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团圆节;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月饼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教师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引导幼儿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幼儿品尝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意义。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活动,感受表格在统计中的作用。
2、学习自己选择调查、记录的方法,统计小组同伴中不同入园方式的人数。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附图),全班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
2、学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分放在分类盒中,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入园标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平时都是怎样上幼儿园的?(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乘私家车)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各种入园标记,让幼儿明确各种不同入园方式。
(3)请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标记表示自己的入园方式。
2、调查统计小组使用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
(1)出示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表格有什么?我们可以用这张表格做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调查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小组使用各种方式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如:一个幼儿提问,其他同伴根据提问做出相应的回答;同伴之间逐一询问对方的入园方式;通过观察同伴选择的.入园方式的标记)
(3)师幼共同讨论记录策略。
教师:如果你们这组走路上幼儿园的有2个小朋友,在表格中怎样记录呢?(让幼儿明确用数字2表示两个人,而且记录在走路标记下面的格子里,这样才表示走路的有2个人)
(4)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5)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教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看看你们小组每个人的统计结果是否一样?不一样,检查一下问题在哪?你们小组哪种入园方式的人数最多或最少?
(6)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和调查方法。
3、师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表。
(1)每组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统计结果。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全班每种入园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竖排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记录每组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4)每组选一位代表在表格中记录本组的统计结果,并完成合计人数。
教师: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
4、师幼共同读表格,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1)引导幼儿讨论:每排的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提供几种玩具,让幼儿调查统计同伴对玩具的喜爱情况。
幼儿园教案3
一、活动领域:科学—自然
二、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
三、活动班级:中班
四、活动目标:知道影子产生的原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大小与光源距离有关系。
五、活动重点:知道影子产生的原因
六、活动准备:电筒·小玩具
七、活动过程: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带领幼儿观察影子;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影子;为什么?(进行思考)
⑴谈话:幼儿对刚刚的'探究有什么发现
⑵教师小结:有光直射的地方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没有影子,影子的产生需要光
2、实验探究
运用电筒·玩具创造出影子,感受影子产生需要光。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光源和玩具间的距离对影子的影响。
八、教师小结。
幼儿园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甜美、优美的声音演唱《金孔雀轻轻跳》,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初步了解傣族音乐与风俗,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2、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歌曲中节奏相同、歌词相同而旋律不同的两个乐句。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这节课我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因为那儿有一种很美的动物,可是你们得回答小问题闯关成功才能去,敢接受挑战吗?现在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我提问,小组里只要有一个同学答对就视为成功,(师有节奏地拍手提问,要求生有节奏地拍手回答。)
师:谁的尾巴长?(猴子)谁的尾巴短?(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谁的尾巴弯?(公鸡)谁的尾巴扁?(鸭子)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刚才我听到你们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想看看孔雀的尾巴到底有多好看吗?
生:(自由回答)
师:那就站起来,排好队,跟着我一起乘着幸福列车、唱着歌儿出发吧!(课件出示火车图片及音乐《火车开了》。)
生:做《火车开了》律动。
二、歌曲学习
1、走进西双版纳,了解傣族风情。(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欣赏图片:自然景观;佛塔、佛寺;傣家的竹楼;傣族泼水节;孔雀等。) 师结合图片介绍:
师:到站了,孩子们,我们现在所到之处就是孔雀的家乡——西双版纳,这儿位于云南省南端,被称为“动植物王国”,也是“傣族之乡”。
(1)佛塔、佛寺:这里以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因此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
(2)傣家竹楼: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被一种莫名的震撼所迷惑,瞧,神秘的热带雨林,婀娜的傣族风情,让人不能忘怀。这是傣家的竹楼,因为云南非常的潮湿、闷热,所以傣族人民喜欢住在这避
湿、避热的竹楼里。
(3)传统节日:这是泼水节的场面,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看!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容器装水,集体性相互泼水,以此来表达祝福,被泼水越多就认为越吉利。
(4)这是云南美丽的孔雀山庄,这是白孔雀,它的羽毛像雪一样白;瞧,成群的孔雀,在碧绿的草地上漫步,在清澈的湖边嘻戏,雄孔雀展开了五彩缤纷的尾羽,翩翩起舞,分外迷人;孔雀在西双版纳可受欢迎了,它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吉祥鸟。
2、介绍傣族特色乐器,节奏练习,学唱旋律,解决难点。
师:象脚鼓、葫芦丝是傣族具有特色的乐器,(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傣族的小卜少和小卜冒,他们吹的是葫芦丝,葫芦丝被益为天籁之音,他们用葫芦丝吹出了动听的旋律,这是傣族小朋友送给我们的两句优美的旋律,我们来唱唱吧!(课件出示歌曲最后节奏相同而旋律不同的两句。)师单手弹琴教唱旋律,并添加歌词进行演唱:保护动物,你我的职责,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是象脚鼓,因为形状像大象的脚,所以称为象脚鼓。孩子们,你们猜一猜,象脚鼓是用手来拍呢还是用鼓棒来击。(生猜)我们来拍拍这条节奏。(课件出示节奏)
3、师生互动,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1)初听音乐
师: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听,小伙伴们唱起了动听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师:优美的歌声不但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孔雀的情意,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孔雀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心情。
(2)谈话,揭示课题。
师:怎么样?刚才傣族儿童唱的这首歌好听吗?这首歌叫《金孔雀轻轻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3)熟悉歌词
师:(课件出示词谱)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来体会一下歌词里所描绘的意境吧!(师引导朗读,强拍击掌,弱拍拍腿。)同学们看,这儿出现的“小卜少“、小卜冒”,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在傣语里面,小卜少是小女孩,小卜冒是小男孩的意思。
(3)歌曲学唱
师:结合你刚才拍的情况想一想: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二拍子有什么特征呢?(生自由说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腿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
师:现在老师单手弹琴,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唱谱。(唱歌前提示学生挺胸、收腹,嘴打开。) 师:我们用“lu”来分句学唱一下吧。(生用“lu”唱)
师:听琴声,试着轻轻地把第一段歌词加进来,再加第二段歌词,最后把两段连起来唱。(师弹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刚才傣族的“小卜少”和“小卜冒”送给我们的两句优美的旋律,你能在这首歌里找出来吗?
