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教案1
学习内容:
1.颈部热身
运动重点与负荷:
双手交叉举过头顶,要背挺直
动作保持2—3分钟
2.侧腰伸展
运动重点与负荷:
双手交叉举过头顶,要背挺直,左右两个方向延展
动作保持2—3分钟
3.坐位体前屈
运动重点与负荷:
坐位,上身向上,向前伸展
动作保持3—5分钟
4.单腿坐位体前屈
运动重点与负荷:
坐位,上身向上,向前伸展
动作保持3—5分钟
5.坐位肩部拉伸
运动重点与负荷:
坐位,双手交叉向后伸展
动作保持3—5分钟
6.动态坐位体前屈
运动重点与负荷:
坐位,前4拍,双手向上,后4拍双手向下
动作做4—8次
7.髋部拉伸
运动重点与负荷:
坐位,双脚并拢,上身前屈
动作保持3—5分钟
8.放松练习
动作保持3—5分钟
四年级教案2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四年级教案3
特点分析:
课文以书信的形式,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出了山和海之间的互相景仰,告诉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成为朋友。
体裁别致新颖,结构内容相似。两封信都传递出同样的意思。信的正文开头都是说对方的印象,然后写出对方在四种情况下的竟的,最后借燕子的飞过,流过的河水彼此赞美,全方位的关注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景仰。
语言优美,描写手法多样。一是大量运用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二是用词华美,句式整齐。
学习目标:
1、认识“捎、屹”两个字,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真心实意的欣赏对方的`优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教学难点:
读句子,能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给海写的信,你了解到什么?
生回顾。(在山的心目中,海是温柔的、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
二、研讨学习第二部分
1、海接到山的书信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封信。思考: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词句。
2、海接到山的来信,心情如何?学生交流,读出来。
3、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呢?
(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为什么这样说?
A、这时的大山是很青春,很有活力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意气风发)
师追问:“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大山青翠的样子)
B、在海的心目中,大山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勇士。
指名读。师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
(预设: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
师追问:巍然屹立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不屈不挠”这个词又体会到什么?
C、在海的心目中,大山还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
D、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是个英勇的武士。
读一读,在夜幕降临时,大山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
学生交流。拿起书,读一读。
3、为什么说大山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
自由朗读第二封信的1、2自然段。在四人小组中探讨一下。
4、海不仅看到,还常常听到别人对山的赞美。
有谁夸,是怎么夸的?
读一读。
师将描写山的段落转换成陈述句表述,还有这么朋友都在赞美山,难怪海说“虽然……”(生接)
“无话不谈”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现在你们就是大海,你来表达你的愿望吧!
三、拓展
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山和海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朋友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山海
意气风发温柔
不屈不挠神气
神勇美丽
英勇神秘
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在原来的那句话前加上几个字就能让它产生魅力的原因,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书“魅力”,指名读。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终点强调。
读准下面的词:
魅力、衣衫褴褛、佝偻、寒酸、欣慰、陶醉、莺歌燕舞、辛酸、漆黑、绅士
注意下面字的写法:
牌:左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里面有一撇;
讨:注意与“付”区别。、;
币:不要多了一横。
“钱”与“残”区别。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值得你注意,把刚才提到的几个字和你觉得不太好写的字写两遍,课后在自己的生字表上描红。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把你读后的`问题说一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预设:(1)诗人为什么加上“春天到了”?(2)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的的魅力?
师依据学生质疑归纳核心问题: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2、交流:
①老人很可怜:
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
(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读,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
(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2)诗人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满意、高兴)
(3)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
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加深感悟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4、师有感情地说: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板书:万紫千红)
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春天多美啊!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一片漆黑)
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5、人们的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生自由发表。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这几个字和“我什么也看不见”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打动了人心,触动了人的情感,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万紫千红
长叹一声产生同情
解囊相助
四年级教案6
学习目标: 在短绳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并且发扬诚实、团结、勇敢的精神。
学习内容: 各种短绳活动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宣布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老师随学生一起进行地形跑练习,并及时提示学生应该怎样做,同时注意观察鼓励表现突出的同学。
学生活动: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提示,知道这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2.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然地形跑练习,在跑动中能够紧紧跟上其他同学,并做到不拥挤,跑得轻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团结、和勇敢的精神。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在原地自行进行跳绳练习,活动好身体各个关节。
2.带领学生打好绳结,先做好的同学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投掷的`比远活动,当学生都做好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几次投掷练习,强调挥臂要快速有力。
3.进行各种短绳的较力游戏,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实行三局两胜制。
4.针对学生的投掷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好的同学,对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积极的鼓励。
5. 老师密切注视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空。
学生活动:1.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积极进行短绳练习,虚心向老师学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绳结。
2.在投掷中,勇于充分展示自己,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知道挥臂快速是投远的重要因素。
3.在短绳活动中,积极找同伴进行比较,展示自己的大力气。
组 织:投掷和跳短绳和游戏活动讲解时四列横队,游戏活动中无固定队型
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
四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一步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1)设要求的数是x,列出等式,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
什么数加上240得320?
