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台阶》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台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通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步骤
一、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撬 ( ) 憋( )
半晌( ) 揩 ( )
二、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讲故事——评人物——悟主旨——表真情
三、 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1、 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四、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
v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v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v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v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v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 重温经典,感受父亲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七、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
八、总结…
九、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 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
b、 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台 阶 李森祥
表真情
悟主旨
评人物
讲故事
《台阶》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
多数同学都能侃侃而谈。有的说上浮山祭祖,有的说糖球会等等。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
不对劲。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这个题很有迷惑性。本来哪一部分都不该删除掉。但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找出其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这其中写的精彩的部分。但是,还真有不少同学都找出了应该删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聪明的孩子,说不应该删除,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虽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谈到一点或两点关键的地方。)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麽?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麽?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简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麽?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那麽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3、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台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一、整体感知
回忆性的记人文章,总会有一根线索贯穿始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开头第一句话告诉我,这篇文章的是围绕什么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二、那么课文围绕台阶写了哪些事?(从小说情节展开的四要素来分析)课件
三、问题研讨(结合上表)
1、课文围绕台阶所写的这些事,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对,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而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文章不就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挑水时闪了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当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造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台阶之低。
3、父亲是怎样造起新屋的?(准备造屋)
细节刻画。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是个细节描写,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数量来说明父亲冬天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时,作者对父亲作了怎样的描写?(课件)
造台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亲个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的印证。
5、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不自在──放鞭炮时的描写;(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
身体垮了──抬石板时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挑水时腰闪了(28段)
若有所失──劳动人民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
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谈一谈,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从几个方面把握: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五、总结
《台阶》教案 篇4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台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
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
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投放)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
(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
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
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七、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八、拓展延伸
说一说我们自己的父亲。
《台阶》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3)《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4)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1)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2)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3)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4)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与《背影》比较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2、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3、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 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重点: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
学习难点: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 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预习 自学
1、读熟课文,划出词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 揩( )
黏( )性 尴尬( ) 撬( ) 烦躁( ) 硌( )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 ______ __
2、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尴尬: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三.学习研讨
1、精读美文,合作探究:
⑴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 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⑵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父亲为了造台阶,做了哪些事)?
每 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编草鞋、踏黄泥等。
(3)、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么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4)、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么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 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5)、在父亲的努力下, 新屋造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
感到不自在,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6)、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2、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 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 , 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 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 、父亲回来时,为什 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
3、父亲的形象(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⑷“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五、布置作业 ,实践演练。
文中“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他和我们许许多 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他怎能不使我们想起家里的父亲?现在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也来 写写我们自己的父亲吧!(100字左右)
《台阶》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本节课旨在引导同学们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学情分析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让学生明白“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台阶》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②学习先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关键语句,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③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①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爬台阶的确是件挺累的事!可是呢,偏偏会有人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高一些多一些,到底是怎样的人会有这种想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
二、概括故事情节
1、大家事先都已经看过这篇小说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学生默读课文。)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决心要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此时的父亲老了,身体也垮了。)
2、本文题目是《台阶》,小说也是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是全文的焦点。
三、浅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接下来,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父亲”的印象。用一句话表达,如:“父亲是个……的人”。
(勤劳、要强、老实厚道、有些自卑、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有着坚韧意志的人。)
四、赏析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1、“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说明父亲长时间惦记着这件事,他很看重台阶高低这个问题。
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地位也低,他感到没面子,我觉得他有点虚荣。台阶高低其实就是意味着地位的高低,看得出父亲渴望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2、 下面点评第13自然段。(父亲总是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可见他有多么的羡慕。上一段说到烟抽够了就能干活,父亲一边看着别人家的台阶,一边老抽烟,他是不是想着快快干活,早点造出让人家也羡慕的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段写到柳树枝摇来摇去都摇不散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目光,告诉我们父亲是很专注的,很认真的在想盖新屋的事。)
3、这里的写景就是为了衬托父亲专注的目光,充分表现父亲的羡慕向往之情,表现他决心的坚定。
4、 接下来看第21自然段:放鞭炮时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看出他很尴尬。(父亲不敢放鞭炮,不是胆子小,而是他不习惯。父亲一直都很老实,也没什么地位,人家也没把他当成重要人物。从来不引人注目,现在要让那么多人看他放鞭炮,他当然不好意思不习惯了。)
5、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现在让那么多人来看他盖了有高台阶的新屋,自然是很不自在。虽然心里高兴,但还是有点尴尬,想把胸挺高些却因为背是驼惯了,无法挺得高。他不是那种张扬的人。
6、 最后看第30自然段。(父亲是因为自己老了,不能劳动了,很痛苦。这里写到父亲的“很倔的头颅”,和他失去生机的灰白的头发,看出他一辈子要强,现在不能干活了,很痛苦。)
7、是啊,父亲辛劳了一生,劳动就是他的'生命。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他是为不能劳动而痛苦。
8、刚才所点评的那些语句涉及到对“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写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
9、第28段。父亲腰闪了还不让我帮他挑水,说明他很要强。也看出他不愿服老。
10、第11段。看出父亲很勤劳,在努力准备盖新屋。
11、第16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说明父亲很执著,很有毅力。
12、第15段。父亲不知疲倦的劳动,他是个吃苦耐劳的人。
13、第5段。父亲脚上常年都是泥,他是终年勤勤恳恳的人。
14、归纳一下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小说中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要强、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劳、谦卑、执著……的人。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有以下收获:第一,知道本文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他淳朴、要强、坚韧……,令人尊重。第二,学会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有表现力的语句仔细揣摩,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2、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尝试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台阶》教案】相关文章:
《台阶》教案03-30
《台阶》教案12-31
《台阶》教案15篇04-07
《台阶》教案汇总五篇07-26
《台阶》教案(通用23篇)03-20
《台阶》教案模板九篇07-06
《台阶》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7-05
台阶说课稿07-06
《台阶》教案范文汇编10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