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启动资源管理器
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
3.理解文件的树状结构
4.+和-按钮的使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件的树状结构
2.+和-按钮的使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件的树状结构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室
2.精讲多练难点分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所有同学均登陆网络。
二、出示目标
1.会启动资源管理器
2.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
3.理解文件的树状结构
4.+和-按钮的使用
三、达标导学
1.复习引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我的电脑”窗口来浏览和管理计算机资源。
文件夹与文件图标的区别:
通过打开C:/ata/seue01/system路径下的文件及文件夹,讲解文件夹与文件图标的不同。
文件夹由黄色的带有公文包样式的图标所表示;而文件的图标则各种各样。
2.导入
除了用“我的电脑”窗口浏览和管理计算机资源外,我们还可以用“资源管理器”窗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3.导学及新知
(1)“资源管理器”的打开
指导并演示:
A.“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
B.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C.右击“开始”按钮——>“资源管理器”
任务一:
打开“资源管理器”并熟练使用三种打开的方法。
(2)“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
我们刚才打开了三个“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现在我们要关掉它们,用鼠标左键单击标题栏右侧的关闭按钮。
“windows98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
I.标题栏
II.菜单栏
III.工具栏
IV.地址栏
V.文件夹窗口
VI.文件夹内容窗口
VII.状态栏
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将窗口分成两个部分:
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电脑中的所有资源,叫文件夹窗口。
右边是左边所选中的.文件夹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叫文件窗口。
地址栏显示当前打开的文件夹的路径。
教师演示:
打开资源管理器,单击左边的文件夹,可以在右边看到该文件夹的内容。
(3)文件夹的树形结构以及+和-按钮的使用
教师演示:
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c:/ata/seue01/system文件夹中的文件。
左边窗口中图标和连线所显示的就是“文件夹树”。
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前面出现了“+”号:表示该文件夹含有下一层文件夹(子文件夹),单击“+”则在侧窗口中展开子文件夹,同时“+”变成了“-”。
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图标前出现了“-”号;表示子文件夹已显示,单击“-”折叠子文件夹,同时“-”又变成“+”。
如果文件夹或磁盘前没有符号,那说明这个文件夹没有子文件夹。
4.选择当前驱动器和文件夹:
(1)单击选择文件夹:在文件夹窗口单击某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使之变蓝或高亮度显示。同时右侧的文件窗口中将显示当前驱动器或文件夹下的全部子文件夹及文件。
(2)双击展开/折叠文件夹:文件夹前带“+”标示的,双击该文件夹,可显示下级子文件夹。文件夹前带减号标示的双击该文件夹,可重新隐藏显示出来的子文件夹。
四、小结:
1.打开资源管理器
2.资源管理器界面
3.“+”及“-”按钮
信息技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封面幻灯片的组成,并能够独立制作封面幻灯片。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如何制作封面幻灯片,逐步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封面幻灯片的整体布局设计和色彩搭配,逐步增强设计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添加文字和设置背景的方法。
【难点】封面幻灯片布局的合理设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杂志的精美封面,提出问题:看到精美的杂志封面有什么感受?【很吸引眼球,想要进一步了解杂志的内容】
教师总结:幻灯片的封面就像杂志的封面,好的封面能够吸引眼球,反映演示文稿的'主题内容,该如何制作封面幻灯片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封面幻灯片》。
(二)新课讲授
1.封面幻灯片的组成
教师讲解:好的演示文稿往往从主题鲜明的封面幻灯片开始,封面幻灯片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布置任务,自主探究,限时3分钟,通过观察教师发放的三个演示文稿作品,总结出封面幻灯片的组成。
教师总结:封面幻灯片主要包括演示文稿的标题、作者、制作时间以及主题图片等。
2.添加文字
教师讲解:封面幻灯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就是文字,文字包括普通文字和艺术字。
教师演示给封面幻灯片添加艺术字的操作,提出问题:添加艺术字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插入艺术字标题】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合作完成利用文本框输入副标题、小组的名称和制作时间,并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设置文本的字体和字号。
教师总结:应根据整体布局,合理设计文本框插入的位置。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按钮,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文本框,然后输入副标题后设置相应的字体和字号,再按照同样步骤输入小组名称和制作时间。
3.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师讲解:封面幻灯片已经有了文字,想要幻灯片更美观可以给幻灯片设置背景。
教师演示:给幻灯片设置背景的操作,提出问题:如何给幻灯片设置背景呢?【利用格式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教师总结:在设置幻灯片背景时,全部应用和应用是有区别的,全部应用是将背景应用于所有的幻灯片,而应用是将背景只应用于当前幻灯片,所以如果只想设置封面幻灯片的背景则需要选择应用。