生:(自由找、说。)
师:这两句旋律节奏、歌词都完全相同,但每一句最后两个小节的旋律发生了变化,跟着老师一起再来唱唱。 (4)歌曲处理
师:美丽的孔雀展翅开屏在河边漫步,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应该怎样唱才能表现出来呢?
生:优美地、抒情地。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伴奏音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课件出示伴奏音。老师提示:句尾每个字收音要轻,体现出亲切感;展翅飞翔一句力度稍加强;特别是歌曲结尾处用较弱的力度,要表现歌曲美妙的意境。)
生唱后,师指出不足之处,听老师唱。
师:阳光洒满大地,孔雀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悠然自得,傣家儿童唱歌、跳舞多么快乐呀!同学们,用你最好的状态,让我们和傣家儿童一起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一遍歌曲吧!(播放《金孔雀轻轻跳》)
三、学跳孔雀舞。
(1)欣赏《孔雀舞》,学习动作。
师:(出示杨丽萍跳孔雀舞的图片)傣族人民把孔雀的美丽、善良、智慧看作是吉祥的象征,更是他们民族的精神象征,孔雀也成了他们舞蹈中的主角。这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她被称为孔
雀公主,你们欣赏过她的舞蹈了没有?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把孔雀表现得活灵活现。
师:孩子们,你们想学孔雀舞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孔雀舞组合,欣赏时,你们要跟着学一些你喜欢的动作。(视频播放) 师:(师边介绍边比动作)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手的动作主要有掌形和冠形,在跳时要注意手和身体的弯曲,孔雀舞表演者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典雅的“三道弯”造型,看(出示图片)。 (2)师生齐唱共舞。
师:傣族人民不但送给了我们动听的儿歌,还教我们跳了傣族舞,告诉你们,他们还赠送了精美的礼物给我们。(师发放孔雀头饰。)让我们戴上这份精美的礼物,随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吧。(随音乐《金孔雀轻轻跳》跳舞。)
四、总结内容,拓展延伸。
孩子们,今天到西双版纳你们玩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说)孔雀生活在那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我们也要当环境小卫士,保护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还要爱护小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更不能吃国家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最后,老师要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回家去后把你今天学到的歌曲及舞蹈表演给家长看看,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幼儿园教案5
一、活动名称:大声回答我在这儿
二、设计思考:
此绘本是由教师们根据图画书《大声回答我在这儿》改编后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可爱而又内向的小兔,它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开学第一天,山羊老师点名时,所有的小伙伴都能大声介绍自己,只有小兔羞于启齿,迟迟不愿应答。最后,在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下,小兔终于鼓足勇气,大声介绍了自己。简单的故事情节记录了孩子们入园时所经历的场景,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容易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让初次接触绘本的小班幼儿萌发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小班阅读教材。
根据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阅读活动中,我们首先利用课件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关注同伴和自己,学会自然的回答“哎,我在这儿”。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阅读图书,结合录音,反复倾听“哎,我在这儿,我是聪明的xx”,最后,在阅读理解了故事后,我们会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再次开展点名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丰富原先的语言,学着说出:“哎,我在这儿,我是xx的xxx”,不断地帮助幼儿建构语言,挑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利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集体阅读活动的有趣。
二、绘本教学设计思考
本书中依次出现了三个层次的自我介绍短句,即“我是×××。”“我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的×××,我会(或我喜欢)……”可以鼓励幼儿反复倾听,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并尝试用这些句式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等。
