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
《有趣的汉字》,整节课围绕着一个“趣”字展开,德育的渗透,习惯养成贯穿其中。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20课《有趣的汉字》,这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激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经过欣赏、总结、想象,能抓住表现对象的重要特征来用象形字的造型方法进行夸张设计几个简单的象形字,能较为明确地表达字的意义,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节课与一年级语文教材相呼应,让学生对我国汉字象形造字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有趣的汉字》一课:在教学中我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设计创作“图画文字”。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动力之一。
我以激发兴趣提问导入新课,使本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结合象形文字的图片,让学生找出象形字,使学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文字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古人,根据图片造字,使学生体验文字的有趣、好玩。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如:我们祖先如何按照实物形状来创造象形文字的。这些教学内容,若用单纯的语言来表述,会显得很枯燥、乏味。我采用了多媒体的形象化手段,就让学生通过不同图像,直接感悟到中国汉字的特魅力与文化内涵。用做游戏猜一猜的方式教学,很好的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把原本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作品构思,尝试练习。
三、注重启发、引导学生。
本课是利用汉字的象形性特点,来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在教学中,能始终引导学生,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从而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四、自由创作,多维评价。
前几个环节,学生已经欣赏到了大量的有趣的汉字,并且掌握了创作方法,早就迫不及待了,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来利用字的特点创造字,让学生体验图画文字带来的乐趣。同时尊重了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讲的是中国古代汉字,学生平时了解的比较少,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应该让学生提前查找搜集资料;另外,我的课堂语言教学不太适合低年级教学,没有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
总之,我要多吸取优秀教师的讲课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2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课文语言浅显流畅,生动活泼,有情有趣。
故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是第一年春天,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小鸟在小树的陪伴下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第二部分是第二年春天,小鸟和小树的重逢,驯鹿父子与小鸟再叙旧情。
故事比较长,感觉情节比较散,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必须逐字逐句地理解揣摩。这样就把好端端的文本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美感,那怎么才能有更和谐更完美的设计呢?这似乎有点难度。但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踏踏实实地细致到位地指导好朗读才是最重要的。品词析句感悟情感、训练语感是重点,细细的咀嚼、品读、感悟也不错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就简单实在地顺着文本原来的思路,带领着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感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悟文本。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提示语、标点符号和重点词语,如抓住“好奇”一词,以及感叹号等让学生读出小鸟以及小鹿的心情,从而感悟“小树”的热情大方,揭开两者浓浓友情的序幕。学生读得乐在其中。另外,抓住“好一会儿”“才……送回家”、“天天”、“许多”等重点词句,感受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热情喜爱。在这个基础上反复地指导朗读,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读,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悟逐步加深,朗读也非常的好听。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小驯鹿和小鸟的对话是重点,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理解小鸟叫了起来,以及小鹿也激动了起来其中的情感,为指导分角色朗读打下基础。孩文子们一下子与文本拉近了距离,产生了共鸣,朗读得生动又形象,好像坐在下面的就是一只只小鹿和小鸟。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无需讲解,无需分析,学生都能感受。
读得美了,乐于读了,孩子们自然对于文本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潜移默化地积累内化了,语文教学需要这样无痕地渗透。
另外,文本有很多留白,是学生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好摇篮。如“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读到这里,他们肯定会浮想联翩,他们到底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呢?为了降低难度,也是为了不让孩子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地乱想,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图片,提供了语境,让他们在语境中想象,并指导学生以两种句式表达同一个句意:“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看到了……”和“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看到了……”。孩子们看到图片就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把话说好,把话说美,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提高了表达能力。比如有孩子说:“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山脚下,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等。还有,小鸟要飞往南方去了,这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要分手了。这时,我又抓住“告别”一词,把自己想象成小鸟与“会走路的树”进行道别,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体会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难分难舍之情。孩子们说得也头头是道。最后一段“小驯鹿带着小鸟快步向家走去……”也是一个很好的想象说话训练机会,只可惜孩子们在课堂上不够活跃,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这样的场景他们太陌生,说得有所欠缺。 也可能是时间仓促,引导没有到位,以后遇到这类说话训练要做足准备,把引导作细了,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平台。
或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多情感都比较淡漠,对于生活中很少有这样充满童话色彩的浓厚友谊的情感体验,作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保护好未泯的童心,带领他们在童话世界里体味各种真善美,接受优美语言以及美好情感的熏陶,使得孩子们拥有更扎实的语文素养,拥有更完美的人格。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嘈杂,不管家庭环境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影响,我们都要用心教好语文这门学科。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3
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教学中,我认为在这些方面做的不错:
一、创设情境、演读感悟
情境的创设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得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小鸟到了驯鹿家后,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学出情趣
文学本是有情物。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
树,是植物,它怎么会走路呢?文题引发的有趣悬念,使课文有情有趣地展开故事情节。
“好”你懂吗?小鸟见到了什么感到好奇?
