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5 11:37:39 夏仙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德育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德育教学反思 1

  当前,教育改革大潮席卷神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历史,历代伟人、教育家们对德育问题均有其独道的建树:

  ——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认为一个人或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格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

  ——爱因斯坦说: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份强调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毛泽东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等到发展……

  ——俄国马电斯基说: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的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

  ——陶行之说:道德是做人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些经典的论述,有的.阐述了德育的地位,有的阐述了德育的作用,有的阐述了德育与教学的内在联系。看了这些经典论述,让我们不仅反思起过去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颇有感触。

  反思一:

  过去我们的学校,德育和教学似乎是两回事,就象是在学校同时发出两台车,一台运载的是德育,一台运载的是教学。德育和教学由不同的两伙人去做。现在看来,这种把德育与教学割裂开来的想法和作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学校教育原则的。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才符合学校教育规律。正象赫尔巴特所说:“教育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反思二:

  过去我们在学校实施德育,判断评价学校德育工作优劣,往往看他的活动搞了多少,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把学校的德育人为地与教学相分离,对德育的根本属性认识错误。认为德育是独立存在的,与学校的教学和其它工作没有关系。现在看,正确评价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看其育人观念如何。一个人如果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育人这个宗旨,那他的德育一定是成功的。其次看其是否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最后是用实践的手段检验学生的道德素质,看其育人的效果。

  反思三:

  过去我们对“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这句话理解得不好,甚至是歪曲。我们误认为德育为首,就是学校无论做什么事,进行什么活动,都要首先进行德育教育。现在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这种认识首先说是偏激的。德育为首强调的是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实施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要想到或自觉地意识到教育工作中无时不隐含着德育内容,这就足够了。这样就会自觉地将德育融入一切教育过程之中,也就会自然地、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而那种无论从事什么教育活动都要首先进行德育教育的想法、说法,可以说是对德育的误导或歪曲,是极左的、是不可取的。

  反思四:

  在当前的学校改革中,我们曾认为,德育的改革在于育人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这一观点现在看来也是不够正确的。德育的方式或方法虽然重要,但根本的改革应在于德育观念的改革与更新。现在看来,育人观念的更新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观念不更新,一切改革之词均可谓无源之水。所以说,一切改革应是观念更新在先,方法、手段在后。比如说,学校要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却十分滞后,认为只要把学生教会,考试得了高分,教学就是成功的,别的什么都没用,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呀均无关紧要。如果是这样,学校的改革能进行吗?新课程标准能落到实处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到新课改上来,新课程标准才能得到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德育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我对第二章第3节常见的材料的第2块内容进行了讲解。第1块内容主要讲的是金属材料,在这块内容里主要的内容有:合金的概念与性能;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金属锈蚀的方法。

  那么这节课我首先对这两块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就是金属污染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简单而过,并且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讲解。我个人认为这块内容正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很好的话题。

  这块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根据课本上安排地进行讲解。

  1、金属污染引发的问题:

  1)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如铝罐即使埋在地下500年之久,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2)像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中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罐会逐渐氧化,从而污染土壤,危害生态环境。

  2、接下来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请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经历等。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比如说:有很多的学生说回收再利用,还有的学生说到到路边上的垃圾箱都是分开的.,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箱。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最后归纳:

  (1)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

  (2)可循环再利用。

  通过学生的回答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想法还是比较先进的,也能够做到认真、仔细观察,他们真是好样的。另外紧接着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件事情的交流。

  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为祖国做贡献是不是非得献出宝贵生命啊?”有的同学摇头,有的同学仔细的在想,有的同学还再摇头,看到这种情况我也没有叫任何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说道:“其实,我们为国家做贡献,不一定需要献出生命的,我们现在就可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那就是为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同学们不要乱扔垃圾,哪怕是看到一张纸也让主动、自觉捡起来,还有我们还要跟我们的家人进行不要乱扔垃圾的交流。”

  然后说道家用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问题,对此问题我还是先给同学们进行了说明,说明干电池里含有很多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环境都会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们人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乱扔废旧电池,接下来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处理废旧电池的。