本故事的情节围绕着新朋友入园的相关事件展开,所以通过阅读,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了解幼儿园里的主要人群(老师和小伙伴),也会简单了解幼儿园来园生活的场景,知道老师会亲切地呼唤所有孩子的姓名,而孩子们也会在老师呼唤时礼貌地回应等。故事的情节与幼儿文明礼貌的培养联系密切,对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有一定帮助
这个故事中,有一处是非常有利于推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容。即:我是怎样的xxx。通过鼓励孩子们学着运用这个句式介绍自己,其实对于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学会认同自己是很有帮助的。尽管孩子由于年龄尚小,所以对自己的认识,可能并不真正客观,但是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能间接促进孩子对自我今后发展的关注和肯定。
这个故事传递着老师和孩子之间亲密的情感,通过呼唤名字和应答的简单情节,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暖暖情感。从而有效地萌发孩子们盼望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重复的角色语言较多,所以非常适合鼓励孩子们看看演演。建议在充分熟悉了这一绘本厚,可以尝试引导幼儿和老师一同来玩玩角色扮演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将静态的图书阅读转化为动态的生动地表演活动,会在阅读培养的起始阶段,就让孩子养成积极表达表现的态度和习惯。
三、活动目标:
(1)愿意安静倾听老师讲述故事,了解动物宝贝在幼儿园点名的有趣事
(2)乐意礼貌大方地应答他人,学说短句“我在这儿,我是xxx”。
四、活动准备:
1.ppt课件
1)图书中熊老师点名及各动物角色应答的录音。
2)与班内幼儿相匹配的点名课件。
2.大图书一本、小猪头饰一个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朋友回应
导语:孩子们,这里有什么?(配合点名课件中的照片),瞧,宝宝们的照片都转起来了,老师要找好朋友啦!
1.老师找朋友
教师操作课件“找朋友”,鼓励被定格的幼儿大声地回应“哎,我在这儿”。
2.小猪找朋友
引导幼儿向小猪介绍自己,和小猪做朋友。
过渡:小猪真高兴,有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今天它也要去上幼儿园了,我们跟它一起去看看吧!
(二)、集体阅读,理解故事
1.讲述图1—图5
教师:幼儿园到了,瞧!熊老师站在门口,看到小猪来了、小猫来了、小兔来了,小老鼠也来了。大家笑嘻嘻地说:“熊老师,早上好!”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幼儿园。
过渡:熊老师说,我要点名了!
2.观察图6
提问:熊老师点了谁的名字?
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播放录音)
小结:小老鼠真棒,听到老师叫它的'名字不仅会大声地回答“哎,我在这儿”,还会大方地介绍自己“我是聪明的小老鼠”。
3.连续讲述图7、图8(配合录音)
教师:接着,熊老师点了小猫的名字:“小猫。”小猫高兴极了,大声地回答:“哎,我在这儿,我是聪明的小猫。”熊老师说:“小猫回答得又响亮,又高兴,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现在轮到小兔了——“小兔”“哎,我在这儿,我是聪明的小兔。”熊老师说:“小兔你跟小老鼠、小猫咪一样,声音又响亮又高兴,真棒!”
4.观察图9、图10
提问:最后还剩下谁?
小猪怎么不回答?
我们一起帮帮它,小猪可以怎么回答呢?(鼓励个别幼儿为小猪示范)
听听小猪是怎么回答的?(播放录音“哎,我在这儿,我是可爱的小猪”。)
小结:小猪觉得自己很特别,于是,当这么多的朋友鼓励它时,它终于鼓足勇气,大声地回答:“我是可爱的小猪。”
重点提问:小猪还可以怎么介绍自己,可以跟别人说的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做出不一样的应答)。
(三)、教师点名,幼儿应答
提问:你们跟小猪一样,也很特别!现在费老师要点名了,想想你是怎样的孩子呢?向客人老师大声地介绍你自己,好吗?
(教师点名,鼓励被点到的孩子大声回答“哎,我在这儿,我是xx的xxx。)
重点提示:随机表扬能大胆介绍或跟同伴有不同表达的孩子。
幼儿园教案6
活动内容:
点点爱上幼儿园
重点领域:
语言
相关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能在集体中安静地听故事。
2、能听懂故事内容,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重点、难点重点:能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并能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鼓励幼儿用故事中的原话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点点和妈妈的图片及一些动物的图片。
2、每个幼儿一本幼儿画册1。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点点和妈妈的'图片,介绍点点和妈妈,引出故事名字。
二、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听故事。
2、提问:
(1)“妈妈带点点上幼儿园,点点为什么一路上都不高兴?”
(2)“去幼儿园的路上他们看到了什么?”
三、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原话回答老师的提问。
1、提问:“妈妈和点点路过大树,妈妈对点点说这是谁的幼儿园?”
2、以同样的方法提问上幼儿园路上看到的幼儿园。
3、“小朋友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什么?”
4、提问:点点后来喜欢上幼儿园了吗?他说了什么?
