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估算》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估算》数学教案1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坐过的火车是什么样子的?每节车厢里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可能会说出普通火车、动车、高铁。每节车厢的.座位数量可能会不相同,如,118个座位、60个铺位、100个座位、50个座位等。
二、研读
师:(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列普通火车车厢的情境。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师:“定员118人”是什么意思生1:定员118人,就是说这节车厢一共有118个座位。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
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
师:(课件出示大头蛙的话)大头蛙说: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这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这列火车一共有12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是定员118人。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解释吗?
生:同意。
师: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自己试着估算,教师巡视。
三、精讲
1、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已尝试估算。
教师边和学生交流边把学生的方法进行板书。
2、交流学生各自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估算方法:
●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118×12≈1180(个)
●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118×12≈1200(个)
●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118×12≈1000(个)
●把118看成120,列式为:
120×12=1440(个)
。
118×12≈1440(个)
3、分小组讨论这三种估算方法比实际座位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那种方法更合适●第1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数少了,因为把12节车厢看成了10节;第3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更少了,因为它不但把12看成了10,而且把118看成了100,乘数减小了,积当然小了。
●第2种估算结果也比实际座位数少了。因为每节车厢增加了2人,10节增加了20人,而减少了2节车厢的人数是118×2=236人,所以结果就会比实际座位数减少了。
●第4种估算结果比实际座位数多了。因为每节车厢增加了2人,12节增加了24人。
●第4种方法估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更接近。
师:同学们,这四种估算方法的结果与实际座位数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各小组的意见。
4、提出例题(2)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师:同学们,这列火车的实际座位数是多少呢?请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请计算快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118×12=1416(个)
5、交流计算的结果,并把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把你实际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了什么生1: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有差别。有时还差得很多。
生2:我发现了第4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实际座位数。
生3:但是第4种不如第2种估算起来简便。
生4:可以先算10个120是1200,再加上2个120是240,一共是1440个。
师:如果不需要知道准确数,可以估算,估算时要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越接近实际计算的结果越好。
四、分层练
(一)、基础题
1、出示教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算法的机会。
(二)、提高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⑴读题,先了解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讨论一下,从小女孩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2)提出“估算5号看台大约能容纳多少人”的要求,鼓让学生独立估算,并交流估算的结果。
4、练一练第4题。小组合作,估计一版报纸大约有多少个字。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1)把12看成10,列式为:
118×10=1180(个)
118×12≈1180(个)
(2)把118看成120,再把12看成10,列式为:
120×10=1200(个)
118×12≈1200(个)
(3)把118看成100,把12看成10,列式为:
100×10=1000(个)
118×12≈1000(个)
(4)把118看成120,列式为:
120×12=1440(个)
118×12≈1440(个)
《估算》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回顾
提问:
你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学习的情况吗?填好下表并跟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填表,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交流
二、教学新课
1、复习乘法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238×45和117×23
提问:同样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得的积位数一样吗?
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出示:308×46和78×250
提问: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写法。)
追问: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吗?
指出: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
(3)、完成书第114页第1题
提问:第二组和第三组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指出:用简便方法计算除法时,应正确确定余数。
(4)完成书第114页第2题
指出:估算时,我们通常把数量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5)、完成书第114页第3题
(1)、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吗?
教师板书: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2)、追问:你能说说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吗?
(3)、完成书第11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同桌讨论后指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结合计算的过程简要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第(2)题是如何估算的。说说第(3)题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能口算的是如何口算的(鼓励学生口算)。
指名口答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说说第(1)题两种列式方法和第(2)题的规范书写。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补充习题
六、教后反思
2、整理、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傅青芹
《估算》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生2)124=120+4,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或者124 = 120 + 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学习乘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乘法数是一位数估算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
(1)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
(2)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3×312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29×6≈312×3≈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29×6≈如何估算?讲明:估算的。方法29≈3030×6≈180
(2)学生独立估算:312×3≈
引导学生归纳乘法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做p14页3、估一估,连一连
2、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买69本,200元够吗?