  这节课的第2块内容就是讲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讲解了水泥、玻璃和陶瓷,对这三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通过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的:原材料、工序、用途等。然后再分别进行一些介绍就完成任务。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就放在了环境污染方面,主要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番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反思 3

  体育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体育课中,学生不仅在学习技术、技能,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交往、交流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相互交往、交流中抓准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上,“打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似乎同学们将打报告看成是一种显示自己能力的“象征”。多数学生是因为与他人交流中处理不好相互的关系而出现这一现象的。针对这一现象,我自己观察过学生的行为、分析过学生打报告的目的、意图,小有收获。究其原因,学生打报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而故意“捣乱”等。

  在课上,一旦出现学生频繁打报告的现象,我经常会选取其中一、两个典型和大家一起分析:

  (1)经常打报告对不对?对课堂教学有什么影响?

  (2)他为什么要打报告?应不应打这个报告?

  通过分析引导,指出学生在交流、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频繁打报告的现象,我是很不赞同的,因此,在课上对于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报告行为我是持批评态度的,较多时候我鼓励学生要相互包容,相互关爱,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学生。时间久了,在我的课上打报告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当然,针对一些突发状况,老师还是要鼓励学生们积极报告的。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教师要区别对待。

  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或许就在那么一件小事上,或许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事无大小,德育教育要默默的渗透,相信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定能对学生有所影响、有所改变。

  德育教学反思 4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音乐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音乐课课堂教育,传播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

  2、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高雅音乐艺术。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高雅艺术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参与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3、加强音乐课程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掘德育资源,采用通俗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德育教学反思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意识到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样重要,因此我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渗透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支持。

  我认为德育教育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德育教育。我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实现个性化德育教育,例如结合班级管理,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

  最后,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教育。除了传授道德知识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生态环保、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实践。我会一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教学反思 6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学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是德育教师需要经常反思的问题。

  一、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授“以礼做客”这个教学内容时,选用了书中的案例:职校学生章飞去同学石翔家中做客的例子。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课堂上分别让两组学生演示。先让第一组学生扮演不文明的做法:章飞重重的在门上捶了几下,主人打开门以后,他径直穿着脏鞋子走进铺着地毯的客厅,玩游戏到深夜才告辞回家。接着请第二组同学演示正确的做法:章飞轻轻地叩门,主人打开门之后,他有礼貌地向阿姨问好,主动的换上拖鞋,与同学石翔玩了一个小时左右,便主动告辞回家了。

  在案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的错误之处,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表演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成为“学堂”,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

  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却经常出错,这时教师不应单纯地埋怨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出现了问题。

  例如,学习“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内容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了讲解。先讲供求关系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列举手机、电脑等新事物刚刚产生时,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不菲;目前,生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很快,供过于求,价格越来越便宜。移动公司在搞促销活动时,还有预交话费赠手机的优惠,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学习了“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习“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课后出了一道练习题: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此时意识到,学生将“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混淆了。于是立即重新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在黑板上明确板书: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举了新的例子:正版书凝结着作者辛勤的汗水,还有校正、排版等工人参与劳动;盗版书则省略了许多环节,并且纸张质量差、错别字较多。因为正版书凝结着作者大量的辛勤劳动、且价值高,所以正版书的价格要高于盗版书。

  学生对知识点“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的混淆,引起我的反思。在其他班级学习这个教学内容时,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学生明白并且掌握之后,再学习“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教学中个别教师使用的课件仅仅是大量的文字,且字体设置太小,字的颜色过浅等;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时,让学生拉上窗帘、关了灯,教室里光线黑暗,学生不能正常笔记;有的教师使用课件时,点击的速度较快,学生用于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学中盲目的使用课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对学生评教进行反思——教师是否肯定与赞扬了学生

  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些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学生评教成绩比较低;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评教成绩比较高。在教学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感觉教学认真,讲解生动,但是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批评较多,个别学生发泄不满,因此在学生评教中成绩较低。

  面对这种评教情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一面镜子。此后的管理和教学中,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不断培养自己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的习惯。

  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例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成绩的进步、课下见到老师有礼貌的问候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使德育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德育教学反思 7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认为数学教学不能上成单独的数学课,而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去反思。目前,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师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数学无德育。

