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3 10:29: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能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铁钉、玻璃、纸、布、木块、塑料块、夹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木夹)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

  2.(出示木块)我们把像木头和金属这样能制作成物体的.叫做材料。

  3.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自己和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2.分组完成观察活动

  3.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4.我们周围许许多多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那我们书包里的物品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5.分组完成观察活动

  6.汇报:你们观察了哪些物品?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7.我们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8.观察了这么多材料,哪些材料使用最多?为什么要大量使用它们?

  三、观察描述材料

  1.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呢?(每组观察一种材料)

  2.分组观察

  3.谁来描述一下这六种材料的特征?

  4.为什么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是呀,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性,大多数的物品并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做成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观察研究,你有什么发现与收获?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些常见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2

  (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物体是非常具体的,有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可以直接凭感官体验的特征,而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研究的是其很本质的东西,如各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必须在中学的化学课中才学习,故小学生很难把握物质的真正含义。材料可以作为这二者的中介,它比物体抽象,比物质具体,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概念,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如木材、玻璃、塑料、金属等。(二) 这是一节比较轻松的课,我没有准备一件器材,直接拿着课本和作业本就走进了课堂。从寻找身上的物品来判断材料,到寻找书包里的物品判断材料,最后寻找教室了的物品判断材料。在前面三个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材料名称就水到渠成了!课的重点部分教学完成很是轻松!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课本提供了木头这种材料的描述范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我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常见材料进行模仿着描述,结果显示:学生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描述这方面的能力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已经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容易导致课堂凌乱、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有效性!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自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语言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用几种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袋子,描述袋内物品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根据描述猜测物品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材料。)

  2.揭示课题

  师:金属、木头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

  1.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

  (1)请同学们观察小组其他同学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试着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

  (1)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并完成记录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3.观察描述一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征,生猜测是什么材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伸,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三、巩固发展

  1.观察教室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

  2.师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人们要用这样的材料制成这些物品?可不可以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呢?

  附: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金属纤维

  玻璃纸

  塑料木头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平等、轻松地探究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活动,获得“身边的物品都是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等科学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次,还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在组织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汇报时,当大家对制成某种物品的`材料(指可有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有疑义时,我请他们说出自己的考虑方法,然后在进行评价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调查制成物品的材料时,必须仔细观察物品,有机的进行了观察方法的指导。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太好。对于第二个观察活动的汇报时间过长,以至于“教室里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一活动没有进行,没有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其次,学生在汇报“铅笔是有木头制成时”,没有做出适时的、正确的指导,而是忽略过去了。其实,在小组活动时,曾有学生问起过我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将在交流时会得到正确答案,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不说是较遗憾的一个地方。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4

  《我们周围的材料》是科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小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开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适合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这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辨认来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学生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的设施,分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

  因为学生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当然,学生们在区别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书桌的桌面是木头还是塑料做的?电视机的外壳材料是金属还是塑料?墙上贴的是墙纸还是墙布……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小学生从寻找身边常见的材料开始,让学生先看教科书的提示: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等。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材料。

  学生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与小组的同学一起从身边的物品中寻找,首先看看自己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辨认物品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并记录在《小学生科学活动手册》第22页的表格中。再让学生小组汇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同时也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哪些材料用得最多。试着看看常见的六种材料的性质,为下一节课继续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打下基础。

  我们的教学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等方法初步认识、了解材料。材料是物质,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更进一步认识了我们的世界的丰富物质,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世界。热爱大自然。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5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单元的复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被省略了。

  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复习计划进行了改变。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6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语言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用几种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袋子,描述袋内物品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根据描述猜测物品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材料。)

  2.揭示课题

  师:金属、木头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

  1.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

  (1)请同学们观察小组其他同学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试着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

  (1)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并完成记录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3.观察描述一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征,生猜测是什么材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伸,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三、巩固发展

  1.观察教室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

  2.师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人们要用这样的材料制成这些物品?可不可以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呢?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8

