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教师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评述不同形式的抽象艺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描述、分析,掌握抽象艺术的类型及其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多元化艺术的意识,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抽象艺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正确区分并掌握“冷抽象”和“热抽象”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课前准备两个分别带有“兴奋”与“低沉”字样的纸条,并随机邀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抽取纸条,两名同学在不公布纸条内容的情况下运用笔墨在画纸上进行泼洒创作,创作完成后邀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张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开心、高兴、伤心、暴躁……)
教师总结:即使画面未表现具体形象的情况下也能传达情感,这就是抽象艺术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和情绪体验。进而揭示课题《抽象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抽象艺术的概念
展示两幅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和《即兴之31》并提问:
①看到这两幅作品你能想到什么?(霓虹灯、冰场)
②这两幅作品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来进行表现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不同颜色的几何形色块组成;《即兴之31》:不同形态的线条以及没有固定形态的色块。)
③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尝试总结抽象艺术的概念。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抽象主义是指那些远离现实生活,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是运用抽象的色彩、点线、块面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美术的总称。
2.冷抽象
(1)教师播放爵士乐《蓝色狂想曲》,同时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并提问:
①《百老汇的爵士乐》是否像《蓝色狂想曲》一样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②画家是如何来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的矩形色块)
③画面中不同的色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冷静、知性、秩序)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百老汇的爵士乐》通过水平和垂直的`线条分割红、黄、蓝色块,营造出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
(2)教师讲解冷抽象的概念并明确蒙德里安是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几何抽象”。)
3.热抽象
(1)教师继续展示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提出问题:
①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不同的弧线、不同的色块)
②这幅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感性、神秘、浪漫)
(2)尝试总结热抽象的概念。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或“抒情抽象”。
活动三:总结解释
活动四:鉴赏评价
1.教师展示《构图九,第626号》作品,安排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共同学习,从艺术语言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来赏析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探讨完成后回答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构图九,第626号》是康定斯基的艺术,属于热抽象;作品借助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分割画面,整体用色鲜明,画面和谐。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璀璨的瑰宝,对现代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朕想。
2.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搜集一些抽象艺术画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四、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自主学习与检测
(一)检查预习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__fán皋陶_gāoyáo弘毅__hóng枉___wǎng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___赞许___________
(2)为仁由己_____靠_________
(3)请问其目______详情________
(4)雍虽不敏________资质愚钝(______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实行(_____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字____________
(7)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字___
(8)能近取譬_______比方_______
(9)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_______
(10)死而后已__停止____________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贫困___________
(1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贫困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______________知通_智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错_通__措____________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_乡_通__向____________
(4)知者利仁______________知通___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5、熟读课文,请将课文译为现代文并写在课本上。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合作探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
文中的句子: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陈秀金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拓展提升
本课课文及课文前的“引入话题”中,向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道德——“仁”。学习了本课,你如何看待“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高中教师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分类和三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探究新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再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于克服困难,敢于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网络星型拓扑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环型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网络图片进行导入,再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通过情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这些设备是以什么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呢?从而引出新课,即网络拓扑结构。
(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任务1:认识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学生自主探究常见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并且组织学生尝试画一下拓扑结构的结构图。
任务2:星型拓扑结构
本环节是本节课重点,在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类型后,抛出问题:“星型拓扑结构具有哪些特点?”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然后展示相关的照片,进行讲解和补充。
任务3:环型拓扑结构
本环节为本节课难点,借助多媒体手段,采用课件演示、同桌讨论的方法,丰富形象的将难点分解,抛出问题:“环型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由学生进行总结,完成教学内容。
(三)巩固新知,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校机房的照片,由学生自主观察并分析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网络,并绘制这个网络的拓扑图。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老师进行补充。
(五)分层作业,课后拓展
开放性作业。回家后上网查询还有哪些拓扑结构。
高中教师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艺术的鉴赏方法,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书法作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2.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3.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从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观察法、竞赛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上课初始,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引导分析、深入讲解
1.认识笔法
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2.分析艺术风格
教师进一步出示五张图片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楷书和隶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线条活泼多变。
3.形式语言审美
(1)结体
教师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体在结体上有所不同,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在结体上呈现该书体的总体风格。
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也会有差异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2)章法
