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学反思1
<<冬爷爷的胡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短小的篇幅中,作者从形、色、声几个角度去描绘,展现出一个冰的世界,描绘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但作者不是停留在纯客观的描绘“胡子”,结尾一转以“送给爷爷做拐杖”而描绘出孩子美好的心灵。想象力丰富,想象的境界优美。第一环节我让孩子们欣赏理解散文诗内容,想象冬天——冬爷爷、胡子——冰柱子、风——风娃娃之间的联系,想象散文诗所展示的画面,从中体验散文所表现的快乐、活泼的积极情绪。而后再熟悉作品,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本来打算分二教时完成,可孩子们学的投入、学的认真,一节课下来不仅能理解散文诗内容,而且能有感情的背诵散文,能干的孩子还能仿编散文;如,“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送给.....做.....”的'语段。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有的说:“挂在树梢,送给老师做教鞭,有的说:”挂在桥边,送给叔叔当尺用”,还有的。
看来,好的作品不但能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大班教学反思2
《蚕豆花》歌词:
蚕呀蚕豆花呀,一呀一排排。
像蝴蝶哟哟哟哟飞田间,
呀,像蝴蝶哟哟哟哟飞呀飞田间,哟哟哟。
风吹翅膀呀,一呀一闪闪,
变成豆豆哟哟哟哟睡田边,
呀,变成都豆豆哟哟哟哟睡呀睡田边哟哟哟。
兴趣是幼儿的关键,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蚕豆花》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下面是我的一点课后反思记录: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为使歌唱活动更有意思,我尝试采用许多了多种演唱方式。如让幼儿听着有节奏的音乐走成一个大圆圈,幼儿手拉手在圈上进行演唱,然后挑出唱得好5、6名幼儿在里面面对大家站个小圈进行演唱,也可让边上的幼儿拍手或为他们拍照。然后让边上幼儿说说他们唱得好在哪里?提醒幼儿用自然地声音演唱,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然后继续刚才的演唱方式,根据情况提不同的要求,如让幼儿在唱“哟哟哟哟”时要唱的既轻巧又好听。在活动最后我把游戏的方式融入歌唱活动中,邀请一名幼儿做小蜜蜂,飞来飞去,其他幼儿进行歌唱表演,小蜜蜂看谁最棒就在她头上用手指点一下表示采蜜动作。一改变方式后幼儿对这首歌的演唱兴趣又进一步提高了。在一遍游戏后,我加入了间奏音乐,要求“小蜜蜂”在间奏音乐时去找一个小朋友一起扮演蜜蜂,游戏继续。随着新的方式改变幼儿越来越投入地进行表演唱,高昂的兴趣始终保持。后来我还让“小蜜蜂”带着粘纸小五星出发,在谁那里采了蜜,就奖励这个幼儿一个五星。当活动结束时,许多幼儿还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游戏。
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好多活动,幼儿不敢兴趣,有时候也许是教材本身的问题,但我想更多的时候也许是我们教师没有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吧。今天的方法也许很好,但是用在每次活动中幼儿就会厌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变动自己的教学策略。
大班教学反思3
新学期第七周了,孩子们的生活行为习惯还算过得去,但有一件事处理起来总是让我有点头疼,那就是午睡。
每天饭后在组织孩子午睡时,我班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长时间也不躺到床上,而已经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拨弄着自己的小手,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窃窃私语。每次我都“命令”孩子们赶快睡觉,孩子们有的调皮地扮鬼脸,有的嘻嘻咯咯地笑,好长时间也不能安静下来,真是让我头疼。
周二午休时间又到了,小朋友们又和往常一样,看到孩子们即使躺在了床上也不想睡觉的情状,我正皱着眉头琢磨着应对的办法,忽然,我看到宋晨心小朋友正趴在床上抱着一本故事书看得津津有味,看着她安静乖顺的样子,我忽然灵机一动:“我何不让孩子们听故事?”既能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又能以此来要求他们学会遵守纪律。
想到这,我赶紧地问道:“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想!”孩子们齐声答道,眼里放出了光彩。
“那好,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不过,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躺下来,安静下来,才会讲故事呢。”
一个小朋友马上对还没有躺下来的小朋友说:“你们还不快点,老师要讲故事啦!”那些还没躺下来的小朋友一听,马上躺下,安静下来。
于是,我就讲了一个故事。讲完了,有的小朋友央求说:“老师再讲一个吧!”我问道:“还想听?”“嗯嗯!”孩子们点头应答到。“可以,可是,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以后每天午睡前老师都给大家讲两个故事,讲完后,小朋友们都要乖乖地睡觉,否则,我是不会给大家讲故事的,好吗?”