四、扩展思维。
(1)引导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跟着老师学说故事。
(2)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点点上幼儿园了,它们也都争着要上幼儿园,看!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自主讨论并说说它们上幼儿园的情景,鼓励幼儿每天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幼儿园教案7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对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会、引发想象是难点。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从理解诗句的意思入手,启发学生想象,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为主,可借助于字典和注释自己试读试讲对不懂的地方,可展开小组和全班的讨论。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展开想象,逐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代诗人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纲:
①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等词。
②观察插图,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理解古诗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小组汇报:
古诗大意: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其它花了。
四、重点探讨:
1、提出问题: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五、有感情地朗诵。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怎样停顿,带着赞美的语气去朗诵。
3、学生试着读。学生评价读的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
六、自主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
2、交流难字的记忆方法。
3、学生书写。
4、小组内展示,指出写得漂亮的字。
七、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树叶在一年四季里不同的心情变化。
2.尝试了解生命的意义,知道给别人带来快乐的美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和幼儿已共读过绘本,大致了解绘本内容。
2.物质准备:每组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绘本;四季的树木以及树叶图片;视频、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片树叶,提问:看到这片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2.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树叶,提问:为什么这些树叶颜色不一样呢?
二、理解绘本内容。
1.分段理解,帮助幼儿体会当叶子真好的心情;理解叶子即将掉落的悲伤心情。
(1)倾听故事前半部分,体会“当叶子真好”的心情。(从开头到“为树下野餐的人们扇风”。)
提问:弗雷迪喜欢自己是一片叶子吗?它有怎样的美好生活?
什么事情让弗雷迪觉得做一片叶子真好?(教师结合故事提炼与小结内容。)
(2)倾听后半部分,理解落叶的萧瑟与心情。
提问:夏天过去了,叶子们遭遇了生平第一次的什么?
秋天,叶子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叶子们要搬家了,它们的心情如何?树叶都是怎么落下来的?说说最后弗雷迪的经历是怎样的。
教师念绘本,幼儿自由模仿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姿态。
(3)教师结合故事提炼与小结内容。
在春天里,弗雷迪和伙伴们学会了跳舞,那么就和孩子在华尔兹的旋律中跳舞吧。夏天里,我们一起和丹尼尔讨论作为一片叶子,可以有什么样的人生志愿呢。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想象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每一片叶子都是那样独一无二。最后,我们一起感受冬天除了寒冷,还蕴含着春的希望。
2.幼儿自由讨论:如果你是一片叶子,你愿意做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
三、生命的意义。
(1)今年的疫情,很多医生不顾危险,去帮助生病的人。84岁的钟南山爷爷,奔赴一线,帮助别人。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吗?师幼共同讨论。
(2)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从很小带这么大,我们要不要感谢爸爸妈妈?(幼儿给家长一个拥抱等)
家长选读绘本中的一段或几句话,送给自己的孩子。
(3)教师小结。
幼儿园教案9
教案目的:
1、能够让小朋友听懂歌曲里歌词的大概意思,小朋友能够体会到快乐的感觉。
2、在听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杜鹃的好感。
教案准备:
1、准备杜鹃相关的PPT。
2、给小朋友充分的解释“远方”、“咕咕叫”等一些词语的含义。
教案流程:
1、播放歌曲“柳树姑娘”。
2、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情境中,春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学过很多赞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们想唱哪首歌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欢?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得更好听?(要求:用好听的声音、抒情优美地演唱)。
3、欣赏并学唱《顽皮的杜鹃》。
师: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4、 出示杜鹃鸟的图片:
(1)师:原来是快乐的杜鹃鸟,它的叫声可真好听啊!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2)简单了解杜鹃鸟叫声的特点。
师:杜鹃鸟"咕咕"的叫声和别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不一样,它的"咕咕"的叫声第一声比第二声怎么样?(第一声比第二声声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样。)。
5、欣赏歌曲《顽皮的杜鹃》。
(1)师: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很有趣的,关于杜鹃鸟的歌曲,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遍,欣赏歌曲录音,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清唱,边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歌曲里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6、出示图谱:
(1)提问:
师:这首歌曲有点难,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尽快学会呢?
(2)简单讲解图谱上的图文:(共有两张,一张代表一段歌曲,共有两段;要求幼儿讲话完整)(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4)幼儿尝试有节奏地根据图谱念歌词(适当加入动作提醒幼儿)。
7、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先跟着FLASH,试着用慢的速度唱这首歌。(幼儿轻声跟唱)。
(2)解决问题:
师:歌曲中还有哪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难句练唱)
(3)幼儿跟着图谱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跟着钢琴的节奏、听清前奏,唱准第一句)。
(4)幼儿再次演唱歌曲师:你们喜欢杜鹃鸟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
(要求:唱出喜爱杜鹃的感情;轻快、跳跃、有感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8、教师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非常有名的童谣,名字叫《顽皮的小杜鹃》,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其它好听、有趣的外国童谣,好吗?