(三)巩固提高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选择合适的素材,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封面幻灯片作品,在学生制作完成后,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学生先自评、再生生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
作品描述:幻灯片的背景为淡绿色,和春天的主题很贴合,文本样式多样。
评价要点: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图文色彩搭配美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等,不足之处教师进行补充。
作业:请学生自拟演示文稿的主题,如:校园文化、读书分享等。自选素材,制作一张精美的封面幻灯片,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教案3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电脑动画教学
四、教学器材: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
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社会”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三)深入分析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四)小结: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技术教案4
课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 认识键盘》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自编教材,主要讲解键盘历史渊源、四大分区以及其中基本键区的使用。是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对象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刚升入初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对键盘操作比较熟练,但有的太不熟悉,即使比较熟悉键盘的同学也不是那么全面了解,所以让同学们认识键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的发展史,使学生产生兴趣;
2、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3、了解基本功能键的使用;
4、了解盲打等打字方法;
5、通过认识键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键盘的历史由来和认识并使用主键区
教学难点:各功能键如shift、enter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回一下之前学的电脑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鼠标、键盘、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光盘磁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就关于其中一个输入设备,是哪个呢?
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
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
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有的成员多,有的成员少
别看他们不起眼,少了他们真麻烦
(打一个电脑的输入设备)
对,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键盘。
板书: 第七课 认识键盘
二、历史引入、激发兴趣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呢?(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那世界上第二的山峰是哪一座呢?(昆仑山乔戈里峰)
(引入)就像大家都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1946)却从来很少有人去注意键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显示器是电脑的脸,那么键盘----就是电脑的嘴。是他实现了人和电脑的顺畅沟通,就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小东西,它所受到的关注却很少,常常被大家忽略。
好了言归正传。谁告诉我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1946)所以随着电脑的出现,键盘也在1946年应运而生被发明出来对不对?(错!)
板书: 1、键盘之历史 1714 1868 克里斯托夫
其实键盘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美国人“打字机之父” 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获得了打字机模型的专利并取得了经营权,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了现代键盘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按键即“QWERTY”键盘。
三、认识四区、侧重主键
了解了键盘的历史之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刚才的谜语: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谜语中的房子区域分四块是哪四块呢?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键盘的四个分区
板书:2、键盘的四个分区
这个键太小了大家看不清楚,老师大概把手中的键盘它画下来。
好,老师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了四个分区。
它们分别是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
跟着老师重复一遍:
很好。那谁知道,在这四分区中,那个分区是我们最常用的呢?(主键盘区)
对,顾名思义的,最主要的分区就是主键盘区。
板书:3、主键盘区
#拼图#现在我们是不是拥有一块完整的主键盘了呢?#补缺键#
主键盘又叫基本键盘区,它由数字键,字母键,符号键和基本功能键组成。
这节课我们先重点来看字母键。我们从左往右来看,QWERT,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些字母顺序会是QWERT的排序呢?为什么不是按照字母表ABCDE的排序呢?是因为这样的排序方便我们打字对不对?(错!)
