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3 18:26: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国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画》教学反思

《国画》教学反思1

  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能学国画了。五岁左右的孩子,从生理角度讲,脑对手的控制力大大增强,达到了灵活运用笔的要求;从心理角度说,此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有想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的欲望,国画具有线条变化多端、墨色丰富多彩、水墨渗化奇妙无穷、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多姿多彩的画面的特点,恰能够满足孩子这样的心理需要。当然对孩子进行国画教学,必须先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为教材。孩子大都喜欢画小动物和色彩鲜艳的果蔬、花卉,学画可由此入手。

  学国画主要不是学绘画,而是教孩子学习认知方法、观察方法和思考方法。比如在绘画过程中,墨、毛笔、宣纸、水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有生命联系的.。墨的多少会影响画的干湿效果,水分的多少会出现浓淡效果,毛笔的轻重会影响线条的粗细效果。所有画的效果在宣纸上出来后又会被宣纸的浸润效果转化成另一种笔墨效果。这几者之间的这种生命关系与人的日常行为、处事方法息息相关,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国画》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国画》教学反思3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祖国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国画教学在小学内较难开展,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对笔墨的运用技巧很难掌握。在中国画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认真观察,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竖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分多、少会产生浓墨、淡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学生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名词,如运用中锋、侧锋、勾线、点厾等。

  二 、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道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以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习欲望。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中国画的临摹要临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俗话说得好,“学其上上,得其中中;学其中中,得其下下。” 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刚开始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容易学到的的事物,如一些房子、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其次,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技法上的收获,又要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中国画的欲望。

  四、展示学生作品,给以评价。

  为学生提供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国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学生心中的语言,了解学生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义“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学生情绪体验。

《国画》教学反思4

  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内容丰富,表现深刻,形象生动。国画与我们幼儿的生活比较遥远,与幼儿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幼儿对国画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是零。所以,国画生活化在幼儿的教学中是相当必要的。将国画融入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情感体验真实的联系起来。

  国画生活化,其一是将内容生活化,将所要表现的事物是生活中的',是幼儿经常看的到,见得着,摸得到的东西,是幼儿真实感受到的。经常性的带领幼儿去郊外采景,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周围事物、花木有心的去观察,去研究。

  除了内容生活化以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应生活化,让幼儿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该研究和探索的。教师应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更生活化,更简单易懂,同时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在教学中有机的运用和发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的。

《国画》教学反思5

  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中国画

  本课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段及审美创作理念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画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方面,本节课的讲授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通过课件的图片欣赏和通俗的理论解析以及一些外延知识的补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达到对本课的目标知识吸收并理解。

  存在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存在阶梯性递减——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不过从常识到理论本就是一个阶梯性的难易递进。再有就是课堂设计互动环节欠缺,教法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当然普通高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客观问题。

  改进方面:1、在讲授中国画的审美理念和美学追求这一环节时,课件中的图片对比可以再加入两张西方绘画(一张具象写实作品,一张抽象作品),这样通过现实景物+西方写实作品+西方抽象作品+中国画作品的对比欣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画“不似之似”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2、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更好的问题和场景设计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国画》教学反思6

  中国画《小猫》是小学中国画系列课中很受欢迎的课型,儿童喜欢小猫,其形态天真可爱,而中国画线描的技巧,又是儿童在绘画上最喜欢表达的手段。基于这些,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识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课件,从观察入手,掌握猫的基本形态。欣赏儿童作品,来激发兴趣,达到直观形象的目的。在老师作画时采用儿歌形式概括其步骤,学生易记、易掌握绘画步骤。同时,抓住给猫添画背景,进行基本技能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克服过去的“以画代教”和纯技法的毛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画小猫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机地收到思想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笔墨技巧时,简化传统的.笔墨过程,强化水、墨、色的交相呼应,使画面具有现代感。在用笔上,只让学生了解中、侧锋两种用笔方法,使他们感受到这两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粗、细变化即可。在用墨上,只让学生感受到墨色在白纸上的对比作用即可。所以,每每看到儿童能轻松快乐地作画,作为教者,我感到非常愉悦。

《国画》教学反思7

  篇一: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如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只有第第九册才形成了一个较多内容的单元。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美术总课时数的减少(每周一节)。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中国画,还没有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

  1 、突出示范作用。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的“图像冻结”方法,将一张“完整”的图画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虽然课堂内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2 、创新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

