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案

时间:2024-11-02 07:26:19 教案 我要投稿

声音的特性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初步体会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分析论证这两个环节。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设计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进行实验: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低。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4、[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5、提出问题: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猜想与假设: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6、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特性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

  活动一:音调(10分钟)

  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音调?

  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

  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

  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

  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

  活动二:响度(10分钟)

  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

  1、什么是响度?

  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什么是振幅?

  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三:音色(10分)

  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

  1、什么是音色?

  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声音的特性。

  2、说出乐音的音调和响度跟哪些物理量有关。

  3、简述乐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架台、口琴、笛子、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声,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调,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板书:

  三、声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音调

  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时吹不同的孔,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音调低。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声音的音调不同?

  生甲:女生的音调高,男生的音调低。

  生乙∶小孩的音调高?大人的音调低。

  生丙: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高;越是左边的音,音调越低。

  师:三位同学平时注意观察,事例举得很好。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

  点拨思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肯定与物体振动情况有关。猜想一下,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

  生:音调高低可能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师:如何证实你的猜想?

  生:进行实验。

  师:好,大家现在基本上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了,请你们分组讨论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生:将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它会振动发出声音,钢尺伸出桌边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在实验时要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与音调的高低。

  下面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

  师:通过实验,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两次振动快慢不同。

  生乙:振动快的音调高。

  师: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可见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l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约是100Hz。

  板书:1、音调是指声音高低,频率决定音调的的高低。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二、三、四段,你能获得哪些知识?

  生阅读,思考。

  生甲: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生乙: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生丙: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

  生丁:大象的语言是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生戊:猫能听到超声波,狗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海豚也能听到超声波。

  师:同学们阅读很认真,自学能力很强,讲得很全面,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下面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声波的波形。

  演示与实验:

  ①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

  ②通过示波器观察男女学生声音波形的不同。

  师:频率(音调)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何不同?,生:频率(音调)高的波形比较密一些,频率低的波形比较疏一些。

  师:请大家看课本P21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生:蝴蝶的翅膀振动比较慢、频率比较低,低于20Hz,所以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振动的较快,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所以我们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2、响度。

  师:有的人说话声音宏亮,有的人说话声音很小。说明声音不仅有音调不同,也有强弱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对于声音的响度,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可能跟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师:怎么证实你们的猜想?

  生:实验。

  师:对。下面分组讨论: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生;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师:你实验设计得很好,简单、容易操作,现象明显。下面各组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生甲;音叉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得越开。

  生乙:音叉的声音越响,线摆的角度越大。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正确,乒乓球被弹得越开、线摆的`角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通过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板书: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师: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是不是就完全一样?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不一样。用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C调1,我可以分辨出它们。

  师:对。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板书:3、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师:综上所述,声音有几个特性。

  生:声音有3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师:不同的物体,音色是不同的。如不同的乐器: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等音色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音色也不同。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示波器分别显示各种波形。

  生甲: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即音调相同。

  生乙:振幅不同,即响度不同。

  生丙:大振动波形相同,小振动的波形各不相同。

  师:以上同学说得很好,波形各不相同,说明音色不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P23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

  生甲:我认为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和我自己的声音不一样。

  生乙:我听其他同学的讲话声和从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

  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而从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空气传导。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导,平时别人听到的声音也是靠空气传导。传播途径不同,音色不同,所以自己的声音与从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不同,而别人听起来相同。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并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字幕打出):

  (1)什么叫乐音?

  (2)乐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乐器分为哪几类型?怎样发声的?怎样改变音调的?

  生甲: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人们把这类声音叫乐音。

  生乙:所以乐器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乐器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生丁:打击乐器是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如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弦乐器是通弦的振动发声的。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管乐器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空气柱长音调低,空气柱短音调高。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好,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课本展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不同的音调。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频率,响度大小由发声体振幅决定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还知道了超声波和次声波。

  师:你归纳得很全面,也很简练,大家掌声鼓励。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

  1、课本P24:动手动脑学习物理:1、2、3、4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3、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

  (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

  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教学难点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和火车等声音。)

  (学生一一辨别)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长短等。)

  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投影课题)

  (二)音调

  (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

  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

  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既巩固概念,也为下面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打下基础。

  (师生实验探究,启发深入理解。)

  由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探究基础较低,不易猜想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采用问题启发式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探究过程,体验和学习探究方法。

  (1)你能使身边的钢皮尺发出不同音调吗?