#大家大胆的猜一下嘛#
其实,和方便我们打字,提高的.我们打字的速度这个说法正好相反。它是为了减慢我们的打字速度。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的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键盘的各个字键在击打之后回弹的速度很慢(动作示范),一旦打字员的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太快,旧容颜易发生两个按键卡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工再很小心的把他们分开,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
为此,制造键盘的公司,也就是之前所说克里斯托夫的公司也就遭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可是伤坏了脑筋。终于他们决定,既然我技术就摆在那里无法提高,那么我就想办法来为难打字员好了,把键盘上的字母排得乱七八糟很难打字,让你们打不快。
我们看到F和J下面有两横红线,其实是两个突起的横杆。这是咱么食指的位置,下节上机课的时候老师会再跟你们强调。
他们把最常用的O、S、A安排给了最笨拙的小拇指、无名指,把使用频率较低的V、J、Y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负责,于是,这种“QWERT”键盘就诞生了。
直到现在,无论如今的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么成熟的地步,后人再发明多少合理的排序方法,都无法推广沿用,可知社会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
四、模拟感受、初识盲打
这样的键盘布局真的非常没有效率,有时候为了打一个单词,我们需要常常上下往复的移动我们的手指。
兵来将挡,在1888年的时候,一个叫马加林的打字员发明了“盲打”,把打字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后来专门发展成了盲打技术。(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
板书:盲打?
什么盲打呢?好,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开始想象一个你最熟悉的键盘,可以是你的手机拨号键盘,可以是你家大门上密码锁的键盘,你是不是闭着眼睛也也能输入密码或拨通号码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输入110。
好,大家都非常认真做的非常好。这就是盲打技术,只要记住键盘就可以。
今天的作业就是自己下去,像老师一样,把主键盘区画出来,最好把它背下来。
五、双字符键、功基本能键
我们现在来看绿色标记的数字键和符号键,他们和字母键有什么区别呢?
对,它们叫双字符键。
板书: 双字符键
我们按这个键显示出来的是什么?是数字1还是感叹号?
对,在默认的情况下,双字符键优先显示下半部分的字符。
那当我们要用到感叹号井号时是要怎么做呢?
这就要用到刚才我们XX同学补上去的shift换挡键
对,先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需要的双字符键。
像shift这样需要按住不放需要配合别的键使用的基本功能键,还有ctrl 和alt
它们中间的开始键和电脑桌面上的“开始”是一样的功能。
长相最特别的回车enter键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确认输入的执行命令,第二是在文字处理中起换行作用。大家应该没有见过打字机,打字机有一个部件叫“字车”,每打一个单词“字车”就向前移动一截,当打满一行字符之后,打字的人就要推动字车到原来的位置。老师也只在电影里见过(动作),这个动作就叫回车,后来键盘发展出了能自动回车的键。(回车上的箭头符号)
我们的tab键和大写字母键转换键将在下节课的上机练习中和大家详述。
最后再让大家猜一个谜语,键盘里的那个键最帅呀?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认识除了主键盘区之外的F家族功能键区和光标键区还有小键盘区。
大家别忘了画主键盘区的作业。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教案5
课题:收发电子邮件
授课人 蒋宗良
班级:初一(2)斑
教学目的:1、认识电子邮件
2、学习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点:制作电子邮件,收发电子邮件,附加文件的邮件。
教学难点:收件人地址,电子邮件是否发出。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课
上节课我们浏览了internet网,看到了许多好的网站和漂亮的网页,也下载了部分软件和文章。我们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啦?又怎样让他们得到啦?有什么办法?(打电话、写信、电报、传真、传呼等)有没有一种既有打电话的快速,又有信件的通讯方式啦?那就是电子邮件。
二、 讲述新课
一)、基本知识
1、拨号上网
2、启动outlook Express
3、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1)、文件夹窗口
2)、邮件主题列表窗口
3)、邮件预览窗口
二)、发电子邮件
1、制作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如本校:stu___@local
如国际:teacher@163.net jzl@263.net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注:可附加别的软件编的文章,图片、软件等。但收件人方必须有该软件。
4)、保存电子邮件
方法:文件――保存――草稿
5)、发邮件
①方法:单击工具栏的“发送”
②论证邮件是否发出
方法: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已发送文件夹。如已发出,则显示该信件。否则,单击发件箱,选定该邮件,单击“发送和接收”发送该邮件。
6)、实习操作
①告诉学生老师地址jzl@local
②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一封
三)、收邮件
给学生演示收他们邮件的方法:单击outlook工具栏“发送和接收”按钮。
四)、浏览邮件
方法:①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收件箱,单击浏览的邮件,可在邮件浏览窗内浏览。
②双击邮件列表窗的电子邮件,可打开要阅读的邮件。
③双击附加文件邮件,即可打开该文件。(必须有该附加文件的软件,如文本word、解压缩软件等)
三、 实习操作
任务:1、同学互相收发电子邮件。
2、老师向部分学生发电子邮件,要求回复。
3、向全班同学展示部分学生接收的邮件及附件。
课后小结:
本堂课抓住了学生想发电子邮件的这一兴奋点,不段的贯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邮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文 章
信息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处理的发展过程,能够正确处理信息。
2、认识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的形式。
难点: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的形式。
教学准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的工具不断更新,处理的方法和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信息处理的多样化。
二、轻松学
1、感受信息处理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P1-2页的内容,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处理方法吗?
2、指名说一说同一种信息不同的处理方法,其同学补充。
3、讨论:每一幅图中信息处理的方法、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各有哪些,同时完成P3页的表格。
三、快乐做
