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教学的时候儿童诗两首教案我让学生给3个故事加小标题,并说说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这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由于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
《暴风雨》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写的一篇文笔优美、寓意深刻的写景散文。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先写了暴风雨之夜的情景,再写了雨后清晨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受。因此,按照这条线首先让学生将课文分成三大块。由于一二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的,为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感受,我就引导学生先用几个词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夏天雨前的情景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的情景,说完后,再对照课文本比一比我们观察到的`情景与作者观察到的、描写的是否一样,这是第一个对比着学;
第二个对比是通过读感受“暴风雨之夜的狂暴迅猛与雨后清晨平静柔和”这两种不同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感悟,启发学生理解感悟的内含,即告诉我们的道理:“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好坏两面性,所以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人和事,这样才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的情况。
2.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指导。
三、自由读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登月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2.指名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3.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
(1)飞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1)宇航员从月球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经历76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纪实报道,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航天知识方面的文章。和学习第十课一样,首先是小组自学完成读课文、读准字音、写书生字词以及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等问题。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来的展示学习中,首先检查学生的读——每组请一个学生分段读完课文,再进行听写——上黑板听写,错了一个以上就不给本组加分。
接着就是请人讲课文主要内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是说最令自己兴奋的那一段。先读,再说理由。最后是理解难句子:“对于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自由发言,如果哪一组的同学说的最接近就给那一组加分。所以有几个学生发言了。最后,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小结,拿出了较通顺的句子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时一样小,但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事业以向前迈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在议论的基础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大家动了脑筋后获得的结论,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零碎。小组学习真的是高效课堂的阵地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4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有目的地进行分层训练:从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到能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质疑;提高到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笔给课文写“眉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到现在的能搜集与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资料,并能独立进行处理,孩子们自学语文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由此,我在工作中摸索到了一条活学语文的路子──在开放的教学空间中,架一座联通课内与课外的桥梁。
1、内外拓展:
以课文为载体,向课外拓展。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 ,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很自然的把语文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社会中,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语文,用语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并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前后沟通,互为参照,形成共鸣。
2、两头延伸:
课前,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使学生从中多渠道吸收知识、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如教学《凡卡》一文,进行小结后,许多同学都对小凡卡悲惨、无奈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气愤。我便趁势让学生写续写。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很多同学对家长教育和自己的接受有很多的感受和建议,我就让学生把这篇优秀的课文推荐给家长们看,并以书信的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上,我们共同朗读课文精彩段落,互提希望和建议,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我还发现,现在孩子们接受到的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很不和谐,比如电视机里胡编乱造的《东游记》,课外读物的“谈情说爱”,网络世界的刺激等等都冲斥着学生的眼睛,严重影响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汲取。
因此,我指导学生读名著,推荐性的看中央八台的“老片新看”,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而灿烂的语言文化,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本次仿写儿童诗教案的回顾拓展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巩固。这次交流平台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前面已述,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具体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指导学生交流时,是要引导学生把人物形象说生动。课文作者把人物形象写得很生动,学生说时,要尽可能说生动,千万不要仅用几个孤零零的承前启后形式的成语词语概括一下就算了。还要要适时小结和拓展。本次词语盘点学生都能听写过关。日积月累的歇后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从课外找了很多丰富可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6
