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1
这个月本备课组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部分的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地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
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辨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
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教材某些地方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地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一线教师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地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
1.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3
走出校园,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
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
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在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
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4
这个月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间历经了期中考、校运会等。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的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的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辩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对学生的要求是得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导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摘要:结合一名刚入职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见的一些不好习惯,并进行较好的反思,希望可以对刚入职的教师提供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新教师 教学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
作为今年刚入职的老师,通过几个月的高一数学教学,我得到了一些很深的体会,其中主要是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并进行反思。
一、上课时直接进去就上课,不喊“上课。起立”
反思:很多老师认为高中生都已经接近成年人,感觉没有必要向教小学生一样去强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其实就我自己的体会,上课之前行上课礼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学生尊敬师长的意识,尊敬师长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慢慢地渗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它的最大作用在于给学生一种震撼,让学生转变下课休息时那种散漫的状态,让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不用课本上出现的数学符号
反思:就数学学科来说,符号作为一种代号,用哪个符号对处理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莱布尼茨说过:“我们利用符号的目标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需要阐述的含义,而不至于产生逻辑上的混乱。”所以用什么样的符号只在于如何表达简单。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对课本进行了简单的预习,最先进入他们脑海的是课本中的符号,如果在上课时用一个其他符号来阐述问题,就会让学生浪费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课本中的符号一般都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中使用最多的还是课本中的符号,这也为以后的学习省了很多事。
三、对于在上课时出现的预期之外的难题轻描淡写地带过
反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又不能立刻解决,一般的常见做法是:这个涉及我们以后学习到的知识,今天不讨论。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求知的动力。既然这个问题在课堂中被提出来,说明它的产生是合理的。如果确实要用到以后的知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指出用到以后的哪方面知识,可以查询哪方面的资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师压根对这个难题没有足够的了解,那完全可以向学生指明:备课不充分,以后再解释等等,这样做并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
四、不按课本布置作业
反思: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反馈其接受知识的程度。一般来说,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内容,仅仅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和练习课本上的作业是完全不够的,但是学生要同时掌握多门功课,并不是只学习数学,其中分配在练习数学习题上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应该在课堂结束时出题练习,巩固知识。而课本中的习题融众多教师的经验,应该属于效率最高的一类习题,所以以课本为纲的练习是效率最高的,老师让学生多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一定不对学生都有利。
五、讲课时对内容太多的展开
反思:现在教材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一些数学思想、基本运算都包含在内,如果老师展开得太多,虽然会让学生练习时比较轻松,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分数,但从长远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从课本到练习,实际上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使刚开始不太适应,但从长远看,应该对学生帮助更大。
六、写解答过程时太草率
反思:高中内容相对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同样学习写解题过程也应该从头开始。解题过程反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自然觉得很轻松,但是学生初学时很生疏的,老师应该有耐心,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在新课程的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因此教师更多的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尤其是刚入职的数学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力还不够完善,有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智慧,教学习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J].江苏教学研究,20xx(5).
[2]常自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几种教学习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15).