教师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提出问题:两件作品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章法,变化中追求统一)这样的布局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
(3)墨法
提出问题:除了布局形式之外,两幅作品在墨色的使用上分为几种?不同的墨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润与枯相对,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
(三)短文评述、交流分享
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
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与大家分享。教师总结: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侄子颜季明死于安史之乱,《祭侄文稿》是在其灵前极度悲愤中写下的,从最初章法工整到后面越发凌乱,一泻千里,情之所至。该作品被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五大书体的书体特征及欣赏方法。将书法引入生活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古人以笔墨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同身受,这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古人说“书,心画也”,希望到了今天同学们也能够谨记,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出自己的“心声”。课后请同学们去美术馆看一场书法展,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高中教师教案5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④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c.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d.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e.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片断赏析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空闲磨镜片做放大镜,在玩放大镜过程中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我从玩字入手引入新课。
【实例】
师:说到玩,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来,谁愿意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在玩中有哪些收获?
生:我喜欢玩积木,在玩积木中我懂得了不能只顾高,更要注意稳。
生:我喜欢收集奇形怪状的石头,从中我知道了山上的石头有棱有角,河里的石头圆圆滑滑。
生:我从小喜欢跳橡皮筋,要跳好橡皮筋,跳的动作应和橡皮筋的弹性一致。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针对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爱玩的活动,在玩中有什么感受,从而自然引入新课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容易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玩出了名堂》教材理解
一、教材简介: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教学建议:
1.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2.识字写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还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围绕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来读。
4.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有一个拓展。
5.请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高中教师教案6
一、考题回顾
高中生物《细胞核的功能》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设问:
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哪些结构?
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确保合作无间呢?
学生根据模型识别细胞器,并经讨论回答:需要一个控制中心。顺势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资料分析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
过渡:对于细胞核的认识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能靠猜测,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细胞核的功能呢?
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问:(1)美西螈的体色由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决定,生物肤色由细胞核决定。)
(2)回顾初中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生物性状由谁控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动画展示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问:(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一半有核,一半无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
(2)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图片展示资料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问:(1)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
(2)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视频展示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问:(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
(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能。)
(三)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最后,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
提出问题: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引出下节课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材中这节课提到了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请问是哪种类型的模型?你能再列举一些例子吗?
【参考答案】
教材中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简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模型还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2.简单说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高中教师教案7
一、温馨心语: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
二、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积累文言词句,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掌握个别实词虚词的用法。
3、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知识链接
1、关于柳宗元其人: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关于柳宗元的文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
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3、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4、《新学案》95页背景探寻。
四、自主学习与检测
完成《新学案》第95—96基础积累练习题。
五、合作探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1、翻译并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第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2、讨论此文的写作特点:
(1)、文章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文章都用了那些对比?
(答案:(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3、小结(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总结)
(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六、拓展延伸——延伸巩固
扩展阅读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唿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嵴背弯曲的病,嵴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唿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唿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高中教师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纵箱分腿腾跃的动作要领,并且能够完成基本动作。清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保护与帮助练习,学练结合,发展上肢力量及动作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体操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在集体环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助的品质,提高学生对身体姿态美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踏跳有力,提臀分腿。
【难点】
动作协调,腾空后摆,达到远撑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提问导入:在体操跳马比赛中哪个技术动作难度比较大,并且是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对就是程菲跳。你们想不想像程菲一样将来能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呢?那我们需要从基础的体操动作学起,体操中有一项支撑跳跃项目,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纵箱分腿腾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支撑跳跃的一个基础动作,纵向分腿腾跃。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方法:全班学生绕操场慢跑,在慢跑过程中跟随老师做动作体操基本动作。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弓步压腿、踝腕关节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动作标准,到位,充分活动各关节。
3.支撑分腿跳
组织教学:两人一组,相互保护。
要求:动作到位,舒展大方,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注意观察教师踏跳过程中踏板的哪个位置,有几次腾空动作?