这棵会走路的树,小鸟喜欢吗?为什么?读书,感悟,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会走路的树长得漂亮——“金色”。
2.会走路的树勤快——“走来走去”。
3.会走路的树态度和蔼:“当然可以。来吧!”
4.树与小鸟成了朋友:读书,体悟,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和和谐。
四、要学会感激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还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个题,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读懂课文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课文的情与感、头与尾、内与外,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4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我就题设疑: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以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走进文本。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安排了几处说话训练,如“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那么,会去哪些地方,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我让学生尽情联想,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我都给予鼓励。又如“小鸟和小树告别了,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和小树之间那恋恋不舍的'告别之情和深厚的友谊,为理解全文,朗读全文,打下感情基调。课文最后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小鸟见到小驯鹿的爸爸,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想象,续编下去,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续编故事时,表达有一些偏差,只是空泛地说“你好!”“我很想念你!”这些话,显得太空洞敷衍了。我想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前身处学生立场想想该怎么样续讲下去,做到心中有底,再有的放矢地牵引,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5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谊。这是个极有情趣的故事,从字里行间、文字背后都能读出各种有趣、生动的画面。因此,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通过这个故事读出两个小动物之间纯洁、美好的友谊。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课文的内容,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始。图片的出示、音乐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走入了情境。我让学生一边读着“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这句话,一边质疑,“小鸟到底看见了什么,心里又会想什么?”学生带着疑问,提出问题:“小树怎么会走来走去?小树怎么是金色的?小树怎么不长树叶?”勾起了学生的好奇之情,并且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小鸟的身上,小鸟此时对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的好奇,从而带着自己的亲身体验朗读好小鸟的问话,读出好奇的语气,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它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启学生的心智。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6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谊。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课文的内容,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始。动画的出示、音乐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走入了情境。
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小树与小鸟之间那美好的交往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找出重点词语来朗读,学生通过读课文,从“好一会儿、送、天天”等词语中体会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我引导学生从“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中体会小树答应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热情。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叫、激动、”来体会、朗读之外,我还抓住了小鹿说的话,加上了语气词,并让学生也试着加语气词来来指导学生朗读,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认出小鸟时的惊喜、开心与激动。
这节课中,我还安排了好几处说话训练,如“小树带着小鸟来到,看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来感受小树和小鸟之间相处得十分快乐、融洽。从而读出这种感觉。又如“小鸟和小树告别了,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和小树之间那恋恋不舍的告别之情和深厚的友谊,为理解全文,朗读全文,打下感情基调。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说小树和小鹿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出示的句式把学生的思维框死了,学生不能充分展开想象,只是停留在了肤浅的表面,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去想象,可以把有趣的地方说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说出来的内容,相信会更有深度。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7
《会走路的树》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在课堂上我安排了让学生续编故事: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学生只有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头脑中先想周全想清楚了,说话的时候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讲到底,这里还涉及到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会走路的树”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本课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和深情的朗读,但是低年级品读课文还只有部分学生来参与,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感受,发言的同学也一直都是那么几个,所以精彩的课堂只是部分学生的课堂,怎样让所有孩子都来参与,还该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8
