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1-07 16:44:24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1

  目标: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点:

  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

  钢琴,音响,电视机。

  教材分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二、导入新课

  1、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

  2、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通过影像资料)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帕瓦罗第)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五、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学唱歌曲

  A: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旋律

  B: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

  c: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

  4、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六、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七、小节和布置作业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初中音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小巫师》的欣赏与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感受《小巫师》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音乐的魔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通过故事分析音乐、通过音乐联想故事两种方式,加强把握准确音乐形象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题音乐,认识杜卡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小巫师》,感受小巫师活泼欢快的旋律,辨识主题,记住并哼出音乐的主题旋律。

  【难点】

  想象各主题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

  1.欣赏《哈利·波特》电影片段,并请学生介绍《哈利·波特》的故事梗概。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哈利·波特》描写的是年轻的魔法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的故事。魔法的世界是非常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也化身小巫师,乘着魔法扫帚前往魔法世界感受那片静谧土地的奇妙与乐趣。

  由此导入新课《小巫师》。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灵感来自歌德的童话诗篇,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爱,充满魔力。

  2.复听乐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主题?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发挥想象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咒语动机;扫帚主题;小巫师主题;尾声。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咒语动机,并提问:作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个神秘的古堡里住着一位法力高强的魔法师,有天,魔法师出去了,他的徒弟小巫师偷懒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语,命令扫帚去取水。咒语响起我们仿佛沉浸在神奇,静谧的魔法世界。

  2.教师创设情境聆听扫帚主题:被施了魔法的小扫帚,又做些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小扫帚的性格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聆听歌曲,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粗心的小巫师睡着了,顽皮可爱的小扫帚继续挑水,水越来越多,在整个屋子里泛滥。

  3.再次聆听扫帚主题并提问:小扫帚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如何表现小扫帚的顽皮可爱,它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

  学生聆听歌曲后回答。(主题出现了三次,顿音记号的出现使乐曲活泼而富有弹性,表现了小扫帚顽皮可爱的性格特点,大管乐器也将小扫帚的性格凸显的淋漓尽致)

  4.教师带领学生模唱扫帚主题感受魔法音乐的乐趣。

  5.教师创设情境聆听小巫师主题:而在这时候粗心的小巫师突然苏醒了,看到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如果你们是小巫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聆听歌曲之后,教师总结:小巫师睡醒了,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心情特别的'慌张,想赶快让扫帚停下来。可是,他忘记了扫帚停止工作的咒语,他一急,就用斧子劈开了扫帚,但被劈开的扫帚变成更多的新扫帚,它们继续挑水。

  6.再次聆听小巫师主题感受,用什么乐器描绘城堡中水漫金山的感觉。(小提琴以及钹)

  7.面对一团糟的场面,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同学们可以自己为故事补充结尾。

  学生自由阐述。

  聆听尾声,教师总结:一山还有一山高铜管乐器吹奏出强烈的音响,暗示师父回来念起了咒语;乐曲最后用强有力的和弦结束,表现这场灾难终于被制止。小巫师非常惭愧的低下了头,而魔法师也严厉的惩罚了小巫师。

  (四)巩固提高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迪士尼版本的动画片《小巫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介绍作曲家:杜卡,法国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了《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丽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五)小结作业

  不同的乐器可以描绘不同的主题形象,魔法的世界是非常静谧神奇的,同学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用魔法来装点自己的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其他有关魔法的歌曲,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3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初中音乐教案4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初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二首歌,歌曲描绘的是远离祖国的炎黄子孙牵挂祖国,思念祖国,渴望与祖国亲近,永远不忘记祖国的一种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要唱好这首歌,难度不大。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不难。但要学生深刻理解海外游子的对祖国的思念,牵挂,渴望与祖国亲近的复杂感情有点难度。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长期远离家乡的情感体验,不知道思念,牵挂渴望亲近是何种滋味。

  教学过程;

