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4 17:00: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时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2

  一、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二、教学重点:

  1、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根据题目中的数的特征,选择正确、合理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导练法、类比法、迁移法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运算。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类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直接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尝试计算,观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同样适用。接着思考在分数乘法中怎样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讨论怎样运用定律时,由于学生有了整数和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所以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只是在最后给学生一些重要的提示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性的帮助,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3

  小学阶段的数学总复习,我本着每天复习内容少而精的原则,把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透掌握好。

  本课设计了两个环节:

  (1)复习运算定律,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总复习时不能满足于掌握常见的.五个运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改变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在编题和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

  (2)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

  (3)关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让学生以竞赛、限时做题看谁做得又多又对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计算题枯燥无味,学生在测试中,如果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加分或加星等。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也很好。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4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5

  四年级下册学习运算定律后,简便运算就成为学习的重点。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重中之重。虽然课本中乘法运算定律讲的很明白,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多种变式,因此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变化较多,有学生到了小学毕业,也没有将乘法分配律掌握。

  很多数学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想尽了办法。

  比如,用形象化的表达来说明乘法分配律: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实际上,这个式子,只能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虽然点明了乘法分配律的要害,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应用,作用并不明显。

  再比如,进行分类练习。分类练的时候,掌握的很好。一旦综合在一起,不少学生就傻眼了。乘法结合律、分配律混淆不清,乘法分配律应用更是错的五花八门,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老师一看到学生的作业情况,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失却了辅导的热情不说,火冒三丈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少老师感叹,简便运算难,难于上青天呀!学会简便运算,能切实体会数学的有趣和实用。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

  怎么办?困难摆在面前,发火、感叹都无济于事。痛定思痛,还是应该多反思教的方法。正因为倡导以学定教,更要思考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乘法分配律,课本上的文字说明,不超过三十字,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练习中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窍门,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教五年级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困难。

  一、分类总结,明晰特点,理清方法。

  我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分为五类。每一类,有文字的说明,有具体的例子,并且把每个例子的解法板书。让学生将文字说明和例子相结合,认清每一类的特点和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将文字说明、举例的解法抄写在数学书上,一是便于查阅,二是便于模仿。我认为,在模仿中领悟本质,也是必要的学习方法。

  这五类分别如下:

  1、几个数连乘,要想简便,只能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不会出现加减。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明确告诉学生,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应用范围。

  基本应用:0.25×1.5×42.5×7.8×4×0.2

  变式应用:56×1.252.5×3.2×5(这两道题,找出隐藏的4和8,才能简便运算。要提醒学生,把56转化乘7乘8,把3.2转化成4乘0.8,原则是“形式变大小不变”。)

  2、几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几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正应用的第一种情况。

  基本应用:2.5×(4+0.4)

  变式应用:0.65×202(需要把202看作200+2)

  3、几个数的差乘一个数,等于几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减。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正应用的第二种情况。

  基本应用:1.25×(8-0.4)

  变式应用:2.73×99(需要把99看作100-1)

  4、有乘有加有相同因数时,等于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和。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逆运用的第一种情况。

  基本应用:1.2×2.5+0.8×1.25

  变式应用:4.75×99+4.75(需要把4.75看作4.75×1,才会找到相同因数。)

  5、有乘有减有相同因数时,等于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差。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逆应用的'第二种情况。

  基本应用:9.5×10.2-9.5×0.2

  变式应用:8.2×101-8.2(需要把8.2看作8.2×1)

  二、自主编题,强化特点,掌握方法。

  分类总结后,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有了比较清晰的综合认识,把认识提升为能力,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练习。这里,除了老师出题学生做之外,应重视学生的自主编题和解题。我让学生根据五类题目的特征来编题,不会编的可以模仿。在作业批改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每一类的特征来编题,解题的方法掌握较好,错误率较低。个别学生出的题,虽然是模仿着特点,但是并不适合简便,说明没有从本质上认识特点,只是做到了比葫芦画瓢。这些同学,还需要加强理解。在学生自主编题、解题熟练自如的时候,再做其他的命题,就几乎没有困难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简便运算的能力,较好的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法始终为学法服务。让学生感觉简便运算不再困难,让简便运算变得真的简便,我的探索不会停止。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6

  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能够想到整数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