[3]姚金铃.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J].新课程,20xx(1).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转眼间,最新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已顺利结束,即北京市新教材改革高中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感受颇深,现反思如下: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合理的分配于高一高二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似过去力求于知识的一步到位,而是注重于知识的螺旋上升,譬如说立体几何部分必修部分先进行简单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学习,为后面选修的继续深入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从而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必修3中加入了算法框图以及概率中的古典概型等,这些知识不但与大学知识相接轨,又能为计算机的学习打下相应基础,还能从另一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教改在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知识的螺旋上升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高一的一年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疑惑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原因分析
其中最明显的是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仔细分析了愿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我参加了昌平区关于初高中衔接的课题研究,初步认为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就不同了,高一一年要学习必修四本教材,内容几乎覆盖了函数,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知识覆盖面如此之大,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仅凭上课听,完成作业是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这学年为了解学习情况共三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调查,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去听了一些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上课时比较紧,衔接的知识点没有很好的去落实,也没有时间去落实,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以便找准知识与方法的衔接点。
(二)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三).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
生的习惯。开展每日一练,落实所学知识。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讲题不能够就题论题,而是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应用所学解决一类问题,进而培养学习能力。
(五)、教师要精心备课,改变教学观念
新教材对于我来说是全然陌生的,教过一轮老教材及高中时养成的习惯,有些题型方法在我的脑海里可说是根深蒂固,因而新课改下我必须精心备课,改变教学观念。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近地补充适当内容。
以上是本人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的一些方面的感受与反思,新高二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在总结高一的各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使自己尽快的成长,力创佳绩!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7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高一(5)、(6)班的数学课教学, 两个班分别属于高一年级的普通班和平行班,学生刚刚经历中考,他们有的是朝气,但同样也缺乏耐心和信心,毕竟他们来时不是最优秀的,或多或少有数学上的缺点,可能是知识也可能是技巧,但是我告诉他们要对自己负责。
回顾这半个学年的教学,通过对新教材的实践,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我逐步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对我的一个检验,也使得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做更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组内学习探讨
我和我的同事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让我进步很快。另外我们还通过教研组备课活动来讨论和安排教学活动,我们一致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赶进度,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初中的部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二、认真听取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开学前几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况不是很好,上课睡觉的学生大有人在,作业完成情况也不乐观,解题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在某节课上留了5分钟给学生,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这方面在听取多位老教师讲课后,大为改观,尤为体现在作业完成情况上,解题格式明显清晰许多。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原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特别是高一(5)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要耐心加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并且在每次尽量将相关的初中知识点进行复习记忆,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三、对学生的要求及反馈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明确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
1、课前必须要预习新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是学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预习,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是什么,自己所不会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了。
2、上课时必须准备一本数学专用的笔记本,用来做课堂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所用。上课要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只有多动手做题,理解解题过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吸收、理解和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有关知识点。
四、 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
映射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五、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期中考试后,我看到学生的数学成绩,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自己教的不错上课反映也挺好,可是学生的成绩??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学生刚开始接触听有一定困难,我想这一点上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又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新老师.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8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1. 分类讨论思想;2. 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 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 “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9
20xx级高一学生是我校历史上招生人数最多、层次较为复杂的一届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新要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人人有所获,既要让优秀生出类拔萃,又要让后进生学有进步,也成了我们教学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增多,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1、读。
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必修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中由三个条件推导出一个结论;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新课程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辅以相应的探究内容和思考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议论分别通过图象与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分别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等。
2、讲。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中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练。
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现状,基础
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老师们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基础上简单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题目;其次要讲练结合。学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4、作业。
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学习数学,得到最好的发展,制定“分层次作业”。即将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由易到难分成A、B、C三档,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协调。以后的时间里,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上是我这近一年来的教学体会。新课程下制约高中数学教学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很多,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要相信“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有问题的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最优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就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低分无能”以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良现象。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摘要: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新生如何来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及提高思维能力,显得尤为突出。新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表明:何以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指导工作,是高中数学学习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三个“二次”问题有效教学为突破点,围绕函数这条主线,来做好衔接教学的基本策略。构建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趣味,增强信心,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意志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衔接教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而衔接教学,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创设条件,促使学生的尝试学习顺利进行,实现学生主动的、生动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衔接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下新课程改革、学校特色教学和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函数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与观点不仅贯穿于高一函数本身的学习过程,而且应用于后续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统计等其它方面问题的解决,由此,函数知识掌握的好坏是高中数学学习成败的关键。函数教学又特别是“二次函数”,“出发点”在初中,限于初中教学要求和初中生认知水平所限,对“二次函数”学习过程多是浅层次、机械模仿的多。新课改下的高中新教材对“二次函数”又没有设计独立的章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看似熟悉的二次函数,学生却不能借此很好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因此,我认为“二次函数”是我们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最好原材料。下面结合三个“二次”问题,谈一谈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要遵循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做到分散集中,穿插结合,循序渐进