孩子们听了都纷纷答道:“好!”我点点头:“好,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
我讲完了故事,果然,小朋友们都很听话,不一会儿,都安安静静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小朋友们果真又快又安静地躺到了床上,等着我去给他们讲故事呢!而且,等我讲完了,孩子们也很遵守我们的'约定,很快安静地入睡了!
看到孩子们乖顺的模样,我暗暗地高兴,同时也深深地感悟到:对幼儿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的动机,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实施教育的一点智慧,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大班教学反思4
沙包是孩子们熟悉并且经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沙包来贯穿在整个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得到锻炼。因此本活动理念是运用沙包游戏,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以愉悦地心情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本次活动目标首先是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夹包跳、钻爬等综合能力。其次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我在设计活动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听音乐自由进场,然后进行热身运动,抖抖手,抖抖脚,在放松的音乐节奏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乐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们好奇、爱探索,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让幼儿说说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让幼儿找一个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在活动过程中,我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提醒、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夹包跳、钻爬的能力。这样既让让孩子们学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为后面的比赛做了铺垫。在比赛运沙包的游戏中,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先学小乌龟背着沙包(钻过山洞),头顶沙包走过(小桥)。再学小兔双脚夹沙包,再把沙包扔进仓库(呼啦圈),幼儿表现的非常活跃,都很投入,幼儿很喜欢玩。第三部分是放松活动。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让幼儿自主进行的,使幼儿感到高兴和快乐。
但我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孩子们探索沙包的玩法时,没有引导他们合作玩同一个沙包。
2、在给孩子们分组进行比赛时,可以让幼儿自由进行组合,而不是教师进行分配,活动后应及时进行小结,让孩子们知道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比赛优胜者要及时给与奖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学反思5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这一教学活动后意识到的,其中存在许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我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大班教学反思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8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盒,幼儿在分“小饼干”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
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大班教学反思6
沙包是孩子们熟悉并且经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沙包来贯穿在整个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得到锻炼。因此本活动理念是运用沙包游戏,透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用心性,使幼儿以愉悦地情绪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本次活动目标首先是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夹包跳、钻爬等综合潜力。其次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我在设计活动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幼儿听音乐自由进场,然后进行热身运动,抖抖手,抖抖脚,在放松的'音乐节奏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乐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们好奇、爱探索,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让幼儿说说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让幼儿找一个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在活动过程中,我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透过提醒、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夹包跳、钻爬的潜力。这样既让让孩子们学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为后面的比赛做了铺垫。在比赛运沙包的游戏中,我创设了搞笑的情境,让幼儿先学小乌龟背着沙包(钻过山洞),头顶沙包走过(小桥)。再学小兔双脚夹沙包,再把沙包扔进仓库(呼啦圈),幼儿表现的十分活跃,都很投入,幼儿很喜欢玩。第三部分是放松活动。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让幼儿自主进行的,使幼儿感到高兴和快乐。
但我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孩子们探索沙包的玩法时,没有引导他们合作玩同一个沙包。
2、在给孩子们分组进行比赛时,能够让幼儿自由进行组合,而不是教师进行分配,活动后应及时进行小结,让孩子们明白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比赛优胜者要及时给与奖励,这样能够增强孩子们的用心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学反思7
署假时,同事小金对我诉苦,说他儿子性格怪僻,这让他很苦恼。原来,小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孩子一直放在老家,去年才接回身边。小金原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可是儿子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任凭小金怎样努力,孩子表现的都是冷冰冰的,对于他示好的许诺也表现得无所谓,他眼圈红红地问我:“你说,我是不是暖不回来他的心了?”