  这类教师从心底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求“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品味单一。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明确的德育任务要求。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数学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不是德育的内涵,不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那么就很可能会回到“课本代表一切”、“知识代表一切”的老路上,必将无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演算、检验等态度与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应该说,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缺乏德育内容,也不是没有德育任务和要求,缺少的只是发现、挖掘、利用及实现要求的行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如“近似值”的学习,就有助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但有些教师总认为数学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本身就不具备德育的功能,内容上也缺乏德育素材,因此教学中不渗透德育,结果白白丢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也丧失了数学科学观建立的源泉。比如“统计(一格表示2)”的教学,我就曾在一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中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来处理教学过程的:课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用筷子夹弹子的游戏,由于弹子很难夹,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夹出的弹子都可以在规定的统计图中用一格来表示1个,这时只见教师灵机一动:“刚才同学们都夹得很认真,老师每个小组奖励4个弹子。”小孩子十分高兴,可台下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然。尽管这位教师在课的设计安排上非常精致,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应变”,成了上千教师议论的焦点。为什么?就是因为,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强调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而教师对数据的随意更改,虽然获得了数学教学的素材,达到了数学知识教学的目标,但却失去了统计的科学价值,失去了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良机,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2.数学德育化。

  这类教师从主观上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强调德育,因而教学中“思想味”冲淡了“数学味”,本末倒置。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串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数学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培养人,数学课一定要渗透德育,不然总会显得美中不足。殊不知这种愿望太强烈之后,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弄巧成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使数学失去原有的“数学味”。比如“时分秒”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天的情境导出新课,本无可厚非,也能无形中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上进心,但如果一定要强调飞天的意义,要学生向杨利伟学习,长大成为科学家,那么就会冲淡“时分秒”学习的数学味,使教学的目标发生偏移,不但思想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知识教学的目标也无法达成。再如,教学中采用“植树图”,就一定要学生说出爱生活、积极参加绿化的豪言壮语,这也将会是教学的失败、德育的失败。

  德育教学反思 8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情感上、性情上、道德上、道德情操上起感化作用的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法之中不可忽视且势在必行。

  我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主要是要借助于教材中的作品,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而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第一册第一课《开学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礼貌教育。上学的第一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是极为兴奋的一天。我通过教唱歌曲、主题讨论等形式对进行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从小要树立远在的理想、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提高凝聚力。

  二、利用优秀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并要求同学们在升国旗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

  富有激情和美感的音乐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灵。《如果你高兴》这首歌是一首轻松、愉快、有动作参与活跃课堂的歌曲。根据四段不同的歌词,分别作出不同的动作,“拍拍手”、“弹弹舌”、“拍拍腿”、“跺跺腿”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唱、动、奏混为一体,将学生带入兴高采烈地尽情拍打的欢乐天地。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

  四、培养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在音乐课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的协助,如歌表演、乐器合奏等,我们要求他们有纪律,听指挥、配合好表演,从而养成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还会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把知识准确地掌握、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德育教学反思 9

  德育课到目前为止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细细思量这一活动的前前后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一)课前准备充分

  课前,学校政工处的老师们和我一直进行着有序的课前准备。

  写计划书,初步形成此课的教学内容和大体脉络。

  打印、复印230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保证课上时人手一份,很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

  准备小纸片,每次上课,要给每位同学准备两个小纸片,用于贯穿全课的行为自测和“老师,我想对你说”、“你对父母知多少”环节。

  (二)导入新课三题问

  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提问三个问题。

  题问一:你们知道握手应该用那只手吗?作用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走入教室,看到黑板上的板书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可能会觉得挺正式、严肃、甚至枯燥,通过这个问题,马上告诉学生们一个信息即这可不枯燥、有意思。

  题问二:现在,你数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有几种主要颜色?这为讲解三色原则埋下一个伏笔。 题问三:你们作为中学生,知道约束中学生行为的规则有那些吗?这个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同时告诉学生这是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若不知道,就应该好好听课了。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认为是右手的也有认为是左手的,还不是很同意、很确定。对于第二个问题,她们很认真地去数,并用手指告诉我有几个颜色,反应比较活跃。对于第三个问题,他们真的不是很清楚,由此引出本堂课学习的必要性。