在教学《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时,学习第三节时,我穿插了想象说话,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树带着小鸟去了,看(听)到了。
这样根据图片或自由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感受驯鹿和小鸟一起玩耍时的愉快,体会它们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勤于思,敢于说,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一句话,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逐渐掌握表达技巧,慢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完课文,我出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片: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再让几个学生戴上头饰入情入境地演一演。
整堂课,我努力改进教学策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重视在活动、游戏中学习,指导学生通过读、想、说、演、写等途径,扎实地练好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在这个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9
一、凸显浓郁的语文味儿
《会走路的树》这篇文字清新美丽的文章,很容易造成脱离工具性来追求人文性的教学倾向,泛泛地讲友情以及进行爱的教育,那样的教学就失去了语文本身的魅力。教学时,课前的复习巩固部分,可谓一石多鸟,既检查了学生上节课对字词的掌握,落实学生写字的指导评价,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再认,又激趣存疑(小树和小鸟相识了,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唤起阅读期待。继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穿越语言文字,感知小鸟和小树相处的点滴之后,再细细揣摩细节,咀嚼文字的魅力。学习课文小树与小鸟之间那段美好的交往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找出重点词语“天天、许多、有趣”等词语中感悟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和友好。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启发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他们交往的快乐。“小树带着小鸟来到......,看到了......”,学生通过补白就把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愉快相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小鸟要飞往南方去了,这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要分手了。这时,我又抓住“告别”一词,唤醒学生与亲人告别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想象成小鸟与“会走路的树”进行道别。课堂上学生的真切的感触、深藏的意蕴已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难分难舍之情。
在自读自悟重点段落小鸟和小驯鹿相遇的5——9自然段中,我采用多层次朗读指导进行对话教学,以“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句”来促进学生读书交流,牢牢地抓住“把书读好,把字写好”的语文目标。课堂上我努力变单纯的“师教生学”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补”,变僵硬的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学生通过自主感悟读、提示语读、分角色读、配音读,一次又一次的角色体验中,感受到的小鸟和小鹿一家之间的那种特别的情感。整个教学中演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主旋律。孩子们既跟着作者的言语世界走了一趟,也跟着教者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情感得到陶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在这里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结合,彰显了语文教学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理念。
二、闪现文本细读的智慧
《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语言基调是温暖的。温暖带来的教学语言是舒缓的,课堂上的节奏也是舒缓的。课堂上我用委婉可亲的语言、巧妙自然的理答、无处不在的关爱将孩子们带进童话的殿堂,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教育的幸福,在阅读中领略童话的神奇。教学设计中,我以“友好”为教学线索,巧妙地把整个文章拎起来,这是照亮全篇的词眼。我知道任何情感的东西的描写都要有生根的东西,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怎样写,还要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写。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的体悟也很细。比如师生围绕小鸟和小驯鹿的四句对话,开掘得很深刻,词语的揣摩很成功。特别是抓住了一些细节,扣住标点、扣住提示语,感悟心情的变化,反复阅读、体会小鸟为什么问?后来为什么叫?小驯鹿又怎么会激动起来,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很聪明,有些体会十分准确。你听,一个“也”字,学生也能读出到小鸟对驯鹿的思念;一个“常常提起”,孩子们带着生活的经验想象到好朋友的牵挂;就连感叹号中蕴含的小鸟的激动心情学生也能体验到了。孩子们在读书中对小鸟和驯鹿一家的情感得以明晰。学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来,看来贴近了学生,也就贴近了文本。
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如果对二年级的孩子做情节的`分析,那一定是不智慧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努力做到把目标落实到语言文字本身上来,和孩子一起去品悟文字的“有意思”。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是外在的,而智慧则是个体内在生成的。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课堂上,处处闪现出学生细读文本的智慧。课堂的魅力来自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辞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思考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就做到了让孩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三、栖居诗意般的课堂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戏剧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和和谐。文学本是有情物。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
教学中,教者能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与再造,从舒缓的音乐声中,师生开始了课堂之旅,使学生学习语文“未成曲调先有情”;教者的语言贴近文本,贴近儿童。学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画面,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还原成色彩斑斓的图景;学生品读课文,让文字站立起来,还他以鲜活的生命。“友好”是针,过渡语言是线,小鸟和“会走路的树”相处、小鸟和小驯鹿“相见”是珠,把它们连成一条闪闪发亮的珍珠项链,发出耀眼的光芒。学习课文中,反复品读,一次一次再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朴素自然的和谐之情。课堂上,我追求的是儿童生命的灵动,儿童情感的放飞,儿童思想的碰撞,儿童人格的升华。课尾,师生沉醉了,醉在文字中,醉在友情中,醉在童话里,醉在无尽的遐想中……