(2)解答应用题。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多少盒?
2.口答。(与板演同时进行)
求未知数x。(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30+x=54 x+16=30 x-50=150 370-x=30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订正板演(2),把条件和问题对调一下,就成了例7。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7: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指定一名学生读题,边读题,边画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全体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指名学生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用去的粉笔盒数与剩下的粉笔盒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总盒数,所以用加法解答。
28+42=70(盒)
口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求出的原来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盒数,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提问:
(1)上面的解法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2)同学们可以联系求未知数x的知识想一想,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哪些数量和哪些数量之间有等量关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提问:
(1)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x盒。
(2)买来的盒数为x,用去的盒数知道吗?是多少?剩下的盒数知道吗?是多少?谁能把它们列出一个等式?
引导学生列出:x-28=42。
(3)结合题意,谁能说一说这个等式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从原来粉笔的盒数x中去掉用去的28盒,就等于剩下的42盒。
教师说明: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出来。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x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计算结果就不再注单位名称。
由学生验算:求出原来有粉笔70盒,从70盒中去掉28盒,剩下是42盒。说明解答正确,最后再写答句。
3.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新学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的数量为x。(板书:设)
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注意x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板书:求)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句。(板书:验、答)
其中第二步最重要,要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式。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练习。
课本第38页“做一做”:
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2袋,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提问:
(1)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什么?这道题怎样设?
(2)第二步是什么?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有袋数+买来袋数=现在袋数。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定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解答。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检查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独立练习。
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小林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教师不作提示,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一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由学生讲题,重点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3.课后练习:
练习九第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了一些应用题的逆向叙述方式。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而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则较容易,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新课前的复习准备部分,安排了解答含有未知数x的文字叙述题和求未知数x的口算题,直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并通过一道顺向叙述的减法应用题,把其中一个条件和问题对调,引出例7,这样安排比较自然。
新课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先用已学过的一般算术方法解答,再引导学生顺着题意的顺序想,把要求的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来知数的等式。重点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步骤。
由于学生初学用这样的思路来解答应用题,可能会不太习惯,因此,在巩固练习时,分两个层次,第1题在关键部分教师作适当提示,第2题独立练习。两道题都要求当堂反馈,及时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学会本节课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步骤:
(1)设
(2)列
(3)求
(4)验
(5)答
28+42=70(盒)
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设:买来粉笔x盒。
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四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4、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作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麻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代表作有《罗亭》《猎人笔记》《父与子》等。
三、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嗅到、无可奈何、拯救、嘶哑、庞大、牙齿、身躯、掩护、幼儿、搏斗、庞大、力量、愣住
(重点指导生字:嗅: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u”;
拯: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énɡ”;
奈:“奈”和“余”是形近字,不要读成“yú”;
嘶:“嘶”和“斯”是形近字,都读“sī”;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奈(nài)嘶(sī)
韵母易读错:拯(zhěng)奈(nài)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锋利 使劲摇动。
扎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摇撼 指刀刃尖而快或言论、文笔尖刻有力。
无可奈何 (手、头发、树枝等)张开、伸开。
安然 断绝希望、毫无希望。
绝望 对敌人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人员行动的安全。
掩护 援助使脱离危难、援救。
拯救 平安无事的、安静的。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理清顺序
①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讲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②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猎狗发现小麻雀);再写(猎狗想吃小麻雀);最后写(猎狗被镇住了)。
四、学习“会写字”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嗅、躯、掩、护、幼、搏、愣”,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呆、奈、巢、齿、量”,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庞”,半包围结构,书写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嗅、绒、搏”和上下结构的字“巢”,学生练写。
嗅:自字要窄扁,下边犬字宽大、撇和捺要舒展、右上角有一点不能忘记。
巢:上边三个撇点并排、要扁小匀称,木字的横要长、撇和捺舒展。
搏:甫字要扁、一竖贯穿上下四横,不加钩,右上角有一点,寸字的横要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重点)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在交流中进入文本。】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说一说文中讲了哪几个人物?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从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
①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nài)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预设: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小麻雀的神态描写,“呆呆地”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了,这两个词写出了小麻雀的茫然无助,让人十分同情,也为老麻雀的出现埋下伏笔。
②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从“嘴角嫩黄” “头上长着绒毛”可以看出小麻雀稚嫩幼小,无力自救。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课件出示三个问题】
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词语及句子,在书中做标注,谈谈自己的.体会。
(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从“走近”、“嗅”“张开”、“露出”这一系列关于猎狗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板书吃)
朗读指导: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shā)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老麻雀在遇到庞大的猎狗威胁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迅猛地出现在猎狗面前,表现了它的勇气和胆量。 “绝望”写出了老麻雀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绝望的样子。
(板书救)
朗读指导: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zhěng)救自己的幼儿。①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预设: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②“拯救”一词怎样理解?