  (三)规范坐姿、握手

  作为中学生,学生们经常坐着听讲、学习,坐姿是他们一天要维持10多个小时的姿势,所以讲解坐姿的规范,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且适合学生当堂体会坐姿,“那现在,每位同学做一下你们刚才所学的标准坐姿。”

  坐姿、握手这一要身体活动的环节,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了,有静态的学习到动态的身体体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

  (四)“老师,我想对你说”活动

  在讲解“礼貌待人、尊敬师长”时,我提供了一个生生交流的平台,那就是学生把相对老师说的话写在纸片上,可以对你最喜欢的老师说出你喜欢他哪一优点,也可以对你尊敬的老师提一些小建议。

  课下把这些纸片收集起来,我做个总体统计,发现这些纸片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如幽默、对工作认真负责,这两点看似普通却是学生纸片中提到很多次的两条。

  同时,通过把纸片给相关的学生喜欢的老师看,很好的实现一个师生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五)“你对父母知多少”活动

  通过简单的六个问题“你的属相?”“你妈妈的属相?”“你的生日?”“你爸爸的生日?”“你的出生年份?”“你爸爸的出生年份?”,很明显的测试出学生对父母的了解。

  从学生的反映情况看,一次上课全部的60名同学,能全部回答出来的只有6、7个,只占10%左右,比我原想的比率还低。而能答出关于自己的1、3、5问题的人却基本是100%。

  这两个数字的对比,让我做出活动总结语: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日、属相、出生年份都能很快的写出,可是对于父母的生日、属相则写得很慢、甚至写不出来,而这些都是父母的最基本情况呀,你们应不应该知道呢?要知道,我们讲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多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这样一个活动,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很好的激发他们了解父母,吧孝敬父母落实到小事、实事上去。

  (六)联系学生生活讲条例

  面对40条行为规范,不是逐一讲解,而是选取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内容来讲解,并且在讲解时加入学生生活场景的描述,生动的展现学生行为,联系学生生活。没有40条逐条讲解,避免了教学的无重点、无难点情况,突出了重点,有详有略,是教学不至于成为流水账,不至于成为枯燥说教。

  二、不足之处

  (一)示范动作要全面

  在讲解规范的坐姿、握手时,一个不足就是没有达到让坐在教室各个方位的同学都能看清示范,如坐姿示范时,只让一名同学示范,应该改进为至少请两名同学分别在教室左右示范,或老师示范。老师示范更灵活,可以移动到教室前后左右都行,而不是教师只指导一名示范的同学在教室前部示范。

  (二)了解规范要全面

  在讲解这40条规范时,为了避免教学的无重点、无难点情况,所以在讲解时只是挑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来讲解,但是,没有给学生时间去阅读那些没有重点讲解的规范,虽说要有详有略,但也要全面展示规范,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全面了解。

  三、教学机智

  此次活动面向两个年纪、八个班、200多学生展开,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能力、自制力都有差异,在设计和实施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教法。

  (一)添加小比拼

  原来设计的坐姿环节,初二的学生学的很快,所以临时有添加了规范站姿的讲解,并开展两个班级的比赛,让每个班各派2名代表,看那班同学做得好。

  (二)扩充问题,丰富内容

  在进行“老师,我想对你说”环节时,在课上时间许可的条件下,由原来设计是只问“你喜欢的老师,他/她的那一点是你喜欢的?”扩展出“你不喜欢老师的哪些做法?”“你对实习老师的印象”“你发现的我这位老师的优点缺点”等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内容充实、静态知识与动态体验相联系、不枯燥。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了解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加深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德育教学反思 10

  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使数学教学能够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以发挥教育引导和启迪学生的作用,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程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在课堂设计中一直注重创设情境,使其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我从“导”、“激”、“悟”、“评”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能够表达,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自觉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导”。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学生很容易在这社会生活中迷失方向。因此,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具体应从两方面作引导:其一、认识引导。在数学课中渗透思想认识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思想认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倾向。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周围人们的思想行为,分辨是非;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其二、行为引导。有了正确的认识,还需在行为上加以引导,尤其是中学生,他们重于模仿,所以教师更应从行为上加以引导,即多从做什么,怎样做及做时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加以引导。