  1:音乐老师讲授与这首歌有关的音乐知识。1=G4/4。

  2:这首歌的`最后一个音阶是”6”,属小调。

  3:“萦,近,心,印,斤,亲,音”的韵母相同,都为”in””,ing”.。

  4:唱歌的感情应深情,抒情。

  5:教师教唱这首歌。

  6:让唱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范唱,教师点评。

  7:对这首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和演绎。

  教学反思:

  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这首歌。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和华人世界,学生较为熟悉,很快能进入角色唱好这首歌。但要学生体验海外游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较为困难。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感体验。

初中音乐教案5

  一、教学内容

 听《苗岭的早晨》

  二、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2、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3、体验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随着音乐动一动。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五、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六、教学具准备

  1、地图、录象资料、多媒体、音响。

  2、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言(出示地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吗?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吗?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吗?

  生1: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知道的民族有新疆维吾尔族、藏族、傣族?(在说这些民族的时候,可对照地图找一找这些民族在祖国的具体位置。这样做,学生觉得直观、亲切、易接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你听过这些民族的音乐吗?你会唱这些民族的歌曲吗?指名说一说。(学生若说不出,老师可以放一些学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爱我中华》、《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励学生随音乐舞蹈、律动。)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小结,并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

  二、新课教学

  1、师:我们班有小朋友认识或学习小提琴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小提琴吗?(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乐器的很多,所以此环节的教学可以发现人才,也同时可以让孩子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2、乐曲欣赏

  (1)完整听赏乐曲一遍。先自己体会乐曲的意境。

  (2)师简要介绍苗族的相关知识。

  苗族是我们祖国56个民族组成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聚居在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音乐和服饰,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歌舞节——芦笙节。过节时,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围聚在山坡或广场上,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就是描写苗岭春晨以及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这一节的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苗族的了解。在没有同学知道的情况下,老师再做讲解,并配以相关的录象资料片放给学生看。)

  (3)再次听赏乐曲《苗岭的.早晨》。

  师:你能试着为乐曲分一分段吗?当你觉得是一段的时候,你就举手示意一下。

  (4)分段带学生欣赏。

  欣赏第一段:师提出欣赏要求:把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联想到景象用线条、色彩或绘画等方式描绘出来。指名说一说你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鼓励学生用故事一样的语言并让他们配以音乐来叙述,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其他表现音乐形象的作品。

  教师加以评价并配乐讲解(或请学生试着配乐描述):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苗岭的早晨空气格外的清新、宁静。林中的鸟儿也醒了,它们自由尽情地歌唱着。苗岭的早晨真美啊!

  欣赏第二段:师:在美丽的苗寨生活的人们,这时会在干什么呢?音乐的速度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欣赏第二段。听完后让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评价并做小结:好象是苗族人民在愉快的劳动,速度渐快。

  师: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将刚才看的苗族短片配上《苗岭的早晨》(第二段音乐),请同学们与苗族人民一起劳动、一起欢歌齐舞。

  欣赏第三段:请学生仔细听赏,听完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这一段好象听过了;这好象和第一段有点像?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指名说一说。教师做简要补充讲解。

  (分段听的这一环节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音乐的意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大胆地表现音乐的情绪。)

  (5)整曲再听:(用音乐配上画面,媒体播放。)让学生可以随音乐舞蹈;可以继续用线条、色彩、图画表示乐曲。

  三、拓展教学

  1、听一段芦笙演奏的乐曲。

  2、听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

  (乐曲都要短小精悍,如果我们老师自己会演奏,现场演奏效果更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四、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你觉得音乐美吗?你喜欢听音乐吗?(总结要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收获,如:我知道了我们国家还有一个苗族;我知道了苗族有个芦笙节;我认识了芦笙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我觉得音乐真好听等等。学生有任何收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初中音乐教案6

  教学内容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学情分析

  ①多数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表现欲不强、缺乏勇气。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比赛法、集体合作创编表演法等形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很好地渲染气氛,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② 很多学生的胆子较小,有从众心理,因此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给予赞许,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并在积极参与中感知这类题材音乐作品的多种特点;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欢快节日题材的歌(乐)曲的感受和见解,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2、在听、唱、赏、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和“欢快节日”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春节序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能哼唱乐曲的部分主题;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乐器的音色。

