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体验有感情朗读的乐趣并背诵这首诗歌。在读的同时展开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并能仿写一段。掌握本课生字,积累喜爱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生字是重点;仿写一段是难点。
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我对本课教学的指导思路即一切在读中进行,老师范读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想象。另外,本单元的主题为“色彩”,开课之初便把“碧绿、火红、蔚蓝”置于黑板之上,假如有条件的话将教师内悬挂彩色气球或绸缎,营造出彩色的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
与诗歌匹配的音乐。发动学生搜集各种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考虑自身喜欢的颜色和喜欢这种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书写“碧绿、火红、蔚蓝”于黑板左上角)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几个词吗?因为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色彩”。请同学们听老师背诵一首诗。(放音乐)
学生活动:听,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目的:以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并首次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2、怎么样?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目的:引出课题
二、朗读(正确流利)
1、学生活动:默读,边读边查字典解决生字。
2、学生活动:自愿为同学们朗读这首诗。选取读得最好的同学领读。(老师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
目的: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初步感受诗歌透过色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第一小节
目的:重点指导第一小节的学习,为自学做准备
1、老师引读:我爱~的颜色,因为~~,我~~,连我的~也是~的。
学生活动:边读边想象诗歌出现的画面
目的:通过引读,揭示诗歌的框架,为仿写做准备。
2、读了这一小节你认为作者在诗歌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家乡)
3、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配乐)
四、自学第二三小节
学生活动:合作学习。各小组长可依照“边读边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的步骤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当然也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
学生活动:选取自身喜欢的小节有感情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目的:这是自学的反馈,看学生是否理解了诗中包括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有感情)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目的:再回到整体,品味全文。
六、仿写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颜色?“我爱洁白的颜色,因为粉笔是白色的,教室的墙壁是白色的,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校服上衣也是白色的。”
目的:老师做仿写示范,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的事物写出有意义的诗句。
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美好的、高雅的事物)
目的:充沛想象,充沛说,在充沛说的基础上再去写。
那么大家能不能结合刚才大家讨论的,仿照课文也来写一段小诗?
学生活动:独立考虑,起草。
学生活动:读自身写的诗,互相评判。(褒扬好的创意)
七、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把生活涂上碧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爱涂上火红的颜色,把我们的理想涂上蔚蓝的颜色,愿每一位同学都有自身的理想,热爱自身的生活。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发挥想象,为你课堂上完成的诗配一副画,制作成精美的图文作业(可打印)。
板书设计:
1色彩 碧绿、火红、蔚蓝
爱什么颜色
我爱……
因为……
我……
第2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而优则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当堂背诵。
二、出示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第1行的词语:碧绿、蔚蓝、辽阔、威武、披荆斩棘
学生活动:复习读准字音——誊写——任选一词造句
老师巡视,褒扬坐姿端正书写正确的同学,将学生在誊写中出现的错字连词板书,集体改错,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怎样记才不出错。
目的`:生字紧密结合词语,不单独认字,做到“字不离词”。词语会写之后还要会用,造句练习为防止习作时用词不当。
三、出示一段小短文: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黄金海岸;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的纱巾……你瞧,海滩上的小朋友,原先他们那样的白,可你把他们粉刷得像两块黝黑黝黑的岩石。
学生活动:找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目的: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为语文天地的练习3做准备。
四、自主学习:(视时间灵活布置,不做全班性的任务安排)
A自由进行课文背诵或字词书写练习
学生活动:针对刚才自身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向老师提问,消灭对课文的疑问。(一对一进行)
B选择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篇目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独立默读(查字典识字)。
目的:二者任选其一自由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将课堂交给学生。也适合老师进行分层教学,特别对语文天地抄一抄练习没有掌握好的同学进行督促。
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背诵全篇诗歌,从中选取自身喜爱的词语抄一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词语(实词)的意思:
止 从 缀 敌 顾 弛 径 黠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能力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像狼一样敌对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帘、另”等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女、气”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8自然段。
3.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
4.感受珍珍照顾妈妈,关心家人的美好行为。
学习过程
一、诗歌导入,设疑激情
1.朗读诗歌,设置悬念。
师:小朋友,我们曾经读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明天要远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小诗,齐读)
师: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
师:对呀!如果明天要去郊游,你肯定也会像他一样睡不着觉,可是有个小朋友──珍珍(板书)却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学了课文《月亮的心愿》,你就明白了。(课件出示课题)
2.教学课题中的生字。
师: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板书课题)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新词
1.自主识字。
师:珍珍为什么不想去郊游呢?要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得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有困难的地方可请教他人(同学、老师)。
(3)请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2.交流检查生字、新词。
(1)生字:
师:小朋友读得好认真,现在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有没有把它们的名字记住。(老师用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其间正音)
(2)新词: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看词语宝宝也急着出来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自己试试看记住它们了吗?(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3)带轻声的词:
师:课文中还有些特殊的词语,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出示以下词语,抽读正音,齐读)
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三、读、悟3—8小节,在词境中理解词语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同时,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珍珍为什么对妈妈说她不想去郊游?(生回答)
师:你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第二节)
师:(出示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珍珍是怎么照顾**的?(板书:照顾)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照顾她呢?
