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22:21: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我们曾学过他的'诗《华南虎》。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翻来覆去掺(chān)和脊(jǐ)背枉(wǎng)读幽默马鬃(zōng)酷(kù)似磨蹭(cèng)凄惨、奥秘

  3、“我”第一本书是本什么样的书?

  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三、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复述:

  要求:

  ⑴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⑵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⑶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四、探究体验

  1、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

  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

  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

  2、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五、品评语言

  找出你最有感触的话语,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学生发言,允许畅所欲言,体现个性)

  预设:

  A、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B、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是“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的意思。“本”是双关的修辞方法,既指那半本国语课本,更指“我”人生的第一课,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文章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他通过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以及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生命乐趣。

  七、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2

  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上课伊始,围绕文题设计了如下内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还能清楚地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现代著名诗人牛汉写过一篇回忆性文章《我的第一本书》,谁能告诉大家,牛汉的第一本书指什么?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60年后仍然让诗人念念不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引出课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作者都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解决这个问题。简介卜老恩的《父与子》,因为这是一组漫画,围绕慈父与儿子发生的一系列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表达善良与爱的主题。之所以简介这组漫画,源于课文“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对此我抓住“酷似”二字,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三、四、八段,找出父亲的`哪些举动让人感动,由此体会浓浓的父子情。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主动学习、完成读书卡片,感悟文中的苦难和温情,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品出了怎样的人生滋味?理解作者所说的“人不能忘本”,这个“本”包含着哪些内容?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最终明确:当时社会经济极端落后,体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荒寒、苦难的生活和艰辛中透出的可贵温情与乐趣,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存在很多不足,语言要精炼优美,声音平淡,没有抑扬顿挫,作为语文老师,声音一定要有感染力,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任务没有完成。还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

  中,并没有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个一定要注意。在导学案的使用上,不要只关注好学生,要关注更多的学生。对于导学案,我觉得还是需要讨论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适用。

  说完这些,让我思索了很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定要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提高。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3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实这是一堂没有亮色、也无创意的常规课堂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一直为文本的故事所左右。感受苦难,我们心情沉重;体验温情,我们不觉感动。在感受苦难体验温情中,学生能严肃地思考生活和人生,从而得到了一次情感上的熏陶,达到了预期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以学生的原有基础来设计教学的中国。

  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科学、客观分析确定“务实”的教学中国,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或经验为基础来确定“理想”的教学中国。

  第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材。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课本与生活的资源整合,学生体验与教师感悟的资源整合,课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资源整合,等等。有效的资源整合设计会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层面有一个目标不好把握的问题。以前,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堂堂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思考。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因此它更多的是靠在许多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逐渐积累而获得的。这正体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挑战。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便成为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可见,大部分教学设计,决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因此,教学目标便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航标”,教学过程就是催生课程理想的' “摇篮”。

  教学的过程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如果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设的答案,那么,课堂就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主角当然是教师,学习好的学生只是配角,多数学生只能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有效的课堂,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三是学生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六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有效的大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回归生活,凸显体验,传递知识,增进交往,纯化情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合作,探究。积极优化学习方式,就是使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代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展开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运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引导的发现性学习和有指导的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学会选择,主动发展。这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高效,长效。

  总之,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不仅仅关注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组织协调,教学机智,更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创意空间,成为教师成长的生动舞台!

  教学常规视同学校的法规。冷冷清清不象是课堂,热热闹闹未必是课堂。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全体学生的纪律约束,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更要强调规范性。常态课、竞赛课应该日趋同化。多些表现,少些表演。既要务实求真,又要厚积薄发,一方面练好技能,一方面学习技巧,将技术上升到艺术,由艺术回归生活。学生的自主暴露必须成为可能。自我探究,质疑发问,在课堂上要更多些。敢不敢让学生暴露他们的思考和发现,关键在于敢不敢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盲点。

  多媒体不叫万金油,合适是选择的最佳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合理贴切,恰到好处,要服务于教学。它有不可替代性,但是有些板书又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所以,既要正确使用,提高课堂效益,又要合理使用,降低教学成本。有的课堂完全可以返朴归真,提倡本色。

  台上精彩一刻钟,台下修炼三年功。加强课程标准的掌握,从教学语言、体态、板书表达上下功夫,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教材、琢磨生动鲜活的生活,在实践中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23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案03-07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02-14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02-20

我选我的教学反思10-15

我选我教学反思06-21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8-07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6-07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