  重 难 点 分 析

  教学重点:

  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和情感,理解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记忆主题旋律,准确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分 析

  以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为导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动、演、赏、唱、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欢乐节日的热烈气氛,亲身体验陕北春节情境,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分组创作、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红绸带、手绢、秧歌曲谱等

  教学过程与手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 体

  设计意图

  导 入

  一、导入

  播放春节晚会中新春来临时“倒计时”的视频片段,引出话题。

  欣赏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通过看画面、谈感想,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自然导入《春节序曲》的欣赏。

  通过导 学

  二、片段欣赏

  1、欣赏片段一,思考: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特点?

  2、欣赏片段二,思考:与前段相比,在旋律、节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导出课题

  ①提问:是否听过?

  请学生“讲曲名、猜曲名、创曲名”。

  ②师揭示曲名

  简介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

  ③师生互动,谈谈全国各地过春节时的一些民俗活动。

  师小结: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等。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更是千资百态,如广东有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等;湖南有舞龙灯;我们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

  在陕北地区,人们则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欢度春节,那就是敲锣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题”学习

  1、欣赏引子

  ① 听音乐思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② 根据老师给定的锣鼓节奏,先边念边模仿演奏,再请学生进行敲击,给音乐伴奏。

  2、欣赏主题1 。

  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学生拍打节奏,再听音乐,想象场景。

  3、欣赏主题2。

  通过老师唱,学生即兴表演秧歌舞后,用语言描绘刚才看到的场景。

  4、欣赏主题3。

  ①教师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学生学唱前四句(主题3)。

  ②学生欣赏,思考: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主奏?

  ③谈主题给你的感受。

  四、实践体验

  1、分组操练,教师巡回分别指导。

  打击乐组: 创编喜庆锣鼓节奏,并进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组: 生生互动学习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咏 组: 生生互动学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赏

  思考:乐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写出乐曲结构。

  欣赏、比较,讨论

  欣赏,模仿伴奏

  听音乐拍节奏,想象场景

  表演舞蹈,唱陕北民歌

  分组练习

  合作演奏

  通过片段欣赏,从音乐要素入手把握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并通过两段乐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形象的刻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要介绍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乐曲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情景作铺垫。

  通过敲击锣鼓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后面的创编、演奏做铺垫。

  使学生在听、动、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表现能力。请学生即兴表演,发挥学生的特长,其他同学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了解主题3取材于陕北秧歌调,并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为下面的思考做准备。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与作品创作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学生懂得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特长,选择小组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乐曲,到学生切身体验,再到完整欣赏乐曲,逐层深入,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的陕北春节情景。运用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对管弦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堂演练

  六、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比赛规则:

  ① 分四组,一个裁判,一个统分员,说出什么节日什么歌名的同学加10分;说出节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② 以积分多的小组为胜利,比赛时间4分钟。

  欢歌大比拼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亲身体验了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一、片段欣赏

  二、“主题”学习

  三、实践体验

  四、完整欣赏

  五、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初中音乐教案7

  (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律动、音乐欣赏、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通过击拍的方式练习三拍子的节奏,将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入到歌曲演唱中,感受优美恬静的大海。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节奏、音准及情感的把握

  难点: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

  (四)教具准备

  光盘、图形谱

  (五)观看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中的教学程序有以下五部分:

  1、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齐做《小螺号》的律动,观看光盘中大海的景色)

  2、 新歌教学 (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唱歌曲)

  3、 动作创编 (观看光盘里学生的表演)

  4、 巩固练习 (回忆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5、 全课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光盘中画面内容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儿童歌曲《小螺号》

  带领学生做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齐做律动

  大海的'景色

  提问学生“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大海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播放歌曲《海》