《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向我们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课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师傅引领明方向
在严师蒋铭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组织教学: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谁还能从课文中感受刷子李之奇等问题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通过朗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水平。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让学生尽情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拓展: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增加语言积累。
同课异构炼身手
能和陆国伦老师一起比武,我感到万分荣幸。综观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这里陆国伦老师和我的课将以A案和B案以示区分),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相同点:
1.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模式下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是“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流程。“整体感知”指的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上的“单元导读课”。导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整体角度上充分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做好学习计划,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两个教案的设计中都谈到了导读课,也体现了对导读课上让学生完成的查资料任务做了检查和落实;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单元各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确定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体现略读特色
两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略读课的定位和教学特点,突出了运用学法的训练。如A和B案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导入课文的学习,既检查了导读课前布置的任务,又直观地了解了“粉刷”这一行当,为理解刷子李的职业和后面的练笔做了很好的铺垫,真是一举数得。两案中都有练笔的训练设计,而巩固迁移写法是略读课文的一大重要功能。两堂课,都注意了略读课教学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避免了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3.以教材为拓展点考虑了阅读拓展,注重了阅读的积累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阅读的拓展功能。以教材为拓展点,一篇带多篇,或一点带一篇,内引外联,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训练。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都进行了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设计。
A、B案中同中存异,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同是“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A案在单元导读课上只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准备。而B案却让学生上网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粉刷的工作,着重了解其工作特色。
第二,同是“板块式教学”。A案设计了“动作之奇”,“规矩之奇”和“效果之奇”三个板块来理解课文内容。而B案从刷子李“技艺之奇”和“规矩之奇”以及曹小三“内心世界”来展开教学。
第三,同是“学法迁移,练习表达”。A案除了练习写曹小三的心理,还设计了对刷子李的赞美,以此升华对刷子李的敬佩之情;B案则练习了写曹小三的心理。
A、B两案均有值得优化的地方。如,A案在资料整理与交流上要加强,可能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家冯骥才为抢救天津的历史文化所做出的努力,来提高课堂教
学的深度和广度。B案在朗读方面要加强。因为略读课教学还应把握“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导思想。虽然要略逐词逐段的分析,但不略重点难点的品读。
课后反思忆收获
回顾整个课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今后要加强评价的新颖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再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归纳时,可尝试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口头作文,做到现学现用。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
一堂课进行了三次试教,一次次解读文本,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交流探讨——这样的授课经历,我如今想来实属难得。看到这篇课文时,我很茫然。略读课文该怎么上?师傅教我,光看别人的教案是不行的,更多的得自己去
品语言文字:多去读读课文,很多自己不懂的地方恰恰也是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于是我捧起书本仔仔细细读起来,本指望能读出点“人所未见、人所未发”之类的独门秘笈来,可惜,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不过既然没有出彩点,倒是踏踏实实上的好。《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想备课要有得,心定是必须,我再重新读,边读边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写下,并将想教给学生的知识都记录下来。撂下书本,转而又去寻找关于他人评鉴该课文的各种文字。经过几番整理,第一份教案成形了。我把自己不成熟的`教案,先与师傅交流,她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启发我整理教学板块,拉出一条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晚上,我又重新整理了一次教案。
第一次,在504班进行了试教,徐国勤老师和周颖老师,给我提了很宝贵的意见。她们告诉我,语文的语言一定要美,衔接要自然。于是从头到尾我对所有语言进行了翻修。备课间,近乎是每时每刻都在想教案,那个刷子李到底奇在哪里?吃饭想,睡觉想,骑车想,走路想。而后几个晚上,我常常做梦,梦见自己也与刷子李一起在刷墙,痴痴地笑了。一时惊醒,顿觉奇妙,恍恍睡去,又觉眼前刷子悠然划过,那刷子李刷过的墙面,如同升天一般美。
第二次,我在505班又上了这节课,这次师傅、郑静老师、沈秋凤老师和胡丽美老师都来听课了。说自己一点也不紧张,那是骗人的。刚开始上课就忘了一个环节,心里一下着急,还好后来说出来了,这是我傻人有傻福。在前半节课我很享受课堂,也尽情地带动学生演绎自己的阅读情感,但后半节课与学生的互动就不多了。这节课上,我遭遇了出乎意料的生成,学生提到了我所想不到的知识点,幸而自己准备较为充分,有效地应对了课堂生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但是,师傅告诉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琢磨。课后,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更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理解刷子李技艺高超。但是怎样让学生内心的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呢?这就需要朗读,指名读、合作读、齐读,各种形式的读,以读感悟,以读促情。此外,图片、音乐作为辅助工具都要根据课文需要,物尽其用。另有,体会关键语句的情感需要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两堂课下来,有种灵魂抽离身体的感觉,自己似乎有了选择性过滤声音的特异功能,无论外界多吵,我也能留在自己的安静世界里,只想我的课。当然这种感觉伴随着疲惫,趁周末好好调整下状态。
