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出示下图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位图转矢量图,掌握图片格式转换操作要领;
2.学会制作Flash形状补间动画;
3.知道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能力目标: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时安排:
1课时(可根据需要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四、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教师讲解、引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
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人物?
谁能给大家说一下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那么大家想不想再看一次《西游记》?
好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自制的《西游记》片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播放Flash动画,出示课件:即本课孙悟空变成大公鸡、房子、猪八戒和桃子的变形动画,并伴有动画片《西游记》里的主题歌)
师:好了,大家欣赏完了,想不想自己做出这个小动画?(生:想)那好, 今天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来做一次。
(二)制作动画
A布置学习任务,勇闯第一关
1、师:孙悟空大闹天空,玉帝派二朗神捉拿孙悟空,在众多的神仙捉拿下,他变成了一只公鸡。现在我们就帮他变一下吧,请大家自学P30的“我来做”这部分,
要认真仔细的读要求,反复的推敲,然后按步骤完成?遇到困难时再仔细读读,答案就在里面。好了,开始闯关吧!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3、简单交流,恰当鼓励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读要求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B布置任务,勇闯第二关:
1、同学们真棒。第一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他变成了一只鹰,孙悟空一见不好,迅速变成了房子,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二关开始!
2、学生自主完成
(本关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演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最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学生演示,全班交流,恰当鼓励。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在设计上仍旧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尽量避免教师的讲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魅力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充满自信完成任务。
此外概念部分并没有象往常一样在上课伊始就提出,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尝试中领悟,从而自然的明白其中的含义。
C布置任务,勇闯第三关:
1、第二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又认出来了,他变成火要烧房子,孙悟空一见不好,迅速变成了猪八戒,当时猪八戒是天篷元帅,这下可好了,天兵们怎么也认不出。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三关开始!
2、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勇闯第三关”。(教师提示学生观看专题网站“勇闯第三关”中的“重点提示”;此外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及时解答指导。)
3、教师讲解示范“勇闯第三关”。(因为本部分学习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学生自选的图片又为其制作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
题,安排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
4、学生完成“勇闯第三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制作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安排了交流展示,既是对完成好的同学的鼓励,又能够充分调动没有及时完成动画制作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互帮互助,最终完成任务。
(三)勇闯第四关:
1、第三关居然没有难倒我们,可是二朗神君的第三只眼睛一下子又认出来了,他一个劲喊:屁股红的是猴子,孙悟空一见不好,正好前面有一棵桃树,他迅速变成了桃子,当树上全是桃子,二朗神君看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他。现在老师宣布:挑战第四关开始,帮肋孙悟空渡过难关。
2、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勇闯第四关”。(教师提示学生观看专题网站“勇闯第三关”中的“重点提示”;此外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及时解答指导。)
3、教师讲解示范“勇闯第四关”。(因为本部分学习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学生自选的图片又为其制作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共性问题,安排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
4、学生完成“勇闯第四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六、展示交流,综合评价(针对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及教师巡视中看到的好的作品结合课程时间情况展示3-5人作品,并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充分鼓励和奖励。)
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竞争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全课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孙悟空变化的本领,你的孙悟空能变化多少次?(生:无数次)说的真好,我们手中的孙悟空能变化无数次,下节课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你的孙悟空形象变化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反思:本课结束后,发现孩子们的想象是无可限量的,他们的答案也有独特之处,孩子们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因更多的放手,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小学教学教案3
一、命题的确定
这是个我刚接两个月的毕业班。学生52人,语文学得还可以。作文么,多数人知道努力,只是能力有待尽快提高。
记叙一件事,这类命题学生最为熟悉了。《记我做的一件好事》,三年级就练习写了。《难忘的一件事》、《班内二三事》、《老师表扬了我》、《日记中新的一页》等命题,他们在四五年级也练过了。从情绪上看,学生感到记事类作文是不难的。
不难吗?在最后这个半年里,从培养审题、选材、表达中心等方面能力考虑,得适当提高难度了。于是,我决定安排这次《一件小事》的命题。
这个命题,“小”字上有明显难度。许多高年级学生对它都望而生畏。这个“坡”上去了,可以说什么样的记事命题也不在话下了。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这次作文练习,提示学生要热爱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培养自己天天向上的情操。
2.继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结合题意,打开思路,在选材上多多下功夫,这是本次作文练习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
这节作文指导课,上一课时。
(一)通过谈话,板书命题。
“同学们,记叙事件,这是作文学习的基本功。前几年,记事类作文练过不少吧?”