  提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让学生听清楚光盘中教师的提问

  回答光盘老师的问题

  出示图形谱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

  学唱简谱

  带领学生跟着光盘老师学唱简谱

  逐句学唱,跟着光盘里的琴声完整演唱曲谱

  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朗读歌词,分段演唱歌曲

  利用光盘教唱歌曲并个别抽查

  有节奏的熟读歌词,融入情感完整演唱歌曲

  提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回答问题,纷纷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三)知识拓展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海》的表演

  提问学生怎样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表演歌曲《海》

  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

  弹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

  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哪些有关与“海”的歌曲。

  回答问题并齐唱《大海啊,故乡》,感受海边生长的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海》,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次的音乐旅程吧!

初中音乐教案8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

  第1课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xx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xx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

  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

  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结合谱例,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紧接十六分音符来开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初中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联想?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了这种联想?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彝族民居、服饰、歌舞、乐器等。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1、学生随教师打节奏作肢体活动。

  2、学生欣赏教师的演唱然后各抒己见。

  (彝族 啊哩哩 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的场面 节奏感强 欢快热烈……)

  3、学生互相点评。

  4、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关彝族风情的知识。

  5、聆听教师简介,感受西南风情。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了意境,学生视听结合走进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风情。课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阿西里西》,已经在不自觉中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初中音乐教案10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1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初中音乐教案11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大音乐家。

  1、有那位同学知道他是谁?

  2、你了他吗?谁来说说看?下面老师提供一些有关他的材料,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下,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解说员向大家解说一下。

  二、介绍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四岁时跟父亲学弹钢琴。五岁时,便能创作各种小曲。六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七岁时,到德国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轰动了欧洲,背赞为“童”。后因生活的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部。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乐曲简介: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根据另一部名作《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改编的,乐曲优美而且带有土耳其军乐特色。

  2、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曲子表达了哪些情绪?

  (第一遍)

  3、在提供的幻灯片上选出正确的情绪。(轻快、活泼、精巧的;明朗雄壮的;优美、轻盈、流畅的;威武雄壮的;)

  (部分)

  4、欣赏主题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内容。

  A、明朗雄壮的;(主题略)――仿佛军号的吹奏,配以模仿小军鼓的伴奏型,显明朗雄壮。

  B、轻快、活泼、精巧的;(主题略)――优美而带有舞蹈性。

  C、优美、轻盈、流畅的;(主题略)――起着对比和连接音乐的作用。

  D、威武雄壮的;(主题略)――就象是一支军队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神气实足第在队列进行。

  (分段落)

  5、听音乐,说出音乐表现的'情绪和内容?

  (第二遍)

  6、要求: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内容,感受和对比乐曲的情绪,并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感受。

  8、小结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么丰富、变化的情绪在音乐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音乐片段的演示来启示。

  讲解:用不同的力度――强、弱

  还可以通过速度――快、慢来表现的。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六、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12

  教材内容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了解3/8拍子,掌握三拍子的特征;认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3、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简单的音乐创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但也大部分学生听了一些“好听”的音乐,唱了一些“好唱”的歌曲之后却很难明白、理解音乐中存在的音乐艺术魅力,也较难进深地受音乐美的、健康的熏陶。甚至有许多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却还不会完整地唱好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主要是现在的音乐课注重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我这节课特意注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我们老师不一定用教学生有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但起码要教会学生掌握如唱简单的谱、歌曲的这种基本音乐知识能力,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手段

  以借鉴与对比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音乐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内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

  让学生观察现在所处的时间:端午节快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夏季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之前我们曾学过《金色的秋天》、《春之声》有关季节的音乐作品)。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曾学过的关于人们乘坐小船,尽情游玩情景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船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异域国度——意大利的海边去享受一下夏日泛舟的乐趣。

  三、新歌教学

  (一)听歌曲录音回答问题。(带着问题认真去听。)

  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2、歌曲是何种节拍的?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1)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热情。

