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科普短文,这篇课文以环境保护为题材,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了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并将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
2.没有设计出很好的随堂练习。整节课老师和学生其乐融融,相互交流,探讨着“我是什么”,学生也很主动。但没有练习也是我这一节课的遗憾,应该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以问题导入,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通过反复思考总结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主要考虑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一、略读课文,说出对“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班的学生有的说是魔术师,有的说是水等等。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激发学生思考:我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朗读
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和课本上的词语是联系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要用图片和词语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落实,多写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4
要想教好孩子,必须自己先成为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语文课堂一定会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现将今天的课记录几点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似平常的范读,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范读就更加重要。面对《我是什么》这样一篇富有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课文,带领学生读好、背好,从而爱上语言文字与科学,是本课最佳的切入点。本节课,一开始便绘声绘色地将课文读给孩子们,他们很快就被课文内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课文当中,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有变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谁能不乏味呢?孩子们听到老师读得如此开心,也很想读一读。于是,在教师读完之后,马上安排孩子们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课堂马上被点燃了。谁说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非得从单个的认字、读词开始呢?一篇好的课文,学生收获的肯定是多元而丰富,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文,读文的目的是为了习得方法,感受语言之美,通过感受语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进而更积极、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学习这一课时,出示了很多有关“云”图片。简简单单的图片,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奇幻而五彩缤纷的。白云好像棉花糖,乌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两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还有的像狮子吐出红宝石,瑰丽的童心将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话的`色彩。
三、通过师生的动作背诵,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动作背诵,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使用的一种背诵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来很长,但在本节课中运用的”动作记忆法“,很多学生当场便背诵了下来。这样的方式,既适合于教师,也适合于学生,简单而实用,可经常使用之。
一节好课,带给学生必定的丰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与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灵感触。常态课,亦有不一样的精彩!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5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力求做到少讲多读,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从二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做游戏的特点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到课文的猜谜情境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识字环节,我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练字,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本课设计是让学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课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6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习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老师出谜语,家里玩火(灾)。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揭示谜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汽)
小结: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三、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四、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引导启发: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拟人的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的是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来教,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和同桌一起读,然后在去掉拼音试读,在学生觉得读好了的时候,再指名读词语、男女生赛读,孩子们很顺利的掌握了字音。对字义和字形的理解是放在读文中进行的,如“温和”和“暴躁”,学生回忆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情况,借以读出这两个词的不同感情,再通过自由识记和对比识记来记住生字“躁”。“浮”“雹”字的'教学是随课文学习的,在识记时运用了换偏旁、编儿歌等识字方法。识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飘”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了解云的不同变化。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有所欠缺,学生泛泛而读,没有深入文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范读引导。
对写字的指导也不到位,虽然抓住了“冲、池、黑”,指出了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不同写法,却只是重点指导了一个“黑”字,指导面窄了,点评如蜻蜓点水。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8
1、重视事物形象,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受和体验,能使课堂富于感染力,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我安排了观涛、听涛等的欣赏环节,借助视觉和听觉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形象地体会了大海的欢腾和热闹;在讲解动词使用准确性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课件上为动词设置相应的展现动作,“落”字缓缓下,“打”字硬实地砸下,“飘”字轻柔地回旋而下,配上雨点、雹子、雪花的艺术挂画,给他们讲解“雹子会砸裂西瓜”的生活实例,多种形式地丰富他们对水不同形态的体会,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表演课文,学生最后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到位理解。赞可夫指出:“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到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可见,只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形象,使阅读过程与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连接,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与课文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如我可以结合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
3、学习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习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习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习的高潮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图片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水的作用,学生受图片的导向影响,思路受局限打不开了,讨论也不如预设的热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资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9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他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一、激趣:
文中富有趣味地展示了水的各种不同状态,让小朋友们去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我由“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这个小谜语引入,抓住了雨和水的关系进行深入。又把整篇课文设计为一—个大谜语,引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小朋友们有了读课文,猜谜语的动力。认真读,仔细思考,带着任务去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许多同,学有了答案,但他们得到答案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通过第四段的朗读知道“我是水”,有的是读了第三段知道了“我是水当然还有许多课外知识丰富的小朋友知道雨、雹子、雪都是水变成的。总之有了兴趣,他们的学生过程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我便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谜底(雨、雪、云、雹)紧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示谜底时同时出示它们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将水的不同形态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很快认识了这四样自然景物。同时在认识“雹”时,随机教学生字,通过字音、字义,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生字。
二、朗读: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本堂课中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我让他们圈出“我”会变成什么;用“”划出“我”是怎么变成汽,又是怎么变成云的;用“”标出表示雨、雹、雪动作的词语,等等。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做标记,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这节课上,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比较扎实,而且形式多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
第一部分“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句子,自己读句子,读懂后,看着示意图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是怎么变成汽,又是怎么从汽变成云的。把课文的语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二部分云变成雨落下来、变成雹子打下来、到了冬天变成雪花飘下来,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落、打、飘”的用法让学生进行了讨论,能否换一换,并说出不能换的理由,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朗读指导,读好这三个动词的轻重变化,进而读好这三句话。
在学习课文第三目然段时,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领悟该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速去读好这句话,在不断地摸索、探究后,学生们能把这句话读得抑扬顿挫。
