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个体的思维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小组集体的思想意识可能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交流环境,为他们畅所欲言提供了机会。
“小组合作”切实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内主动参与学习,表现出很大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会学习”的学习观。当代知识激增,更新过程加快,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在小组内,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围在一起共同讨论,说错了自有同学补充纠正,没有被老师叫起来在全班回答问题的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讨论,共同提高”,在互相启发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中的思维障碍与思维定势,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往往面对同样一个问题,经过两分钟的个人独立思考,举手的人数不超过20%,而经过两分钟的小组讨论,举手的人数能达到70%以上。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爱这种方式,他们喜欢争论,喜欢说服别人,喜欢被认可的感觉,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敢于承担自己的角色,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知识就是每个人自主自动的去获取与吸收,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2.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外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要学生愿学、乐学才能取得成效。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应避免出现下面的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形式化。
2)教师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堂秩序混乱。
3)小组分工不明确,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学困生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
4)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这些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2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3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后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很自象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所以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而许多教师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4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我们在课堂中经常看到,那么小组学习其功效如何呢?能起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吗?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又应该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呢?
一、建立规则、合理分工,使小组的合作教学能顺利地进行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恰当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
二、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1)让小组长具有最大的凝聚力
小组长怎样产生呢?一般是由组员民主推荐产生,如果组内意见不统一,分歧较多,就由教师出面协商而定。有时候随着活动的`深入,如果发现小组长职责履行不是很尽职,活动进行不顺利时,教师要及时组织组内学生更换小组长,或者对小组长进行帮助教育,以便组内活动如期进行,顺利开展。例如:我在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时,首先规定了组员的人数,让组员推荐产生组长;当然不排斥选出了组长后组员不同意,这时我就根据候选人的情况来判定谁来当更合适。这样产生的组长更具有凝聚力,能更有效地组织本组的组员进行活动了。
(2)通过针对性的指导,让学习小组的合作更有效
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是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可有时小组合作指导不当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益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参与面上,有时候只是部分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展开小学学习后,在热热闹闹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那些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好表现的学生往往一统天下,把握住整个小组的“话语权”或“决策权”,而那些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则成为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无所适从。二是在形式上,缺乏细致的指导,泛化现象严重。小组合作学习,是从主题选择开始而贯穿始终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具体的任务,甚至有必要作详细记录。但有些时候小组合作已成为一种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无实质上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指导不够,任务不明确,分工不具体,而使合作学习“泛化”。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5
无论哪一种课改,如果不能打动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的心灵,都不会有益处的。课改如同吃香蕉一般,开始剥开皮,然后试咬几口,开始是生涩的,随着时间而变黄变软,当我们再次剥开香蕉皮的,才能享受香蕉的美味。
教育要播种自己想要获得东西,没有目的的行动如同在黑暗中前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平等的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成员之间达到知识的互补,信息的沟通,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对学困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高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体验集体荣誉感。
学生讨论的环节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讨论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之不流于形式,教师就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设计好讨论的问题,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讨论。
一、要确定讨论的内容,不是整节课的内容都需要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要由难变易,由模糊变清晰。老师要根据新课程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就要点到为止,不必再重复。哪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困难的,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应该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复活,苏醒,更新,竭力向老师的思想靠拢。学生不是粗略的.在感知新教材,而是在自己已有的意识里面搜索某些事实与现象,进行思考,思考新的东西,得出新的结论。只有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确定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把讨论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留给学生的时间三五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流程而草草收场。让学生抓住要点,放过细节,让学生从次要的东西抽象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还要注意一点,对于讨论的问题答案不唯一,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就要群策群力,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这才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既要放得开要收得住,否则,这堂课是失败的,没有成效的。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6
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目标,教学模式的改进是实现课堂有效化的`重要手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往往不一定一帆风顺的。我校小组互助学习发展至今我有如下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授受有机结合。
我们不能绝对地否定任何一种方式,而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两者的时间比例,应该讲授——互助合作——讲评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尽快形学习思路。
2、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
应该不时地给各小组适当的提示和帮助,使得小组的学习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使得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所练、有所获。
3、处理好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
不能过分注重最基础的知识点及题型训练,把大量的课堂练习、讲评、小组讨论时间过多的放在了基础题上。忽视了优生的学习需求,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思考、不断尝试。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7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我觉得采取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教学形式非常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我们应大胆提倡这样大胆质疑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关键是学生能否主动表达见解和提出问题。有时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出问题。
二、教学氛围太过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不敢提出问题。
三、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让同学和教师讥笑。
这些情况无疑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合作学习情境。”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把学生作为完全平等的人看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锻炼和培养个性的发展。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8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观摩了汇景、昌乐、陶育路、骏景四间小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一、小组学习的组合形式。
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各小组的成员经过比较合理的组合后,在一个时期内各组的成员就相对固定,哪怕是调座位,也要考虑小组固定不变这个原则。组内的分工很明确,谁发起讨论,谁维持纪律,谁代表发言等,在一个时期内都相对不变,只有全体同学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够适应了,才考虑重新组合各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求是不需要老师提的,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自己的小组,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少有多余的动作。发言时,不是个别同学的发言,而是整个小组的`发言——发言时,全体小组成员起立,可以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发言完毕后才全体坐下。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群言堂,教师只主导,学生是主角,可以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造,这是一个个小团队在学习,所以极少有我们所苦恼的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发生,这是多么高效的课堂。这是老师们长期培养学生长期训练的结果,看得出,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自己的(广州的学校对班额的控制是说一不二的,都不超过46人,人数不多,所以小组数也不是很多),能够时常表现自己,获得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音乐等课,也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都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在合作中与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应对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9
自从听了县教育局徐主任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后,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班级的小组建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与任守昌老师的探讨,我初步打算在班内实行以下几点小组管理的细则:
一、本着“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则,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牵头,把检查作业,课堂得分的记录及各科的特色作业的检查等工作,分别落实到小组内各成员,班内不再做统一要求,各小组长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相互监督。