——“练过《难忘的一件事》……”
“不少呢。有一个命题,看来也不复杂,今天我们该写写它了。”
板书《一件小事》。
同学们互相观望,开始思考起来。
(二)议论题意。
十几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后,请一优等生小敏小结:这个命题有三层意思:一层是“事”,告诉我们这是个记事的题目;二层是“一件”,三层是那个“小”字。“小”这层处于关键位置,我们俗称“题眼”。“小”,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事件本身要小,二是还得有一定的意义才行。
大体上,她说得头头是道。
(三)分析难点。
“根据刚才小敏的总结发言,看来你们基本上是理解这个命题的。怎么样,能动手写了吗?还有什么困难吗?”
多数学生沉默着。
——“王老师,我觉得这个命题,说难也不难,可是真要自己写了,又很不好办。”
——“我也有这种感觉。口头上分析一下题意,我们会说;要真选一件小事写,难了。”
——“是啊,王老师,一件事,也不能上秤称一下,多大的事算‘小’事呢?”
——“您啊,还得往细里给我们再讲讲。”
是的,他们的发言,说到了这个命题的本质。这样表面看来一般的命题,题眼处要求很难的。“好吧,请大家打开本子,什么叫‘小’事,我讲四点供你们参考。”
1.场面要小。
事情发生的地点,不得追求热热闹闹的大场合。公园里搞划船比赛呀,礼堂里迎新年大联欢呀,场面太大了。要着眼于家庭室内,街头巷尾,校园一角。小事么,自然应在小的场面中进行。
2.人物要少。
既然是事件,当然得有人物出场。只写“一阵风吹过,两片树叶落下来”,那怎么行?小事,出场人物不可太多。全家几辈人凑在一起给太奶奶祝90大寿,乱;全班人参加搞卫生大扫除,多。小事中的人物,独角戏可以,两三个为宜。
3.时间要短。
有的事件,时间拖得长,一小时,几小时,甚至一整天,那很难算是小事。小事,节奏也要快,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跟妈妈去一趟百货大楼,得一两个小时吧?记全校运动会,得半天吧?这都不符合小事的时间要求。一般地说小事;两三分钟内解决问题最好。
4.情节要简。
以简明的情节交代问题,这是小事四点要求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写去同学家玩,见那缸小金鱼很喜欢,自己很想要。那同学看出来了,给了两条,这就行了。至于人家那一大缸金鱼是从哪儿弄来的,自己有了这两条小金鱼又如何养它,不要东拉西扯。简明的情节,反而能使小事的中心表达得更突出。
讲到这里,结合板书,请一人把《一件小事》中“小”字的四点要求,小结一下。
(四)教师“下水”。
讲了四点要求,“大家可以动笔写了吧?”不行,畏难情绪还没有完全消除。
——“王老师,这四点,我懂了,也能背着说一遍。不过,什么样的事符合这四点要求,心里还没有准数。”
——“王老师,前几次作文,您都各拿出一篇‘下水’文给我们看的,这次,希望您也下一回水吧!”
“对!”不少学生附和着。
“难为我了。这次备课时,还真没写‘下水’文。我想讲了那四点就可以了。既然大家强烈要求,这样吧,不就是选材困难吗?我口述一份选材大意,请你们与那四点对对号吧。”
教室里立即静下来。我慢慢地讲着。
内容大意——那天早晨,我骑车来校上班。进广安门,看到路边那只绿色的邮筒。书包里有封要发的信。我骑到邮筒边,犯懒,没下车,侧着身子伸长右臂想把信投到筒中。咳,只差半尺,硬是够不着筒口!这时,从身后过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接过我手中信,给投了进去。当时,我一愣,还以为大白天竟有人抢信吗?待人家给投进去,这才醒悟过来,连声说“多谢了”。然而,那妇女已经走远啦。
“请大家对照那四点要求分析一下吧。”
——“这件事场面小。虽说是在广安门大街,但与热闹的街景没关系,只是在邮筒边。”
——“人物也少,只是两三个人。”
——“时间么,从您停下车,到再骑车走,两分钟也就够。”
——“情节就是那妇女替您把信投到邮筒中,没什么复杂的。”
“请你们自由议论一下吧。”这时,教室里气氛活跃。有的人自言自语着:“噢,就选这样的事写,也不难。”
5.独立选材。
“好啦,该看你们的了。给大家十几分钟时间,根据以上讲的,结合自己的.生活,请各自独立选材,拟出提纲。”
教室里静下来。我在行间巡视,了解优等生情况,重点提示一下几个后进生。
大约10分钟后,我请大家停下来。这时,“写什么”的大主意都拿定了,多数人也列出提纲。根据我行间巡视掌握的情况,请几个同学读读自己的提纲。
提纲一(关院内水闸)
开头:北京的冬天到了。
中间部分:
①大院里的水管子冻了,放不出水。
②爸爸负起开、关水闸的任务。
③他教育我要为大家着想。
结尾:不久,人们都争着干这活了。
提纲二(钉纽扣)
开头:上课时,老师发现我衣服上缺了一只扣子,嘱咐回家钉好它。
中间部分:
①回家时,唉,奶奶买菜去了。
②自己钉吧,我是个男生,怎么能干这种活?