(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
(3)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照片?
(4)一篇文章400字小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69×3≈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62应估成什么数?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估算36×3≈组织学生交流第2题:
(4)学生独立列式估算。组织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乘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作业:补充估算:
12×553×638×9
49×461×7319×5
121×3287×8411×6
《估算》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300×5=
60×4=
240×2=
30×70=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估算、
3.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影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需要多少钱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知道9×92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相乘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92和9分别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9×90=810,所以9×92的积比较接近81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9×92≈810。
(4)因为是大约需要的钱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9×92≈810(元),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5)向学生征集多种方法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观察华罗庚知识介绍,回答问题。
2、数豆子,观看影片。
3、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
(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
(4)我们班有45名同学
(5)小红三分钟能写85个字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铺垫孕伏作用
初步体验“估算”、“大约”的含义
感念具体化
影片倒入,生动、形象
使学生明确:不必求出准确的钱数
影片倒入,试验过程清晰,形象生动。
1、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意识
口语思维训练
空间思维训练
“这利用等于号行不行”,(学生各抒己见,体会以前学习的符号都不能表达“大约等于”的意思,需要重新用一个新符号。)
出现人们所用的符号“≈”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用它来表示大约等于呢?
(让学生体会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想等。)
影片切入
分别取近似数,再用近似数相乘。
幻灯片演示计算过程,具体、形象生动
多种不同解题思路,集思广义
学生提出方法后,幻灯片出示多种解题方法
活动准备
天平、黄豆
活动过程
1、学生每6人为一组,每组发给一袋黄豆
2、教师提问:每组有100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3、讨论出估算步骤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来领取、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5、填写估算报告表,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并做好汇报的准备、
参考1:
黄豆粒数估算报告
估算步骤
先数出10克的黄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黄豆500克有50个10克,也就是有50个56、
所用工具
天平
估算结果
约有58×100=5800(粒)
《估算》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并能应用估算判断积是否错误。
2、培养学生应用估算等手段进行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值。
21448795495
由学生逐题口答结果与思路:如214≈200。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1,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进“1”。这里重点讨论95与495两题取的近似数。
2、估算:196×31的积大约是多少?并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196×31≈200×30=600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421×298=95458。问:如果不计算,你能说明这个积一定错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明判断方法:方法1:摆竖式计算。方法2:估算。
讨论哪些能用估算发现错误,哪些不能?
2、估算练习
课本“试一试”请学生按要求写出中间过程并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与应用
1、巩固估算
“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要求写出中间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快的.同学思考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比,是偏大还是偏小?
2、应用估算改错。
“练一练”第2题。估算各题,看积的最高位是否有错,并指出错误原因。
由学生独立思考,指出错误,大部分学生指出后,四人小组相互说一说,接着同桌互说,最后订正题目。
3、发展练习
估算:152×294大约是多少?要求学生估算出结果,然后比
较出大小,发现学生误差很大后,请学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
4、应用题练习
“练一练”第3题,请学生当堂完成,并校对。
(四)总结
学了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
《估算》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估算》数学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加减法估算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习纸一张(印有练习题)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㈠教学目标:教材以对话、图表的形式出示例题,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并用这种事例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也是通过估算解决的;然后以小组形式展示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最后的“做一做”以学生熟悉的参加学校运动会为素材让学生进行加法估算。教学前我了解到学生已有估算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设计本节课时力求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以教材为蓝本,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购物情境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学会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估算的结果时,体验不同的人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3、情感与态度:学生经历猜测估数、验证比较等过程,体验数学就在身边、非常简单;同时在小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为学生在购物情境中体验估算的意义及掌握估算的方法。
㈡策略选择:估算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学生在作估算时涉及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及灵活运算等思维活动,估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这节课。
1、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教师通过问:“小朋友们平时买过东西吗?说说你买的是什么东西?”、“当时你带的是多少钱?够吗?怎样想?”体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的解决不用精确计算,估计一下就可以”的结论。第二层次,通过例题与练习,学生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在买东西、付钱时,估算的必要性。第三层次,让学生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设计100元的购物方案,感悟到估算的作用之大。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
3、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学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而本节课的第二层次的设计正好体现估算的科学合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教程
设计意图
㈠引入:
1、师生谈话,获取信息:
师:小朋友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你当时是带了多少钱?