我安慰他:“先别急着下结论。按你说的情况,孩子恐怕不是不适应新生活,而是心理有点小问题。如果人经历过欺骗或遗忘,失望情绪叠加,会激发心理的自我防护机制,就会表现出多疑和冷漠。这可能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小金不太接受我的分析:“我知道你懂点儿童心理学,但你说得也太玄了,看护儿子的是他亲奶奶,疼还疼不过来呢,怎么会欺骗?”我告诉小金,有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欺骗不是恶意的,甚至可能是善意的。然后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四五岁的孩子一直期望能跟母亲一起去赶集,可母亲因为担心路途遥远孩子走路太辛苦,哄孩子说只要他早上起得来,就带他去。本以为孩子肯定会睡过头,没想到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惦记着去赶集,母亲却食言了,最终没带孩子去。
然后我问小金:“你说这样的孩子对大人能有信任感吗?”听我这么一说,金亮立即想起一件事:“我儿子4岁时,有次给我打电话哭诉,说奶奶骗他。一问才知道,我妈妈带他去商场玩,他看中了一个玩具火车,非要买。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怕孩子闹,我妈妈就哄他,说回家取钱再来买,儿子就乖乖地跟奶奶回家了。结果奶奶却食言了,没给他买。儿子哭闹了好一阵子,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劝他听奶奶的话。我妈妈也曾说过,小孩就得哄着,先哄过去再说,不然孩子会在外面哭闹,丢人。根据我妈妈这种理念,想来这样的事情一定常有。”说到这儿,小金若有所思,“怪不得儿子有次跟我说,大人都骗人。”
我说,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大意,要赶快纠正,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以后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我建议小金立即行动,有意识地重新树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只要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对孩子的.多疑、冷漠,则要淡化处理,因为那只是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心理防护,当信任建立后,防护自然会解除。
前不久,我见到了小金的儿子,孩子已经和同龄孩子一样活泼顽皮,对小金也十分亲密。小金说,看到孩子恢复童真,他特别欣慰。他说这几个月有意识地让孩子树立对他的信任,答应孩子的事他就坚决做到。开始孩子不冷不热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状态逐渐改变,愿意和他亲近,也开始相信他了。当然,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或者他做不到的事,他会坚决说“不”。开始他还有些担心,怕刺激孩子,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做不到的事他耐心和儿子解释,儿子一般都会理解。“现在孩子性格变好啦!”小金高兴地说。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仍然信奉孩子要“哄”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年纪小,有了不合理要求时,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哄一下没关系,过后孩子就会忘掉哭闹的根源。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因为孩子虽然能忘掉事件本身,但被欺骗的感觉却会留在心里,进而影响到他的性格和对人对事的看法。正确的做法是,能答应的和应该答应的要求,尽可能答应并坚决做到,反之,要直接拒绝,哪怕孩子哭闹也不能假装答应来哄骗孩子。“哄”孩子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对孩子赤裸裸的欺骗,会导致孩子多疑、冷漠。要想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家长万万不可“哄”孩子。而这一点,早在20xx多年前曾子就已经做到了,他以“曾子杀猪”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对孩子信守承诺的典范。
大班教学反思8
十一月,我园开展了三年以内教师汇报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上,我设计了大班美术活动《我看我家》。这是当时的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节活动。
在活动设计之初,我向幼儿发放了相关的调查表。为了让幼儿有相关经验,我们的调查表上要求将家里某一房间或角落的布局画下来,或者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孩子们基本上都认真地完成了,相信他们也对家中的布局有了更进一步的印象。接下来就是准备孩子的操作材料了。原本想:只给孩子一张白纸,让孩子将白纸当做是一个房间,在房间的各个地方画上家具、摆设等。但是在游戏中请个别幼儿尝试了以后,发现效果不理想。首先是家具等的角度问题,有的家具,比如像床的话,一般画的是从上往下看的平面,而如果椅子、桌子也画从上往下看的角度的话,四个脚就看不到了,画出来根本就看不出是什么。为此,我请教了我们的`园主任陆老师。她认为可以将白纸用线条分割成一个立体的画面,即左、右和中间各一面墙,加上下面一块和三面墙体连接的地面。然后请幼儿将房间中各个地方的家具、物品一一“放入”相应位置。考虑到家具肯定会靠摆放,难免会遮住地面或墙面的分割线。所以又将这些线条改成虚线,等吧房间里的物品都“摆放”完毕以后,再请幼儿将没有被遮住的线条描成实线。孩子还可以将前面上的窗户、门等画上去。
在活动开展时,由于我的一时疏忽,没有强调最大的一块是地板,应该放在下面。导致有几名幼儿画反了,将地板放在了上面。而且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没有充分计算好时间,将用颜色表现画面这一点设计了进去。但是上下来以后,发现其实不涂颜色的话,时间刚刚好。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有来得及涂颜色,只有一小部分比较快的,刚开始涂就要带上画讲评了。于是涂色只好留在下午的时候进行。而讲评的环节也只是几句带过,几个画得特别突出的,我也没有来得及请他们介绍。这也是活动中的一个失误。