“掩护”描写的是老麻雀的动作,说明老麻雀已经下定了舍身救子的决心。
③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不知道这一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sī)哑(yǎ)的声音。
(“发抖”“嘶哑”突出了老麻雀的紧张,虽然自己没有把握阻止猎狗伤害小麻雀,但还尽力用尖叫保护自己的孩子。)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páng)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充分地表明了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的决心和勇气。
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板书强大的爱)
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讨论事情的结局。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朗读指导:“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方法指导: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如在本课中,作者就按照“发现小麻雀—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救小麻雀—猎狗走了”的顺序写。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抓住细节,本课作者就是抓住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2)
五、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练笔使学生在写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同样,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课文是怎样八“小麻雀的无助”写清楚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教材课后题第2题。)
四年级教案9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方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2) 写出所得至少3篇
四年级教案10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山写给海的信。收到这封信后,海很快地给山写了回信。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海写给山的回信。
二、初读书信
1、翻开书,104页,预习的时候已经读过这封信了,现在再来读,我们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顺。一定能,大声读吧!
2、(课件出示词语:晴空万里青春翠绿意气风发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山雾飘起千变万化夜幕降临)读完了?看到这几个词,自己试着读读。你觉得哪些字不容易读准,来,提醒我们。(给“晴、青、挠、临、风、巍”六个字正音。)咱们想的一样,我觉得这几个字也不好读,试试。记住这些字正确的读音,谁再来读,一起读。
三、读文感悟
1、这其中有许多形容山的词语。其实,山我们见过不少。你看咱们身边就有——龟山、蛇山、磨山,远点儿还有黄山、庐山、泰山……去过吧!来,说说我们看到的山。
预设:学生谈到山的绿时,师指向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青春翠绿”,说:“嗯,青春翠绿的山”;学生谈到山的挺拔、高大时,师指向课件中出示的词语“巍然屹立”,说:“挺拔、高大不就是巍然屹立嘛!”
2、高大、挺拔、翠绿,这是我们眼中的山,海眼中的山是怎样的呢?快速地浏览这封信。来,告诉我们。
预设:学生就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知,谈到“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青春翠绿”“巍然屹立”“神奇”“英勇”……
3、面对这翠绿、巍然屹立、神奇、英勇的德山,海该怎样向她倾诉呀!自己读!
预设目的、指导:通过读文把握书信中海对山的赞美、喜爱、仰慕之情。
你觉得你读出了海对山的什么感情?
小结:赞美、喜爱、仰慕……还有很多,一个字——情。【板书:情】心中有情,文字传情,读才动情。
4、我们再来读这封信,大声地读,看看信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海对山的这份浓浓的情意!
①学生自由读文,寻找文本中感情体验之处。
②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第二段的切入点。
5、我们能从哪儿感受到?
(1)第二自然段精读指导预设:
①你来!(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感受到的)咱们有同感。
书拿起来,都看到第二自然段,你读吧!说说!
指导:好一个白云朵朵,千变万化!(好一个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英勇的武士!)又何止是这一种情景。晴空万里时(接着读)……风雨交加时……山雾飘起时……夜幕降临时……(师引读生跟读)
②瞧,山在海的眼里有着这样丰富的形象,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模样。谁能带着这不同的感受来完整地读这段!