③南屋娟姐姐上高一,肯定会钉,只是,求人家,不好意思。
④妈妈回来了,她还是老词,“自己事情自己干。”
结尾:在妈妈指导下,我把扣子钉好了。
提纲三(一包巧克力糖)
开头:去大会堂献完花,发给我们每人一包巧克力糖。
中间部分
①路上,尹彬说她要把糖分给表弟吃。
②我不想分糖给姐姐。(详写)
③家长对我进行了教育。
结尾:我把糖分给姐姐一半。
提纲四(一只塑料袋)
开头:傍晚,我伏在北窗口看景。
中间部分:
①楼前通道上,一位老奶奶买菜回来,塑料袋破裂,十多个土豆滚了一地。
②老奶奶很发愁,一个个地往怀里拣。
③我叫着“老奶奶注意啦”,把一只塑料袋从三楼窗口飘了下去。
结尾:老奶奶提着土豆走远了。
四份提纲读过,大家自由议论一番。
教师小结:“这四个人的选材,‘关水闸’、‘钉纽扣’、‘分糖’和‘飘塑料袋’,都是小事,都有一定意义,都是符合要求的。”
6.范文引路。
课进行到这里,同学们认为该开笔写了。
“别性急,我这里还准备了一篇范文没读给大家听呢。”
一个小个子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咳,有范文,您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呢?”
“早拿出来?我怕影响了你们选材思路的开展。大家写什么都定了,这时就有了个新问题:那么小的一件事,怎么能写成一篇千八百字的作文呢?这就得看谁能写得细了。下面这篇范文,事件情节也极简单。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他得到了优等的成绩。”
大家全神贯注地听这篇范文。
一件小事
——帮王老师打车气
开完干部会,已经五点多了。校园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风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我迈着急促的脚步朝校门走去。
走到传达室门口,我看到一个人弯着腰在给自行车打气。这是哪位老师还没离校呢?啊,原来是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只见他拿着气筒,吃力地打着,气门那儿发出漏气的“嘶、嘶”声。
我停住了脚步。我们王老师,年龄大了,瘦高的身体显得很疲劳。平日教课,由于我们这个班学生底子薄,多吃力啊!看,此时他的额头已经渗出汗珠。看到这儿,我急忙走上前去,“王老师,让我来!”经我再三恳求,王老师才把气筒交给我。
我双手握紧筒把儿,王老师蹲下按着气门。一下、两下、十下、二十下,我使足劲打起来。我问:“王老师,您为什么走得晚了?”王老师笑着说:“我你一样,也是开了个会。”
小学教学教案4
活动的来源:
大班最后阶段,孩子们对上小学和做小学生的愿望非常强烈,于是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主题《高高兴兴上小学》。在参观小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他们能如数家珍地一一罗列,于是我们顺应的孩子的兴趣,组织了《幼儿园小学对对碰》的活动。另外,孩子们对于小学里的黑板报和小学生使用的书签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还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了许多黑板报的知识;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书签,由此我们应孩子的生成而进行了《黑板报》和《书签》的活动。
六一系列活动期间,我们班级进行了“水果拼盘大比拼”的活动,活动后孩子们主动地要求给中班的弟弟妹妹送去水果拼盘,还提出:我们送水果拼盘的时候要说好听的话,因为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今天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节。孩子们纷纷要求作为代表去送水果拼盘,但是不可能让所以的孩子都去呀!聪明的贝贝说:三八妇女节,我们给妈妈写信,把要说的话“写”在信里,那我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写信,把要说的好听的话“写”在信里送给他们,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给弟弟妹妹的一封信》产生了。
生成活动一
幼儿园小学对对碰
生成活动二
书签
生成活动三
黑板报
生成活动四
给弟弟妹妹的一封信
一、幼儿园小学对对碰
活动目标:
1、在讲讲、画画中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特征,提高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
2、进一步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
超市特色:1、自选伙伴,分组分工合作
2、比较形式的自由选择和多样性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上次,我们参观了小学,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幼儿经验讲述。
总结: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学习、生活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2、表达表现
请把你认为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
幼儿分组分工合作,运用绘画、表格等形式进行记录比较。
3、交流介绍
二、书签
活动目标:
1、在制造书签的过程中,了解书签的特征。
2、激发幼儿爱护书本的情感。
活动准备:各种废旧纸张,收集的书签
超市特色:1、多种材料的自由选择。
2、自选伙伴,分工合作
活动过程:
1、介绍交流
介绍我收集的书签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要使用书签?
