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较轻重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比较两样或三样物体的轻重并学习作好记录。
2、初步感知物体大小、数量、材料与轻重之间的关系。
3、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通过操作提高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简易天平称人手一个、每人一份操作材料(一颗弹珠、一只塑料小熊、大小纸团各一个、五片雪花片)、每人两张记录用纸、水彩笔一支。教师记录用纸两张。
活动过程:
1、比较两只熊的轻重引出课题。
2、幼儿操作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并作好记录。
3、总结发现。
⑴同样是纸团,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体积大)
⑵同样是雪花片,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数量多)
⑶为什么纸团大弹珠小,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⑷为什么雪花片数量多,弹珠只有一颗,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4、教师操作记录比较大中小三只熊的轻重。
5、幼儿操作记录比较三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的轻重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小娃娃和橘子: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布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布)这个小娃娃和橘子来比一比哪个重哪个轻?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认识并使用测量。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宝贝,它的名字叫天平,它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以测量出哪个轻哪个重。
教师操作: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分组操作
师:好,现在要看看你们的本领了,都学会了吗?请你们也来测测看到底哪个轻哪个重,测出来了后用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
5、师幼一同验证结果
师:你们都测量好了吗?我们一起在来看看你们都猜测量的都对不对。对的表扬,不对的纠正在哪里环节出错。学会了这个本领在家的时候不知道哪个轻哪个重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量。
活动反思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开始活动时,我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鸡蛋娃娃。其中一个是蛋壳做的。当提出哪个重时有的孩子立刻答出一样重,因为他认为两个鸡蛋一样大所以一样重。我把两个鸡蛋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感受了一下,他们体验到了用蛋壳做的轻,实蛋重。我告诉他们这种方法叫掂掂法。
给孩子们分组,发放物体。让他们讨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他们得出了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等的方法。通过感官去判断物体的轻重。
天平测量法,告诉孩子们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天平。通过操作发现,(重的一边垂下来,轻的一边翘上去。)这一发现是重点也是难点。他们不知道天平的原理,对重的垂下来轻的翘上去这一现象的感知比较模糊。所以在后来通过看图判断谁重谁轻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出现了错误。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6
目标
1、能知道物品具有轻重不同的特征。
2、运用感官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准备
书包两只(一只空的,一只装书),笔,玻璃瓶,铁块,石头,积木,盘子等实物,作业单若干。
过程
1、运用感官比较轻重。
l出事装书的书包与空书包,请幼儿背一背。
提问:两个书包有什么不同?
结论:空书包轻,装书的书包重。
l幼儿分组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轻重。
从盘中去两个物品,比比是否一样重,什么轻,什么重。
2、幼儿操作练习:该放几个苹果?
l在作业单上画上所缺的.苹果。
建议
将操作材料摆放在数学角,巩固幼儿对物体轻重的概念。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
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幼儿操作
(二)
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幼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幼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苹果、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难比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朋友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玩
1、集体讨论:为什么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什么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幼儿验证怎样比较苹果、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幼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幼儿用掂、称等方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
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假如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假如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资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资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
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10
教学目的:
能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会适当运用轻重来描述物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沙包,天平。
2、脸盆几个,同样大小的木块几个,不同重量的小物品几个。
3、铅笔和彩笔。
教学过程:
1、分组活动
1)掂沙包。请幼儿任取一个沙包,然后互相掂量、比较、说说谁的沙包重,谁的沙包轻。
2)请幼儿互相抱一抱,说出谁重谁轻。
2、游戏:“猜轻重”。
1)教师选择教室内的任何两件小物品,让幼儿用目测和用手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
2)教室可用天平确定每次幼儿的判断是否正确。
3、分组活动,让幼儿用天平比较教室内一些小物品的轻重。
4、集体谈话: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区分物体的轻重?
5、小实验:那个木块上的东西重?
1)让幼儿往浮在同一个脸盆中的两个木块上分别放不同的小物品,并根据木块的.沉浮情况判断哪个木块上的东西重,并想想为什么。2)教师讲解利用船体的沉浮判断物体轻重的简单方法:船体深,船上的东西越重。还可以给幼儿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6、指导幼儿完成书上的练习:请幼儿给轻重不同的物体画上标记。
7、户外游戏:跷跷板
1)幼儿自由玩跷跷板,引导幼儿发现跷跷板的原理。
2)请2—3个体重相差比较大的幼儿,让他们通过跷跷板两两比较,找出最重的和最轻的,使幼儿明白轻重是相对的。
3)让幼儿想想怎样玩跷跷板才好玩?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比较轻重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数学比轻重教案02-08
《轻重》教学反思10-14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04-02
《比较厚薄》教案02-11
《比较大小》小班教案10-30
《比较多少》小班教案06-25
中班教案:《比较厚薄》02-05
数的比较大小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