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是内容安排上的“螺旋式”上升,这要求老师整体把握初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了解数学知识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如何螺旋上升、循环呈现的,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时才能安排适宜的进度、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跳一跳就能能够达到”的喜悦,切忌一步到位。所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将一些预备知识穿插在所学内容的过程中,如在集合中讲一元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的解时,补充讲解了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另外对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综合性强的问题可以作专题研究等。以二次函数为纽带,深入研究“三个”二次问题教学这一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案例2.1.1函数图象教学为例,苏教版必修1书本25页例4我们可以适当改编一下问题。
例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求值域(或其最值)
(1) (2)
(3)
将二次函数图像与值域(最值)教学整合在一起,既复习初中函数知识点(概念,图像性质,图像特征等),通过几组具体的二次函数,引出在给定范围上的值域问题。让学生多训练作图,在画二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引起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相对于区间的位置变化对函数最值影响的思考,不断强化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另外让学生自己构造如定义域改变为 ,解析式修改等同类型题目,作为巩固反馈)
(二)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转化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而数学的“文字、符号 、图象 ”这三种语言,是准确、灵活表达数学问题及转化的根本。因此,在衔接阶段,教师尤其应加强这方面的渗透,以“二次问题”教学为载体,最能体现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如上述几个例题的选择,特别是例5及例6设计时注重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展示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及语言变化的深刻性,加强比较,通过老师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数学语言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不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内驱力。
(三)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一开始就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学期我校已经开始尝试实行活动单教学模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同时也学会了思考和表达。事实证明: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感悟。因而衔接教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舍得花时间,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为学生搭建探索并主动获取知识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这是数学家希尔伯特在《认识自然和逻辑》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数学家对探索数学的决心和信心。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老师要深刻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为他们的探索成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切实做好衔接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中获得自信,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经历成功与失败的反思中提升自我。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了:集合、函数基本概念、指数、对数函数和函数建模与运用,属新教材必修1的内容。本次试卷难度系数约0.54,从考试结果看属中等难度。其中选择题得分较低,从抽取的10个样本来看仅为30分。填空题仅为7分。这是这次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暴露出学生学习不踏实,对基本思想理解不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对第一章的`集合知识掌握不够。集合知识点上的失分很多,这反应知识间隔时间一长,遗忘的也越快。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
再则,结合新教材要求,试卷加大了对函数单调性幂函数的考试难度,尤其是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还不过关。得分率仅为一半,两道题仅第一小题做对。我们在今后的函数教学中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想方法,促使学生回顾复习。
最后,新教材提出的函数体验和建模运用,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能力还较弱。以最后一题的对数函数分析运用一例即可体现出来,还需要加强训练。
总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体现3点,1:概念不透;2:运算不熟;3:运用建模不够,这是应在下阶段教学中应有针对地加强训练。
但从年级来看,也有可喜的一方面。最高徐艺杰为145,其中130以上的也有多人。这反应了年级中的尖子生还是很有实力的。中档生略为欠缺一些。所以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应抓好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的双基教学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多体验,多运用,打好基础,为选修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12
数学必修1即将学习结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一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满足于课堂上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的思维;遇到难题或者没有见过的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抄答案,还有少部分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少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法方法。
2、刚开学,高一数学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课时数要适当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时注意形象、直观。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以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课堂5分钟小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做的好的学生的过程贴在教室,让错误的学生自己看,章节考试题难度不能太大。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要不断的练习,帮助学生找出求解规律,学习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严格要求,打好基矗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难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学习上在每一章节有学习技巧和方法应及时的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学方法。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听课的方法,答题的书写要求,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基本的概念能牢记,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去应用。这样才能学习好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期中考试的时间又到了,我们高一数学必修四的教学也进入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回顾半学期以来,我对前面的教学感受颇深。
必修四由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恒等变换三章构成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平面向量基本上也是,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章节安排、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为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识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可以独立成章。学习完后,心中有几点体会如下:
1、反思对课标的把握
本模块在三角函数一章减少了公式的数量,淡化了证明的技巧,尽量在探索中让学生发现新知。在削弱证明的同时,强调发展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部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
2、反思教学方式及能力培养
随着高教课堂的深入,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刚开始上课我便叫学生自己根据导学案的提示看书,教师指导性差、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然后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这种教学方式从一个由教师一言堂需要变革的方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缺失教师的主导性的散漫、微效程式。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反思学生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 ,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02-05
数学高一工作教学反思04-09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1-25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优秀11-18
高一学期数学教学反思02-06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11-29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04-11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8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