总结:书签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书签用以在书中做记号。
2、制作书签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书签。
指导幼儿:怎样让自己的书签又美丽又实用。
3、书签展示。
三、黑板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黑板报的用途。
2、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画纸、笔、参观小学的录象
超市特色: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设计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什么是黑板报?黑板报上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观看录象,观察镜头里的黑板报。
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看不懂?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双向提问
教师总结。
2、制作黑板报
幼儿合作设计“小小黑板报”
3、黑板报展示交流。
四、给弟弟妹妹的一封信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弟弟妹妹的道别之情。
2、了解写信的格式。
活动准备:纸笔,各种废旧材料。
超市特色:1、超市式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2、内容形式的自由合作设计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这些年我们结识了许多弟弟妹妹,现在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想对弟弟妹妹说些什么?
引出写信的原因。、
2、介绍写信的格式:
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写给谁,几件事?让对方知道是谁写的?
教师提供一份写信的样式。
幼儿自愿分组分工合作,将自己要说的话用图夹文的形式表达。
3、介绍各组书写的情况
各组推荐1—2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小组的信件内容,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4、派代表把信送给弟弟妹妹。
小学教学教案5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主题:【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这里,我们不仅仅关照让学生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我们应该依然不忘语文的工具性的根本属性。比如可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学习《秦兵马俑》过渡段的构篇方式,写生式的摹物手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全篇总分及各自然段依然采用总分结构的条分缕析的结构方式。我想这是学习这一个主题单元在语文意义上的更大的收获。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练习四: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习作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观察要有重点。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要求
老师们不妨在备课之前再次回顾一下《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阶段目标。(具体讲的时候略)以期对自己的课堂想要达到的境界了然于胸。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秦兵马佣》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这部分具体的描绘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金字塔的工程浩大与结构精巧。
《音乐之都维也纳》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理解的重难点: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坐城市的写作方法。
习作4:1、通过阅读例文,知道写“参观记”或“游记”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写出特色;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2、学习例文的写法,自定题目,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练习四》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四、本单元每课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秦兵马俑》
这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抒发了民族自豪感,表达了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法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的提示,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们考虑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过渡”,导读“重点”
本篇课文着中叙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庞大;一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仅一句话:“兵马俑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将全文所介绍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是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教学本篇课文,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具体感悟相应段落。这样处理,一是可以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准确的从整体上抓住课文的梗概;一是可以让学生紧紧扣住中心词,如“庞大”、“鲜明”,具体、深刻地感悟兵马俑的特点。
2、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凝练,描绘生动形象。课后练习第二题是:“读读下面的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这也提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内涵,积累语言,为我所用。如何具体操作呢?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感悟其中在表情达意的价值,感悟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要通过这些成语,诵读好课文,促进他们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内化;第三,可以利用填空、默写、选用、造句等形式,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研读写法,努力借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值得学生研读、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较多,如采用列数据、作比较、居室里等方法说明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运用过渡段连接上下文内容,等等。在引读感悟课文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研读写作方法,努力学习运用。
《埃及的金字塔》
本篇课文是一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在进行本篇课文教学与设施,我们根据体裁的特点,依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着重考虑到这样三点:
1、抓住基本要点。
本篇课文内容层次清晰,但结构上与以前所接触的说明文相比,较为复杂,学生们不易准确认识结构特点,从而顺利的抓住课文所说的基本要点。这么办?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本篇课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揭示了课题后,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金字塔在哪里?”“金字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叫金字塔?”等等。二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找出两个设问句:①“如此庞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式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学生通过这两个设问句,可以很快捉住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抓住课文所说明的基本要点,就轻松多了。
2、了解说明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介绍、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本质,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相关方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闻后面练习第二题是:“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教学本篇课文,一要借机介绍、小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更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进行仿写练习。
本篇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教学说明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了解了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了“这样写的好处”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仿写练习,在运用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学以致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学校的操场、家里的客厅的等。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围绕中心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本篇课文,应该注意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1、引进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本篇课文的作者以非常优美的笔触,介绍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描绘了维也纳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所具有的人文景观。诵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陶醉于乐曲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维也纳之都呢?一是要抓住课文的只要内容,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而是要“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如“摇篮”、“掺和”等;三是要引导观察三幅配套插图;四是要反复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五是可以展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世界上许多的音乐家”的画像,播放他们创作的优美乐章的片段。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悟到维也纳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进音乐之都,身临其境,尽情享受。