大班教学反思9
——幽默对待因受挫而生气的孩子
今天的数学活动是“找出数字的好朋友”,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说出了黑板上的数字的好朋友,即少一和多一的数字。但是一向被爸爸妈妈捧在天上的朵朵却连着说错了两个,我请她坐下来再好好想想,待会儿再请她来找别的.数字的朋友,转而请了别的小朋友。没一会儿,坐在莉莉边上的小朋友大声喊道:“老师,莉莉哭了。”莉莉一直被爸爸妈妈宠着,很少受到挫折,因而一小点的挫折就让她感觉自己很受伤很委屈,难受地哭了起来。莉莉没有找到数字的好朋友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单纯的鼓励她“其实你很棒的”这样的话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正所谓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我就要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其从她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案例实录:
教师:“呀,你们听。数字宝宝8正在哭呢!呜…呜”
幼儿:“老师,哪儿有哭声呀?”
教师:“你再仔细听,呜…呜,听见了吧!”
幼儿:“老师,好像真的有哭声呢,我也听见了。”
幼儿:“我好像也听到了呢,真的有,它在哭。”
孩子们被我说的像真的一样的描述给感染了,感觉自己真的听到了数字8的哭声。此时莉莉已经进入到我说的情景中,但是没有很积极的融入,依然在旁观。
教师:“我来问问它,为什么哭呀?”“哦,原来是没有好朋友了,它觉得很孤单。它还说,莉莉是她的小主人,她一定能帮它找到好朋友的。”
莉莉:“老师,对,我是8的小主人,我可以的帮它找到好朋友的。它的好朋友是7和9。”莉莉显得很激动,也很自豪。
教师:“你们听,数字8笑了。哈哈…哈哈,莉莉帮它找到了好朋友,它不孤单了,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儿了。它叫我谢谢莉莉呢。”
分析:如果在莉莉受挫时教师置之不理,任由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莉莉就有可能因为这次受挫而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不自信,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减弱。而教师用风趣幽默的态度设置情景,巧妙地帮助莉莉搬掉这块绊倒自己的石头,让她从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重新回复自信。
大班教学反思10
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语言的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开展的社会活动《有用的椅子》其中一条目标就是“欣赏不同造型、不同用处的椅子,说说自己的想法。”那在这节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图片大胆的进行讲述。让幼儿讲述,教师的提问我认为是影响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回忆整个教学活动,我认为在这节教学活动我的提问为师幼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1.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导思性
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尽量避免这样的提问,特别是针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更好的让幼儿进行思考性的问题,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例如:第二环节中关于轮椅的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椅子?它与我们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哪些方便?等等,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导思性。
2.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其中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欣赏独特造型的椅子,这些椅子的造型幼儿是没有看过的。当孩子看到这些椅子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兴奋起来,趁这个时候,我就给孩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能发挥想象的问题。孩子虽然一开始不知道这些椅子是怎么使用,有什么特别的功能,但是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们就根据问题观察、想象。我认为这个环节我所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给我的反应都是特别好的。
3.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这一点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都有体现,因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幼儿进行回答了,他们回答完之后教师能够接的的上,不会让自己提出的问题绊倒自己。
4.提问要注意抓住重点
这是一节社会活动,主要让幼儿欣赏不同造型的椅子,观察外形的不同,了解它们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所有的问题主要依据这方面这经提问,整个活动的重点教师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时时刻刻引导幼儿,不偏离整个活动的中心。
我认为这节教学活动开展下来还是很不错,当然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的回应还可以在有针对性。