指导:师引疑:
你在读的时候,我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翠绿的山,就像同学们前面谈到的长得郁郁葱葱的山,它怎么就青春呢?怎么还像一个人,像一个青年,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我们该怎么想?谁来谈谈!(n生作答,一生再读这个部分。反复:青春翠绿,生机勃勃啊!读。精神振奋、活力四射啊!读。意气风发的青年,昂着头,挺着胸,向上不断追求,多么令人敬佩啊!带上动作读。)
你在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山就是巍然屹立的,而风雨交加时,巍然屹立的山怎么就是不屈不挠的勇士?怎么想?(生作答,指名练读。)③多么生动的画面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再来完整地读这一段。谁来?(全班齐读)
④(课件出示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幅又一幅美妙的画面?
(课件播放过程中,师随课件出现的画面解说: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白云朵朵,千变万化;英勇的武士。)
⑤这只是我找到的一些图片,也许这些图片还没有你读到的画面那么丰富,感受那么深。那么,我们回到这段话,请您们都看到大屏幕,咱们再来读这段话。
(出示文本,将文本中的“你”换成“山”)发现了什么?你觉得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生感受到“你”字更容易抒发海对山的喜爱之情)
是呀,说得对,海在这封信里,就是这样直接地赞美着山,深情地倾诉着!请你读吧!
抓住这个字,抓住这段话中关键的词语来读出这赞美,这喜爱,这深情。我们一起读。
⑥过度: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就成了那对山充满浓浓深情地海,读着读着,我们还能这样……
⑦(课件出示填空内容)。自己先试试。谁来?
一生读填空,众生跟读。
让我们都注意到这,分号、分号、分号、句号,如果把这个句号也改成分号,山的模样又何止这些时候啊……
(课件加入文本:大雪纷飞时,)看,大雪纷飞时,山又会是什么样儿的呢?(就像一个穿得严严实实的娃娃;像一个可爱的大雪人……)
还有什么?
小结:这就是海眼中的`山,也是我们眼中的山。他不仅是郁郁葱葱,他还有着意气风发的面貌;它不仅是巍然屹立,他还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不仅是云雾袅绕,他还有着令人惊喜的魔力;它不仅是高大英勇,他还有着保护我们的力量。【板书:强壮】
(2)其它段落读议预设:
这段话是回信中的一段话,表达着海对山的赞美,海对山的浓浓的情谊。(面对个别)是的吗?(面向全体)你读出来了吗?你还能从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意来?
①重点抓“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师导:朋友,好朋友,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无话不谈呐,这就是(学生补白)。虽然我没有机会拜访你,但我十分愿意和你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果有这样的情谊是多么幸福啊!多让人羡慕啊!让我们衷心的祝愿海和山能成为这样的朋友。带着这份深情,我们一起读这一句。
②海就是这样深情地、久久地注视着山,欣赏着自己的朋友。
③听了燕子和小河的赞赏,海对山倍加了解,也更加的喜爱了。
④它想与山交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呀!
⑤这份礼物包含着什么?(是海对山的一片真情)是呀,礼轻情意重,它是多么珍惜这段友情呀!
6、读全文
①(课件播放诵读)这就是海给山的回信。现在让我们来到海边,静静地倾听海的诉说。
②这是海深情的回信,前面还有一封同样深情的书信,传递着山对海的赞美与喜爱。(教师深情朗诵第一封信)
③来,给我你的回信吧!(全班学生齐读第二封信)
四、总结:
山和海相互关注着、欣赏着,用书信表达着自己的情意。让我们祝愿神秘的海永远美丽,强壮的山永远健康!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神秘
山情海
强壮
四年级教案11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吸管剪成三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束手无策。)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则围不成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导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观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围不成三角形是因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长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两段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段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拿出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小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
生1: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比较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
师:结合刚才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因为4+56,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为5+610,所以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因为4+510,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因为4+6=10,所以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教师出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生齐读)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明白(声音很低)
师:真明白吗?(学生沉默没有反应)
过了一会
生1:老师,4+105,为什么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师,我觉得三角形两条边长度大于第三边中的两条边应该是任意的两条边,只有任意两条边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呢个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4:我同意,像刚才那位同学举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而长度为4厘米和5厘米的两条边加起来却小于10厘米这条边,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6(神情很得意):当然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嘛。
生7:老师我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了。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目光中包含鼓励):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们只要用较短的两条边相加,如果较短的两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那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为我觉得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都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了,那么其他的两边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齐):有!(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师:那我们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需要;一一列举联的情况吗?