我又要在504班上这节课了。这次我设计的教案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完全由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不知道上课后的感觉会如何,当时自己充满期待。第三次,我在504班又上了这节课,整个课堂气氛很沉闷,我挺难过的。师傅给我提了很中肯的建议:词语环节及时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评价语与过渡语,更自然,更有带动性些。一天中午,和胡老师和沈老师交流。她们给我提出了建议:课堂的连贯性可以靠过渡语来解决。这让我很受启发。之前去参加培训,潘小英老师和穆洪英老师告诉我,上课的连贯性还要加强,可以列一列提纲。平时,与周老师和汤老师交流,她们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这份教案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苦苦思索后,我终于找出了问题之所在:环节与环节间的联系不紧密;学情预设不到位。我把教案又重新修改了一遍。正式上课前,师傅要去培训,还在百忙之中,与我交流这堂课。上课前,师傅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告诉我:小清,胆子大点。我恍然有了一种上课的动力。上课的时候,师傅就在后面坐镇,我有种“大着胆子去干”的感觉。上好课后,钱亮老师告诉我:你的师父在后面比你还着急。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我为有这么一位严师而感到骄傲!
这节课上完,我的内心特别感慨,想写一写这次备课的感受时,我就开始整理这节课我所准备的材料。厚厚的一叠打印稿,好几个压缩包、文件夹,几本教参书,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惊叹:这么多。一个普通的新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要准备这些资料,那长期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呢?当我看到办公室的汤老师在准备一节思品课时的用心与付出,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不仅是这件事情,我在办公室和老师们的相处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钦佩。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教育学生时包容与理解的话语;他们与家长谈心时流露的对学生的真心;他们迟迟不下班在准备明天的教学任务的情景,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每个人都有懈怠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看到老师们的兢兢业业,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地在师傅们的引领下尽快成长,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一份尊重与理解。而在这些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豁达与勤勉。
这就是我备课的前前后后,我知道,我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也能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7
《桥》在教学中我至少讲过两遍,但是每次讲完都觉得效果并不理想。面对生死关头的紧迫,学生们并没有体验过,无法理解危机情况;而父母尤其是内敛的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深沉的爱,有些需要细细品味才可见。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都产生了障碍。
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有了直观的理解。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一般是生字和课文大意,这篇文章两个课时同等重要。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对于洪水的理解,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洪水到来时的猛烈,逐渐上涨的危险,作者特殊的写作表达手法。这些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
当我把课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他们很快的找出来人们惊慌失措的重点词语。在朗读时,也明显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安全地撤离了村民后,老汉才想起来自己的.儿子。和前面一样“吼”,但是用意和蕴含的情感却截然不同了。动作“用力”“推”,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作者的表达简洁却意味深远,孩子们能入情入境地体会父子情深。
大爱无疆,大爱无私。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而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课文其实就是描述了人间的大爱和父子间的小爱。
作为村支书,他必须为村民考虑,他要忘却自己,甚至自己的儿子,在村民面前,他和儿子都排在了后面。而作为一个父亲,他当然爱着自己的儿子,所以在他们两个人中,他首先想到让儿子脱离危险。爱,是无言的,尤其这个老汉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对课文题目的解读。桥,既是真实存在的那座系着全村人性命的小木桥,也是老汉为了党员和人民架起的心灵桥,让“为人民服务”这句我们党的宗旨落在了实处。
语文课文的选编都十分的讲究,可以说学无止境。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需要我们不断的揣摩研究。这篇文章如果我再上第四次,第五次,估计感触又不一样,也许我的课件又会给学生呈现不同的内容。但是每一次的新发现,新感触,都令我欣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8
第一单元安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这五篇课文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彝族和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单元的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专题。教学中紧紧围绕着这个专题展开,结合每篇课文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即使孩子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大”学生了,也还是运用了领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一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经过愉快的寒假,心还没有很好的收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极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继续努力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9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在本课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评价语言,包括对个别孩子的评价,以及对全班孩子的评价。就如在孩子们朗读完一遍后,我这样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我相信比奖励小花效果更好。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很少。这主要是我不敢大胆放手,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探究学习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2、孩子们质疑的环节没有。学生质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中我没有设计,但是实际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质疑的,我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0