2.激发爱美情怀。
以为叫罗丹的著名美学家说过:“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本篇课文,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浓的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的同时,还应该诱导学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的景色、美的图画、美的文字、美的环境,等等。为此,可在学生熟读积累课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欣赏课文插图或其他书法、绘画、雕塑作品,感受生活环境的自然美、形态美、色彩美,等等。
3.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后面第四道练习题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一,要学习段首概括的方法。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其二,要学习突出重点的方法。“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但作者重点详写了最为著名的“世界歌剧中心”。
习作4 学写游记
本文习作的训练旨在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游记或参观级的时候,能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围绕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展开细致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敬仰之情。本次的习作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帮助学生“修语言”。这是一篇游记(参观记),它属于写景的范畴。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景物的在线完全靠语言的建造和修饰,写景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它既是客观的文字介绍,同时对景的描述必定包含着个人主观审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怎样才能既真实的表达,又能把自己观景的情绪融入了文章,本能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这就对语言感觉和言语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做更多更高层次的积累,二是帮助重温已有积累,对语言进行“修炼”。
2.教学生“想心思”。所谓教学生想心思,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那些,不写那些;那些先写,那些后写。想的过程,是学生把思想、语言、写法和在一起的思考过程,这个“合”不是物理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拟出有脉络,有内容的习作提纲,在此基础上丰富、铺陈,完成习作。
四、教学资源拓展
1、本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老师们可上网站上浏览下载。
2、上《秦兵马俑》一课,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交流丰富历史知识。
3、上完《音乐之都维也纳》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之都维也纳”
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题。如:有那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过;诞生在维也纳的的著名音乐作品有哪些?在维也纳的哪些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常规的生字组词、抄写、听写、练习册、周记、习作等等常规作业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介绍祖国以及世界名胜古迹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从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介绍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一处地方,进行一次小练笔,为习作4打基础。
小学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朗读
读词语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习第1节,读中感悟
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①(出示图片)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
②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③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2)“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鸭群嬉水。
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3)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
出示:“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3.小结: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才一样,去读去找去想: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二)放手自学第2~6小节,点拨引导
1.学生自读第2~6节,看看还有哪些春的消息。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勾画,甚至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①你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②最喜欢哪些句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第2节:联系自己的春游的经历体会”飞“的急切。
第3节:理解”爱怜“,”我“为什么捉住蝴蝶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第4节:(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小雏菊吧!当它映入眼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想对它说点什么?
作者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理解”雀跃“。
第5节:“沉睡”是什么意思?溪流能沉睡,能奔跑吗?
第6节:想象一下,暖烘烘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上,脚下是绿油油的草地,你想怎样活动活动你的筋骨?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春的欢歌,欣赏了春的.身影。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情景永留我们心中吧!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第2~3小节背诵,积累。
2.组织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小节。
读文
加上想象体会
朗读,体会
读句子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
读句子
谈感受
(为什么说漂白了鸭的羽毛)
体会“漂白”的精妙:在春水的怀抱中,鸭群更惹人喜爱!
读句子
读文感受
做上批注
交流
重点体会词语的意思:飞爱怜雀跃沉睡
读文,诵读,背诵。
三、读写延伸
1.课题为什么定为《春的消息》?你还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呢?
2.古往今来,还有不少的诗人、作家都赞叹过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文吧!(课件展播)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朱自清:《春》……
3.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天?
学生讨论
欣赏美文
1、仔细观察,找到事物的变化。
2、要让景物表达感情。
作业设置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浅绿
4.写一写你捕捉到的春的消息或画出你心中的春天美景。
板书设计
概述(1)春天来了:树绿鸭白
过渡(2)追寻春天:树林山冈
蝴蝶飞舞
雏菊展颜林间美
详写(3-6)展示春天:枝头吐绿
溪流歌唱山冈美
太阳明丽
嫩草破土田野美
课后小结:
小学教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着重学习写好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2、继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能初步初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三、教学难点
继续指导学生初步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词卡或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融情入境。
1、同学们,假如你们一家人外出游玩时,你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当时会是什么心情?你又会怎么做呢?
2、看!这就是两只和你一样不小心离开了妈妈怀抱的小鸟。大家愿不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
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把这两只小鸟作为自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学生第11课,看看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齐读课题:小鸟朋友。
(二)初读课文,音准句通。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
2、请学生借助生字表画出生字,并反复认读。
3、同桌互相指读识字卡片。
4、教师指名认读—带读识字、词卡片。
5、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小组学习:互听、互评、互助。
7、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三)读文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1、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大意)
2、学文理解,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情境,体验情感。
①从大树上掉下来的小鸟见不到妈妈,它们会想些什么?
