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
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水果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水果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水果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 、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2=8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有两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1、教学重点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能熟练掌握10的组成,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较好的落实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成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之下完成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精彩的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两者的作用发挥恰到好处。
2、学生思维的训练体现出层次性.
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一直是学校教学的新主张。这节课从学生探究10的组成的过程,到后面的练习设计,思维的训练点是层层推进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语言上的有序训练,最终形成掌握知识的能力,并会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体现的先是加法,再是减法,再是加减法的综合,直到最后的解决应用问题,核心的体现都是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
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 — = — + 。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有专家对新课程的专题分析讲座;对课例的讲解;也有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收获不少,受益多多。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复习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目的: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好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下面我对《100以内在加减法的复习与整理》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反思。我把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类,知识梳理。第二部分查缺补漏,细找原因。第三部分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一、整理分类,知识梳理
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类型数学课的本质属性,在课上应给予充分体现。对没有多少复习经验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其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要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面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本课学习想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我没有采取教师直接给予的方法面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采用了折中的处理方法——模仿整理。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一环节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抓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加法图式。由于一开始自己紧张,一些引导词不大恰当,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导致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第二、让学生尝试整理减法算式。在黑板上已经呈现了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学生自行整理减法时,就能作出正确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整理这部分时,部分学生能很快的'根据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整理出减法的图式。
二、查缺补漏,细找原因
我把查缺补漏这一环节是复习整理的一个重点,我觉得错误是最好的资源,所以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从错例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提炼错误的原因,出示的算式大部分是计算方法错误引起的还有是粗心引起的错误,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让错题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这一过程对优秀学生起温故作用,对后进生起警戒作用。我注重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强化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重点的正确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基础练习,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那就会更好。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和课程要求设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看图能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并能让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利用10的分与合进行想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10的对数游戏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复习了10的分与合。
在课堂上学生在看第一幅图时很快就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9+1=10,1+9=10,在老师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结果时,有的学生答是看图数出来,有的回答是通过10可以分成9和1,有的回答9再加1个是10。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想。其实他们的想法都是对的,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来想。在课堂上由于自己抓住教材的要求对答出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表扬了利用了10的`分与合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想法都进行了优化,引导他们从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这样的做法学生看来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学生经过老师的多次强调后都能说出用10的分与合来想10的加减法的和与差。教学内容也按老师的设计层次和要求完成的很好。
后来自己在对想法多样化和方法进行优化这两种做法上我自己都十分困惑。如果从学生的认知的规律来看,我觉得应该从学生自己的想法来想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思维会更积极,会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引导优化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但是如果由学生的自己的想法来解答,对学习没有图的加减法算式时就会形成困难。在新人教版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是知识的系统联系,对与想法的多样性没有充分的体现,究竟是适合学生的最好还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完成教学内容才好呢?这给教学者带来困惑,因为如果按学生的想法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完成的!老师按要求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和优化是不是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呢?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我假如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同学仔细观看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同学经过商量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看得很仔细,接着我又问如今你能依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心情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预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同学经过思索后回容许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商量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敬重同学,而同学始终处于仆人地位。
问题由同学自己发觉,学习目标由同学自己确定,探究材料由同学自己选择,并依据目标自主查找规律,使同学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讨论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育并增添了同学的自想法识,激发了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为同学的主动进展奠定了基础。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同学为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与有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同学为主体,通过老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同学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气氛。从同学喜爱的嬉戏入手,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沟通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培育同学探究学问的力量和归纳总结的力量,最终还能留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同学将所学的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胜利之处
我顺当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同学都能参加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娴熟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同学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同学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铺张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同学学习更加扎实稳固。
3.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同学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三、改良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仔细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老师请教,正确把握学问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细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多练。
3.奇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同学的力量都得到进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力量。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
《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二、发挥学生好动天性,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其实,他们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我们不妨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以致用。
四、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
学生在上学以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可以说是完全从生活中学到的,安排生活情景,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画出“树上原来5只小鸟,后来飞走了两只”和“树上有5个大苹果,给风吹下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口算训练,特别是低年级阶段,“20以内的加减法”是必须要熟练过关的,而“5以内的加减法”就是其中的基石,这基石越稳对下面的学习就越轻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如果这样去落实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10月份,上了一节课《5以内的减法》。课后,在听取了部分老师的评价后,我回顾了整个过程,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教学设计当中,我就有意识地渗透这个理念。在教学例题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表述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完整地说出数学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口,我还采用自己说、同桌说等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组织比较到位:我采用了:看谁做得好,看谁坐得最最好;谁的眼睛最漂亮;谁是第一名等语言来组织课堂纪律。因此,整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好。但是,这样的次数可能过多,影响了整个环节的流畅性以及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把握好分寸。
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生动。在去年的教学中,我常常被师傅指责,说我的声音太难听,我想这不会仅仅说的是我的音色,更说是我语言的生动性。常常羡慕语文老师能够用那么刚柔并济童话般的语言来表达。在今天课堂上,,我并没注意自己的语言,问了其他的老师后,发现自己可能有些紧张,语言表达上有些啰嗦,表述得不流畅,甚至会出现口头禅或者是“方言普通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以后要改掉。如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我觉得我可以多听听语文老师的课,把他们的那种语音语调学过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2、评价不到位:今天上下来,有教师向我提出,你会评价学生,但是你只会评价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而有些其实他说的也不错了,但是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的学生,你却会批评他,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当头棒喝,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非常注意评价学生,而且评价得自认为不错。现在想来,发现自己却好似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后,我要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待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3、今天最大的为题就是没有把减法的.意义突显出来。在课堂上,我是以教师进行小结的方式直接帮助学生归纳出减法的意义。很明显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课后问他们什么是减法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仍然停留在表面的例子中,没有深入。因此,在作业中,也出现了2-1=1等这样的情况。这说明我做的功夫还不到位,课后与师傅交流了一下,如果在例题中再说5表示什么,-2呢?3呢?时,能够继续追问:也就是在哪里去掉了2个,其实就是在总数中去掉2个;或者在例题中,出现减法算式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做?多问几次,学生就会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来做。看来,以后对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要多思考,寻找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
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很多,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能够使自己不断提升。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4
10加减法教学反思02-08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7-02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2-08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07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8-30
加减法教学反思07-17
加减法教学反思02-23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