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6 14:11: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开学已经两周了,今年接手的是四年级。第一单元是除法的教学(共12课时)。在这两周时间里,我完成7课时的教学。不过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很严重。

  如:竖式中经常出现:3024=16、93=3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缺少必要的基本训练。新教材倡导小单元编排,教学的内容连贯性不强,加上教师对基本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熟练。(这是造成错误的最大原因)

  2、缺少必要的计算习惯的培养。部分学生存在抄错题目,漏写答案等问题。其实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很多与态度和习惯有关,真正不会做的人少之又少。

  3、教师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教师相比,无疑是存在很多差距的。但往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待计算,造成不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如:教材第7页第6题有这样一组习题:

  9943 20838 86862

  99683 72727 60257

  如果教师不加以研究,就很难发现这里既有商一位数的,也有商两位数的。而教材的例题仅涉及到商一位数的,因此学生就有可能依赖模仿例题导致错误。

  对策:

  1、强化口算。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令人费解的是以前没有明确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广大教师却能将口算作为一项常规来抓,课改以后的课堂却很难见到口算的'风景。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2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现在的《补充习题》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四年级上册的《补充习题》对每课时计算设置了两课时的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课本练习相对不足的问题。但是在专项的计算内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每天练一下。正如沈重予老师所说,每天一题成能力,一天不练成问题。

  3、做好各学段的计算教学的衔接工作。只有所有数学教师都重视计算,将计算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来抓,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速算、口算的校内比赛,以此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第一单元 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

  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解决问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解决问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解决问题,并从中理解新旧解决问题的不同结构。

  三、不足之处

  不敢放手,课堂语言较啰嗦,师讲得多,生讲得少。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习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具体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现在提出要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比较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数学,与我一齐任教四年级的老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我力求使教学结构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领悟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此刻课堂及课余时刻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潜质和良好领悟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刻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忙,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方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我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到达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就应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领悟兴趣。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领悟,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刻和空间。正因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就应给他们时刻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领悟用心性。正因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钟爱“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三、学生的领悟态度不够端正。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领悟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领悟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我参与领悟的.过程、领悟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我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我不认真领悟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纪律也好了些,期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

  四、务必严格要求自我,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必须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样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咱们的事自我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正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必须要在规定的时刻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领悟习惯。

  改善措施:

  1、要进一步领悟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我的实践工作,透过自我不断地发奋,尽早构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领悟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简单、和谐的领悟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刻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领悟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能够让他们自我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领悟,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领悟状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

  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待自我改善,虽然前几个单元的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它给了我压力,我坚信它也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我前进。我会和学生一齐,不断发奋,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教学能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正确的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呢?我做了一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师生竞赛,激发学习欲望。

  上课教师先出示:(1)8×(125+11) (2)(100+1)×23

  (3 )648×5+352×5

  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个比赛,王老师口算,你们用计算器算,看看谁能获。

  结果教师又快又对,学生都很奇怪,教师顺势导入:同学们都特别想知道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用计算器都没有老师口算得快的原因吗?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设计思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出示例题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出示思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

  1、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

  2、那么等号连接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联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给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课件出示问题)生A:我发现左边括号外的那个数,写到右边都要乘两次。

  生B: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三、练习有坡度,前后有呼应。

  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练习的形式多样,课本上的填空题解决以后,设计了判断题和练习题,把学生易出错的问题提前预设好,而且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打下伏笔。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我特意把开始和老师比赛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学生非常有兴趣,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本堂课中新的教学理念有所体现,是一节本色的数学课堂。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自主探究环节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简洁,还可以再做斟酌。实际分配律的揭示过程与教案设计顺序有些出入,感觉效果没有预想的好,上课时对于教案的熟悉程度还有待加强。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演节目创设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同时也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这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刘翱翔、高景飒、李澳谈到的教室内物品等,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效沟通,使生活世界成为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尝试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然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介绍你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图上画角,给学过的.角排排队等课堂活动。还安排了时间表,这一道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想象出该时刻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再判断其形成角的类型。尤其最后一个小问题:“9点半、12时、3时的时候”,这是道提高题,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考查的不仅是角的知识,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学层层递进,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感知各类角,感悟他们的特征。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我执教的《温度》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度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负号的特征,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所有的学生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之上。生活化并非数学化,因此,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学习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

  在设计时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每天都接触的温度这一主题,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观察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体会温度高低比较的方法;在学习如何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时,从两个零上温度的比较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由易到难,渐进突破。

  在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我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认识了温度计之后,我先让学生比较两个零上温度,再比较二个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最后抽象比较-5℃和-20℃的高低,使学生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很好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将学习的坡度降到学生易于掌握的程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由祖国南边的海南,讲到北边的哈尔滨,首都北京,西南的拉萨等重要城市的温度,无不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增强民族自信心,爱国心。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第一次尝试讲科学公开课,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从何着手。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的这段话提醒了我,可以从观察入手来准备这节课。观察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它可以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