  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2)你们发现钢皮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学生很可能回答与钢皮尺伸出桌子的长短有关系,教师这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保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但要进一步启发和点拨。)

  (3)继续仔细观察钢皮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投影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体验规律:用手触摸声带,一起唱“1”、“2”、“3”、“4”、“5”……感觉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和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拓展知识。)

  启发:(单手前后甩动,问学生听到声音了吗,大胆想象一下,如何改进有可能听到手挥动发出的声音。)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

  为了拓展视野,体现主动、合作的学习精神,可以安排一个交流讨论: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图片或者音像。)

  思考和巩固: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观察”声音:刚才我们不但用耳朵听见声音,还用手触摸了声音,你相信我们还能用眼睛来“看”声音吗?(演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观察其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只要能看出音调高的声音波形比较密即可。)

  由于示波器上波形停留时间短,不容易进行比较,可以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把波形图描绘下来,制成静态图片进行比较。这部分教学活动通过自学、交流、演示等各种方式开展,不但让大家拓展了声音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尤其是示波器对学生来讲很新奇),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很有趣,很有用,也很神奇。

  (三)响度

  引入概念;由多媒体演示并介绍响度含义。

  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

  (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

  (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观察微量变化的方法)

  (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

  投影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你还有其他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吗?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最好允许学生多讨论一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的自主性、多样性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有时间的话可以观察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波形。

  (四)音色

  主要从两个环节来展示:

  (1)音色含义:新课程理念不追求音色概念的严密性、深刻性,只要求学生知道有音色这个特征,能根据音色辨别声音。这样要求更符合初中生重感性的认知规律。可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辨认同一个旋律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投影: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

  观察同样音调和响度、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大体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细微的附加振动有所不同。

  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

  多媒体展示“乐音和乐器”片断。

  六、教学小结和反馈延伸

  (1)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要点。(有时间可让学生小结)

  (2)播放编钟乐曲,讨论为什么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总结: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组合起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让我们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多媒体播放优美音乐)

  七、板书设计

  由多媒体打出。

  八、课外拓展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

声音的特性教案5

  【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

  一、教师演示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

  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

  (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

  (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慢

  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以上问题利用投影)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板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板书)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板书)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板书)(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板书)

  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成像(B超)。举例:如何探伤;B超原理。(2)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

  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围:10—4~20赫兹)产生:火山爆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还有,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

声音的特性教案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过程:

  一、前奏版: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5、什么叫骨传导?

  二、启动板:欣赏音乐体会声音的不同,请思考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呢?

  三、核心板:(一)1.音调

  实验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实验器材:钢板尺

  实验过程:探出不同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板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频率

  频率单位:

  人类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声音的特性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分别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大声朗读本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顺利引出课题。欣赏,思考并回答。学生能指出男女同学声音的大小不同,音的粗细不同,从而引出响度、音调。从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音调

  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声音尖细,男同学的声音粗哑。声音的这种差别物理中用音调高低来反映。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乐器中小提琴的音调高,大提琴的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提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大家先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注意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哪一次卡片振动得快?你认为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并注意观察它振动的快慢。

  (1)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总结: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教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低。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呐”系统,使它能在浑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观察声波的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思考: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聆听思考。

  学生实验并回答:快拨时听到的声音比较尖,声音高,卡片振动得快。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实验并回答: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音调高。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学生回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人耳便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阅读和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波形比较形象生动,学生通过波形更容易理解音调。

  学以致用。

  二、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指出: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音调和响度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别:定义方面,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尖粗。声音尖的音调高,声音粗的音调低;决定因素方面,音调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波形方面,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响度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波形的高低程度相同。

  进行实验。

  进一步学习体会转换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明确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三、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找几名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不许回头,能否判断出每一句分别是哪一位同学念的。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聆听并回答。

  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增强趣味性。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声音的特性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②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资源

  (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

  (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多媒体显示)

  三、声音的特性

  含 义

  决 定 因 素

  相 关 问 题

  音 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 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 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说 明

  导入新课

  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敲击“水瓶琴”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的性质特点,而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

  让学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使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

  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提出问题: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可为什么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呢?

