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松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松果》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6是由( )个十和( )一组成的。
2.6个十加3个十,和是()个十。
3.46比40多(),20比54少( )。
4.写出个位是5的数( )( )( )。写出十位是3的数( )( )。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 )、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比最小
的两位数多( )。
10.在下面的( )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
( )+( )=15 ( )-( )=1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 4+25=29
计算方法: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20就是29。
四、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五、巩固应用
1. “练一练1”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2. “练一练3”。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
课堂小结: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还剩下多少个?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二﹑拓展练习
1.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 )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
2、我做得最仔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和82 B.79和81 C.78和79
(2)从76到82之间有几个数。( )
A.5个 B.6个 C.7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 B.89 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A.61 B.38 C.25
作业布置:回家把所学的知识向父母亲介绍!
《采松果》教案 2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在计算中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看图讲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看图,结合老师讲的`小故事,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2、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谁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松果边摆边说,说一说是怎么样算出得数的。)
3、 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1) 教师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2)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4、 游戏:看谁算得快。
师:同学生喜欢做游戏吗?谁想和老师一块做游戏?
老师和学生做游戏。
老师举卡片,学生抢答得数。如:
师:45+3=。
生:得48。
师:67-4=。
生:得63。
5、 练习
6、 课本第23页第4题,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学生做完后,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采松果》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我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我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采松果》教案 4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p23—p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个星期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采了多少个?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1、这些问题你能设法解决吗?(学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生:把松鼠妈妈采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加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妈妈采的25个中减去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计算方法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怎样计算25+4和25-4?
1、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内交流
2、说说你的看法
三、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出示第23页第1、第2题)
1、引导看图:你能看懂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2、尝试解答: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四、巩固反思
(第23页第3、第4题)
1、独立答题、自我反思
2、集体交流、自主选择: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采松果》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 采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采松果》一课的目标主要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这次是超过20的算式,但是我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少数孩子对简单的加减法还是不熟练,这很头疼,上课的时候多提醒他们,多提问他们吧。
《采松果》教案 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小棒、围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1)出示老师带给同学们的新朋友。(贴出松鼠卡片)
(2)请同学们说说松鼠最喜欢什么食物。
(3)从小松鼠爱吃松果,引出松鼠妈妈为了让小松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为自己准备过冬的`食物,决定带它去采松果这一情境。
2、揭示课题:采松果。
二、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小松鼠的表现如何,小松鼠和松鼠妈妈各采了多少个?
(2)请同学们根据它们采松果的个数,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并试着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1)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或围棋子,试着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分别用小棒和围棋子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想一想在摆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讨论算理。(一名同学边演示边叙述)
(3)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围棋子,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
三、实践应用,体验乐趣
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老师将书上52页第2题中的口算题分别写在3张口算题卡上,然后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开火车游戏。
2、找家。(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图片和小房子图片)
(1)请同学们算出图片上算式的答案,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只找到家的小动物,看一看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
(3)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采松果》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2、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3、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4+25=29
4、你是怎样想的?
5、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6、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7、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8、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9、板书课题
10、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2)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3)指名学生列式:25-4=21
(4)你是怎么想的?
(5)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拓展练习:
3、想一想,填一填的第4题: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采松果》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采松果》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演唱歌曲,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采松果》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自制ppt、松果道具若干、歌曲音带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1、ppt:秋天到了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一片二片多美啊。
2、有只小动物来树林里玩,听,它来了
猜猜谁来了?为什么?(出示小松鼠)
二、理解、模仿歌词
1、小松鼠来树林干什么?
我们来学一学:刺溜、刺溜,我是小松鼠。刺溜、刺溜,找呀找松果。
2、听着音乐,我们来演一演吧
3、松树上有许多松果,怎么采呢?
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噗噗噗噗,爬上树。
4、小松鼠是怎么爬树的?
原来小松鼠是从树底下爬到树顶上的。真棒。
5、小松鼠爬到了松树顶上采松果,要对松树爷爷有礼貌(立定,伸出双手)。松树爷爷,请你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松鼠采松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
三、游戏互动
1、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来采松果。我先来演松树爷爷,你们来我这里采松果。
2、现在我们找个朋友,一个演小松鼠、一个演松树爷爷吧。(交换游戏)
3、这次松树爷爷要和小松鼠做个游戏,松树爷爷把松果藏在树叶里(老师演示将玩具藏在手心里,放在身后)。小松鼠猜对了就能得到松果。猜对了,两个朋友换一换玩。
4、天色不早了,小松鼠们真能干,找了这么多的松果。我们把松果放到篮子里,留着过冬时再吃吧。
《采松果》教案 10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通过前几周的一些学习活动,对秋天成熟的植物、水果以及一些动物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有重复易理解。中班幼儿乐于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喜欢的角色,因此想让幼儿通过在唱唱跳跳、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松鼠采松果的情景,来激发对演唱活动的兴趣。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的设计是欣赏感受,通过提问等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为表现打下基础;二环节是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动作表现松鼠爬树、走路等;三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尝试游戏,将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再次提升。
活动目标:
1.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活动准备:
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2.点讨论
(1)“跐溜,跐溜”是什么意思?想想小松鼠是怎么样爬树的?
(2)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树去干什么?
(3)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采松果?
3.着音乐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节奏整齐一致地演唱。
小结:小松鼠爬树的时候是跐溜跐溜的,它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松果。
二、模仿动作
1.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跐溜,跐溜”——原地跳,双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跐溜”的爬树。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起,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立定,双手伸出。
2.握原地跳、起踵和踏跳行进等不同动作的要领,学一学,看谁更像小松鼠。
小结:表演的时候别忘了要原地跳、起踵和踏跳,三种动作是不一样的哦。
三、开展音乐游戏
(一)游戏方法
1.儿围成圈,双手放在身后扮作树爷爷。请各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10颗松果任意放在10位“松树爷爷”的手里。
2.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送给小松鼠,没有松果就和“松鼠”交换角色。
5.环播放音乐,游戏继续进行。
小结:表演的时候要听清楚歌词、节奏再表演,不要抢节拍。
(二)游戏规则
1.师放松果时,幼儿都闭上眼睛。
2.了小松鼠来采松果的时间外,“松树爷爷”的双手一直要放在身体后面。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时候真棒,都能遵守游戏规则。
【《采松果》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采松果》06-05
数松果教案10-13
松鼠和松果教案04-04
《采山》教案02-02
《采菱》教案03-17
松鼠和松果优秀教案03-05
《松鼠和松果》教案优秀12-11
松鼠和松果课时教案02-26
采薇教案优秀12-23
《采薇》教案优秀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