顽皮的杜鹃歌曲介绍:
这是一首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奥地利民歌。歌曲的旋律活泼流畅,歌词的内容极富有童趣,表现了小朋友热爱小动物,乐于和小动物交朋友的迫切心情。歌中非常自然巧妙地运用“SOL、MI”两音作为小杜鹃“咕咕”叫声的音高,既吻合大自然中杜鹃鸟的真实中心城市,又和本课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充分体现了音乐和大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进一步认知“5、3”两个唱名,同时结合歌曲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
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充满喜悦地迎接新的一年,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
2、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新年愿望。
活动准备:
绘画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说说自己的`新年本领
(1)师:新年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几只动物也特别开心,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讲故事“新年到了长一岁”)
(2)故事里的小动物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因为它们的本领都增加了)
(3)师: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是不是也会增强自己的本领?请说说你增强的本领将是什么?
2、说说新年的愿望
(1)上次我们已经表达了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感谢,在新的一年里,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说说自己的新年愿望。
(2)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您年的愿望。
3、新年愿望画。
(1)师:你们的新年愿望老师都收到了,请你们自己的愿望画下来。
(2)幼儿作画。
活动延伸
张贴幼儿新年心愿画
幼儿园教案11
一、剪纸的意义
1.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幼儿通过使用剪刀,使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对照《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使用剪刀的目标,从小班开始可以尝试沿直线剪;中班则能沿直线剪出各种图形;大班还可以剪出曲线、弧线,表现较复杂结构的图像。由此看出我们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参与各种有趣的剪纸活动,对幼儿的手指灵活、协调,有着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
2.对幼儿有意注意、空间方位知觉、思维能力发展均有很大的帮助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地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使幼儿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都得到发展。
剪纸又必须把纸转来转去,锻炼了幼儿酌方位知觉。比如:剪对称图形:左边、右边是一样的。只需要剪一半的图形,打开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像,提升了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在写书法的时候常说“意在笔先”,同样,剪纸也是“意在剪先”。很多种的艺术创作是允许修改、可以修改的,而剪纸就难以修改。时常一刀剪错就会剪断或不能剪出预想的图样,因此必须先判断方位再下刀,这就锻炼了幼儿按空间想象进行推理,既要勇敢果断,又要耐心细致。
二、使剪纸成为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有的老师怕孩子剪错,往往要求幼儿先将图像画好,然后再沿轮廓剪下来,可是如果一直停留在先画再剪,只是一个手眼协调的过程,无法发挥剪纸所特有的艺术创造表现。剪纸讲究的是对称、变形,许多创造尽在不言中。例如青花瓷瓶、蝴蝶的左右对称,四瓣、五瓣花的重复对称,直至窗花的对称等,这些都是绘画难以做到的图像,但是,一旦把握了剪纸的对称剪法,就能轻而易举地千变万化,其中蕴含着想象和创造力是难以估量的.。
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剪纸就是不断地反复练习,练完一沓废纸就可以熟能生巧,但这只适合幼儿最初练习手指灵活。如果向“意在剪先”发展,那么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复操作的活动,而是开始走进无限的创造活动。
三、幼儿剪纸活动区教法探讨
剪纸活动区虽然没有刚性的要求,但也不是放任自流,首先必须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适度推进,才能使幼儿逐渐提高使用剪刀的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步骤
我在幼儿剪纸活动区一般按以下四个方法由易到难地安排活动。
方法一:随意剪直线随意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学会使用剪刀,把握手指的开合,这是幼儿开始接触剪纸时最比较适合的方法。包括:(l)剪小碎片——
用长条的纸条剪成小块,纸材可以由稍厚到普通纸,纸条也可以由窄至宽。如:娃娃家的喂饭、烧菜,给小兔贴兔毛等。(2)剪直线——把方形的纸剪成长条,长度也可逐渐增加,使手指连续开合,如:蒡面条、剪葱等。
方法二:沿线剪
当幼儿较为熟练使用剪刀后,便可学着沿图像的图形轮廓剪,以提高眼手协调的能力。
它分为:
(l)沿线剪直线或具有直线条的图形——一开始沿直线剪时,要关注幼儿的左右手
协调,手腕稳稳地向前推,努力使线条与剪刀吻合,在学剪直线中可以剪一些简单的三角形、
方形的图形,进行组合造型,以提高幼儿创造表现的兴趣。
(2)沿线剪弧线——幼儿最初剪弧线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关键是右手拿剪刀一直向前,左手要配合右手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例如:剪圆形、小蛇、削苹果等。
(3)剪图像——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就可从剪基本的图形到剪出轮廓凹凸较为复杂的图像,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