  给出蝴蝶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达到正确解答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了解多少?

  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前阶段的探究实验中,是否也发现了能说明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些现象和事实?交流实验现象和判断结果。

  对学生实验认真,观察仔细,的科学态度给予赞赏。

  演示课本P21、图1.3-4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归纳探究结果。判断探究结果是否证实了先前的猜想。

  三、音色

  组织学生做游戏。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夸学生辨别准确。)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

  教师归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鼓励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凭音色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用示波器分别显示音叉发出的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信号波形以及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波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特征。

  用示波器观察学生(男女各一)说“我喜欢物理”的声音信号波形。

  归纳小结

  1、学生小结。

  2、课堂练习反馈。

  3、组织学生演奏、欣赏乐曲《欢乐颂》。

  布置作业

  举手回答

  加深对声音的不同性质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回想所听到过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及发声体相应的振动情况。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明确实验目的,两人一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学生举手答问,其他学生讨论、再验证、评估。

  举手发言。

  学生交流猜测。

  自学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作答。

  积极举手回答,汇报自学成果。展现自己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组讨论、再实验,并举手作答,其他学生评估。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积极举手作答。

  积极参与做游戏,判断每次发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集体回答。

  举手回答

  分组讨论,踊跃举手作答。

  观察比较不同声音的波形,集体回答判断结果。

  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

  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特性产生研究的兴趣。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结果提出猜想。

  尝试设计科学探究的方法,选择所需的器材。体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培养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评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用学生熟知的现象提出问题,教育学生观察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检查学生平时搜集资料、对技术应用的关注情况。

  及时给予鼓励,益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利于形象深刻地理解声波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增强学生对乐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案例(声音的特性):

  一、引入新课:

  师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靠什么传播?

  生答: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师:出示一些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击它们会发出声音。

  师问:啤酒瓶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敲击啤酒瓶发出“1,2,3,4,5,6,7,i”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讨论后再回答。)

  生答:不同啤酒瓶发声的高、低不同。

  (同上法,轻敲啤酒瓶发声。)

  师问:这次啤酒瓶发出的声音与上次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比上次的声音小。

  师: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声音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别,还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别描述声音的这些不同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性质。

  板书: 三、声音的特性

  二、教授:

  师问: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那么,音调的高低是与发声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所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所看到的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作出猜想,并给一定的时间讨论)

  生甲答: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因为小提琴发出高音的弦振动得比较快。

  生乙答:唱歌发高音时,声带振动也比较快。所以音调的高低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也需要用实验事实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作出设想,勤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说说你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供大家讨论交流。

  生甲答:我们用硬塑料片拨动疏密不同的木梳齿,拨动密齿时,塑料片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生乙答:我们把橡皮筋拉紧后拨动它,发现橡皮筋被拉得越细时,振动越快,发声音调越高。

  生丙答:我们按书上的方法,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较长时,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

  (教师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共同讨论、评判、再验证,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师问:通过以上研究,哪位同学能概括得出的结论?

  生丁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快,发声音调高,振动得慢,发声音调就低。

  师:物理学里,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发声体振动快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频率小,音调低。所以,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

  师问:我们知道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稍停、让学生猜测、交流,更多的学生会不知其解。)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为解答这一问题,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有多大?请阅读课本第20页的内容,看谁能尽快完整地回答。

  (学生阅读并交流。)

  生答: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声。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师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

  生甲: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生乙: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不同。如猫和狗发声频率较低,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见;而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很高,可以发出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生丙: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有的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有的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大象就是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使用次声波交流的。

  师:很好。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你了解吗?