学生回答:踏在跳板弧线的最高点;有两次腾空动作。
组织教学:学生列队站在纵箱两侧。
2.讲解
快速助跑,积极有力踏跳,领臂含胸,稍屈髋向前上方腾起,两臂主动前伸远撑箱,提臀、分腿,迅速顶肩推手、制动腿,抬上体。空中挺身、并腿,屈膝落地。
保护与帮助
帮助者面对器械,一手或两手迎握练习者的上臂向上提拉,帮助其越过器械直至落地。保护者也可站在练习者落地点的.一侧,一手托其腹,一手扶其腰。
3.练习
(1)集体俯撑蹬地后摆腿推手成分腿屈体立撑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散开,根据老师口令进行练习。
(2)山羊分腿腾越练习:
①逐渐加大踏板与山羊之间的距离。
②适当提高山羊高度练习,提高后摆和加大腾起高度。
组织教学:学生分为两组,纵队站立,每组一个器械,依次进行练习,每组的后一名同学为前一名同学保护与帮助。
纠错:踏跳后第一腾空不明显,强调学生起跳后不要前扑撑箱,要身体跃起。
修改:提示学生腿快于肩上踏板跳,做助跑跳远撑高垫成分腿立撑。
(3)在器械远端画出标志线,要求学生手撑远端白线。
组织教学:学生分为两组,纵队站立,每组一个器械,依次进行练习,每组的后一名同学为前一名同学保护与帮助。
纠错:手撑不到远端或倒手换撑。
修改:教师鼓励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调动心理因素。加长助跑距离和踏跳力量。远端画线做出标记做手撑远端的分腿坐。复习跳过两个山羊的练习。
4.比赛:分腿腾越接力比赛
比赛规则:学生分成四组,进行采用分腿腾越接力方式进行接力,比哪一组完成的动作准确,完成速度快。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五、场地器材
纵箱2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田径场。
六、课后反思
高中教师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以氮循环为例理解掌握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及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资料的观察、对比,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氮循环的过程。
难点:氮循环的过程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基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功能,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顺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主渠道进行循环流动的。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出现,是循环流动的。那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以氮循环为例进行学习。
以雷电发庄稼为例,
(二)新课讲授
氮循环的过程
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都含有氮元素,氮的.气体形式在空气中的含量非常高,约为79%,但植物不能够直接利用它。氮是如何进入到生物体中的呢?
出示根瘤菌的图片,结合课本及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固氮过程,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有些植物,如大豆、豌豆、花生、苜蓿和三叶草等,它们的根上有根瘤菌形成的根瘤。根瘤菌将处于游离状态的氮气转变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主要是硝酸盐和氨),供给植物直接利用,这一过程称为固氮。)
2.除了根瘤菌的固氮,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使氮进入到生物体内呢?
教师出示氨化细菌、亚硝酸盐细菌、硝酸盐细菌等的功能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多种细菌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转变成能被植物体直接利用的氨或硝酸盐,进入生物体中的循环。)
3.以氮循环为例的物质循环说明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联系
之前所学的能量流动与本节课所学的物质循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又是相互伴随进行,相辅相存,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氮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
作业:氮循环涉及的生物种类很多,还有哪些例子课下查找总结。
四、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0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讲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学生正是处于西北地区,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差生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要调整对差生的期望值、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会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课本,网络图片)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特定的参考资料(课本)
参考网址(中国荒漠化防治网);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教学思路】
1.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2.“对症下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高中教师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三、教学用具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齐白石像》写实,《太白行吟图》写意。
20世纪中国画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和矛盾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探究历史之路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历史长河,也蕴含着深厚地文化底蕴。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出示黄宾虹作品。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
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从他的画中不只是看到各种生动的形象,而且会被他洋溢在作品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仔细观察,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
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学生分组讨论。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对比欣赏《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
高中教师教案12
【温馨心语】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独学检测
1、诵读疏通文意
2、基础积累(见《新学案》第94页内容)
3、翻译下列句子
(1)、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2)、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4)、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
1、被病痛折磨将死的子来,为什么面对死亡却能“成然寐,蘧然觉”?