大班教学反思11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案例背景:
美术活动《狮子》选材于安徽省统编教材大班上学期,大狮子形象夸张、威猛,是小朋友们十分熟悉喜爱的一个动物。因此,在本学期的园本教研同课导构活动中,我们大班艺术组的两位老师协商后选定了这一课。为了将这一节课传授好,成立了以盛于兰、王春荣、汪渊老师和我四人的研讨小组,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差异,共同对原教案进行了调整。
案例呈现:
大班美术活动——狮子
原教案调整后的教案我的思考
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美术教学中,将语言作为一种内在的活动,贯穿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
3、《狮子王》碟片、电视机、VCD。
4、范画一张,狮子图片一张。
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什么动物长一头漂亮的鬣毛?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狮子。
(1)提问:你们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教师小结,
4、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
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过程:
1、放《狮子王》碟片片断。
2、谈话:
(1)你刚才看到的`狮子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狮子是食肉动物。皮毛是金黄色的,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有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有的狮子被运到动物园,供人们观赏。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小结:我们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捕杀、破坏生态环境。
4、出示范画
师:你们喜欢狮子吗?瞧,老师这里有几只狮子,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6、幼儿作画,老师指导(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画出狮子的生活场景。
(2)画出一只公狮子,也可画出狮子的一家。
7、幼儿将自己的画编一个故事与同伴、老师分享。动画的播放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幼儿对直观的事物接受较快,也很感兴趣。
让幼儿对公狮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了幼儿对狮子家族的了解。
在传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进行品德和环保教育,一举三得。
欣赏教师的范画,旨在给孩子观察之余,以美的熏陶。
示范画法,给幼儿直观的印象,介绍了几种鬣毛的表现形式。
音画合壁,使五大领域自然融合。
旨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
案例反思:从活动过程来看,虽然思路清晰明朗,但从课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与老师范画中的狮子没有什么区别。失望的同时,我不禁要问自己活动中我给自己按排了一个什么角色?冷静思考之后,我想还是没能走出旧模式:先是教师示范、讲解,再幼儿模仿或进行简单的创作。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简捷,殊不知它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活动之后,一些问题总是在困扰着我:怎样能让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怎样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乐?于是,我又重读了《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一段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本次活动调整为下面这个过程,也许效果就会有所改善吧!
围绕欣赏范例,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幅为教师作品:这幅画叫什么名称?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只公狮子的?这只公狮子在干什么?它在哪儿?通过这一环节,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公狮子的形象特征;二是让孩子们意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画面醒目的地方。另外,让孩子们体会到公狮子鬣毛造型夸张的特点。
然后再出示第二幅幼儿作品:
图上有几只狮子?它们都是谁?它们和公狮子区别在哪儿?它们除了在一起做游戏,还会到哪儿去干什么呢?这一环节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为孩子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接着再将第一幅和第二幅画比较:
这两幅画中的公狮子有什么区别?鬣毛还有哪些画法呢?这两幅画都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
这一环节的提问突破了重难点,开扩了孩子的思维,为孩子们打开了想像的窗户。
最后教师再提出请小朋友们为狮子照张像时,孩子们肯定都能大胆地进行。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虽然因讨论花去的时间过去示范讲解多了,但我认为这一环节肯定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许这就是以前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反复关照要画得跟老师不样,但大部分幼儿还要照样去临摹范例的症结所在吧!