1、20xx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调研报告》。请以:“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策划一次宣传活动。
2、选择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都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请你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展示。
3、读一读:了解板报、宣传画、幻灯片和网页等各自不同的优势,选择你的宣传内容及宣传形式。
四、互动评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评价内容,看你能得几面红旗。
信息技术教案7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图-33)、
图-33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图-34)
图-34
四、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教学流程
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讨论交流→分析小结。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能利用的一切资料: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
①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
②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
③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是什么?
⑤无绳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在课前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处理信息。
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
体现新课程是“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课程”的理念。
课堂活动
①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在此过程中电磁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b.在讲述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时可与信鸽加以类比,强调电磁波在此过程中起着运载信号的作用。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归纳出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的结论。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②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
(1)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再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的接收:先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天线接收电磁波;由于天线可以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因此需要再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还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所以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归纳出信号的发射是由电台完成的,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的.。
投影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③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稍稍谈一谈它与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区别。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电视信号分为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大致复述一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投影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课堂可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课后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电视演播室或电视台。
④移动电话。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已学过的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以及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等知识来学习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现在,移动电话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随身携带一个手机,就可以随时进行通话。移动电话的工作方式是:公用移动电话系统是城市电话网的一部分。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
c.引导学生讨论无绳电话的工作过程。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归纳出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设立基地台的原因。
学生讨论无绳电话的工作过程。
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将本节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小论文。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科学世界。
认真阅读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的概念并回答几个问题。如:如何连接DVD与电视机。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信息技术教案8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选用由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查通过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段落格式调整好》,本课主要内容是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是排版最常用的方法,而排版在日常的文字处理使用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有“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调整”三个知识点。
2、教材处理:
就本节课内容而言,是对word中的格式工具栏中的.段落选项卡进行讲解的操作,由于这里边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调整段落格式中除了通过格式工具栏操作,还可以通过菜单栏和常用工具栏进行调整操作,但由于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有限,要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必须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充分的操作练习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由格式工具栏调出选项卡调整进行了讲解,对通过菜单栏操作进行了解。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