因为他完全把天地看成一个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很高的铁匠,而把自己的死,当作造物者的杰作。
2、作者在文章中举子舆、子来的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
子舆大病一场,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然而它安然处之,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子来有了病,气喘吁吁地将要死亡。可是他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治,变成鼠肝也好,变成虫臂也罢,无往而不可。庄子借这种奇特的思想,启示人们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要靠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3、哀骀它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哀骀它为什么能够不被他自己的容貌所影响?
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三)、拓展延伸——延伸巩固
1、文中将哀骀它及病后的子舆的外貌描写得极为丑陋古怪,你如何理解《庄子》的这种夸张手法?
一方面,庄子这样写哀骀它和子舆,实际上是把我们置于常人承受不了的绝境中。在此基础上,再来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方向,因为他们“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即认为天下深沉污浊,不能拿庄重的语言跟他们交谈。闻一多认为,从艺术上说,《庄子》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荒诞丑恶的趣味”。
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见《新学案》94页
3、本文谈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一倒悬之苦呢?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要做到心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也就是要安然地去领受人生的无奈,顺从命运的安排。
4、假如你为自己的相貌不如意烦恼过,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仅供参考)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
(四)、反思感悟——整理纠错
高中教师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明氢键的涵义、存在。
2.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氢键的区别。
3.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对物质微观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键的本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难点
氢键的本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P55页图3-29,第VI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符合前面所学规律,但H2O的沸点却反常,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导入本节课《氢键的形成》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5页内容,回答:因为氢键的原因,导致水的沸点反常。
教师提问:氢键是不是化学键呢?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学生回答: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教师提问:氢键是如何形成的呢?给学生资料“氢键的成因”供学生参考讨论。
学生回答: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相结合时,由于H-X键具有强极性,这时H相对带上较强的正电荷,而X相对带上较强的负电荷。当氢原子以其唯一的一个电子与X成键后,就变成无内层电子、半径极小的核。其正电场强度很大,以至当另一HX分子的`X原子以其孤对电子向H靠近时,不但很少受到电子之间的排斥,反而互相吸引,抵达一定平衡距离即形成氢键。
教师提问:那么电负性大的原子X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通过课本寻找得到答案:N、O、F。
教师提问:总结起来,你们能不能总结出氢键的定义?
学生回答: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与H核之间的很强的作用叫氢键。通常我们可以把氢键看做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教师提问:化学键都有各自的表示方法,那么氢键应该如何表示呢?再仔细看一下课本,我找学生来板演。
学生板演:X—H…Y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写的很对,你们是不是也写对了呢?
教师追问:“X—H…Y中X和Y可以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可以,比如刚才说的水中,就是O—H…O。
教师总结:很好,“X—H…Y中X和Y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不同。
教师提问:既然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那么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的性质会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氢键的存在可以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
教师总结补充: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就会促进分子间的结合,导致溶解度增大。例如:由于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不同分子间的氢键,故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为何NH3、H2O、HF的熔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呢?