本堂课中的拓展也是一大亮点,在教学“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后,让学生,用“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说话练习,学生能说,而且说得很好。在学完1、2两个自然段“我”会变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还能变成什么,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答案:霜、雾、冰、露珠、彩虹等等,足以可见学生的思维之活跃。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将水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配上了文字说明,这说明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掌握得很好,而且还能延伸至课文。
三、不足之处
注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小朋友们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能够让小朋友们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课。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
一、立足整体,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多法并举,识记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认读,同时结合图片识记:“雹”、“稼”二字,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然后课件直观地出示课文中带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通过同桌对读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请两组同位对读展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识字、偏旁表义、儿歌、做动作等形式识记字形,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以小游戏对生字加以巩固。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让学生分组接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学完一、二自然段后,利用“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让学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平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课件出示水电站,拦河坝以启发学生。最后请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四、感悟提升,加强积累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课标》多次提到:“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1.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朗朗,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2.背诵、记忆加强积累。背诵记忆是加强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强,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背诵的指导,在学生读中理解了水在不同季节变成不同状态时,利用具体形象的板书,加深对水的循环变化的理解,并从中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让学生再读一、二自然段时,鼓励学生会背的背。第三自然段又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赋有情趣的语言“我们(水)在家里干什么?”认真读一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后回归整体读全文,鼓励学生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五、自主观察,自学写字
和识字教学一样,写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同样重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让学生说说字的结构特点,自己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再由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最后在书上描红、临写这个字。指导写字时,我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整个写字过程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特点,找出写好生字的关键所在,由学生自己来认识如何写好字,取代老师一笔一画地分析。
六、反思教学,凸显不足
本课教学中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处理的比较匆忙,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识字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一些,如: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器”(四只小狗张口啃骨头);“稼”(禾苗种在家门口)。
2.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总之,这与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有所差距。
3.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上也还存在不足。,整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牵”得太多。我应该放手让学生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要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教的内容。直到现在,我都还为此自责着,懊悔着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4.对学生的表现缺乏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学生的评价叶太吝啬了。整节课下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两三次。其实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我都应该给予他们评价的,如果我的评价多一些话,学生的积极性也许就更高了,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课堂点评应注重鼓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样性。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1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 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总之,作为一名教研人员长期与教师对话,能够有这么珍贵的与学生近距离的课堂接触,将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难能可贵,一节课下来,我为之感到收获颇丰之余,体会到教学研究任重道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2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写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成功之处: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摸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而且形式多样,充分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
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我由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云,雨,雹子,雪,这样起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2,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识字的巩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比如:器。学生说一条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长在家门口。灾。火的头上戴帽子等字,学生说的比较形象,便于识记。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喜欢。
3, 学习课文的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有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接读等形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注重了抓课文的重点语言。课文第二段写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飘,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正确使用了动词,又体会它们的'不同形态。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谁还能做什么事 在生活中水还有哪些变化 这个拓展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于生活,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
5,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 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 “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练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浇灌田地,饲养小金鱼,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 “急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沉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垮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难。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教学目标。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4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这节课上,我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年段重点,落实识字、写字。
课堂上我设计了猜谜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语。通过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和学生共同学习“冲”。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范写主讲两点水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学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又再度练习,提高了写字质量。
二、以读为本,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
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三、评价及时、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及时评价“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普通话真标准,可以当播音员了。”在展示学生书写时,我利用展台将写得好的学生的生字打出,对于写的好的.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对于没有展示的学生更是一个促进,他们为了也能被展示写得更好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质量。在学生讲解完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及时赞扬“你的讲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馆当讲解员了。”当学生读出雪花飘的语气后,我陶醉地感慨“我感觉到了,你真是飘飘而下的小精灵。”评价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他的优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应该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而我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07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11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23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热)07-09
(实用)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7-10
(优选)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7-09
(合集)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30
我是什么的教学反思09-03
(优秀)《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7-08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热]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