  生甲答:人们可以通过探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辐射出的次声波,来预测、预报它发生,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生乙答: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B超检测、超声碎石等。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

  师: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医疗技术、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探测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发表、交流。

  师问:在研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你是否在不经意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声音的大小——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甲答:我们拨动橡皮筋发声时,发现拨动的幅度越大,橡皮筋发声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大小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生乙答:我们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一定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幅度较大时,发声的响度较大。

  师:同学们的确是实验认真,观察仔细,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个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悬吊着的乒乓球,比较轻敲和重敲音叉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生答:重敲时,音叉发声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大,表明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师问:分析以上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答:上述各实验说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师: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可见,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吗?

  (事先请几位同学准备好口琴、小提琴、笛子、萨克斯管等,有三、四样最好。学生几乎都能靠听声音,辨别出各种乐器。)

  师问:(非常惊奇地)你们怎么辨别得如此准确?是怎么辨别的?

  生答:不同物体发声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你曾经听过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知道它的声音特色,再次听到时就能辨别出来。

  师:对,说得好。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听声音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就是靠音色来辨别的。

  师问:哪位同学能举出人们凭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生甲答:铁路工人检查火车机械部件是否有裂缝,总是用铁锤敲几下,就是靠听机械部件发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乙答:同班同学,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辩知是谁,也是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师: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除了音调、响度外,声音的又一重要特性。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把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比较波形的特征。

  (教师先后输入音调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响度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让学生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由于第一次使用示波器,需要教师简单说明和引导。)

  生甲答: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时,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调高的,波形密。

  生乙答: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时,波形的幅度不同,响度大的,波形幅度大。

  生丙答: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音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基本相同,观察到各组波形的幅度和疏密就基本相同,但由于发声体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观察到波形上附加的小振动不同。

  师:也就是说,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比较波形的幅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以比较波形的疏密;声音的音色特征,可以看波形的附加小振动。

  (可让同学看课本第22页的波形图。)

  师问:有谁想看看自己声音信号的波形特征?

  (学生举手踊跃,争着观察自己的声音信号波形。)

  师:请两位同学(男女各一)上讲台,用话筒说“我喜欢物理!”。

  (学生观察波形特征。)

  三、小结巩固:

  师问:同学们学习物理真的有趣有用,对吗?这节课学习至此,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甲答:我懂得了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大特性。

  生乙答:我还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生丙答:我学会了靠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生丁答:我觉得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科学、有效、有趣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解答下面几个问题,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集体解答巩固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同学们,乐音是美妙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请备有乐器的同学为大家同奏一曲《欢乐颂》。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在欢乐、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2、做课本第23页“想想议议”。

声音的特性教案9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

  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

  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课前已让同学们准备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分辨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

  (板书:一、音调)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

  再拿钢锯条做实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

  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

  教师总结:

  2、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音调就越低。

  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

  3、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

  赫兹 Hz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交流也好歌唱也好,发声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知识点,小组交流分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知识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好不好?

  学生回答

  教师要求大声点

  再大点声回答

  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

  板书并定义(二、响度)

  1、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

  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观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2、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考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两个小游戏:

  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演奏学生来猜

  同学们之所以能分辨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书:

  三、音色

  可以区别不同的人或乐器

  小结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选择

  作业

  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

  如果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声音的特性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

声音的特性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课题:§3.2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进行实验】

  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

  生4:……

  生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同样的力敲大小木鱼时,它们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课堂练习后音乐欣赏: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

  课外知识拓展:

  自学课本p41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理解不同乐器改变音调和响度的方法。

  参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和水瓶琴。

声音的特性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 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

  [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生]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生甲]“1”的响度大.

  [生乙]“5”的响度小.

  [生丙]“1”的音调低.