②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自己练一练。
③指名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从哪儿能看出来两个小朋友是精心喂养小鸟的?
(2)你们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3)真是精心极了。可小鸟快乐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面对并不快乐的小鸟,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谁来读读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
4、学习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感悟真情。
(1)指名说说小鸟是怎样回到鸟妈妈身边的。
(2)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鸟妈妈。当你看到自己的小宝宝又回到自己的身边时,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3)鸟妈妈们,你和小鸟在说些什么呢?
(4)两个小朋友听了小鸟一家在欢歌笑语后又会想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
(1)请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意思读出来。
(2)同学们,你们打算向两个小朋友学什么?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两个小朋友一样,爱护小动物。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自主记忆。
1、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指名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三)指导书写。
请学生找出自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1、“和”与“羽”:掌握左右结构的字“左长右短”和“左右基本相等”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端正。
2、“种、秋、林、校、机”: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端正。
3、重点指导带禾木旁和木字旁的字。
(1)课件演示或出示识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记忆的?
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难写字可练写两遍。(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四)作业。
1、认真抄写生字、词。
2、有兴趣的学生自选2—3个词语练写一句话。
小学教学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课文插图一样的挂图或录像片。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中国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队伍的场面。
2、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检阅”)。
3、出示课文教学挂图。画外音:这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一队少年儿童正经过主席台前。
4、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
4、读第2—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截”。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1)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自然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检阅》一文,通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残疾儿童博莱克和儿童队队长,通过博莱克告诉孩子们在面对人生的劫难,应自立自强,而通过后者则突出的是一种尊重弱者,关爱弱势群体的心灵的主题,整篇文章体现了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
本文课后有一个写话的题目:博莱克,我想对你说。今天,我仔细读了全班同学的写话作业,发现一个主要毛病:大部分同学都用回答问答题的方式表达了对博的敬佩,但语言平淡、言之无物,只有极少同学能联想到博检阅前的艰苦训练,推人及己,再联想到其它身残志坚的故事,内容充实。总的来说,此次写话是失败的,后一反思,发现与其说写话失败,还不如说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环节感悟不到位,关键在于体会难点语句“这个孩子真棒”时,没能充分地拓开孩子的思路,理解比较浅层,所以孩子们在写话时就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
在体会“这个孩子真棒”这个句子时,不能仅停留于博莱克检阅时的表现,应充分展开联想,纵的方面,联想到他的训练过程,走进他的内心等,横的方面,应联想到队员对他的鼓励,信任及其它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从而让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形象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并联系孩子们平时遇上困难时的表现,让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孩子们是否学而有得,能得多少,善于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让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满、生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小学教学教案9
《凡卡》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课时进行这课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题目,要求抓住重点字词,形式多样,有思考价值;第二课时交流预习成果,检查预习效果;第三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进行研究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设计的预习题很全面,很有创意,能够抓住重点,联系旧知识,联系课外的'知识,题量也很大;而有个别学生(有的属于学困生,有的则属于习惯差的学生)则相反,一堂课下来,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的收获真是天壤之别。面对这种现状,我开始想对策:对,在其他学生设计的同时,请一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议(或要求)后者模仿这位同伴的题目去设计自己的预习题,这样,他们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提高了他们的预习效果。另外,在进行预习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参与,采用兵教兵的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明确目标-自学自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结评价”的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悲惨的生活,内心的痛苦,美好的向往。首先,我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接着,学生进行自学,与此同时,我进行行间巡视,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批注及时进行交流,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
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小组成员的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并选出代表准备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我组织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抓住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课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凄惨的学徒生活,有很多学生进行了动情地朗读,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学教学教案10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课。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2)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3)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3)男女生分段赛读。
(4)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2)指导朗读。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2)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3)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4)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5)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6)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教学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3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这么大,这么亮的小露珠,小动物是怎样赞美它的?请小朋友看看书中的图读读课文,用“ ”画出小动物的话。
2、观察投影1:
(1)师演示“蹦”的动作后问:看到了什么?
(2)还听到了什么?
出示:早啊,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指导朗读:小青蛙多有礼貌,一看见小露珠就友好地招呼着“早啊”。谁也来招呼一下?小青蛙还把小露珠比作——钻石,说它“像钻石那么闪亮”(板书)
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小露珠的'美?(范读、指名读)
3、观察投影2:
(1)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又似乎听到了什么?(板书:像水晶那么透明)
(2)谁来读小蟋蟀的话?(指名读)
(3)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4、观察投影3:
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学法自学:
小组汇报学习心得。
5、分角色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6、请同学上台表演与小露珠打招呼。
7、齐读第五自然段。
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动物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过渡:大家喜欢小露珠,为什么还要感谢小露珠呢?我们继续边读边想。
8、学习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段一共几句话?再想想每句话写什么?