  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 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7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详细的讲解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对于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即简便运算,课本上仅通过一两个例题进行阐释,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于整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比较熟练。针对六年级的孩子特点和知识要求,我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引入,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个层次为例题教学。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解题后再交流,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也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新手环节,我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声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是课后的习题,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时发现不了简便计算,所以还要加强练习。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8

  学好《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凡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教学中,学生都觉得课堂教学,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具有挑战性,虽然对优等生有学习的趣味,但是学困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的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思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尝试鼓励教学,努力优差兼顾。

  (1)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简便方法时,不要急着让学生动去练习。比如做32×125时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让四人小组自由讨论,让优生带动差生,提高差生学习的信心,并结合目标激励,对作业进步的进行古鼓励,提高差生做题目的信心。

  二、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干预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既有效的,也有的是无效的和费效的。因此如让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拔乱反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的课题。我们常遇到一种简便的方法和一种原始的方法学生往往是喜欢原始的繁杂的方法去完成练习,而简便的方法却不用。课后的也作了调查,其一,是学生不习惯用简便方法做,被以前的方法框牢,而且计算练习时,教师也没有强制用简便方法;其二,少数学生对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对于后一种方法我们只能是给这些学生再讲讲简便运算的方法。而对前一类学生,这可能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语言有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会对学生说“你觉得那种方法好你就用那种算”。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办法好,更适应自己去练习。而对新的、简便的方法弃之不用。从而造成了这类学生对新知识不接受。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语言上进行干预。比如:学生在计算2656-637-3632656-637-363=20xx-363=2656-(637﹢363)=1656=1656(教学过程中总有些学生说原来列竖式计算更好,这种简便计算不习惯,也不喜欢。)有些人常以新课标的道理说“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就用什么方法,在他心目中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无需去干预。”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明明有直道,为什么要去走弯道呢。这不是吃饱的撑的吗!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使用这种简便的方法了,我安排了一场比赛,在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中,一组用老方法计算,一组用新方法计算。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结果是很明显,用新方法做的同学早就计算好了,且正确率很高。而用老方法做的同学还有一半以上没完成。孰优孰劣一比便知,学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优越性。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能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我还用语言进行了干预。我说“每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时能化难为易。老师做计算时,都喜欢用简便方法去计算,我想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是有智慧的,不知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去计算。”学生们为了表现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都用上了简便运算。计算教学现在五花八门的东西很多,有单纯的让学生练习,也有的创设的一些学习情境,更有的弄出了智力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计算教学不易弄得太花俏。应从一个“实”字着眼,让学生每一分钟都不会虚度,真正学到计算的本领。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减的简便运算》,它是一节计算课,要求通过解决“还剩多少页”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的意义,掌握连减的多种算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算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上的例题,先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列出算式。最后让孩子汇报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让学生观察根据所列的式子的异同点,并质疑:为什么这个同学括号里的是加法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算式与减法性质的意义。

  接着,进一步进行理解连减的简便方法中,234-66-34既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要帮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进行总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但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学生正着使用这个规律掌握较好,但是当遇见需要去掉括号的题目就不太会使用了。于是在练习课上,我再次进行讲解,从正着使用入手,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a-(b+c)=a-b-c。在这里我又强调了添、去括号的问题。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曾遇到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网课教学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后来我又想到了有趣的讲解方法,我说“减号是一个很不友好的符号,总是和别人作对,如果想在他的后面添去括号。里面的符号都得变化。”进行赶紧及时练习了两道题目,528-53-47=528-(53+47),128-(28+63)=128-28-63。通过这两道题目的练习,学生都对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学生在知识方面好像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在他们动手计算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把多种情况考虑清楚。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0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当中的奥秘。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流程是:

  一、从常规的口算入手,让学生通过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

  二、通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并进行汇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唤起回忆;

  三、利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让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并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四、通过题组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哪些能简算,哪些不能简算,进一步理解简算的要求和特点,然后基本练习、综合练习的应用进行反馈,达到练习的目的。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能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整理,培养了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从学生的错例入手,让学生从身边的典型问题入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学之间及时提醒等方式,减少错误率的发生;

  3、通过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说理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加有自信。

  4、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如:88125,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再乘11。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同学能有侧重点地选择算法。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本节课对于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这节课中出现得不是很明显,对于学生概括知识点不是很全面;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问题,在后面教学中要更加注意;

  3、对于中下生的辅导,兼顾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书写的理解、式题的特征等,可以通过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不掉队。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1

  满校园都洋溢着愚人节的气氛,权且满足了学生这兴奋的心情吧!

