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乐村居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时间: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i.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
ii.理解上述词语。
iii.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上片四行。
(1)学生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3)小结。
(4)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
(1)指名读。
(2)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4)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
(1)各人自练。
(2)同座位互讲。
(3)指名讲说。
(三)总结全文。
(四)背诵全文。
清平乐村居教案2
一、作者淡笔勾勒,教者浓墨渲染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在描写手法上,作者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笔调清新,写来看似毫不费力。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份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醉”字。这个“醉”字被伊老师那双敏锐的眼睛所发现,老师便在这个“醉”字上大做文章了。
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这样一来,乡村的美景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了,小儿自得其乐的悠闲让学生感到可爱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媪为什么而醉了。接着老师抓住词中“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媪”展开了妙趣横生的对话。学生完全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了。景美了,人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醉在了翁媪的恩恩爱爱里,醉在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里。整个过程是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词中温情脉脉,课上情趣盎然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问得很巧妙。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呢?诗词的意境惨遭破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没有了。怎样做才能即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又不至于破坏其中的意境呢?伊老师的这堂课上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在课中整体感知词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去问学生:“你们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理解?”而是这样问道:“同学们,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还有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老师并没有去问什么是“相媚好”?而是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正是老师巧妙的发问,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词中的意境。
2、导得无痕迹。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伊老师非常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为契机,将对话逐步引向深入。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顺势诱导,抓住人、景大肆渲染,通过朗读、想象、对话表演等方式,让景色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让人在学生的眼前动起来。景美了,人活了,翁媪醉了,学生也慢慢地醉了。整个过程是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3、读出了余味。伊老师在教学本首词时,并不只是浅显地理解词的表层含义,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通过拓展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体会到了《清平乐·村居》不仅仅是作者的一首词,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作者许多无言之说都寄托其中,通过学生的再一次品读,读出了诗外之意,读出了一份忧国忧民之情。
综观本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清新流畅,情智交融。尤其是伊老师在解读文本的“深入”、处理文本的“浅出”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文本,如何研得“深入”,面对学生,又如何做到“浅出”?留待我们共同去思考。
清平乐村居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村居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清平乐村居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3)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清平乐村居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家作: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清平乐村居教案6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思,体会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乘着诗歌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分享古代儿童的的生活情趣。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二.点播学习古诗词方法。
三.初读这首词。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四.小组合作,尝试理解词的意思。
(1)小组合作从字词着手,进而理解句子。师巡视指导。
(2)让小组成员上台按刚才的分工汇报交流。
五.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再次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六.再读,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短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指导背诵。
七.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把改编的短文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五口幸福
中儿、编鸡笼、和谐、美满的.生活
小儿、剥莲蓬
个人反思:
整理完这节《清平乐·村居》的课堂实录,让我感受颇深。他指导了我的教学,怎样在课堂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来精读感悟,怎样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制造课堂的升华,擦出心灵共鸣的火花,还有很多很多。一节语文课要慢慢的上,稳稳地上,不慌不忙的上,切勿操之过急。我自认为诗和词是最难讲的课文,它的字词、它的韵律都不好把握,但这节课却上出了它的趣,上出了它的味。它指导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要抓住“诗眼”、“词眼”,围绕这个“眼”展开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词读好,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清平乐村居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4、生自由读、评读、小组读、齐读
(二)“授之以渔”,理解词意
1、“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师: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怎样才能够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古诗的意思呢?(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
2、自主合作,理解词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观察图片,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
3、交流汇报,以学定教
“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师重点点拨以下字词:
吴音:吴地的方音,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亡”读“wú”,指顽皮、淘气。
4、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读想结合,感悟诗情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研读全诗,领悟内蕴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有人说,生活更像一幅画,装点着我们心中的殿堂。从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相机出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相机出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卧”是什么样的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3、相机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2)是什么使他们醉了?说说你的体会。
4、相机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三、诵—反复吟诵,积淀语感
(一)全词朗读,回叩背景
1、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指名说)。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真是如诗如画呀!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走进这幅美丽的画面吧。
2、回叩背景: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辛弃疾多么希望百姓们有这样的一禺荷塘,有这样的一方农田,有这样的一间茅屋,让老百姓们团团圆圆,安居乐业的生活啊!让我们再次感受词人那份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乐韵飞扬,诵读积淀
1、播放音乐《清平乐·村居》,齐读课文:“让我们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将这清新秀丽的意境,质朴优美的词句,永远记在心里。”
2、拓展延伸:同学们,除此之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都是赫赫有名的。其实,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在今事的学习中,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板书设计
茅檐 溪上 景美
清平乐·村居 向往、热爱
(南宋 辛弃疾)
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人醉
五、作业设计
(一)必做作业:
1、朗读背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选做作业:
1、拿起自己的画笔,根据你的理解为这首词作一幅画。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清平乐村居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比,发现韵律美
1、导入:(背景音乐起)听着这悠扬的古曲,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思乡之情的(指名背诵),有表达诗人志向的(指名背诵),还有描写农村生活的(指名背诵)......