(2)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扣住“精神”一词读懂课文。
a、“精神”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谁变得格外精神?
b、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植物怎么精神?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衰老”的花草树木原先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用渐强的语气读这句话)
“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闪闪发光的珠宝。”齐读后指名答:
a、“戴”与“带”有什么区别?(组词体会)
b、“闪闪发光的珠宝”在这儿指什么?
c、“俊俏”是说小姑娘长得——漂亮。课文把什么比作小姑娘?这样打比方有什么好处?读句体会,是小露珠把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打扮得格外美丽、格外精神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花草树木怎么精神。(听录音范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8、学习第七自然段。
(1)引读课文:小露珠看到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就更欢快地——爬着、滚着、笑着。(生接读)渐渐地——
(2)出示句子: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读句子,说说“越来越轻”与“越来越大”之间的关系。
想象“越来越轻”的结果,再感情朗读句子。
(3)看看小露珠的变化,大家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看文后插图,读句子想象:向日葵向她点头,似乎在说……
(4)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的依依惜别之情。(跟录音读、个别读、齐读)
(三)指导背诵,感受品味
1、教师引背。
2、自由背,配乐齐背,个别背。
3、学到这儿,你觉得小露珠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
出示:( )的小露珠
板书揭示:无私奉献(齐读)
(四)完成作业
指导用“……越来越……”说话。
(1)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想想还可以说“越来越 ”(美、重、快、高等)
(3)用补充完整的词说一句话。
小学教学教案12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读一读,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学生齐读生词。
师:用“渐渐”造句,你们先想一想,再造句。
生沉默思考。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下(简笔画小草图):春天来了,想象一下,小草怎么样?看看图想想。
生: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渐渐绿了。
师:改一下,怎么改?
生:秋天到了,小草渐渐枯萎了。
师又画(简笔画远山和太阳图):这是远处的山,在你想象中这山后的是什么?
生:太阳。
师: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早晨刚升起的太阳。
生:是夕阳。
生:被山遮住的太阳。
师:还有没有别的?
生:月亮。
师:根据你的想象造句。
生:傍晚,太阳渐渐落山了。
生:清晨,太阳渐渐升起了。
生:晚上,月亮渐渐升起了。
师:(简笔画人图)小明三年级转学来后,成绩很好。谁能根据这个材料造句。
生:小明成绩渐渐好了。
生:小明成绩渐渐提高了。
师:秋天到了——
生:秋天到了,夏天渐渐远去了。
(点评:于老师用图示法巧妙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既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饶有趣味地学习,又渗透了大语文观的'思想,即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用“究竟”造句。
师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齐读。
师:“究竟“在这儿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明白。
师:这儿做结果讲。(板书:问个究竟。)想象在你生活中有没有想问个明白的?
生:这道数学题错了,我想去老师那儿问个究竟?
师:我给你加一句“我怎么也想不出来。”
生:猿猴究竟怎么变成人的,我想问个究竟?
师:换个词,“问”换成“看”变成看个究竟。怎么造句?(把黑板上的“问”换成“看”)
生:爸爸买了几只小鸡,我趴在箱上想看个究竟。
师:换个词,“看”换成“探”变成探个究竟。
生:这山洞住的是谁,我想探个究竟。
生:世上到底有没有鬼,我想探个究竟。
生:常州有个恐龙园,我想探个究竟。
生:科学家为什么造出那么多东西,我想探个究竟。
师擦去“探个”留“究竟”
出示:小明把家里翻了遍也没找到红领巾,他自言自语说:“我的红领巾究竟在哪里?”
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来扬州游玩,谁也说不清。
这里“究竟”表示结果吗?不是,是表示疑问。谁能根据表示疑问的意思造个句子。
生:宇宙上究竟有多少颗星,谁也说不清。
生: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去海南潜水,谁也说不清。
生:这石洞里到底住了几头狼,谁也不敢看。
师纠正:“到底”换成“究竟”。
(点评:于老师采用换词法,有条理地安排练习。层次分明,教学有坡度。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理解了词义,又学会在不同语境下巧妙运用。教学的最高境界水乳交融得到充分体现,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相得益彰的。)
师:出个难题,考考大家。在外星人、恐龙中任选一个为题材,用上两个“究竟”说一段话,两个“究竟”的意思要不同。
生自由练习。
生: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我想探个究竟。
生:究竟有没有外星球,究竟有没有外星人?