  到今天为止,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从昨天的测试来看,大部分孩子们对于基础的简便运算题已经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算了,但是情况也不能太乐观,这期间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对于变形后的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例如昨天的一道考题:777*9+111*37。题目中已经提示要将777转化为111*7了,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是不开阔,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算。今天用最后一节课对于整个单元进行了一个回顾与整理,顺便将昨天的题作为一个重点题目讲了一下,从孩子们的反应中看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种先变型后计算的方法了,但那几个学困生仍然是无从下手。

  这节课设计的亮点就是先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然后再让学生仿照例题做“模拟训练”。收效还不错,讲解的时候提醒孩子们该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怎样通过转化能将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可以进行口算的例子。孩子们在真正的理解了运算定律之后才着手练习,因此,正确率就相应的跟着提上来了,今后的练习课,当然是跟计算有关的练习还可以继续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为今后学习的方法。

  然而,课总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将这种检查的工作贯穿整节课,课上肯定仍然有“浑水摸鱼”的孩子,看表情是已经听的很明白、很清晰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比如说讲完第一个例子之后,随之就出了一个模拟训练题:666*9+222*73这个题,有5名同学居然又要将666和222都要转化成111再进行简便运算了,殊不知本题就是要将加号两边的算式变出相同的因数来就可以了,孩子们却在大费周章的进行“照猫画虎”!哎!还是在学习的举一反三和逐类旁通方面没有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啊!

  这个单元到此就结束了,不可以再花太长的时间练习了,否则后面的课就要出问题了。但是可以讲深化练习放在自习课的时间去开展,定要将简便运算的方法渗透给每一位力求上进的孩子们!让简便运算不再是个解不开的谜藏在孩子们中间。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练习,但这些练习题都是学生经常会混淆的计算题,也是很容易出错的题,我把学生比较常见的一些错误类型的题放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印象。比如,把总页数改成266,使学生看到此时依次计算更简便,如遇到这种情况,选用先减第二个减数的`算法就不适合了。又如,改错题中的672-36+64,学生由于受到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就会先算36+64来凑整,但简便计算方法是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计算的。通过计算让学生切实感受简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醒学生要先审题,再根据数字特点来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这节课既要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连减的简便运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又要点到为止,淡化教的痕迹,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的资源影响全体,展开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是四年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道与生活有关的解决问题这一方面的题。首先,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就对我说,袁老师,这道题太容易了,我们学过的。“是啊,我们是学过,不就是连加类型的题嘛,但是你们要从中发现问题,要能够看出今天这节课到底通过这道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知识……”这时,我让同学们交流想法,老师及时板书,让学生从众多算式中来发现:原来这节课,这一解决问题题是为了让我们用简便运算。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几个连加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加法交换律只是二个加数位置的交换,和不变,而结合律中,有时要把后二个加数相加,有时把后二个数相交,有时根据需要还需要先交换位置然后再利用加法结合律相加,我发现在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于是我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学会分类: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发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例如:201×87=(2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54×43+54×56+5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

  2.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悟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让学生知道如何一下就能凑整。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多观察数据,用选数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训学生,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简便运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注重生活练习实际,将简算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易于学生接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计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学习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选择合理、方便、简单的方法更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4

  一、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数学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时,学生对于“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较难理解。但是,由于我给学生建立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分小木棒的活动,感悟出分的两种方法,然后再探索分小木棒,让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简便计算方法。

  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从动手分小木棒,自主探索分小木棒,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两种方法计算12÷3÷2,和12÷(3×2),列出的算式不相同,我及时把握这个契机,对第1、2种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比较,得出简便计算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出现两种算法后,我让学生把分步式列成综合算式,从而建立起这堂课的数学模型:12÷3÷2=12÷(3×2)=2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当我提问,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学生出现争论的情况时,我出示例3题让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做数学,体会到到底哪些方法比较简便。这个念头当时我被教材所束缚了,不敢打破导学设计,而是按原来的导学设计,出示测评训练题。这样就失去了一次让学生评判的机会,如果当时把后面简便计算的练习题提上来,通过计算,孰优孰劣,一感便知。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适时地调整导学案,更好地为课堂导学服务。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懂。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上了这节练习课后,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简便计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我认为“简便计算”的教学必须遵循“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精选21篇)04-13

《简便运算复习课》教学反思04-03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4-0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9-0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通用21篇)11-24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2-21

《运算》教学反思04-06

运算律教学反思05-30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