活动给我的收获:
1、幼儿时期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养成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认识,乐于表现不一般的认识和习惯。
2、美术创作是一个极端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构想与表现,但个人的思路毕竟是有限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既不会对集体产生干扰,也不会限制其他幼儿的创造。相反,我认为是对幼儿创造的推动。但如果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已经错过了,其意义就非常小了。
大班教学反思12
《拉拉勾》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表现的内容非常有趣,既有情节,又有细节。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
活动前,我预设了一个故事情节,两个幼儿生气了:“你们猜猜,他们俩为什么会生气啊?”小朋友都积极踊跃地回答。“我觉得是他们俩吵架了。” “我觉得是他们俩在抢玩具。” “我觉得是他们生气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情景表演,最后我还和小朋友一起做表演。孩子们都沉浸在这种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我突然听到小朋友说:“老师我也要表演。”我顺着小朋友的话:“好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表演。”于是,我和孩子就互换角色演唱这首歌。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们是不是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的表情来创编呢?”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做着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动脑筋,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关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生成,经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导、回应幼儿创编的多样性和积极性。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活动,尤其是老师创新的表演、做动作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非常高。
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大班教学反思13
最近听到一位妈妈说:“孩子太争强好胜,不知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案例分享:聪明、漂亮的彤彤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她的个性太敏感好强了,什么都想表现得最好。如果老师表扬了别人,没表扬她,她就会记得特别牢,非要下次争个表扬;还有做游戏、参加活动等,她都要抢在前面。虽然有好胜心很好,可以让孩子学会竞争,但是当她得不到第一时,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哭闹。
孩子“争强好胜”,这事得两说:它能让孩子积极进取,力争把事情做好;也能让孩子缺乏宽容心,不能包容别人,形成自我封闭、孤僻、的人格。
专家说: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父母的赞扬。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看问题容易钻牛角尖,比较极端和情绪化,所以好胜心表现得特别强烈。
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1、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会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比如,妈妈批评孩子画画不认真,不如隔壁的优优画的好,听到这话孩子干脆就不画了。
2、另外一种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或是做什么事情比不过别人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宣泄。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避免极端思想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一时的成败斤斤计较,赢了就把孩子大加夸奖,输了就骂孩子“笨”,责怪、嫌弃孩子。
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Tips:可以用故事、生活实例和成功榜样作为范本,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不压抑孩子的好胜发现孩子特别争强好胜后,成人不要压抑这个小小的“好胜者”。
Tips:1、把孩子的竞争心引到值得竞争的方面来,而不是事事拔尖、处处要强。2、教孩子学会不以“大哭大闹”来取胜。防止孩子通过好斗等不合理甚至是偏激的手段来争输赢。让孩子明白“胜利”来自于努力。
了解原因,讲清道理
有的`孩子异常好强、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有时孩子对大人的话不肯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成人要了解孩子不愿接受的原因。
Tips:这种原因可能来自各方面,如所提要求的内容是恰当的,但不合时机,孩子缺乏情绪准备;孩子对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或成人引导不够等。
这时,家长应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讲道理时,不能太抽象和过于深奥,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要特别注意反馈,允许孩子争辩和反驳。
放手让孩子多去磨练在日常生活中不溺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是很重要的。因此应更多地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培养坚强的内心。
小链接: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如日本的家长送孩子到中国参加草原夏令营,尝尝吃苦的滋味;美国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荒岛上,让他们懂得什么叫饥饿,学会生存;英国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长距离徒步行走,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韧劲。
所以,我们的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些困苦,尽量让孩子在克服日常种种困难中磨练承受能力和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良好心态,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大班教学反思14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从两节活动结合看来,看似枯燥的《认识日历》,通过故事的`形式变为生动、简单的方法确实不错,有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准备活动材料方面我恶魔能遇到了两难的境地,这值得我再一次的深思与探讨,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完善,让幼儿能更快乐的学习!
大班教学反思15
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堂课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课前准备很重要。由于这堂课课前从备课、课件准备、教具及资料等都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心里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学生。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件的展示,引人入胜,好多学生发出惊呼。“噢,太美了!”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上课兴致很高。可能是因为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步骤安排较合理化,情绪很投入,能跟学生一起去参与。把蜻蜓尽量美化得可亲可爱,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心。整个课堂气氛很愉快。
【大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教学反思06-07
大班幼儿教学反思02-27
大班教学随笔反思02-27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02-27
大班体育教学反思03-07
大班手工教学反思03-07
大班月教学反思03-22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03-23
大班优秀教学反思03-17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