课堂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虽说我力求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读出了他自己读不出的东西,理解了他读不出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时间没有做好有效的调控,以至于后面的配音朗读部分,没有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得以展示他们这节课的读书成果。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0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谊。
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驯鹿与小鸟之间深厚友情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重点词语来朗读,通过过“好一会儿、送、天天”等词语中体会出驯鹿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并引导学生从“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中体会驯鹿答应得多么爽快、干脆和热情。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驯鹿孩子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时,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叫、激动、”来体会。同时还抓住小鹿说的`话,加上语气词,并让学生也试着加语气词来来指导学生朗读,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感受到驯鹿认出小鸟时的惊喜、开心与激动。
这节课中,我还安排了好几处说话训练:“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1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蕴涵丰富的童话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的角落。题目本身就能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生活的经验和文本产生的碰撞激起求知的欲望。
课文分两部分,一根“情”线紧紧贯穿全文。第一部分是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在小鸟看来,那“小树”是金色的,又回“走来走去”,便产生了好奇,而小树则表现了出乎小鸟意料的关爱之情,不但同意了小鸟的要求,还带着它去过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小鸟和小树的重逢。不过与前次不同的是小鸟长成了大鸟,它能感到出现在面前的不是金色的小树而是美丽的小鹿,不是树的枝杈而是金色的鹿角。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鹿的儿子。按理说,它们也是初识,但“会走路的树”则勾起了他们的旧情,“你也是”、“你大概就是”这些话表现了他们隐藏在心中的怀念之情。接下来他们有一段对话,其中“叫起来”、“激动起来”,是感情的喷薄而出。完全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本人通过上课发现了有如下反思之处:
一、“问题”牵引课堂
我在教学时力求突破课文的这两个难点来进行的:一是感悟驯鹿和小鸟的“情”;二是理解“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问答,理解。综观我的全课堂,都是以问题导入,并用问题牢牢地牵住了整个课堂,同查也牵住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第1小节时,我用这两个问题导入:小鸟在树林里看到了奇怪地一幕是什么呢?小鸟为什么感到很奇怪?学习2、3小节时,用的是小树答应小鸟了吗?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样?学习5~9小节时问同学:小鸟回来后看到了什么?它找到了“会走路的'树了吗”?“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呢?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它们的作用都是我想来导入下面的课文,让学生去读课文。其实这些问题有的小朋友在读过一遍课文后就已经能回答了,而我还在这里却作为课文研究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找答案。课堂上看似热闹了,但多是浅层次的“碎问碎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得不到锻炼,只会是高耗低效。不仅如此,仔细研究我的问题,发现有的问题意思都一样的,而我还在课上要求了一遍又一遍。我的课堂已进入了专家们所说的新课程教学课堂误区之一:以问题牵引全文。经过陈校长的评课点拨,我觉得我以后上课还是要多注意,尽量不要用问题来引入下文。其实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引入下文的效果。问题上课并不是不需要,要善于设置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提问应该能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应该具有挑战性,激起学生思维风暴: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或悠然心会,或怦然心动,或各抒己见,或敏于发现……从而培养它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启学生的心智。
二、说话设计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是生活的形式,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学习、享受生活,交流、记录、表达生活。我在课堂中为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小鸟跟着小树到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小鸟跟着小树到了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想象,把他们的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文字来表述出来。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为降低难度我出示了一幅大海的图画,让他们看着画面说一说。备课时只顾重视自己的设计与理念相匹配,而忘了最根本的与生活实际相符合。驯鹿和小鸟生活在树林里,而且它们当时又那么小,它们的生活范围只可能是在那一片树林,它们到达的地方也只有可能的树林里的小溪边,可能看到小熊、小猴等……而我却出示了一幅它们不可能达到的地方:大海,从而给学生以一个错误的导向,接下来有的学生说它们来到了草原,来到了沙漠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脱离了生活的实际。
而我也在错误中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课上说的每句话,每个词,出示的每一样东西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我们孩子的一生。
三、教学设计偏离重点
我在教学设计时把重点放在感悟小鹿和小鸟的友情和理解“会走路的树”上,而忽视了低年级段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识字和写字。没有写字的阅读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在我的课上只重视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课文,当一节课结束时还没来得及识字写字。试问,这样的低年级阅读课合格吗?