2、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操作实践课较感兴趣。因此在安排教学时,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3、学生缺乏系统的练习,不能将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及美术设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对进行学生动手能力、探知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的调整;
2、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利用多种方法设置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
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及美术设计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案9
一、导入:
我用课件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海底世界(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海底世界五彩缤纷的颜色。紧跟着出现小海星。(由远而近出现四只海星,前面两只稍大是海星妈妈和爸爸,后面两只小海星是孩子。)用海星父母的话,“我们的孩子生病了,身上没有了美丽的颜色,谁能帮帮我们,让他们像我们一样漂亮起来,帮帮我们吧!激发学生为图形添色的欲望。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四步来谈
1、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学习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我首先给学生提供工具,(填充工具图片)要求学生自己在画图板中找到它。选取要使用的工具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随后告诉学生小海星已经在他们的电脑中等候他们来治病了,并出示存放路径。继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求助热线,第一,遇到困难可以看书第六课;第二,请旁边的同学帮忙;第三,找老师帮忙。三条热线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主要的辅助手段。之后放手让学生去大胆的探索尝试。
尝试一段时间后找会做的同学边演示边说出操作步骤。我随机板书,让还没有操作完成的同学按板书完成。目的主要是总结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使尝试失败的同学也能够正确的使用填充工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部分主要体现的理念是: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带着任务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学会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通过书,以及同学的帮助获取新知识,体现自主探索学习。)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在设计时故意在一些同学用的基本图形的小海星身上留有缺口,有的缺口较大容易发现,有的缺口较小很不容易发现,这样就会出现颜料外溢的情况。目的就是给学生制造麻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的缺口学生容易发现,也易于解决。而小的缺口就要求学生不断的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引出放大镜工具。这部分内容不做为重点,主要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演示来掌握所学内容及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学生体会到问题得到解决后的喜悦。
3、尝试使用喷枪,探索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学生完成以上的操作后,课件演示填充颜色后美丽的小海星在海底玩,并对同学们表示谢意,使学生体验到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的喜悦。同时继续故事,引出下面的情节。(四只美丽的小海星正在海底玩,大鲨鱼来了,他们马上逃跑,半路遇到了小乌贼,于是小海星说:“不好了,大鲨鱼来了,快跑呀。”可是小乌贼却说:“不用着急,我自有办法。”)于是我提问:小乌贼的.办法是什么?学生说:喷墨。抓住“喷”字引出喷枪工具。请同学们使用喷枪工具描绘小乌贼喷墨时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一段时间后找会做的同学边演示边说出操作步骤。我随机板书,目的主要是总结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完成后演示小乌贼逃跑时的情景,是故事显得完整自然。这部分主要体现的理念是: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带着任务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学会新知识.)
4、讨论喷枪工具和填充工具在使用方法及效果上的区别。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充分讨论喷枪工具和填充工具在使用方法及效果上的区别,并以小组形式回答,同时教师完成板书。目的是使学生学完知识后,能够及时的分析知识点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
三、安排练习
我首先出示做练习所用的画图半成品:美化沙漠。(上边有广阔的沙漠和一棵大树,都没有颜色)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着色工具为图形填充颜色。目的一是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两种着色工具。目的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本节课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了小海星,并创作了美丽的图画。我相信大家通过自主探索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运用学过的平移动画设计“月食”动画效果。
2、学会设计明亮度渐变动画效果,并运用于“月食”动画。
教学要点:
1、重点:
月食情景动画设计。
2、难点:
月食时月亮的变化及各关键帧的设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月食吗?日食呢?我们这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现过日食,那情景是难得一见的。请同学们说说其中的天文原理。
今天我们就运用Flash动画来展现月食时的情景。
1、启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入演示教学。
2、启动Flash。
3、播放“月食”动画,让学生欣赏制作好的月食动画效果。
4、指导学生浏览课本135页—137页内容,对本课的月食动画设计过程作初步了解。
二、讲解与操作演示
1、想一想:怎样达到月食时月亮形状的变化效果?(书上省略了)
思路:用一个黄色、一个蓝色(与夜空同色)这样两个大小一样的月亮相向而行,运用学过的平移动画,让它们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相遇。
2、提问:两个月亮能否在同一图层?应该谁遮住谁?