生(齐):不需要。
正当我要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要改一下才好。
师:怎么改呢?
生:最好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爱东脑筋,你们说的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这句话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仅仅只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任意的两条边长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你们明白吗?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齐读: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教案12
翼江亭
翼江亭位于赤壁山临江矶头,重建于一九三六年,系麻石构建,上盖绿色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状尖顶,以赤壁山、铁山似金鸾两翼而得名,亭柱上有对联一幅曰: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厄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传此地为周瑜、诸葛亮观战之哨所,今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风台(武侯宫)
拜风台位于南屏山上,又名“武侯宫”。分前后二殿,庙堂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内殿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全身塑像,右侧有文物陈列馆,建于1979年,内陈列赤壁之战出土文物及在赤壁出土的其他文物二千余件,有刀、枪、剑、戟、镞、戈、带勾及三国东吴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并有东汉铜镜和剪轮“五铢钱”,大量东汉至六朝陶器。
凤雏庵
凤雏庵位于金鸾山腰,传为赤壁战时号为凤雏先生的庞统批阅兵书处,后人于此建庵以资怀念。现庵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三个殿堂,第一室供有庞统全身塑像,第二室为赤壁图书馆,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其枝叶大如伞盖,荫遮古庵,此树高35米,为雌雄异株合抱,树上长了三棵倒立的瘤。传为庞统亲手所栽。
周瑜雕像
周瑜雕像位于赤壁山翼江亭与望江亭之间,高8.58米,重300t,1990年12月落成,为湖北省及长江沿线最大的'一座人物雕象.周瑜身着战袍、手持宝剑、傲视西北、神态冷静。表现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总指挥的大将风范。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东北面,其建筑样式别具一格,远看既象风头轮,又似古代头盔:近看似战船、古城墙,意境极深。馆内有赤壁之战形势图、蜡象室、文史资料室。
四年级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艺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优秀美术传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三.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剪刀、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欣赏《敦煌》片断。
2.提欣赏要求: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艺术形象吗?它是谁?美在那?引出主题飞天
3、教师介绍飞天: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4.学生谈飞天的美。
5.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代艺术家到底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飞天的`样子的。
二、进一步欣赏和思考(出示图片):
1、分析敦煌飞天的三个发展时期的特点
2、飞天的三大美,飘带美、服饰美、姿态美
3、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4、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5.师总结:飞天的飞动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同学们假如你是飞天,你会怎样飞?
三.师示范做画步骤:
1、画飞天的大形。
2.添画飘带衣裙。
3.上色。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课件欣赏
2.师提问:中国飞天第一人是谁?(杨利伟)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3.今天老师从你们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们的创意,看到了各种现代派的飞天,老师想说你们的创意让我自豪
(三)找找规律,自己练练
1、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下面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中含有一个带有两点水或三点水的字,请大家按上述学习方法练一练。让我们进行一次书法比赛,怎么样?谁写的字最漂亮,老师就把这精美的书法小奖章贴在谁的身上。(播放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写字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写的方法,引导他们触类旁通地学习,掌握其他汉字的写法。)
2、小组评选。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写好汉字的一些小窍门,这可是很有用的。靠这些窍门,我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现在,请每个小组推荐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加小组间比赛。
3、集体评出最优秀者,把教师写的书法作品奖励给他们。
(练习写字是比较枯燥的一项活动,需要外在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加比赛并适当奖励是一个好方法。)
(四)谈谈收获,激励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教师总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绝不会有什么神来之笔的。希望大家要熟记书写要领,课后花时间勤加练习,愿以后能在书坛上看到你们的作品。
七、还有更精彩的乐章
1.教师:从“东方红”到“神舟”号,这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组豪迈乐章。它的飞速发展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实,不仅仅是航天技术,中国人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感受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3.教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
4.学生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画画、写文章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
四年级教案14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教案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梢 暇 恋。
2.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难点
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质教育目标3”。
(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①读准字音:
“颤”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着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观潮》教案03-16
四年级教案:母鸡03-06
四年级运算教案02-24
四年级美术教案02-22
《琥珀》四年级教案04-02
四年级墨梅教案09-13
小学四年级教案07-21
2023四年级下册教案02-0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