  (2)歌曲是3/8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

  (3)介绍三拍子的基本打拍子方式及其它常见的方式。

  (二)唱歌谱。老师用钢琴伴奏。

  1、第一遍让学生完整唱下来,对歌曲的整体音乐框架有一定的了解。

  2、让学生找出歌谱上的音乐(表情)记号。老师分析这些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还有附点音符、三连音等。歌曲中的音乐符号的情绪是相对而言,要确保歌曲的感情连贯性、完整性,不可过分突出。再次有情绪的唱歌谱。

  3、分析歌曲的结构:歌曲结构非常规整,共二十四小节,由六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只不过第三句把第一句的断音记号都变成了重音记号,第四句加入了断音记号,力度是中弱,也稍微有点变化。第五、六句节奏上出现对比,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歌曲的结构图式:A(1——16)+B(17——24)再次完整有情绪的唱歌谱。

  (三)演唱歌词。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作品、作曲家简介

  (过渡语言):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欢快活泼,旋律起伏不大,却简短精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伟大的音乐创作者。威尔第(,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是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弄臣》、《茶花女》、《奥塞罗》,而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的费里斯将《弄臣》中的唱段《女人善变》的旋律,重新配词而得来的。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片段《女人善变》,感受原始的音乐震撼。

  四、音乐知识的进深学习与创作

  这首流行于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其中的运用音乐创作手法也是容易让人理解与掌握的。

  1、让学生观察歌谱,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

  (1)在A部分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重复”与“模进”。 “模进”即模仿进行,把旋律的某一小片断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2)让学生在B部分找出有“模进”的旋律片断。

  2、根据老师所给的第①第②小节旋律进行的方向,运用模进的手法创作第③第④ 、第⑤第⑥小节。 ①53 33|3— |③ |④ |⑤ |⑥ |5567|1—|并填上与夏天相关的歌词。

  3、我们也可以学习费里斯将歌曲重新配词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五、若还有剩余时间,可灵活安排。(这又是一种创作)

  小组讨论:讨论分别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假设要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我们班刚好选择这首歌曲,那请大家讨论一下要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吸引听众与评委。时间充足可以按照讨论的结果再次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六、课堂总结:

  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欢乐、喜悦的感受;献上我们的热情去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每一份快乐吧!伴着《夏日泛舟海上》音乐下课!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特别应用了提问、引导、启示等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投入,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帮助与总结

  课前准备充分,教材选择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课件做得恰当,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教案13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起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

  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

  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

  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

  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

  a、碰铃节奏

  ×―― × - × × - 0

  叮 叮 叮 叮

  b 、沙锤节奏

  0 × × × ×× × ×” - 0

  沙 沙 沙 沙沙 沙 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 ×- ×

  咚 咚 咚 咚 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 、B、 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14

  教学内容:

  1、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

  2、欣赏乐曲《夜莺》。

  3、对比欣赏古筝独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教材简析:

  1、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歌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本课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慢板。旋律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

  2、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以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 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3、乐曲《夜莺》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用悠扬、清越的音色模拟了夜莺的叫声。月夜下,空旷的原野中夜莺开始歌唱,然后清朗的钢琴加入进来略带迟疑,小心翼翼的奏响,如同一个深夜未眠的人,远远听见夜莺的歌唱去寻访又怕扰飞了夜莺。整首曲子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乐器电子琴入手,引出电声乐队与电子音乐的概念。再通过乐曲《夜莺》的欣赏和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对比欣赏进一步加深对电子音乐的理解,同时明白各种乐器和电子音乐是不可相互取代的。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对比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电声音乐知识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的辨别和感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电子琴的功能。

  2、电子琴:可以模仿许多音色,可以存储数十种舞曲的节奏型,并且每种节奏型还可以在进行各种音色的变化(聆听华尔兹、探戈、迪斯科等舞曲的节奏型)。

  3、教师用电子琴的不同音色(钢琴、小号、小提琴等)演奏相关片段让学生听辨,模拟鼓声、海浪声及鸟叫声让学生感受电子琴的丰富音色。

  4、介绍电子音响合成器: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复杂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

  二、电声乐队电子音乐的介绍

  1、提问: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电声乐队?