3、演示制作两个月亮相遇的平移动画,两个月亮距离宜近不宜远,否则会造成月食过程太快。
4、演示背景制作:
(1)先插入新图层,并在该图层的绘图区画背景:先画蓝色背景(注意画蓝色矩形作背景,不能直接设置背景色,否则天空颜色就无法改变了。颜色不宜过深或过淡),再画楼房和树丛(参见课本第135页图29.1)。
背景要求:可间可繁,自由发挥。注意夜晚景物颜色的深浅要适当。
(2)将画好的背景转换成组件(比先新建组件方便)。
问:背景图层放在什么位置?(最底层)
先设计背景合适还是先设计月亮动画合适?为什么?
5、预览动画。问:动画中还缺少什么?(明暗变化)
6、设置月食时的明暗变化效果。
(1)Flash中的明暗变化效果可以通过明亮度的渐变动画实现,不宜采用前面学过的改变Alpha值实现,为什么?(因为Alpha值改变的是图像的透明度,适宜渐隐渐现的动画效果。)
(2)明亮度的渐变设置与Alpha值变化设置方法一样,都是通过“实例”面板中的“效果”设置卡进行设置。由于两种变化都是动画,都要通过设置关键帧来实现。
(3)关键帧的设置:
思考:要实现月食时的明暗变化效果,需要设置几个关键帧?
根据月食过程特点,分初食、全食、结束三个点,分别设置关键帧:
两个月亮刚刚相交时,插入一个关键帧。(问:三个图层都要插吗?为什么?)
两个月亮完全重合时,插入一个关键帧。
两个月亮刚刚错开时,插入一个关键帧。
(4)思考:月食时,需要设置哪些图层关键帧的明亮度?(背景图层)
月亮还需要设置明暗变化吗?(黄月亮不需要,蓝月亮需要)
(5)操作演示:先选中背景图层中插入的第一个关键帧,打开“实例”面板中的“效果”设置卡,在下拉式列表框中选中“明亮”项,右边出现调整明亮度的小窗口,点击小三角出现调节滑杆,拖动滑块便可设置明亮度的数据,也可以直接输入数值。百分数在—100%—100%之间变化,数值越大,景物越亮,反之越暗。插入的第一个关键帧处设置为—20%左右,第二个关键帧处设置为—70%左右,第三个关键帧处因为月食已经结束,明亮度不需要改变了,其值为默认值0%。
用同样明亮度设置蓝月亮所在图层插入的第一、第二关键帧。提问: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因为蓝月亮如果不随天空一样变化,就露馅了。)
(6)在各关键帧之间创建动画动作。
7、测试影片,观看月食动画的完整效果。
8、思考:该动画还是否存在与现实中的'自然景观不相符的地方?
(窗户的亮光在月食时不应该和其它景物一样出现明显的明暗变化)
9、请学生说说改正的方法。
插入新图层,将发亮窗户放入新图层,因窗户没有变化,可以直接在该图层绘画,不需要建组件。
问:该图层放在什么位置?(倒数第二层)
10、演示修改部分窗户,并预览动画效果。比较两种窗户的不同变化效果,看看那种更真实。
说明:前一种效果也是可以的,可以突出那种月黑天高的特殊效果。
1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8页“小知识”“金钥匙”,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12、指导学生再分析课本中的动画设计过程,看看能发现其中的什么问题。
(1)书上省略了月食时月亮形状变化的动画,该动画放在了哪个图层?