  3 、改变学习内容。

  “儿童水墨教学可以从临摹开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笔一划模仿前人的方法,势必束缚少儿想像思维、压抑学习水墨的积极性,甚至把少儿教成小大人、小老头。”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再如:《水墨构成练习》。水墨以线条和墨块为造型语言,与西方构成的点、线、面有着某种默契的相通,把图案课和国画课结合起来,如国画中的各种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她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篇二:国画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习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习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习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篇三: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重要途径。我自己在小学时也接触过中国画,可能那时不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不但自己画,还要教学生画,才发现中国画教学是一个如此磨人的工作。

  国画的教学一直都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打基础慢,

  练习的时间又不可能很多。儿童水墨教学一般从临摹开始,由于材料、设备的原因可能连可怜的几课国画内容也会被省略不上。即使有课,主要手段也常是让学生临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就是示范。不单是平时上课,兴趣小组上课也是这样,因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中国画,还没有熟练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在少量的时间里,老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中,有两中教学方向,到现在为止我教的是传统国画:我先示范一张范画,学生便临摹,重复练习。我发现这样子学生国画学习缺少积极性,可能是画惯了儿童画,不习惯了,这样画画没有了生活体悟,让他们跨越几代文化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势必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目前>素质教育提倡的主体性发展也格格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降低,虽然当他们画出一张完整的画后会有一点成就感,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安,可能这样的教法成人化比较严重,不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因此,我想试试另一种方向的毛笔画教学,就是用国画工具进行勾勒填色画儿童画,这种方法突出了儿童的趣味和想象,但是这样画出来的画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还能称之为国画吗!的确,新课程强调的要打破传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学习,但是,如果什么东西都拿来破,那传承又从何说起,又如何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散,可基本功怎样体现呢?这个问题从第一次国画课到现在都一直让我矛盾着。其实我还想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实物写生,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说到就能做好,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总说我们副科老师没有压力,可想到接下来会有各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烦恼,但必须要静下心,三思而后行,纯传统的国画肯定是讲究基础技巧的,由此,我是否应该坚持我的方法,但毋庸置疑,小学生初次接触国画,要打基础那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时间上不允许。如果就让学生用国画工具画儿童画,那是不是又失去了中国画的真谛呢?而现在所谓的创作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回事?用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讲:可能良好的功底只是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对小学生来讲,“创” 的主要内涵就是把学过的作品进行“套”和“变”的构思,“创”的成功建立在积累模仿作品的基础上。不止是小学生,大人也一样:比如要作一幅给老人祝寿的画,那么他立刻便在脑子中浮现曾经学习过的寿桃、绶(寿)带鸟或者青山、松树等,然后将他人的国画在构图尺寸等方面做适当变化。对于多数国画教师,模仿学习时间比较短;“创”则是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只有少数人能学会的。所以让小学生在传统国画中进行“创”真的很难。

  但不管怎么说,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对他们文化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这是实践证明的,就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在学花鸟画之前对植物的了解真的很少,但经过几个暑假的国画>培训,我不只是学了国画,更是在学习中认识了很多花花草草,还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长季节及药用价值等特点。而且,我发现经过恰当的引导,国画还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这些从学生的画画习惯和画面效果中都能体现出来,我们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造,画出个性,画出感情。

  

《国画》教学反思8

  国画课一直的我不敢尝试的,因为我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国画一般都是临摹一些画,然后教师一笔学生一笔,会比较枯燥乏味。但在听了几节小学的国画课和本校自闭症班的一堂国画课后我也准备试一试。连自闭症的孩子都可以画,那聋孩子要好多了,肯定也没问题。

  为了让初次接触国画的学生能喜欢上国画,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一、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这样太单调,而且对学生也缺少吸引力,所以我主张一切可以入画的东西,让画贴近生活。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校园生活”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国画教学开始就一定要把基本技法传授于学生。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很重要,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能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国画的材料除了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这种传统的方法作画外,我还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工具来作画。如棉签画,通过棉签沾取国画颜料在宣纸上作画,这种作画方式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对于还不能很好控制毛笔的他们,棉签这种工具十分的`安全又能表现出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让学生有一个过度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子换成软软的毛笔学生有点不适应。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材料应用上体验到水墨效果的多种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国画童趣天成,效果强烈,自由舒展,保留他们的童趣同时又能了解国画的精髓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国画》教学反思9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小学生重点是从课堂学习中了解我们的美术发展史,认识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特别是国画的教学。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习技能技巧呢?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