  二、“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思想的形成,一种行为的养成,往往在教师激发、点拨之中。我主要从两方面作努力:第一激发兴趣。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学生更乐于参与,效果也会更好。第二、激发实践。学生要形成某种思想,养成某种行为,还得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三、“悟”

  数学教育也要注重与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要求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才能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在认可和接受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有所体验和感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体验到什么,接受了什么。因此,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所悟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应多开展体验性的活动。德育必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认识,因此,应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性活动,从中受到教育,悟出道理。二是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体验。对学生的体验情况及表现,应及时地做出总结和 评价 ,才能加强学生的`体验。

  四“评”。

  抓落实,评价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提供了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有助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多给予肯定,少进行指责。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无论学生取得了多小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尽量避免过度指责的情况。其次,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追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应该注重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设计一堂课的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创造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通过引导、激发、启发和评价,我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目标。

  德育教学反思 11

  今天,我上了《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上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下面我就从设计本课的背景及对本课的反思两方面谈谈我想法。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切入点要找准。教育目标不宜放得过高,因为孩子们的阅历浅,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也很有限,所以挖掘不到深处。其次,教育的着眼点,要切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孩子对生命的关注。基于以上两点,我把本节课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感悟生命中来。让他们通过听、看、想,体会世界是因为有了生命才变得如此美丽!有了初步对生命的感悟,学生才很容易进入到课的情境中来。接下来的内容,紧紧围绕自护、自救两方面展开。活动的内容,还是从学生的身边发生的事入手,让学生先从关注身边小事做起,学会自我保护。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要让学生感受到,平时拥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珍惜、爱护。因为生命在危难面前时那样脆弱,生死也在一瞬间,所以,不要认为,我们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挥霍,一定要珍惜拥有,珍爱生命,才是对爱我们那些人最好的`回报。

  1、教学内容要有时代特点,要贴近儿童生活。设计本课前期,我国四川汶川刚刚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后的伤亡场面让人惨不忍睹。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规划。学生也从电视等相关报道中了解此事。因此把这样的新闻事件纳入教学中来,不但具有新意,而且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被吸引。

  2、教育主题要鲜明。本节课,我就是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题目就叫:珍爱生命。从如何自护和自救两方面展开教育。通过实际上课,我感觉时间超长,教学的节奏到后来就有些失衡。所以,如果再上这样的课,可以只从如何自救这个角度谈。设计的内容不宜贪多,否则容易详略不当,教育主题被淡化。

  3、体验活动要做细、做精,才会达到教育效果。由于本节课上生命大营救的体验活动设计时,考虑不全。因此我感觉活动进行的不尽人意。比如:生命线有些多余,学生没有很好的操作。活动的要求还是应该用大屏幕打出来让全体同学看到。(写在之上,活动的同学没能顾及看,下面的同学又不到他们该干什么)。所以,在活动的设计上要把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精心设计好,可以事先试讲两次,进行修改。

  4、活动结束,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反思表达。体验后的反思,是学生对体验的理解,是老师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因此,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充分地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节课上,学生说的时间短,谈得不透,所以显得教育没有得到升华。

  5、课前的演练是有必要的。我总是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呈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因此,课前很少对孩子们进行渗透。而对于本节课来说,后面的点蜡烛,站心形,就因该在课前进行排练,这样课堂上就可以节省时间,场面也不会乱。

  以上是我对自己设计的这节课的反思。针对课上的体验活动,我又作了新的梳理和改进,待日后有机会,再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时用。

  德育教学反思 12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总目标,“……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一、物理学本身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等,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理得出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的代表作《墨经》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其中也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汉唐以王充著的《论衡》为标志,记载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的许多发现。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才观察到地磁偏角的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其中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科学家牛顿勤奋和悉心钻研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证明了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欧姆坚持不懈的故事,自学成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德育课教学反思08-04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教学反思03-02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05-22

精选教学反思05-14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反思05-16

(经典)教学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