二、为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每个小组都必须树立“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不让一个成员掉队。要将课堂展示的机会均匀地分到每个小组,在学生回答问题、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讲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充满自信者,A类学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组长每天将各成员在各节课中的得分情况汇总到合作小组成员得分表中。各小组长一定要做到认真、公平、公正记录每一个成员的得分情况。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汇总到班主任。
三、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各小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的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答案的'形成,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特别鼓励B类和C类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先听取这两类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答案合理就应该采纳并对该成员进行鼓励,其它成员可以采用鼓掌或口头赞扬的方式对其鼓励;同时为该生记相应的得得分。
四、以这两周为起点,将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未成绩作为参照,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个人在班内每进步一个名次,A类学生得3分;B类学生记2分;C类学生得1分。各学习小组内,成绩能进入年级前10名的学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学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学生加1分/生。
五、针对组内成员学习不主动,合作不积极,像上课随意说话,吃东西、睡觉,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以及早退、迟到、旷课等违纪情况,根据实际,一并给相应小组扣相应的分数。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0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习”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平。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习。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背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白话文,并且能背诵和默写。如果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比如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行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行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应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情感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写的,这首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和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学习这首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诵,在朗诵时要表达出当生活遇到挫折时还依然相信未来的情感,小组内朗诵完后组内成员评选出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朗诵,然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诵读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的学生举手自荐或者是老师点名朗读,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参加到课堂当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其他同学的朗读方式,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加强学生互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初一下册课本中有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会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有的人的烦恼是家长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人的烦恼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安排各种补习班;还有的人是因为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可以就每个人的烦恼为题,让学
生自由发挥相互探讨。给予学生课堂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并给予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又达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
4.合作与竞争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有描述眼前的紫藤萝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组长汇报之后,根据小组内的互动的情况和组长汇报的情况综合得出评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组内的合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有竞争才能相应的促进合作。评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合作与竞争互存,这样不仅能达到合作的`目的还能加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学生独立思考与内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内部沟通的能力,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由老师主导,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语文学习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也是平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语言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不合格的教学,但如果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为“小组合坐学习”那么真是课堂教育的遗憾,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1
昨天城关中学、铜井中学和代庄中学的九年级老师们在各自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来我们学校研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教研室徐主任一同前来(他已是第五次来我校给予工作指导)。
按照学校安排,我在我班上了一节习题处理课,每次外校老师来听课,我最担心的都是千万别给学校丢脸,如果是本校老师听课,就想别对不住老师们,可自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硬是没上出一节满意课,没找到以前的感觉,一节课下来总觉得不足、缺憾的东西太多。
针对昨天的课,与以前相比,自己有底得多,能明确什么地方该点拨,能较为及时地评价,这大概得益于近段时间向其他老师的学习。学生也不像以前扭捏不舒服,知识性的东西比较明晰,相信学生能有所收获,谈到收获,对于老教师的我来说,最为遗憾的是不能及时灵活应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最后一个阶段我问了6组的1号同学让他谈收获,我绝没想到他会不说话,确实不应该、以前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只能习惯性的.找了另一组的同学来谈一下,当时情绪确实受了一定的影响。课后我仍在回想到底怎么了,他不知该说什么的话,我完全可以问他们组重点解决的问题,他全会了的话不就是他的收获吗?今天我找他谈了话,问起昨天的情况,他告诉我想总结的好一点,可越想越不知怎么说,太紧张了,可爱的孩子,太缺乏锻炼了。我这做班主任的真不合格。前一段就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效果不一样,班主任有责任(刘立霞老师的课在4班和1班的差距),现在又出现这种状况,我更感到有压力,确实觉得需要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应不断努力,至少应对得起家长们、孩子们。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2
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
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
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
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我问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好吗?大家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们再回到以前的`授课方式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种方式好、都掌握了、绝不回到以前的课堂”,随后大家都笑了。从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的那种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一种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此时,我也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3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特别是一年级的课程,经常要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但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而言又是那么的困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足够培训,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所以现在的合作学习还有很大的缺陷。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还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四)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我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是新课程里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有待于我们老师在实践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仅仅是要有理论的支持,更要有实际的操作。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4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为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的想法,所以帮者不遗余力,学者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更棒,学校更强,让有梦的学生都能美梦成真。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5
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现在更多的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学会做人的过程,个人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变得更爱学习,学习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向教师提问,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民主管理是重要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相对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与认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二、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对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试称为“指挥棒”。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语文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热点、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校园生活都成为创设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情境因素,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察的内容。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测试题型上看,零碎繁琐、死记硬背的题目越来越少,题目的综合性、开放性明显增加。刻板的命题作文越来越少,通过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的则越来越多。简单唯一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少,依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水平、采用分级赋分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多。
三、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10年间,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少实验区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随着各实验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的活力也明显增强。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02-13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4篇02-23
《发展与合作》教学反思02-05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2-18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2-19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02-17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5篇02-12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5篇)02-19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