(2)背景图在哪个图层?(图层1)
窗户也在其中吗?(书上没考虑灯光的相对稳定性)
(3)书上考虑了蓝月亮随天空变化吗?(考虑了,在图层3设置的,但是与图层1的对应位置(第一关键帧)明亮度相差4%,没必要。)
(4)书上只提到一个关键帧的设置,其它插入的关键帧都省略了。
三、学生设计练习
1、要求完成上述月食动画。同机位两人合作完成。
2、教师巡视辅导。
四、讲评作业
选择先完成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进行讲评。肯定成功与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老师的修改建议。
五、总结全课。
本节课学习了运用平移动画和颜色效果动画中的明亮度变化设计方法,比较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月食景象,很好地发挥了Flash动画设计的长处,设计简捷轻松,效果又好。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动脑子构思类似的动画情节,设计出更新更美的动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138页“自己做”中的两道练习题,想好设计思路,以备下节课运用。
信息技术教案1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大小、边距;
了解名片的作用以及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
2.技能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Wrd 技能完成名片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名片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
3.情感目标:通过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非IT 资源:各种自制名片(纸质)、打印纸
IT 资源:多媒体教学网、名片范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4分钟)
(一)、猜谜语
师:在大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市非常重要的。而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
师:
板 书
引出课题: 名片DI(解释DI的意思)
DI:DO IT OURSELF 自己动手做
二、探索新知 (29分钟)
(一)出示,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组成(3分钟)
1、出示
师:老师在课前已经做好了一些电子名片,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生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名片,找出制作名片的相同之处(地址、电话、住址等)(教师板书主要信息的关键字)
3、欣赏生活中人们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4、小结:看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名片大家说说怎样的才能名片吸引人(构思新颖的、色彩亮丽的、构图夸张的、有独特标志的)
(二)技术指导
那你知道该怎么制作呢?
信息技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利用浏览器浏览因特网的的信息。
2、能力目标:能通过参观网上动物,了解动物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利用浏览器浏览
课前准备:
1、准备多个介绍动物的网站
2、了解动物的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性,正面临的灾难等。
课文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最喜欢去哪儿玩
2,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
3,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网上动物园,想去吗
4,揭题:第14课参观网上动物园
5,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类的,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一,积极参与
1,说说你想去的地方。
2,说说你所了解的动物园和动物。
3,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小动物。
揭示课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出主题
二,网上遨游
1,演示进入"中国科普博览网"。
2,指导学生用网页中的超级链接进入介绍动物的网页。
3,找到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
4,任务布置00找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了解他,让你的同学也能喜欢它。
5,反馈交流学生完成情况。
6,简单点评。
二,尝试练习,进入网上动物园
1,学生利用网络找到一种喜爱的小动物的详细资料。
2,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向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动物。
3,
2,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记录表。
复习输入地址进入网络的方法。初步感知网上参观动物园的乐趣。
三,任务驱动,拓展练习
1,提供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网址。
2,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调查表)。
4,提供"帮助"。
三,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1,组长分工,组员根据分工完成相应任务。
(找到最漂亮的动物,最奇特的动物等。)
2,组长记录学习记录表。
3,组内交流获取到的信息。
主题活动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去完成,体验,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四,交流讨论,激励拓展
1,激励学生展示
教案《第14课参观网上动物园》,来自网!