一次公开课,让我发现了我许多不足,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上课的过程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2
由“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一句续讲故事,学生的表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偏差:
1、思维过散,编出离奇的故事。如:小鸟来到小驯鹿家做客,晚上回家时误把大灰狼碧绿的眼睛当作是会发光的树,结果被大灰狼吃了。
2、受现实生活习惯的影响太大,故事落入了一样的俗套。多学生设计小驯鹿一家用丰盛的晚餐,宫廷式的礼仪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小鸟,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客套话。
3、没有注意与课文有关内容紧密联系。比如:驯鹿曾经带着小鸟去过许多有趣的地方,看到过许多有趣的东西,续讲故事时没有根据“有趣”的内涵,设计小鸟与驯鹿分别后的一年中又遇到的许多“有趣”,使续讲与原文意思相一致。而是空泛地说“你好!”“我很想念你!”这些话,故事显得太空洞敷衍了。
这个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比较好的思路:
例1:小鸟给驯鹿一家介绍自己去了美丽的蝴蝶谷,看到那里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更有色彩斑斓的蝴蝶。向驯鹿介绍了蝴蝶的种类,颜色,并送一个漂亮的蝴蝶标本给他们。这样的续编,是对已学课文内容的`一个合理迁移,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故事生动具体,有血有肉。与此相似,小鸟还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踩着鲜红的凤凰花度过欢乐的泼水节;去了浩瀚的南海,海边拾贝,其乐无穷。
例2:小鸟想驯鹿描绘了自己飞翔在广阔的蓝天,一望无边的海洋上空的欢乐情景,并要像以前驯鹿带她玩耍一样,一起去驯鹿从没去过的地方。
例3:设计一些很有童趣的欢迎小鸟的仪式,如歌会、party、游戏,更增驯鹿和小鸟的友谊。
续讲故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可能会有很多学生束手无策,可能有许多学生像以上例举的那样漫无边际,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前身处学生立场想想该怎么样续讲下去,做到心中有底,再有的放矢地牵引,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3
《会走路的树》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 在课堂上我安排了让学生续编故事: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学生只有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头脑中先想周全想清楚了,说话的时候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讲到底,这里还涉及到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会走路的`树”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本课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和深情的朗读,但是低年级品读课文还只有部分学生来参与,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感受,发言的同学也一直都是那么几个,所以精彩的课堂只是部分学生的课堂,怎样让所有孩子都来参与,还该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4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全文通过小鸟与驯鹿一家两代人的见面和交谈时发生的事情,处处流露出它们之间友谊的深厚。因此在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抓住一个“情”字,课堂的教学以情为主线,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它们之间的友情,在读中悟情,以情动人。
一、创设情境,体会好奇之情。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出课文的内容,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始,在教师一番优美的话语以及多媒体动画的辅助,音乐的渲染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播放“树”在树林里行走的场景时,让学生质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你感到怎样?”学生带着疑问的语气,小眼睛盯着屏幕,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呀?像树叉一样,怎么会走来走去?”这一问,也勾起了学生的好奇之情,并且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小鸟的身上,小鸟此时对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的好奇,从而带着自己的亲身体验朗读好小鸟的问话,读出好奇的语气。
二、在读中悟情,以情动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课文的2—3小节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会走路的树”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从它的所说所做中,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后,紧紧抓住“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呢?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的?”这个关键问题,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感受小树对小鸟的情谊。如“我觉得小树很喜欢小鸟,我从小鹿说的话‘当然可以。来吧’读懂了。”老师便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小树对小鸟很关心、爱护,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小树是天天来陪小鸟的,他们成了好朋友”,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传情。
三、发挥学生想象,加深情谊。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小精灵,是一群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雏鹰。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么写的: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很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抓住两点让学生尽情地联想:
(1)很多地方;