  空气作为一种动植物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学生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它含有哪些成分?这一科学结论的得出经过了怎样的过程?这些学生是不知道的,所以本节课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老师不是直接给出实验方案和结论,而是明确提出探究任务和目的,直奔主题,分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经过老师设计的情境创设,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当学生设计出既科学又可行的方案后,老师及时评价他们方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创见,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之后,实验起来更加大胆和细心,当然,最后的结果可能与他们猜想的还是有差距的,这样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了,学生感到困惑时,自然就产生了探究新问题的欲望。在这样不断修正方案,检查失误或误差的原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形成严谨的学风。最后简介空气成分发现史,能使学生能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实验中的成功是多么值得欣喜,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培养了很好的兴趣。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9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土壤、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把课前准备的泥土袋子拿出来,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

  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

  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可以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怎样的变化。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三、全课总结

  (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许多小动物,同时,知道植物与土壤的亲密关系。

  四、板书设计

  小草

  土壤

  动物

  五、随堂练习

  (一)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二)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六、温馨提示

  在外出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概括本单元7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2.回顾几种常用观察方法,梳理各课的探究活动要点。

  3.指导学习科学阅读,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2.教学难点: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3分钟)

  1.谈话: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上一节单元复习课,对这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整理。

  2.回看目录,齐读课文题目。

  二、各课要点复习(预设30分钟)

  1.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复习

  (1)请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至少说出它的四个特征。

  (2)还可以补充新的`物体,让学生用所学方法来找物体的特征。

  2.一下1-2《谁轻谁重》复习

  (1)说说比较轻重的三个步骤(猜测——掂量——称量)

  (2)用称量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物体从学生文具中取得)

  3.一下1-3《认识物体的形状》复习

  (1)说说几个常见物体的形状。

  (2)说说固定的形状是如何影响摆放或堆放的?

  4.一下1-4《给物体分类》复习

  (1)根据物体的特征将物体进行分类

  (2)采用多种方法分类,并举例说说分类结果的不同。

  5.一下1-5《观察一瓶水》复习

  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在观察时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6.一下1-6《它们去哪里了》复习

  盐、红糖和石子,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

  7.一下1-7《认识一袋空气》复习

  (1)说说空气有哪些特点?

  (2)说说水和水、木块相比有何异同?

  三、科学阅读和拓展(预设7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21-22页的内容,提醒包括图片和文字。

  2.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提问拓展:学了这个单元,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物体

  观察方法——物体特征

  看-颜色、形状、大小、透明、流动

  摸-光滑粗糙、轻重、软硬

  闻-气味

  关心空气和水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1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2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物体是非常具体的,有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可以直接凭感官体验的特征,而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研究的是其很本质的东西,如各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必须在中学的化学课中才学习,故小学生很难把握物质的真正含义。材料可以作为这二者的'中介,它比物体抽象,比物质具体,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概念,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如木材、玻璃、塑料、金属等。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3

  这是一节比较轻松的课,我没有准备一件器材,直接拿着课本和作业本就走进了课堂。

  从寻找身上的物品来判断材料,到寻找书包里的物品判断材料,最后寻找教室了的物品判断材料。在前面三个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材料名称就水到渠成了!课的重点部分教学完成很是轻松!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课本提供了木头这种材料的描述范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我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常见材料进行模仿着描述,结果显示:学生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描述这方面的能力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已经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容易导致课堂凌乱、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有效性!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自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4

  首先回顾一下我上课的思路:本节课共有三个大环节:

  1、让学生谈以前对于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完成气泡图的填写;

  2、学生想出多种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塑料袋中;

  3、空气和水的比较,完成维恩图的填写。

  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谈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时,由于我给的时间少,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本来以为学生能够填写出来,结果汇报时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对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的成分、与动植物的关系等几个地方填写出来后,其他的两个空填不出来,在这里我应该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气泡图,并注意各气泡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太不沉着,缺乏随机处理课堂的灵活性,把这个气泡图空着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遗憾之一。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捕捉空气进而证明空气存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证据可以是感觉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课件提示大家,感觉到什么,看到了什么能证明塑料袋中确实存在空气,并提醒大家实验中注意合作交流,注意了实验品质的培养。在实验中学生充分动手了,但是我的目标指向不明确,致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降低了。很多学生都在动手做游戏了,拿着塑料袋玩或者在水里兜水玩,把找证据抛在脑后了,虽然也找到了几个证据,但我感觉这里我的调控能力太差,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应该有度,我没有控制好,学生在玩得时候都很有兴致,但是一回答问题就都沉默了,除了反复的那几个组长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的参与度很低,这也是这节课一个很失败的地方。遗憾之二。