[备选]若学生提出物品是3元2角,则问你是带多少钱?为什么?若学生提出是1元9角,则问你是带多少钱?为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估算
㈡展开:
1、创设情境:教师分层出示例4,让学生根据图片寻找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2、观察并同桌讨论;
3、汇报,探索估算的方法;
4、小结:
⑴不同的估计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认为怎样取比较合适?
⑵想一想是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了解过学生有过买东西的经历,交流当时的钱数,就有估算的知识。这样,就为本节课作好知识铺垫及激活学生的思维,加上“购物时,怎样估算更合理?”的讨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真的需要估算,而课的导入也水到渠成。
利用课件出示例4,再次出示生活情境图,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板演,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①看了以上不同的估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②你认为怎样取近似数好?
㈢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1)要买下面的玩具,大概需带多少钱?
小轿车32元自行车28元飞机59元
电话机12元小卡车21元轮船37元
(2)请用100元钱为自己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2、拓展性作业: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估算出每月的收入与支出。
㈣总结:经过本节课学习谈谈你的收获。(教师也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发展,体现“知识的价值存在于知识的运用之中”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小朋友谈自己去买东西时,出现了买“瓜子1元9角”,说到当时是带了2元钱。师:为什么要带“2元钱”?
生1:不可能带1元9角,一般是带2元。
师:你的意见是说在买东西时带的钱数是整元出现。
生2:我买饼干是3元1角,带的是4元钱。
师:你两位同学所说的是买东西时,带的钱数要比实际支出多一些,才能买到东西。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3:我认为,3元1角带3元钱是不够买,但可以讲价还价,因此3元也是够的。
生4:如果在超市,不能讲价怎么办?
生5:可以让老板送货上门或跟老板说实话,会给我们的。
生6:我赞成,当时是我们带的钱数,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是没关系的。
点评:当数学问题与儿童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撞击出来,课堂生命的活力就会焕发出来。
片断二:在出示课题后,教师:“看来,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估算,怎样把估算的知识学得更好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课本的例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练习。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我以小组图出示估算策略:
师:看了以上的估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采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但最终算出的是大概够就够。
师:是啊,估算只要一个数的范围(或一个数数值),但他们过程是怎样的?
生:取整十数来算,师:对,这就是我们在估算时,把一个数看成接近整十数来取值。
如此,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促进者”,真正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六、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我有几点体会:
㈠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加减法估算”这节课前,我觉得自己像一名课题研究人员一样,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做到了什么,还没什么没做到,人教版和其他版本书的不同,学生虽有估算意识,时常也估计了数的大致范围,但两个及以上数的估计还是没接触过,还如大家都做到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对话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㈡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㈢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
从学生的生活购物开始,到小组的讨论、交流,我细观察,发现“弱势群体”没有求助的声音,这也真是一种缺憾。
《估算》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 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生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 约行55千米。 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估算》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小明的家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学校组织活动,要求8点钟集合,小明几点钟从家出发合适?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应该明确:他至少7点50分从家出发,实际上,为了不迟到,他应该提前几分钟,7点45从家出发比较合适.)
2.这个时间你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估算?
(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推算,这就是估算.)
3.请你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
二、尝试讨论
1.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下面题目:
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区散步,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健身区一周走了12分钟,这个健身区一周长大约有多少米?
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a 22≈20,18≈20,20×20=400(人)
b 29≈30,31≈30,30×30=900(个)
c 39≈40,12≈10,40×10=400(米)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乘数是两位数,都是用乘法.)
3.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根据学生的发言,对估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四、巩固练习
1.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2.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3.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
4.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树苗?