生:世上究竟有没有恐龙,我想找科学老师探个究竟。
小学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4、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读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玻璃是最常见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玻璃有哪些作用?(生回答:玻璃的作用有:防风挡雨、还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课《新型玻璃》,看一看新型玻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创
3)重点指点字形:恙藕璃博剩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
教学重点: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五种新型玻璃,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五种新型玻璃。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种玻璃?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相应的词句。)
3、汇报。
4、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突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5、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带着你的语气再读一读。
7、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吗?(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刚才大家说的都很认真,下面你和你的小组同学合作,一起把这张表格填完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看看哪个组写的既简单又明了。(每组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要求:注意在交流时要有秩序,一位同学在讲话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需要补充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2、汇报展示。(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派代表进行讲解。)
3、教师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五种玻璃,好似一朵朵鲜艳的花儿一样,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芬芳。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科技事业的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作业:
1、把上课时交流的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独立填写在书上。
2、搜集有关玻璃的资料,设计一种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说课:
《新型玻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一些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科学教育,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并能够发挥想象设计一种自己想象中的新型玻璃。而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自然段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些要求在课标中也都明确指出。
所以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本节课难点。
课后反思:通过整堂课的学习,教学重点突出,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特点与作用的整理与概括。不足就是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上有些欠缺,以及抓住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方面应该贯穿于整篇课文的自然段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关联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与备课中要注意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点,然后认真思考研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教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
(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
(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
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P89)
二、赏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
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学生自由读书)
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
(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
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大家都喜欢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桌比赛读)你觉得同桌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那你们愿意演给大家看吗?(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师:还有一封信谁喜欢呢?(学生读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4)是这封吧(出示课件动画)?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设想: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把4封信连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2—5自然段)
4.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想想看,想好了,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学生发言设想:A、一封写给小猴,别太淘气了;B、一封写给可爱的熊猫,要保护好身体,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小朋友们,不要贪玩,要好好学习……)
5.你们说得太好了!秋姑娘就是这样一封一封寄去了她的关怀,等到冬爷爷来的时候,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能读好最后两句吗?自己试试(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6.秋姑娘的信多有意思呀,我也想读了。(放音乐,指名师生配合读——师生齐读)
三、写字
1.这儿有几个生字(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生字),谁能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结构)怎么记住呢?想想看,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3.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他们,怎样在田字格里把字写漂亮呢?我们先来看看“好”字,左边女字旁的.第1笔是新笔画——撇点,注意是一笔写成。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看!女字作偏旁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发言设想:那一横不出头)接下来怎么写呢?看着笔顺图书空一下就知道了(学生看着笔顺图自由书空)。看懂了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写看(师生一起书空)对,一共6笔写成。每一笔在田字格怎么摆呢?看我写。撇点从左上格起笔,靠近竖中线收笔,撇的起笔比第一笔矮,收笔往左边来一点,第三笔横从横中线起笔,往上斜一点,不超过撇。右边是个“子”字,横撇写在右上格,弯钩写下来,最后一横呀,从田字格的中心点起笔,压横中线写。合起来的时候,注意左边窄,右边宽。会写了吗?打开书92页,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好”字。写字的时候,注意姿势。
4.后边还有3个字,怎么写呢?先观察书上的笔顺图,再找准田字格中的位置,试着在书上描一个,描的时候想想怎样写才好看。先写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小声说给同桌听。
师:这3个字,怎样写才好看呢?(指名说)
(5)你真细心,知道“朋”字的两边的月就像朋友一样靠拢写;月字的第2短横要压横中线。
(6)眼力不错,“禾”字作偏旁时,很懂得谦让,长长的一捺要变成点。“火”的笔顺要注意。“寸”的一点写在中心点上,“木”字作偏旁时,捺也要变成点。
同学们很会观察,相信一定能把字写好。打开习字册20页,把这4个字描1个,写1个(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字,并且把“好”字的撇点、“朋”字的两个第2短横、“秋”字的禾字旁的一点、“村”字的木字旁的一点加成红色),一定要注意红色的笔画。写字时,注意:足——安、身——正、肩——平、臂——开(师生配合说)。
6.评议写字的情况。
四、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秋天的落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公园里、马路边去找找,明天带来,和同学们说说样子和颜色。
小学教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识字、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起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小节号。(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迎”:是后鼻音。“声”、“冲”:也是翘舌音。“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6、指导读长句子。
(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7、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8、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9、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旁。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生字,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春笋
【小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教学教案05-21
小学教学教案12-31
小学《西湖》教学教案11-06
小学教学教案(集合)03-0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1
(荐)小学教学教案11-22
[精华]小学教学教案11-12
小学美术教学教案06-04
小学教学教案怎么写?12-1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