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以欢快的笔调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充满着无穷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我们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确实是一种生机,一种快乐。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愉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还看了文学史,了解了冰心的生平简介,阅读了冰心的一些作品。教学完本课后,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学生读通全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待学生说出后,紧接着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主要内容。
反思:抓住作者的游览路线引导学生分段,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切准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本文的题目其实就很诗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紧紧切住课文题目深入教学——找出文中表现儿童“多”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点去做:1.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画出一些重点词,让学生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之多。然后,让学生画出比喻句,并知道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小天使”比喻什么?在次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突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如春天一样,最后进行咀嚼、品味。2、按同样的方法自学4——6自然段。同桌交流,小组互动。3、全班交流。就文中的“儿童是怎样的一群儿童呢”一问展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让学生认真朗读、理解、品悟。4、引导学生重点学习5、6自然段,生画出海棠花美的句子并欣赏,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之妙,再结合8自然段作者发出的感慨,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之处。5、环归全文,深刻理解为什么“之拣儿童多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题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悟,既落实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为下文功课难点做了铺垫。
三、“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
一次问题能引导学生从文字的另一面,去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如“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酒会是学生体会游春儿童之多,他们是多么的快乐。此外,结合“喷话的飞泉”“小天使”去深掘,还是怎样的儿童?(鲜花般的儿童,洁白无暇的儿童,春天般的'儿童……)如此 就使学生对儿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群天真、可爱、纯真、活泼、快乐、充满朝气和旺盛力的儿童。同样,在下面的教学中,我抓住“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两个“匆匆”等一系列最能体现儿童特点的词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合理的想象等 去感悟儿童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活力四射。
四、拓展阅读,走进作者悟真情。
第三课时的教学,我专门搞了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学生登台交流课外阅读感受。(课前我推荐了《繁星》《春水》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伟大的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的主题灵魂,就是一个字——“爱”。她用特有的情感、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笔触、特有的魅力,抒发了童真的无邪和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宛如一条涓涓溪流,所到之处,都流露出对少年儿童的无比的喜爱和关心,这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我觉得仅仅通过学习一两篇课文来了解冰心奶奶实在是太微妙了。为了让学生能更近距离地走近冰心,了解冰心,我就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冰心的作品,走进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去深刻体会她那颗对少年儿童的“爱”的伟大的心。此环节的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不仅是对本课的延伸,更是让学生去深深感受冰新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之情,使他们打内心油然而生对冰心奶奶的敬爱、钦佩之情,燃起他们积极阅读冰心作品的强烈欲望之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
一、抓思路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
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句递进,引向深入。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学中,我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训练,以读为本,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在本堂课,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抓关键词句即“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来归纳白杨的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2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 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1、调控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没能及时给学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导。还有每次的.课堂教学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专心听讲。
2、课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内容《世说新语》中的《徐孺子篇》作补充材料。但是由于前面的课文内容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准备的拓展内容没有来得及给学生练习。
3、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课文中杨氏子的回答话中有话,言尽而意无穷,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体会的时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随着深入学习,细细品味,最终恍然大悟,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但是学生明白了,却不会表达,不擅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3
《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心,进而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生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写景状物文章和写人记事性文章,能过通过抓住景物描写领悟景物特点,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对于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学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还没有相应的概念和学习方法。此外,这篇课文歌颂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对于当今生活无忧无虑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爸爸妈妈”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可能会留有疑问,也就很难对“建设者”产生赞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彼时彼地彼人”,所以我带领学生把当时的背景做了补充。