  有趣的动物谜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成功的引入本节课,为后边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通过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大胆的发问,提高小组间的组织能力。学生的为什么还真不少,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鸡为什么不会飞?小兔子为什么一出生身上就有毛?等等。

  接着通过观察日记、图片和视频的结合让学生观察兔子的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兔子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特征。知道了兔子的特点后教师展示几幅常见的动物图片,看看这些动物有没有和兔子相同的.特征。经过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就要考考学生会不会运用它进行判断。其中有个小男孩好奇的问:人是哺乳动物吗?

  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人是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是哺乳类。有的学生则反对说:可是人身体表面没有毛,不是哺乳类。这时教师就展示简短的人进化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便有了结果。

  山里的孩子信息来源少,见识也不多。对于鸭嘴兽、海豚、鲸、蝙蝠等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学生了解的较少。教师便在课件中展示了小海豚出生、长大视频、 小蝙蝠出生、长大视频,让学生在自己观察中解决心中的疑问。因此,本节课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运用其特征进行判断,无形中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激发了孩子们走进科学、走进大自然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刨根问底,溯本追源。从一次次活动入手,让孩子们明白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家的事,生活中只要用心、留心、细心,我们每个人都是科学家。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所以本段内容我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后学生还会出错。如:4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5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忘写,直接用22除以4而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竖式计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如: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这道题学生可以把832看作800,得出平均每批大约有200人,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由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试算832÷4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在十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情况下商0占位,十位上漏写了0,得出商是28;还有的学生直接把个位上的商写在了十位上,个位上却写上0,得出商是280。多数学生在计算中得出商是208。对这三种结果,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你认为这三种结果,哪个正确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结果为“208”, 分辨的理由有三种解释:(1)有的学生通过验算的方法得出208是正确的。(2)有的学生从估计商的位数入手,得出商不可能是两位数,所以208是正确的。(3)还有的学生结合做题前的估算结果,判断208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了孰是孰非。这时我让算对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算的,使全体同学同时感受到只有在十位上商0占位,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有了自己的探索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心情很愉快。

  3、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在学习了832÷4=208后,比较832÷4 与 8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832÷4和8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 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在仔细观察了两个竖式的写法,并且在小组里讨论后,形成了共识: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 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考试中较差项目的原因:

  1、选择题错误较高,特别是4、5题。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如果是整数还好判断一些,当各边是小数时,学生容易判断错。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知识点,学生不是很会应用。

  2、对于图形的拼组,课上没有让学生动手去拼,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如填空题第8题,错误率高。

  3、在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中,要求验算,有学生没有仔细看题,没有验算,扣分较重。

  4、解决问题有一道数学广角的内容,因为是选讲内容,没有讲,但有5分,做错的同学较多。

  5、最后一题统计,有部分同学没有规范作图忘记标数据,第xx小题的中从xx月到xx月的.用电量上升最快,电费相差多少,有同学没有考虑到要相邻的两个月之间来比较,从而出错。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多进行一些各类解决问题的练习,放到每节复习课中去,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2、严格要求学生要规范作图,虽然平时就已要求,但还是要多提醒,多练习,多强化,让学生从练习中去反复记忆作图的要求。

  3、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反复应用,如边长为整数、小数等。还有关系的逆用等都要掌握,复习手册上有相关练习,可以进行巩固。

  4、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不好,总会漏题或是看错题,要加强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制定了两个学习任务:

  1.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比较理解近似数1和1.0。

  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激情导课环节,我先创设菜场买菜付钱情境,又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回忆整数的近似数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在民主导学环节,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懂的知识。最后运用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时,主要依靠小组,组间交流互动。让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当学生还有表达不完整的时候,我再进行补充小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精确”到某一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省略这一位后面的尾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关于近似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任务二比较理解。

  . ≈1 ( )

  . ≈1.0( )

  1.思考有几种填法。把能填的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小组同学说一说近似数1和1.0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展示交流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近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用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第二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组交流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逐渐的打开了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自主探索到求近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搭建了合理的平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本单元要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題,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不能准确记住每一个数位的位置,数位与计数单位分不清楚。最后一点:“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后来有学生问我,什么是赤道。这里如果能改成“1000个小学生能站满我们的操场,那1亿个小学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这样在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1亿的大小,对大数也能有个清晰的估计。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教学反思07-18

数学教学反思07-09

数学教学的反思03-10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4-06

《用数学》教学反思03-24

关于数学教学反思03-26

数学教学反思《租船》03-19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