方法三:目测剪
当幼儿能控制剪刀方向后,我就开始引导幼儿学着没有线条暗示的徒手剪,走向“意在剪先”。
(1)剪图形——由长方形剪直线成正方形、各种长方形和三角形,到有长方形或正方形剪弧线成圆形、半圆形等。
(2)把纸摊平剪图像——即把纸摊平后,任意转动纸张,剪出各种形状,增加剪纸的灵活性和想象的机会,例如:各种玩具、用品等。
中国有很多剪纸都不是对称的,例如:老鼠嫁女,就是脑子里有个完整的印象,想好了剪。一般小、中班幼儿随意剪出形状后再想象命名,而大班幼儿随意剪,大多数都会先有设想再动手。
方法四:对称剪纸
即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中国民间剪纸中比比皆是,对培养幼儿的空间的想象和推理能力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幼儿受到思维水平的制约,所以对称剪纸最好在四岁以后进行。
(1)一折二对称剪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个变一个,这是对称剪纸的起步,可以对
边一折二,也可以对角一折二,这样的空间想象对幼儿会具有很大的挑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由简到繁地反复尝试才能建立享用的经验。
对称剪出简单的图形、爱心、树叶等,关键是区分中心线和边线,初步理解由半个成一个图像的变化。
在区分中心线和边线,初步理解对称剪简单图形的基础上,尝试剪更多简单的图像。
例如剪人、蔬菜等,直至大班发展为剪(丰、羊、鱼、吉、春)等吉祥文字。
*在物体轮廓外剪花边或轮廓内折叠镂空剪。如锯齿和月牙是中国剪纸特有的纹样,大班在已有经验上可以开始尝试例如:灯笼、福娃等,使图像更具民间装饰风格。
(2) 一折四对称剪纸——即由半个变一个.一个变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如此成倍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使幼儿联系半个变一个的经验去区分边线和中心点,思考四个是怎么变出来的,例如:四瓣花、八瓣花等。在一折四剪纸中必须给幼儿自己来确定第一个图像的机会,使幼儿的创造无限。链接地方不能剪断,要几个就是折几下,要六个就是折三下,手拉手的位置不能剪断。由于幼儿手部力度控制不足,应注意层次不宜过多。
(3) 一折三对称剪纸——一折叠三是奇数,必须在熟悉一折四剪纸以后,进一步启发幼
儿思考和探索,其要领是对折使一个变两个时必须留出一角,才能使两个添上一个成三个,有了一折三的经验,再对折也就能剪出一折六如雪花状的图案了。
(4) 一折五对称剪纸——同样一折五是在这一三方法上的进一步推进,即对折后留出一个小角,使两个变四个再添上留出的一个变成五个,例如五角星。
以上这四种剪纸的方法不是递进的关系,而是按照幼儿的特点和能力适度推进。例如:
小年龄段的孩子随意剪多一点,大年龄段孩子多一点对称剪,也不是要求每一位幼儿都必须全部掌握,无论哪种方法,运用沿线剪和目测剪创造丰富多彩的图样始终不变。
(二)方法
学剪纸是一个细水长流的活动,没有限时限刻的要求,时常会看似山穷水尽凝无路,突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春,需要的是持续的兴趣中日积月累的操作经验,因此,活动区更适合它的开展,在活动区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重视新内容新方法前的对话。每一次提供新内容或新方法前,教师一定要利用活动区分享交流的时间引起幼儿的关注,或组织一些简短的对话讨论,让幼儿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2)弹性安排时间,关注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做到差距小变化大,便于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自行解决新问题,也有利幼儿变化和创造。时常一个新方法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做些演示和提示,给了幼儿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越到后来操作逐渐复杂,教师的直接干预倒反而会越来越少。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位幼儿的点滴创造,给他们展示、介绍、分享各自体验的机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内驱力。
(3)每个星期要有固定的时间深入剪纸区。教师每个星期要有固定的时间深入剪纸区,参与幼儿的活动。在中大班应将这个时间告诉幼儿,使他们有准备地参加,和老师一起活动。
(4)及时发现那些特别喜爱剪纸的幼儿。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幼儿会成为剪纸能手,他们的作品时常令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望尘莫及。对这样的幼儿要多给他们操作的机会,还可让他们轮换着在剪纸区当小老师,有时小老师的做法更适合他们的同伴,而且会带动一大批幼儿。
(三)内容
任何一个步骤的剪纸均没有特定指向的内容,选择什么内容至关重要,方法再好,没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表现,必定显得空洞无味,为此必须把选择适合幼儿的剪纸内容放在第一位。我们在选择内容时一般都会考虑:
(1)适度新颖: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有一定的新鲜感,足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去观察和思考,时常会有新的发现想象。
(2)有具体动机:每一次剪纸都应让幼儿了解用来干什么,或用作游戏的材料,例如:给娃娃家当餐垫、食物,或做成某件物品,例如:新年的贺卡,树上的秋叶,或布置某一环境。使幼儿产生任务意识,一旦实现,成就感油然而生。
幼儿园教案12
课题生成:
我曾带领小班孩子参观过饲养的小鸡和母鸡,玩过"老母鸡与小鸡"的游戏,小班幼儿对母鸡的叫声"咯哒"非常感兴趣,对鸡妈妈、小鸡和鸡蛋充满好奇,游戏中,他们积极地模仿老母鸡和小鸡的动作及叫声,气氛非常愉快、活跃。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小班歌唱活动《下蛋哕》。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下蛋哕》,唱清歌词。
(2)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母鸡图片(尾部开一出蛋小口)、母鸡头饰、鸡蛋图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篓一只。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哕》一遍。
教师提问:"歌曲中有谁?"