(投影出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接触一类与诗类似的文体:词(板书课题)投影仪出示全词:你知道词吗?(PPT简介词)
2、词这种文学形式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同学们想不想去读一读这历史悠久的文学作品呢?(字音可以参考生字表)(先试读再指名读简单评价)
3、读着这首词,你们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1、词牌2、字数3、段落......)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点拨:词又叫长短句,词牌:词在古代都配上音乐来唱的,不同的词牌他的韵律和节奏也不一样。)
4、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能给老师一个读的机会吗?(配乐朗诵)
二、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
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
(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
(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
(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
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
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三、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
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谁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说话(同桌进行)
3、看来这些孩子都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可是这对老夫妻,年级大了,耳朵也不太好,还只会说吴音,我们怎么和他们聊天呢?这样,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和他们二老聊聊?
4、设置问题:“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小茅屋里?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学生自由表达)
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难怪二老的脸上总是笑容满面呢!这样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师几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歌!
5、“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辛弃疾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者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说,教师注意提升)
6、在那个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谁不沉醉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板书(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多读一些宋词,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五、课堂作业
1、推荐阅读
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和词人所要表达情感
2、进一步去查阅有关辛弃疾的资料。完成小报告《我眼中的辛弃疾》
六、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好醉
清平乐村居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一、导入:
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学习一首词?→预设:读正确,翻译、读出意境、了解背景
二、读词。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谁来读课题?(清平乐yuè)为什么不读lè?(1清平乐是词牌名2古代乐曲名)
2.再读课题,从“村居”感受到什么?(交流)有了自己的感受,这个词就有了形象,有了画面,有了生命......齐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觉。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根据学情聚焦生字新词)
(1)翁媪(wēngǎo)意思:老年夫妇
(2)剥bāo:用手去皮,剥香蕉、剥花生、剥橘子。苹果:削xiāo,用器具去皮。两个字连读:剥削,bōxuē,白白地占有别人的东西。)
二、想画面。
1.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再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交流)
(1)茅草房子放在我们城市的大街上合适吗?放在什么环境合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美)
(2)教师引读:作者走到乡村,远远的看,看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作者走近一看,看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作者环顾四周,看到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提问理解。
1.在理解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
(1)醉里吴音相媚好:
①媚,出示文字媚,喜欢;相媚,相互喜欢;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谁?(年轻夫妇、男女朋友)在文中形容谁?他们在干什么?(交流)
相媚好:
像这样喝着小酒,说着家常,唱着小曲,过着小日子,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吴音:诗人写到的地方(江西上饶)古代属于吴国,吴语软柔。辛弃疾是山东人,觉得吴地的方言非常好听,就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们还可想象辛弃疾喝了点酒,路过这样一个村居,村居前有一对不知是谁家的老夫妇,用吴地方言说着家常,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后一句,无赖
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很多人微笑着读这句话?为什么这个表情?体会“无赖”
②卧:趴,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顽皮,可爱)
四、寻找词眼。
理解之后,再读课文。(指名读,配乐齐读)
②配乐朗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自由说)诗情画意,令人向往.......
3.词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词人和你们所说的感情?
①小组讨论
②教师点评
醉点评:
这里的“醉”仅仅指的是醉酒吗?
这里的“醉”还指词中老夫妇俩“沉醉”了。
体会得真好!老两口陶醉在和睦、和美、和谐的村居中。课文中还有谁在醉?
作者辛弃疾!