自己的搜索成果。
2,点评学生的成果,并奖励
3,课外延伸(在课外找到更多的动物资料,让动物能更好地成为我们的朋友,并能让你身边的人也喜欢动物朋友)。
四,交流,讨论,体验成功
1,组员介绍自己找到的小动物。
2,组长交流小组的记录表。
3,讨论从获取到的信息中有什么启发。
4,评一评议一议。并记录在学习记录表中。
4,评出优秀作品。
5,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找到更多的动物。
作品的相互交流与评价激励是是技术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学生能从中体验成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练习,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交流的优势和交互式学习的方法。
2.掌握在NetMeeting中通过呼叫与其他人联系。
3.在网络上,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讨论。
4.掌握“白板”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NetMeeting软件的安装、连接。
教学重点:
1.网上交谈。
2.电子白板讨论。
教学难点
1.网络呼叫。
2.白板的使用。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优势,初步掌握通过NetMeeting软件进行网络交流的.方法。
2.NetMeeting软件不一定要求在因特网上使用,实际教学中可以在WindowsNT环境下使用,但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域内。
3.在局域网环境使用时,连接的“用户定位服务器”不起作用,选择系统缺省uls.microsoft.com就可以了。
如果系统出现找不到“用户定位服务器”错误时,可以按[确定]按钮忽略。
4.连接时,通过呼叫对方的计算机名(在“网络属性”中的“标识”下可以看到)或计算机IP地址来连接,但一般采用计算机名呼叫。
5.不同版本的NetMeeting可以进行连接、交谈、白板共享,但是在进行“私人”方式交谈时,只能对采用相同版本软件的用户进行交谈。
6.电子白板中的工具与画图软件很相似,只是在白板中大家可以同时写。
7. 在课文中,白板中的西湖图片是通过粘贴进去的。
8.通过网络交流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主要应用,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现在一些学校都使用了“电子教室”,但在教学上只强调了教师的监控,学生之间的交互用得很少。
所以,这一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NetMeeting软件的学习,掌握网络交互式教学的方法,并将这种教学方法逐渐使用到其他学科中。
信息技术教案14
第 12 课时
上天下海不忘回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键盘上为手指分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山打字通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键盘上的手指分工。
2、难点:为每个手指找到上排和下排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键盘指法分区”
双手除拇指外的8个手指平时放在主键盘区中排的.基本键上。为了加快打字速度,我们不光要熟悉字母键的位置,还给每个手指进行分工以提高效率。
展示键盘指法分区图。
1、观察键盘,自己先给手指分工,再看手指分工图,检查是否准确。
2、了解中排键、上排键和下排键的操作要领。
二、键盘操作要领
打字时,每个手指都要严格地按规定的分工去击键,不可互相替代。
1、中排字母键的操作要领。
2、上排字母键的操作要领。
3、下排字母键的操作要领。
提问:
1、每个手指操作几个字母键?有什么规律?
2、每个手指放在基本键上,怎样操作上、下排字母键呢?
3、为什么手指总要“回家”。
三、使用“金山打字通”作键盘指法练习
先从基本键开始练习。
四、加强记忆争取“盲打”
练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手指的分工击键。该哪个手指打的键就要用哪个手指去打,千万不能用其他手指帮忙。
要尽量记住键盘上各键的位置,争取一开始就做到盲打——不看键盘就能找到字母的正确位置。通过多练习,就能逐渐做到凭手感而不是凭记忆去准确地击打每一个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了在键盘的中、上、下排手指分工,然后让学生用金山打字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信息技术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3、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三、教学难点: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教学环境]:教室、大屏幕投影
[教学素材准备]:语音输入软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手语代替老师平时叫“上课”。 在黑板上板书“上课”两字代替老师平时叫“上课”。
引出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问题
问题1:请用一句话(16字以内)概括各次信息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分小组交流,每小组推荐一条概括的最好的)(8分钟)(教师简单小结)
问题2:在五次信息技术革命里,哪次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问题3:大家说第六次、第七次信息技术革命会是什么?会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吗?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让学生了解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面装置,简单介绍按键式电话、操作系统。
(1)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网址,让学生回家试)
(2)语音技术(让两位学生做实验,实验结果投影出来)(10分钟)
(3)智能代理技术(打开office助手,体验一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简单点一下)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简单点一下)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问题:中学生不能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先总结原因再总结如何合理使用)
四、小结,布置作业(p11实践2)提醒学生:故事的形式(时间、地点、人物)(不能少于250字)。请学生课后讨论一下(p11综合实践1),把课堂延伸一下。
【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案11-21
信息技术教案08-0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经典)05-18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0-25
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1-22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08-18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07-10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07-05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05-23
信息技术教案优秀(经典)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