  2)电声乐队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

  2、归纳:1)电声乐队的概念:指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

  2)简单介绍、电吉他、电贝司,音乐教案《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

  3、播放关于介绍电声乐队的相关影片片段。

  4、电子音乐:即电子合成音乐,指运用电子方法产生和修饰的音乐。

  三、欣赏《夜莺》

  1、聆听引子

  思考: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归纳:乐器是中国的竹笛,它模拟了夜莺的叫声。

  2、作者介绍

  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

  3、作品简介:《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为华人而作的',全曲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4、学习乐曲的两个主题音乐

  1)、学唱第一主题

  2)、聆听第二主题

  5、欣赏乐曲《夜莺》

  思考:你对雅尼的这种演奏形式和演奏效果有什么看法?

  归纳: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现场演奏效果很好。

  三、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1、 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电子版的《渔舟唱晚》采用了什么乐器的音色演奏?同时还加入了什么音响?

  归纳:采用了古筝的音色演奏,还加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2、 古筝: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最早见于《史记》记载。

  3、 聆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1)这首曲子的片段带给你怎样的音乐意境?

  2)比较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感受其不同的效果,说说你喜欢哪种乐器演奏,为什么?

  归纳: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

  古典乐器与现代电声各有不同的优点和魅力,互相不能完全替代。

  四、小结

  高科技手段的电声音乐与其他音乐具有同样的魅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越来越普及,接触的面越来越广,希望同学们在课余能多关注和参与电子音乐的发展。

  从学生熟悉的乐器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学习电声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声音乐有所了解。

  通过分析欣赏《夜莺》,让学生感受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结合的美感,同时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唱和聆听两个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片段,提高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通过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对比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现代音乐的时代气息。

初中音乐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帕米尔的春天》,感受塔吉克族音乐风格,提高多元文化鉴赏能力。

  2、通过聆听歌曲、演唱表演、小组探究等方式,分段赏析本首乐曲。

  3、理解变音记号,准确的分段赏析本首乐曲,进一步理解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变音记号,准确的分段赏析本首乐曲。

  【难点】

  进一步理解塔吉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并提问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尤其是西北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既能歌善舞又热情好客,今天就带着大家去了解塔吉克族的音乐风格,领略《帕米尔的春天》。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是F大调,7/8拍,速度自由、节奏欢快热情。乐曲中大量的装饰音,给人自由奔放、热情酣畅的感觉,是吹管乐器笛子来演奏的。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后,为学生讲解变化音记号:每个音组都有12个不同的音,但用以表示音名的子目却只有7个(相当于键盘乐器的白键),其余5个(相当于黑键)采用“附加”变音记号的办法来标记。常用的变音记号有3种,分别是升记号: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降记号:表示将本位音降低半音;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提问: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乐曲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多姿的风光,表现了塔吉克族人民淳朴的性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引导学生以音乐兴趣小组的形式,5分钟的时间,进行段落划分,并试着分析每段不同的速度与情绪。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讨论完成后,教师引导小组进行回答,从而得出本首乐曲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快板,欢快的塔吉克舞曲主题;第二段:跳跃的快板,快速的旋律极富生气;第三段:舒展的小快板,有没得旋律歌唱春天的到来;第四段:扩展的中板,是全曲高潮部分。最终在欢快热闹的场面中结束乐曲的演奏。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鼓励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视唱谱例最后四小节,并注意谱例的变化音以及装饰音,拍击节奏。

  (四)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笛子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梆笛:流行于北方,音色高亢清脆,音区较高;曲笛:流行于南方,音色圆润柔美,体型稍大,音区较低。梆笛和曲笛均为竹制。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所学知识,变音记号、塔吉克族音乐风格。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塔吉克族的歌曲,下节课分享展示。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案08-30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01-11

初中音乐教案15篇05-27

音乐的教案02-02

初中音乐说课稿10-18

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04-07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07-24

初中音乐教学总结05-21

小学音乐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