师:珍珍和大家一样也非常想去郊游,但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她才这样说的,那你猜猜看,珍珍这样对妈妈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师:多好的孩子呀,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
师:大家说得真棒,你能把这几节课文读得那么棒吗?试试看!(朗读指导)
师:这一切刚好被窗外的月亮看见了,她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师:谁能悄悄地告诉我,从这一小节中你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让学生凑到老师耳边说出答案)
师:把你想的`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谁能把这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师:“明天还是下雨吧!”你从“还是”这个词中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设疑
师:月亮一开始的心愿是什么呢?最后月亮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五、学生自主指导书写
师: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主动地学习,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最后老师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五个生字写得漂亮(出示:女、太、气、早、去),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开始吧!(老师故意模仿学生的错误)
师:先来看看我写得怎么样?好吗?(师故作自豪状)不好?(故作惊讶状)不好在哪里?(让学生对照范字指出老师写的不足)现在我纠正了,谢谢刚才几个小朋友的帮助,的确比刚才好看多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写的字,有没有和老师犯一样的毛病,如果有就赶紧和我一样把它纠正过来吧!没有的请在旁边再写一个。
板书:
月亮的心愿
珍珍妈妈我不想去了?
照顾懂事有孝心爱妈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第二课时
一、故事复述,再现芦花荡。
复述故事情节,再现老头子的英雄事迹。(主要复述故事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二、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自读品析,想像体验,揣摩体会。例: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三、景物描写,揣摩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或家乡的景物。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四、语言品味,升华情感。
感受、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若能谈到其中的二、三个方面即可)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语言美。
例: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讨论交流,明确:
①轻缓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着,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②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
③诗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④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2、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是本段仅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联系全篇课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课文中去想。请你用这个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
3.指导读。要把夸爷爷,夸小树的语气读出来。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中休息--
(五)继续学习五个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热”。
(1)先告诉学生“热”字下边是个新偏旁,叫四点底,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丢点。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热要写得上大下小,上边左右部分一样高,一样长。下边的四点底,一个点向左,三个点向右,两边点大,中间的两点小,四点要写得和上边部分一样宽。
2.出示生字“绿”。
(1)指名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右下是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绿”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长;右边第三、七笔从横中线起笔。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记字。提示“真”字的里边是三横,“冷”字最后一笔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范字,各写一个生字。
4.巩固学过的八个生字。
(1)认读,重点读“热、绿、裳、真”四个字,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试默八个生字词,不会的字可以看板书写,做出不会写的记号。
(3)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试默情况,同学们练习刚才不会写的字或错字。
(4)正式默写全课生字。
(六)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 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 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 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 “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
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
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 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 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
播放课文录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默读课文,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四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一五一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持之以恒的精神,教会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谈谈自己爬山的感受吗?
生:谈感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山》这篇文章,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词能读准吗?
生:试读——同桌互读——指生读(强调崎岖)
师:老师发现,凝视的“凝”不好写,我们一块来写一写。
生:写两个
师:认识了生词,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26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爬山的经过。
师:谁来补充一下,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
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师:这里有个词“沉静”你怎么理解?
生:沉着冷静不动摇。
师:理解了这个词,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生:“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我们把问题整理一下,“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在爬山过程中,父亲的话或许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帮助,默读课文,请随笔画出父亲的话语。
生:认真读,认真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都被同学们感染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读读画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顶的句子——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5-01
语文教案04-16
语文教案04-16
语文教案05-05
语文教案05-06
语文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