都含有氢键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思考:为什么水结冰后密度变小。
四、板书设计 ………
高中教师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相关概况;了解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背景;理解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影响,提高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广泛的合作是应对世界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背景和影响。
难点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东南亚国家联盟盟歌《东盟方式》,提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学生表示疑惑,教师介绍:这首歌曲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盟歌《东盟方式》,创作东盟盟歌活动由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的外交部发起的。这首歌反映了东盟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体现东盟的尊严、合作与团结。
教师提问: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1、教师明确:欧盟的成功向世界各国证明了经济区域化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加速了经济区域化的进程。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教师提问: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世界形势和地区形势两个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形势方面,美苏“冷战”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南亚各国期望摆脱超级大国控制,在地区和平的格局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地区形势方面,东南亚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冲突时有发生,加上受列强的长期殖民统治,二战后刚刚取得独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他们意识到只有各国消除矛盾,联合起来,才能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稳定,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
(二)成立
1、教师提问:既然认识到联合的必要,东南亚国家是怎样组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东盟。
2、教师展示东盟会徽标志,请同学介绍东盟会徽标志的含义。
东盟标志整体上体现一个稳定、和平、联合与充满活力的东盟。蓝色象征和平与稳定,红色象征勇气和活力,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繁荣。10条纵向的曲线象征着东盟的创立者们在创建这一组织时的愿望——10个东南亚国家在和平与稳定中紧密团结在一起。圆圈象征着东盟的团结。
高中教师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并能分辨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知道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提高思考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体会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难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北京人工智能展览会的视频,提出问题:在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你熟知的人工智能技术呢?【无人机、3D打印、智能机器人】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人工智能也有一定的了解。人工智能现已进入我们的生活,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
(二)新课讲授
1、人机交互
教师讲解: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提出问题:
(1)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的例子吗?【人可以借助键盘、鼠标输入设备去向计算机传递信息;计算机可以通过打印机、显示器等输出设备给人提供信息】
(2)人机交互技术有哪些方面?【人机交互技术除了传统的基本交互和图形交互外,还包括语音交互、情感交互、体感交互及脑机交互等技术,其中语音交互是一种高效的交互方式】
(3)语音交互四个过程是什么?【语音采集完成音频的获取、采集及编码;语音识别完成语音信息到机器可识别的文本信息交换;语义理解根据语音识别转换后文本字符或命令完成相应的操作;语音合成完成文本信息到音频信息的转换】
教师总结:一般语音交互过程包括语音采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语音交互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便捷的手段,能为人机交互带来巨大变革。
2、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教师讲解:人工智能领域除了人机交互外,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的指纹识别、人脸认证等图片属于人工智能的哪项技术领域。【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布置任务: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5分钟的时间,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图像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生理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认证】
(2)图像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图像识别技术:医疗领域的CT技术、通讯领域的电视会议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3、自然语言处理
教师提出问题:打开百度搜索百度翻译完成一段中文的中译英操作,这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什么技术呢?【自然语言处理】
布置任务:同桌两人一组,3分钟的时间进行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研究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交流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机器翻译、语义理解和问答系统】
(3)各个领是域所实现的'功能又是什么呢?【机器翻译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到另外一种自然语言的翻译。语义理解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文本篇章的理解,并且回答与篇章相关的问题。问答系统技术指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用自然语言与人交流的技术,人们可以向问答系统提交用自然语言表达的问题,系统会返回关联性较高的答案】
教师总结:自然语言处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4、机器学习
多媒体展示机器学习示意图及机器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机器学习的关键过程是怎样的?【“训练”与“预测”是机器学习的两个过程,“训练”产生“模型”,“模型”指导“预测”】
教师补充:机器学习会模拟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教师演示:智能手机的图像分类功能。
教师提问:这使用了哪一项技术?【深度学习】
教师讲解:深度学习就是“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布置任务: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探究深度学习的实质。
教师总结:深度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构建具有较多隐层的网状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更高阶的特征,从而提升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目前很多网络平台都设计有“客服”功能。找到一个网络平台的“客服”,请设计一个提问方案,并实施该方案,判断该客服是人还是人工智能程序,说明原因。
【重复问客服一个问题,观察客服的情绪变化。若客服出现不耐烦情绪,则为人工客服;若客服没有出现情绪变化,则为人工智能程序】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及其应用,学生说出人机交互等领域及其相关应用。
作业:完成课后的项目实施,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略
【高中教师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教师教案06-11
高中美术老师教案11-01
高中教案教案03-05
高中的教案07-20
高中教师心得02-19
高中教师评语11-08
高中舞蹈教案03-21
高中氯气的教案03-05
高中劝学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