5.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6.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
(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
(4)我们班有45名同学.
(5)小红三分钟能写85个字.
7.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47×52=3414
69×51=2992
8.估算:
(1)10分钟你的脉搏大约跳动多少下?
(2)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估一估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意识。
活动准备
天平、尺子、黄豆、纸
活动过程
1.学生每6人为一组,每组发给一袋黄豆和一打纸。
2.教师提问:每组有50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这一打纸大约有多少张?请大家估算一下。
3.讨论出估算步骤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来领取。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5.填写估算报告表,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并做好汇报的准备。
参考1:
黄豆粒数估算报告
估算步骤
先数出10克的黄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黄豆500克有50个10克,也就是有50个56。
所用工具
天平
估算结果
共有50×56=2800(粒)
参考2:
纸的张数估算报告
估算步骤
先量出1毫米有10张纸,再量出整打纸有4厘米1毫米,也就是有41个10。
所用工具
尺子
估算结果
共有41×10=410(张)
拼摆算式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
2.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写有数字3、+、—、×、÷、( )等符号的纸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
下面有5个算式,请你在这5个算式中,添上适当的+、—、×、÷、( )等符号,使它们的得数都等于100.其中,每一个算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组,例如3,33,33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2.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组纸牌进行拼摆。
活动目的
训练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口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开学初,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每套服装是300元。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分年级调查各班的学生人数。
3.口算各班应收的服装钱数。
4.口算各年级应收的服装钱数。
5.口算学校应收的服装钱数。
《估算》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估算》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例5教学仍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现学生4周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多少个?”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500个可以送一次)教材给出了两组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最后教材还提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示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尝试指导法和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学准备:
PPT,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32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设计意图:通过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法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一般策略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能不能说一说?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着解决吗?
2.出示问题一
展示例5的数据表,出示小精灵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培养学生表达和审题能力。)
第一周:180个,第二周:34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从“大约“一词可以知道,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估计,在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如:192接近200,2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400个,或者也可以这样想:192接近190,219接近220,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200+200=400或190+21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要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
6.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算出结果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地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并说出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讨论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不少问题,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出发前就要先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买过东西以后,还要估算一下钱花得对不对。除了买东西之外,还有许多事情也用到估算,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哪里还用到估算,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加减法估算
方法一:方法二:
192接近200 192接近190
219接近200 219接近220
200+200=400 190+220=410
500-400=100 500-410=90
再有100个,又可以送一次。再有90个,又可以送一次。
《估算》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1、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解答。
问题2、第2题,1、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
总结估计的方法。
教学反思:第四题、第五题,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估算,交流估算方法,再帮助学生看懂教材中的方法。这两个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第四题不仅训练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的题目很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效果很好。
《估算》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口算除法
60÷6 240÷8 320÷4 450÷9 630÷7
360÷6 120÷3 160÷4 280÷4 250÷7
方法小结:想乘法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
求近似值
148≈ 193≈ 87≈ 93≈
≈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这个问题和以前提出的有什么不同?关键字是什么?
生:大约当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或是不方便很快的计算出结果的`时候,可以估算。估算的结果用≈表示
列式:124÷3≈
2、尝试估算方
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巩固练习
书p16做一做
独立完成思考准确答案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
独立估算,说说你怎样想的?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拓展提高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最少需要50间。
《估算》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3》
练习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估算》数学教案15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九课时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口算。
300+200= 700-300= 900+1000=
800-500= 600+300= 1500-700=
100+900= 700+900= 6600-600=
2. 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二、探究新知
三、知识运用
1. 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师:怎样解决?
生:可以这样想: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也就是都不到900人,
如果 900+900+900=2700 ,3000个座位都够坐,那么这三所学校实际人数也够坐。
2. 连一连。
(1)现在《科学世界》打折,现价是212元。打折后《科学世界》大约便宜了( )元钱。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估算》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反思03-26
估算教学反思02-13
六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04-07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2-14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1-28
《估算与精确计算》教学反思03-16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3-07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