幼儿1:有母鸡。
幼儿2:有一个大草窝。
幼儿3:还有母鸡在下蛋。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鸡蛋与母鸡的"咯哒咯哒咯咯哒"的节奏一致)。
2、学唱歌曲。
(1)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考虑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①"老母鸡坐在哪儿呀?"
幼儿1:老母鸡坐在草窝里。
幼儿2:老母鸡坐在草地上。
幼儿3:老母鸡坐在鸡窝里。
②"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干什么呢?"
幼儿1:老母鸡在下蛋。
幼儿2:老母鸡在高兴地笑。
幼儿3:老母鸡在孵小鸡。
③"老母鸡下蛋的时候高兴吗?"
幼儿1:高兴。
幼儿2:不高兴。
④"老母鸡是怎样叫的?"
幼儿1:咯哒,咯哒,咯咯哒。
幼儿2:咯咯哒。
幼儿3:咯咯咯咯哒。
教师完整地小结歌词。
(2)幼儿学念歌词,教师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继续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并将母鸡下出的蛋(图片)放入竹篓中。(学唱数次后,请小朋友看一看竹篓,母鸡下了这么多蛋。)
3、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教师配带母鸡头饰,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当鸡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鸡,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学做小鸡的动作,看看哪一只小鸡的动作跟别的小鸡的动作不一样。"
幼儿1:双手放在背后做小鸡的翅膀,弯着腰。
幼儿2:双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拢,两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鸡
幼儿3:上臂夹紧身体,下臂与手自然向身体两侧伸跬上下拍动。
4、尾声。
我的.鸡宝宝们玩得都很高兴,肚子饿不饿?鸡妈妈问,请你们唱着歌,一起跟妈妈到外面捉虫去。
在幼儿学唱歌曲时,教师用制成串状的鸡蛋演示母鸡情景,并将抽出的鸡蛋串放在篓中。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整个活动较好地贯彻了一条原则,即给小班幼儿充分机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在游戏环境中,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老师操作母鸡下出一个一个连成串的鸡蛋时,幼儿高兴得直拍手。等鸡下出一筐鸡蛋时,老师将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给他们看时,个个都叫了起来:"啊,母鸡真能干呀!下出这么多鸡蛋!"就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二、专家点评能注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一边演示形象的教具一边歌曲,幼儿感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仅模仿了母鸡的动作,还应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学习感受音乐,充实整个幼儿活动的时间。
三、反思与讨论试用"多通道感受音乐"的观点分析该案例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生活习性;
2、知道鱼鳍的作用。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鱼类图片、相关视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吸引幼儿
(以教材为主,补充其他各种鱼类图片)
(二)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发幼儿讨论
(三)观看相关视屏(包含《十万个为什么之鱼鳍的作用》)
(四)知识扩充
孩子们的兴趣比较浓,在弄清楚鱼鳍的作用后,展开海洋动物中最漂亮的鱼的讨论以及大鱼会不会吃小鱼的讨论。
活动反思:
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以不同组织形式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本周科学活动是鱼类,因为孩子们生活在海港城市,对鱼类等海洋中的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对鱼类生活习惯的了解并不难,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普通种类的生活习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了解鱼鳍的作用。我采用的方法是先从外形特征分析鱼类特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鱼鳍的作用,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有的孩子说鱼要是没有鱼鳍的话会死的,还有的孩子说没有鱼鳍的话鱼就不会游泳了。然后通过实物和视频的直观手段从内部特征分析,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以达到对鱼整体认识的目标,能明白鱼鳍能帮助鱼儿在水中自在地游泳,保持平衡,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整个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幼儿园教案14
活动由来
在我园开展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小、中班的表演内容都是由教师选好文本,然后带领幼儿进行表演。到了大班,我们尝试让幼儿自己生成表演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学过诗歌《老鼠嫁女》之后,孩子们被诗歌诙谐幽默的情节所吸引,在区域游戏时他们自发地玩起了老鼠出嫁的游戏,由此引发了“老鼠的婚礼”这个表演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确定文本内容,自己解决道具的缺乏,自己创编他们认为很美好的结局,充分感受戏剧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习诗歌《老鼠嫁女》。
2.熟悉故事《老鼠嫁女》的内容。
3.小剧场投放了孩子们自制的太阳、乌云、风、墙、老鼠、猫等头饰。
活动目标
1.能够与同伴合作创编、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感受创造、表现与合作的乐趣。
3.尝试用动作辅助角色更好地完成表演游戏。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己创编表演内容。
根据故事内容,孩子们很快地分配好角色并开始游戏,但在“应该谁去找新郎”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腾腾(鼠爸爸):孩子,你长大了该结婚了。
子雯(鼠妈妈):该出嫁了。
腾腾:你想嫁谁呢?我给你找去。
月月(鼠女儿):应该我自己去找。
腾腾:就应该我给你找。
月月:不行,应该让女儿同意……
妞妞(太阳):不是,就应该是鼠爸爸给你找。
月月:不行,不行,应该女儿自己找,女儿不同意怎么嫁。
妞妞:书上就是鼠爸爸找,不信你看。(说着从书架上拿起书翻到《老鼠嫁女》那一页)
月月:那也不行,我是女儿,女儿不同意怎么嫁?就应该让女儿去找。
(多数孩子还是听从妞妞的意见)
月月:要不咱们先让鼠女儿找,玩一遍后再让鼠爸爸找行吗?
