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30 10:16: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树之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1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写了大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树,借杨树之口,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杨树默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诗句,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并设置梯度让学生熟读成诵,尤其对诗文中“哗啦啦”拟声词的感受,老师重点指导“欢快”、“响亮”、“悄悄”语气不同,让孩子读出大叶杨唱歌时声音的不同。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仍是识字、写字。我对“喜”这个汉字就进行了深刻讲述:“喜”是由“”+“口”这两个字组成,“”这个字读“zhu(念第四声)”,意为打鼓做乐、笑口常开,表明有“喜”。

  在教学第第二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练习,联系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想杨树唱给:老奶奶、老爷爷、小宝宝的时候会唱些什么,或者它还会把歌声献给谁,这样开阔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虽然课程上下来是比较连贯的,但还是有些遗憾,首先整节课的时间上比较满,分配到后面给学生练习表达的时间比较不充足,很多孩子不能畅所欲言。其次,本次课的设计,比较规矩,创新点不够,较就课讲课,对于学生个人的技能训练提升不足,应多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最后,在练习表达的时候可以加入预习单的设计,这样学生能多练习书面表达,锻炼写的能力,即使时间不够也要多鼓励学生写,完不成也可以留到课后,这样能多多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板书上,我运用简笔画导入,可惜板书利用率不高,以后要多加强板书的利用。

  每一次课程都是一次成长和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构造生本课堂,以生为主,教师多多引导,这个是我欠缺的。我的课堂太不敢放手给孩子,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开放些,学会慢慢放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2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可爱的小学生,伴着他们快乐地游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辛勤的园丁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这节课,学生在朗读上得到了落实,但我总感觉还不够,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意图还不是很能理解,认为大叶杨唱歌是风吹的缘故。不理解大叶杨的为什么要牵着手唱歌?为什么要感谢太阳?因此对这层的解释,最后还是由老师解释:写大叶杨爱唱歌,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作者借大叶杨的精神来比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最后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很困惑:孩子们是天真的,很多课文的中心意思,不是他们所能理解,老师这样强硬的给予,对吗?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3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可以组织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杨树、画杨树。

  一、品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切实体验到语句美、意境美。如:学完第一节后,这样引导学生品读:“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欢快的杨树请你配上动作,读出快乐的`感觉吧。”

  二、在学习第一节时,“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有的说:“因为杨树喝饱了水,所以唱得响亮。”因为下雨了,雨水给他洗了澡他心里太高兴了,所以就唱得响亮了……虽然学生的话很稚嫩,但很有个性完全是心声的流露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世界。课下,我认真思考认为还有一些不足:课堂应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如杨树还会把歌儿唱给谁?在歌中唱什么?此时应重点引导点拨。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4

  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裁缝非常有名气,专门为当官的裁衣服,而且裁的衣服有个特色:都是前襟长后襟短,官当得越大,前襟越长。一位师爷慕名而来,可裁缝给他裁的衣服却是前短后长。刚来的徒弟奇怪地问:“为什么裁的衣服不一样呢?”裁缝笑答:“官越大,派头越大,越趾高气扬,前襟不长些岂不衣不遮体,后襟不短些,岂不垂地;而师爷就不同了,整天鞍前马后,点头哈腰,前襟过长岂不垂地?”——这就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我们教师又何仿当当裁缝。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杨树之歌》里,我努力地“后退”,给学生一个亲近文本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样的教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也给了我们不同的歌。

  杨树是分布在我国很广的一种树。在诗歌里,作者借杨树之口,书法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默默为人类关爱和欢乐的精神。

  全诗用第一人称,用拟人的手法抒发感情,像诉说,像欢歌,也仿佛自言自语。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感情充沛,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是喜爱。

  课后,我鼓励孩子们仿写诗歌,他们都很是乐意。第二天就交上了作业,欣喜之余,抽空打出来和大家分享(因篇幅有限,只选择了5位孩子的作品):

  蒲公英之歌

  我的名字叫蒲公英,

  成天向往自由的飞翔。

  刮风时飞得欢快,

  下雨时我就收起小伞。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就静静地开放。

  飞过田野,融入大地,

  蝴蝶、蜜蜂为我们歌唱,

  飞过小溪,奔向大海,

  给小鱼和贝壳送张请柬,

  飞过山冈,飞向蓝天,

  和白云一起捉迷藏。

  我们边飞边唱,

  为人们送去秋天丰收的信号。

  小朋友也随着许下一个愿望。

  感谢风雨和太阳,

  当春天再来临的时候

  我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青蛙之歌

  作者:高子坤

  我们的名字叫小青蛙,

  成天喜欢呱呱地的歌唱。

  雨天时唱得欢快,

  晴天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游泳的小鱼儿们,

  伴它们在水里捉迷藏。

  唱给上学的小学生们,

  陪他们一起去学校。

  唱给天上的小鸟儿们,

  和它们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轻轻地跳,

  为农民们捉害虫。

  我们边唱边游起泳来,

  感谢清清的小池塘。

  冬天它使我们冬眠,

  春天它让我闪苏醒。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6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突发奇想地将这首小诗套上了歌曲,随即演唱了出来。孩子们感到特别新鲜,那份欣喜一览无余。于是,孩子们也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歌套上,用歌声演唱这首小诗,如此一来,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忆了小诗。真可谓唱也陶陶,学也陶陶。

  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其实我们课堂的朗读教学,不必作过多的分析,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读中、自评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7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杨树的赞歌。课文在这个季节里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令性。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与树林之间的生生共息的关系,懂得爱护树木,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一、整体把握单元主题,灵活处理单元内的各项学生活动

  我先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知道植树是造福万代的事情,再读诗歌《记住》,让学生知道树木和人类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初步懂得要爱护树木。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大樟树,让学生看看树的外形,摸摸树的枝干,闻闻树的.味道,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和树说说话,从而走进树,亲近树,由此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有了这些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学生的日记自然有话可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日记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杨树之歌》的教学情境。

  二、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读中生情,读中想象

  《杨树之歌》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学生入情入境的个人读,集体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等不同读法,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有了一幅安宁、美好、幸福祥和的图画。画中还有谁呢?大叶杨会唱歌给谁听呢?水到渠成,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想象的翅膀已经插上,孩子们一个个按耐不住地表达,一句句贴近生活、描述生活的儿歌很快就被孩子们吟诵出来。

  三、自主识字、灵活运用看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声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我结合上一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当中,引导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规律,利用声旁识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们识字后,还让他们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交流思维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又让他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开心地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06-07

《树之歌》教学反思09-20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10-12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09-15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07-08

《树之歌》教学反思06-17

树之歌教学反思06-29

《劳动之歌》教学反思01-16

树之歌教学反思1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