写,同桌讨论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试写一个。
3、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规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辅导。
5、组词记生字。
光()()
低()()
前()()
《静夜思》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 小老师领读。
⑤ 开火车检查。
⑶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 同桌互读。
⑵ 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 自己试背。
⑵ 指名背诵。
⑶ 齐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静夜思》教案13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1、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
1、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古诗。
2、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1、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
又疑 ,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以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 静夜思
小…………不识(童真) 举头…………明月
呼作 思乡
疑…………飞在(童趣) 低头…………清霜
《静夜思》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10个生字, 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三、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本课的词语。
安静 夜晚 床前 目光 举手 低头 耳朵 大米 故乡 望见
3.把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让家长给予评价。
四、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学案。
2.朗读感悟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讨论交流, 圈出组内解决不了的词语。教师相机理解词
语。如“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 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 那就是霜。) 并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配乐朗读
同学们, 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 在这寂静的夜晚, 独自一人, 对着月亮,, 带着你的心情, 你的表情, 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4)背诵古诗。
3.拓展训练
一轮明月, 一段思乡情, 一首《静夜思》, 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古朗月行》,学生配乐朗诵。
5.学习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2)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五、课堂检测
1.我会读下面的字。
阳 像 金 野 面 长 更 长 早 晨 拉 进 也 山 出 谁
2.看拼音写词语
ěr mù mù tou dà mǐ
( ) ( ) ( )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静夜思》教案】相关文章:
《静夜思》的教案02-07
静夜思教案06-22
《静夜思》教案06-30
静夜思教学教案07-31
《静夜思》优秀教案05-18
[推荐]《静夜思》教案07-22
(必备)《静夜思》教案07-26
《静夜思》教案[优秀]07-26
《静夜思》的优秀教案02-12
《静夜思》教案[通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