(2)许多有趣的东西。围绕着这两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的想象,把学生引入一个自主驰骋的思维空间,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小鸟与小树之间的情谊体会的更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转换角色,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老驯鹿在家中常常提起小鸟,老驯鹿,你是怎么和你的儿子提起小鸟的?”“小鸟,小鸟,你的声音叫的这么响亮,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特别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小鹿啊,小鹿,你为什么那么激动,你是怎么想的呀!”让学生自然地走进不同的角色,替他们说话,体验他们之间的友情,同时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友情也逐渐深厚了,学生的情感也逐渐被激发了,再通过学生的朗读流露出来,便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埋下伏笔,续述情缘。
这篇文章最后写到: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老师便提出: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后来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等着我们这些富有想象力的小作家继续编写下去呢!虽然没有在课堂上续编故事,但老师的提问引起了全班的兴趣及思考,孩子们一定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续编这个未讲完的故事。
在几次试上课和比赛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不少的问题,值得我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然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即使有了充分的预设,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教学往往会偏离我们的预设。
在几次试上课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教学2-3小节时,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读说说“小树对小鸟怎么样?”本以为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多次尝试教学时,学生的表现却并不那么“自主”,他们无法从句子或词语中读懂什么,因此也不知从何说起,课堂气氛不是你说我读,各抒己见,而是沉闷、无聊,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每次上课结束,几位老师都帮我出谋划策,我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好了一定的对策。可从几次尝试中,并没有取得教好的效果,同时更让我深刻体会到预设的重要性。
预设要抓住文本,同时更要预设学生情况,预设学生的个性朗读。每个班的学生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有所不同的,课前没有充分的预设,面对学生的表现也许会手足无措,抓不住重点。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是不同的,你引导学生这样读,可学生的朗读也许事与愿违,这时教师的引导与适当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也有学生读的特别好时,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朗读激发起其他学生的朗读欲望,如果教师能充分预设,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便会游刃有余了。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资源时,教师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毕竟学生的回答超出预设是值得欣喜的事情,然后当学生在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教师要用心的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二、师生关系的处理
在课堂上,师生应是民主、和谐、平等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领者,我也很明白这一点,可事实是我忽略了师生在课堂上应处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整堂课与学生相处的不够融洽,使得课堂教学过于流于形式,学生对小鸟与驯鹿之间友情的感悟只在于表面,没有深入人心。
以上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反思,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重学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注重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15
在教学《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时,学习第三节时,我穿插了想象说话,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树带着小鸟去了,看(听)到了。
这样根据图片或自由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感受驯鹿和小鸟一起玩耍时的愉快,体会它们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勤于思,敢于说,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一句话,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逐渐掌握表达技巧,慢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完课文,我出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片: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再让几个学生戴上头饰入情入境地演一演。
整堂课,我努力改进教学策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重视在活动、游戏中学习,指导学生通过读、想、说、演、写等途径,扎实地练好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在这个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热门)《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12-22
会走路的树小学语文教案04-12
小班音乐《走路》教学反思11-17
[精选]《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8
给予树教学反思09-22
树之歌教学反思04-06
《树真好》教学反思02-14
爱心树教学反思02-13
给予树教学反思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