纵观本教学设计并结合实际操作,细细反思,发现在实际操作的预设上还有些需要弥补。首先,我在本教学设计中力求做到,切实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但实际的细节设计中,我却没有反应出具体的.引导和操作方法。我想针对此问题,我还应在立足于关注学生的前提下,更多的预设出一些形成性评价的语言,其实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会产生飞跃。利用形成性评价语言,师生就文本学习进行和谐而平等的对话,教师顺学而导,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新的学习经验,最终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此外,在让学生自主结合资料理解15自然段,进而处理“爸爸的心”这一部分时,我的考虑还不够细致。《白杨》这一课的写作时代离学生很遥远,其背景资料也很多很复杂,而就文本自身而言又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它是作家对当时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种挚诚关注。对于这样的一篇文本,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就很难,要准确地运用其帮助深入理解对文本就更难,那么,教师在预设中就应事先根据学生情况,预测到学生收集运用资料解读文本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由教师预设一些问题或给予一些资料的补充,让他们的探索之船在教师不着痕迹的保驾护航中,驶向胜利的彼岸。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还需要时时地提醒自己,以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为己任,精心预设,上下求索,努力缔造生动和谐、平等对话的优质课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4
曾经,新课标理念扑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带来强烈的冲击,带来欣喜的期盼,高唱赞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是的,对于一颗尚未准备好的脑袋,一颗没有自己的思考的脑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条好走的路。曾经,我就是这样一名师。
几年的实践运行下来,新课标的真正落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理论站得高实际运作难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锐意改革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将新课标理念与自己的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脑髓”,我坚信语文学应当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应当自由灵动、诗意盎然,语文课堂应当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灵魂的飞跃,并藉让学生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为,我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
二、自然生成的课堂
第十三课《早》学手记片段:
《孩子,请跟我一起飞》
今天学习第十三课《早》。这是吴伯萧写的一篇游记,围绕自己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课已经让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录音,并让他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课文。
午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初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的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三味书屋》一文。
我又问:“那么你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提问: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
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无知,有这样的问题很正常)
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这个不错,是全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以“早”为课题?(与一个大同小异,比较好理解)
三味书屋今天还保存得好吗?为什么它能保存得那么好?(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若干年前的普通书塾今天还能让这么多人津津乐道)
面对学生抛出的这些问题,我理出了今天课的主要任务——介绍鲁迅。只有让孩子们先初步了解鲁迅其人,获得对他的一些最起码的肤浅的认识,才有可能理解课文中作者提到鲁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这一个“早”字蕴含的真正的.深意。
以往一节语文课,尤其是要好一节公开课,备课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因为认真,备的都是详,环环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无缝;因为担心课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连学生的回答、回答之后老师的评语都一字一句写下——却没有考虑过,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吗?于是当“剧本”完成,表演开始,便十分吃力(还要貌似轻松)地、想方设法(还要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往自己事先设好的“毂”中赶去,步步为营,着着紧逼,手中的那根线越收越紧,紧到不但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师自己也呼吸困难、辗转无策。
一连几次的失败,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学,如饥似渴的学习,让我渐渐懂得课堂无需预设的精彩,开始追求“不可复制的高峰体验”。
走进课堂,师心中应当有最起码的预设,粗浅的,大概的,有一个轮廓即可,无须精致细密,因为课堂本来就是自然生成的产物,不是你想它怎样它就会怎样。当一场对话即将展开,当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将开始,风景就是我们所未曾见过的,精彩也是无法期待和预料的,也许会翻山越岭,也许会跋山涉水,也许有小桥流水,也许是大漠荒烟,有多大的力量,我们就能够走得多远,有多会欣赏的眼睛,我们就能够领略到多美的风光——而这一切,我都无法预设,我只能和学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
教学反思:《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仿写儿童诗教案,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讲讲这个故事。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武松大虎的形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05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篇02-10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3-19
语文下册《乌鸦喝水》教学反思03-30
《语文园地五》下册教学反思06-15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3-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12-20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