  [生丁]“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生]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

  [演示]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

声音的特性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

  (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

  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声音的特性教案14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运用】

  本课是声学中比较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物理概念的建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要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乐器将乐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乐音的感性认识,产生探究乐趣,在研究中学习理论知识后,再用来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体发出声音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会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实验器材】

  演示用:手风琴、口琴、竖笛、吉他、单摆

  学生实验:个别同学自带乐器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

  次声波 人耳听觉范围 超声波

  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课

  1、组织教学:同学们好!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愿在这节课上,大家不但能学到知识,更能收获快乐。

  2、手风琴演奏 学生随琴声模唱音阶。

  (手风琴音域宽,到达高音区后学生难以跟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跟不上了?(声音太高了)

  3、导出课题:对了,声音是有“高、低”的区别的,在物理学里,我们就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千差万别的:小号声高亢嘹亮,双簧管甜美圆滑,小提琴柔和纤细,大提琴低沉浑厚……那么,声音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基本特性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三 声音的特性”)

  二、 民主导学

  1、音调:

  (1)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音调指的就是声音的高低(板书)。

  (2)为什么有些音高而有些音比较低呢?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a.看一看:拆开手风琴,取出一排簧片,学生观察:有的簧片长,有的簧片短,它的排列很有规律。

  b.试一试:用小刀拨动长短不同的簧片,仔细听,发现长的簧片发出的声音低,短簧片发出的声音高。

  c.演示:单摆的线越长,摆动得越慢。

  d.提示:通过刚才的现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e.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共同概括: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板书)

  根据上述经验:手风琴的簧片越长越厚,振动时频率 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 越低 ;相反,如果簧片越短越薄,振动时的频率 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会 越高 。

  (3)验证:其它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也是这个道理吗?

  口琴:同手风琴,簧片越长而厚,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越低。

  竖笛:通过手指堵按不同的音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发出了高低不同的音。

  吉他:要求学生弹几个不同音调的音,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呢?(通过弦的长短或粗细以及松紧都行。可以联想其它弦乐器:二胡调弦及演奏过程;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区别等)

  概括:管乐器、弦乐器,包括有些打击乐器(如编钟、木琴、架子鼓)都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来发出不同音调的音的。

  (4)示波器:看看音调不同的音的振动情况。(多媒体演示)

  (5)拓展:表现力非常丰富的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它有88个琴键,音域很宽,几乎包含了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那么,有没有比它的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呢?

  感受:20Hz----20000Hz的纯音(多媒体播放)

  老师概括: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音是人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果频率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就叫超声波,这两种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同时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P20第二、三、四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过渡:钢琴的表现力丰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音调范围广,还由于它的每个音在发声时还有强弱的不同,钢琴刚刚发明问世时它的英文名字叫“PIANOFORTE”,就是强和弱的意思,那么音的强弱区别在物理学里叫什么呢?------响度

  2、响度:

  (1)响度,即声音的强弱。(板书)

  (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a. 学生演示:在吉他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

  b.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师板书后演示口琴上响度不同的音,并告诉学生,在音乐教学以及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以加深学生理解。

  (3)练习加强:

  ①一位男低音歌手在放声歌唱,另一位女高音歌手在为他轻声伴唱,他们中 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

  ②有位同学在参加器乐比赛前,先要把二胡两根弦的松紧度调节好,这个过程他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 ;他演奏时摁着二胡弦的左手在上下不同的位置移动着是在改变声音的 ,他右手拉弓时非常动情,用力时大时小,这又是在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提出新的问题:拉二胡的同学和另一位弹钢琴的同学演奏了同一支曲子,可观众一听便知道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是靠什么辨别声音的呢?

  3、音色:

  (1)游戏:猜乐器(学生现场演奏或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其他学生辨认)

  (2)概括:你能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不是依靠音调和响度,而是依据另一个声音的特性,那就是“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发声器官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发出的音色就不同。“小沈阳”能模仿其他歌手唱歌就是在模仿他们的音色。电子琴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也是靠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实现的。

  三、检测导结

  1、巩固练习:

  2、反馈激励:

  3、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了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了声音的三个特性,感受到了多种乐器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最后就让我们在一段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一下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乐音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吧。

  (民乐欣赏)

  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学习进步,再见。

声音的特性教案15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听音乐、描述感受

  二、活动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

  (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四、活动

  辨别声音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声音的特性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的特性》教案10-20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04-02

小班声音教案03-26

声音的传播教案06-03

《奇妙的声音》教案02-11

声音的游戏教案03-08

春天的声音教案03-24

声音教学教案07-08

美妙的声音教案04-07

中班声音的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