  在五年级三个班的中国画教学中,我有目的的进行了实验,有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演示每一种题材的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临摹,自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变化和创作。另外一些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但是不给学生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分析课本上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临摹、创作作品。

  通过这几节课的练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以前学过中国画的同学,其余的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这几节课的比较来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

  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相象,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这应该是我们美术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

  

《国画》教学反思10

  1、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四幅名家中国画作品《虾》《井冈山》《太行丰碑》《立轴》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这几幅中国画美在哪里?”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本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是让学生把国画山水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国画山水的意境。本课从各类名画逐一展开,体会国画的诗情画意,最后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展评,教学设计紧凑有序。整堂课抓住国画山水中的“诗情画意”,以此展开由浅入深的讨论,分组欣赏讨论和教师示范,学生取题,充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感受国画山水的诗情画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国画》教学反思11

  我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不少年头了,虽然说我不专业的美术科班出身,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水墨画的教学或多或少有不少的感慨,现在的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我们祖国的国画在世界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者更有责任将水墨画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它蕴藏的文化涵义。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水墨画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连有名的国画大师都不知道,谈及对国画的.认识,他们也多表示国画的内容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所以不喜欢,他们的回答也让我觉得汗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这个方面是必须加强对中国画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水墨画,并且能够画出水墨画。

  但是水墨画在当前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美术老师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老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失去了水墨画的韵味。

  出现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本人也认为上好国画课,要搞好水墨画教学,还真是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画水墨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用毛笔不打草稿直接画出造型,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更不用说控制水、墨、颜料在宣纸上的变化了;第二、学习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操,小学生还正处于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阶段,审美能力也还在形成阶段,当然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第三、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受现代电视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喜欢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

  鲜艳的图案,对传统的水墨画豪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就更加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多加的努力学习和专研关于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我们中国水墨画方面的知识更是有待于提高才行,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让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国画》教学反思12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的第1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分类、工具等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笔墨、韵味、形式等方面感受中国画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认识中国画,喜欢中国画。

  本课以猜竞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拍卖画的价格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讲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简单讲解后为加深学生认知,出示国画作品,强化学生认识中国画的题材,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从中感受中国画带来的魅力。又通过中国画作品与实物的`对比,层层深入教授中国画意在于似与不似之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本课我在准备的时候,内容比较丰富。相同的是内容多而导致整体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条理不够清晰,很多概念提出之后,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展开,例如:墨分五色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怎样分辨。其次,对比中国画环节,我在引导学生方面欠缺,对比阶段目标是导出写意与工笔两种技法,学生回答不对时,我没有做相应的指导。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再丰富、灵动一些和学生再贴切一些:例如:多欣赏。

  还有就是,虽然知识点都能强调,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较为模糊、松散。问题设置不太明确,例如:写意、工笔引入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未能理解,学生回答不到点上。我的口头语也比较多,评价语言贫乏,经常重复学生回答。个别地方交代不清,引导不够,例如:写意画与工笔画这两种画法学生没有明白。语言也欠准确,例如:写意画中一句“画得简单”是不准确的。对比生活中的虾和齐白石笔下的虾找不同的问题,设计也欠层次与精准,显得宽泛。让学生盲目地猜,之后老师总结,不如提出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探索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诗书画印结合的《墨梅图》讲解内容有些片面,概念不够清楚。比如:画印的位置与作用,概念太笼统了。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材料,在纸的介绍上,可以结合画法,如果能有一些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一下,更能加深学生认识。在讲到中国画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以让学生来找一找,发现身边的中国画的运用,既能巩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通过讲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了我的不足,以后我在讲课时要注意:

  (1)导入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再多一些,比如:游戏,体验都是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3)提出问题要更加简洁,准确;

  (4)评价语言要更加丰富;

  (5)注重讲授知识的准确性。这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地成长,把课讲得越来越好。

【《国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国画教学反思04-08

国画教学计划六篇07-22

国画教学计划汇编9篇07-22

国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2-11

国画教学计划范文集合5篇06-20

国画教学计划范文集锦6篇06-08

大班中国画教案11-1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11

教学的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