(多数孩子还是不同意,于是大家都不说话。孩子们沉默了一段时间,谁也不听谁的,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时教师打破僵局:月月的提议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你们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可以先按照月月的意见由鼠女儿自己找新郎玩一次,再按照腾腾提出的鼠爸爸帮忙找新郎玩一次,看看哪个方案好。
孩子们一致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游戏按两个版本分别进行。
2.用我们的`身体参与表演。
在游戏过程中,虽然已经准备了一些道具,但孩子们还是觉得不够丰富,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肢体代替。于是孩子们自己分析每个角色,对“需要什么样的道具,可以用什么代替”展开了讨论。
(1)怎样把轿子抬稳。
对于如何表现抬花轿,孩子们首先想到了两个人抬,可试了几次都站不稳,于是他们请老师帮忙。教师示范了自己小时玩抬花轿的方法:两个人手腕抓手腕做成花轿,另一个人骑上,手臂搂住抬轿人的脖子。
幼儿尝试后感觉“这样稳了很多”,于是他们采取了这种抬花轿的方法。
(2)用身体动作弥补道具的不足,使表演更生动。
在尝试动作的过程中,幼儿摸索出很多用身体生动表演的方法,通过协调的肢体语言获得了艺术体验。
妞妞:我们从蹲到站慢慢起来就像太阳了。
紫萱:婷婷你把两腿又开,我从你后边钻过去就像打洞的老鼠了。
(扮演老鼠的紫萱从扮演围墙的婷婷胯下钻出,孩子们边笑边说:“还真像老鼠打洞。”)
杨杨:我快点转着身体上场就是龙卷风了。
敏安:我懒懒地趴在地上就是猫。
(3)组建小乐队,为老鼠女儿出嫁伴奏。
涛涛:没有乐队怎么办呀?
妞妞:上哪里去找音乐呢?安安:找磁带使录音机。
鹏鹏:太麻烦了,不好找。
教师:你们再想想,一定有办法。
鹏鹏:有了,咱这有乐器,咱们自己组成乐队就行了。
于是,几个孩子分别拿起了鼓、铃鼓、双响筒、撞钟,还按照诗歌节奏练习了一遍,就这样前边抬着新娘,后边乐队伴奏,老鼠女儿出嫁了。
3.创编游戏结局。
《老鼠嫁女》的故事结尾是猫新郎把老鼠新娘吃了,可孩子们不喜欢这个结尾。于是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老鼠新娘设计了一个非常幸福的新婚喜筵。
子雯:猫没有吃老鼠,而是把新娘子请到饭店吃了一顿大餐。
月月:然后他们就去海边旅游了。
在他俩的带动下,其他幼儿也兴奋地编起来,在玩到猫新郎和老鼠新娘从海边回家了时,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往下续编。
乐乐:后来老鼠新娘生了一个老鼠宝宝,然后猫和老鼠要出去找食物了,就打电话请太阳、乌云、大风、围墙和打洞的老鼠帮着照顾宝宝。
月月(赶紧坐到椅子上,挺起肚子):我是新娘,我就直接生出来小老鼠吧,谁演小老鼠?
妞妞:我来吧。
就这样,孩子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孩子们自发的戏剧表演游戏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幼儿喜欢在游戏中再现和表演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情节和活动场面,表演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像不断求新与创造”。在幼儿自发的表演游戏中,在教师的“放”与“适时引导”下,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充分的愉悦感,感受到了创造、表现与合作的乐趣。
幼儿园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教案02-19
幼儿园的教案07-12
幼儿园教案01-07
幼儿园教案:我的幼儿园01-30
鲨鱼幼儿园教案11-30
幼儿园儿歌教案03-23
幼儿园猫教案03-23
幼儿园综合教案03-15
幼儿园下雪了教案02-22
《宝宝》幼儿园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