  第三个环节比较空气和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它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借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动,我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东西,香水瓶、香、风车、扇子、泡泡器,让学生通过动手知道这些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风或看到一些现象,从而知道空气在流动。同时也和生活联系起来,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喷洒杀虫剂、空调暖气的使用等都与空气流动有关,借助课件展示风的利用(发电),风的危害等,这里我本想进行知识的拓展,可是又太过充分了,这个环节的时间过长,致使后面的填写维恩图环节没有了时间,只能留作课下去作,可是课下的效果与课上的效果相去甚远。遗憾之三。教材的处理和时间的分配上都不太合理。遗憾之四。

  有效课堂的设计体现在:

  1、导课时,由学生憋气的游戏,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揭示课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为下面填写气泡图做了铺垫。认为这样设计既简洁又利落,但是,实际的效果与想象的存在差距。

  2、实验材料的准备。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塑料袋中这个环节,准备了大头针、细线和水,期望学生能动手想出更多的证据。怎样知道空气在流动环节,准备了多种多样的东西,每个小组一种,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流动,这样既有了亲身体会又举出了多种现象,认为能节约时间,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费时较多。

  3、课堂上注意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时时注意了学生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最后,恳请各位科学老师不吝赐教,对这堂课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虚心接受,并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力求在各位老师们的指导中有所提高,不断进步!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六种常见的材料、尺子、眼镜、玻璃杯、铅笔、记录纸。

  【教学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会经常使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板书)

  出示:勺子、碗(金属)

  尺子(塑料)

  剪刀(金属,塑料)

  课本、报纸(纸)

  铅笔(木头)

  红领巾(纤维)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新授

  1.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材料?

  预设:皮鞋用的皮革、砖、水泥、陶瓷等。

  2.你能说出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东西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记录到笔记本上。

  3.你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这些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吗?

  预设:

  金属:有光泽、比较硬、导热、导电、易沉入水中。

  塑料:比较透明、轻、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中、轻

  紙:薄、轻、可以书写、易燃、可折叠、吸水

  玻璃:透明、用于建筑物上、隔风

  纤维:可以做衣服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来做成我们需要的物品。其实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自己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记录到书中表一中,在活动之前,先看要求。出示课件要求:(请学生读)

  (1)先观察再记录(强调必须要先观察)

  (2)分工合作,四人一组(前后两桌同学),边观察边记录到表一中。

  (3)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①、②、③……来做标记。

  (4)注意小组内交流要轻声。

  (5)讨论结束后,请快速坐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学生上前汇报展示,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出示物品展示)

  4、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物品由一种材料做成的,有的由多种材料做成的。

  四、调查书包里的物品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我们身上的物品,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学,那么书包里的东西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下面我们组内合作找一找书包里的东西,并记录到书中表二中,要求同上。

  (1)学生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师:看来大家都能挑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我来考考同学们,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门,窗,椅子,黑板,电脑,暖气,灯......)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常见的材料,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的物品可以由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由几种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有天然材料,也有合成的人工材料。

  你知道为什么金属的材料可以做成暖气,用纸来作成纸巾吗?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调查家中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记录到笔记本上。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一课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我们知道的材料;二、调查身边的材料。我对教学进行了一下安排,并对所教内容进行反思。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材料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纤维等,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性。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这五种材料都比较熟悉,其中对于“纤维”这种材料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纤维,学生总结是有困难的。我就来举例解释。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棉花属于植物纤维,动物的毛如:兔毛、羊毛等属于动物纤维。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突破了“纤维”这个知识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我分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物品。

  刚一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自己身上的物品了,不观察就开始记录。我制止了这种无效的探究观察。提醒学生在科学课上要用事实说话,必须先观察再记录,要尊重事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合作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我在这提出了活动要求。而且在要求中我还提出了,必须要先观察后记录。往往为了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我在学生汇报交流的环节上加了要求,就是一个学生上前汇报小组结果,其他三个学生出示物品进行展示。这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不仅展示交流的小组能说清楚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看清楚他们组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在听了章鼎儿老师的讲座《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我感到自己在处理一些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的环节中,不能大胆的放手,局限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探究活动要有更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10-20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04-14

《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03-25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04-05

《我们的手》教学反思04-06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4-06

我们的呼吸教学反思02-22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02-15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