(点播“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补充“诗眼”“文眼”…)点拨:词眼、诗眼、文眼
五、体会情感。
1.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一个村居老人辛弃疾。其实,每个诗人都有自己常用的几个字。
2.补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看到了怎样的辛弃疾?(爱国,英勇,无奈)
教师过渡:辛弃疾梦里的战场再也回不去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寄托在那安静和谐的村居里。
3.回到“清平乐”,配乐朗读。
教师总结:清平乐村居这个声音从九百多年前的南宋传来,这个声音还将继续传诵下去......21《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案10
教材说明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
其写作特色有三:
一、白描手法直陈其事,画龙点睛,甚得其要。
二、人物性格鲜明,且各具特色,翁媪之“醉”与“媚好”,小儿的“无赖”而“卧”,均可见农民的淳朴。
三、语言朴素,笔调轻快,境界疏朗,充分显示辛词中别具一格的风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 村居》,并背诵诗词。
2.想象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两首词的大意,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清平乐 村居》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 导入新课
1.交流对诗人辛弃疾的了解及作这首词的背景。
2.朗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词人的豪放诗风和爱国热情。
3.揭题引入。
二、朗读想象 感悟诗境
1.板书课题,了解词牌名和题目。
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
2.朗读感悟。
(1)读准确、读响亮、读出韵味。
(2)读懂诗词。读着这些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美读感悟。用一个字概括你读后的感受。(醉)
3.想象感悟。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和这家翁媪聊聊。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理解“相媚好”:指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2)想象表达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翁对媪(媪对翁)说: 。
读着“大儿锄豆溪东”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大儿说:。
读着“中儿正织鸡笼”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中儿说:。
(3)感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a体会“无赖”:指调皮可爱。
b想象小儿是怎样“卧”的,体会小儿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他更羡慕小儿,所以写了(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c拓展想象: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此时辛弃疾会想到什么?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如果战场上的人们也能这样无忧无虑,那该多好呀!)
d感悟板书:醉中有最
(4)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是怎样一家人?(感悟村居中一家五口的和睦幸福、相亲相爱。)
(5)创设情境,深化中心。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生:我们虽然住得不好,但是我们一家和睦。
生:我们居住的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
……
师:茅屋虽小,我住觉宽。物质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
板书:安居乐业
三、课外拓展 升华词情
1.有感情朗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引导:此时,辛弃疾虽然身在上饶农村,但他却心系战场。让我们再来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师生齐读
师:征战沙场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安居乐业。
生:国泰民安。
……
2.对比朗读,升华中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清平乐 村居》
师: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3.总结唱词。
配乐演唱《清平乐 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醉里有最 安居乐业
清平乐村居教案11
教学目标:
1.读准:媚、翁、媪、亡赖、剥。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3.想象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清平乐村居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家作: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清平乐村居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3、在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4、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4、预设: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
注意:“莲蓬”的“蓬”。
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媪。连着前面的“翁”一起读。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5、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
6、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通、读正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
7、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了便于比较,我把这首词,变了个样。(屏幕出示)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8、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片,男同学读下片。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
4、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来,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清平乐村居教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清平乐村居教案15
预习提示
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古典音乐(古筝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能初步读好这首词,理解词的意义。
一、导入:(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
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辛弃疾。他也曾作为咱们镇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板书课题)。
二、解题:
1、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2、“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一眼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三、初读:
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打开书本,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㈠、布置初读任务。
1、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能较好地读通课文,初步做到有情感。
3、课文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㈡、同桌互相帮助,教师同时指导。
1、教师正音:
茅檐相媚好翁媪醉锄豆
卧剥莲蓬无赖(注意与今意的区别)
2、让学生听录音加以纠正字音。
3、理解上述词语。
㈢、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指读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
檐这个字笔画较多,要注意分析。
媪这个字较少见,要注意写法。
五、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锄()翁()温()
助()栩()媪()
2、扩词训练
翁()()()锄()()()
居()()()莲()()()
3、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
低小吴音莲蓬鸡笼
六、课外作业
做个小小播音员,把这首词朗诵给你的家人听。
【清平乐村居教案】相关文章: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02-24
《清平乐村居》教案10-14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01-05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04-12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04-02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02-22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12篇07-07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反思15篇02-18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反思(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