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本课内容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教师则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表达自己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育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而对于较好班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气候特点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2
今天执教了《世界的气候》一课,下面谈谈这节课自我感觉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整体上说一下自己这一堂课的情况。这堂课整体来说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教学目标与课标有些偏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解读课标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教学参考导致的。在教学基本功上感觉自己还是语言上欠缺很多,语调太平淡,一节课始终是一种语调听不出重点,板书还是不好第一字不好,第二不整洁,第三内容不成体系。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上台指图时,只关注了指图的学生,这时忽视了台下的同学,使得出现台上台下学生联系不起来,互动效果不好。
其次,具体来说一下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导入部分,采用景观图片导入较好,但是导入的太陡了,如果在同学们说出是气候不同导致的这些地方景观不同后加上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气候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导进来就比较好。接下来是“自主学习”环节,学习自学课本图3-22完成大屏幕上列出的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学生找出是一年,接下来我让学生比较了天气与气候,然后又返回来讲的气候的两个要素,这个环节顺序安排的不好,感觉把描述气候的时间与两个要素分开了,要先了解了气候之后再对天气与气候作对比比较好。
接下来是回顾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来说的,学生指图说完后都是我对他们进行的评价他们说的不完整时也是我来补充的,这样感觉台上台下有些脱节,如果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回答做个补充或评价的话,这样互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由气温和降水差异过渡到气候的差异这个过渡还可以。接下来先让学生读图3。23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这个地方的'指导读图方法比较到位。
接下来先回顾以前知识温度带名称范围也是让学生上台指图来说,让学生指图主要是为了突出地理学科中图的重要性。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位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首先我来示范如何找,指导他们如何读图,下面就由他们自己找出,然后同学交流,最后再由学生上台分别指图说出。在学生指图时往往指的是点而不是范围,而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图进行纠正。在这一环节中,对分布在每一温度带内的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具体介绍了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我先给学生从分布与特征两个方面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然后观看这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加深印象。主要是教给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便于下面学生自己分析另外三种气候类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在一起的图,先要介绍如何读这种类型的图。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对另外三种气候类型从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再找学生上台指图给大家分析,我在一旁指导纠正,这个环节台上与台下也有些脱节。
还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特征这两者处理的不好,如果把两者做个比较,把两者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会比较好。
接下来是对四种气候类型进行的总结,先通过动画观看总体的分布,然后再做练习对四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巩固,最后对整节课内容回顾总结。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的练习用的时间较短。
最后,通过这次授课比赛,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动力。因为又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每次听课后的评课给我收获最多,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之,我相信只要能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在课堂上勇敢地改变自己,自己进步会更快。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3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认真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哈尔滨市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哈尔滨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课堂提问科学合理:
(1)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经过认真备课,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精心设计问题。比如复习旧知(世界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时,为了降低难度,我将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回忆气候的描述方式及特点,我设计问题:你能描述哈尔滨的气候特点吗?从而引出不同气候的描述方式,总结出气候的特点,这样的衔接处设计的问题非常得体;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气候的类型及分布,因此在读图活动时为了提高效率,先让学生观察图,试着针对图提出问题让组内成员回答,然后我出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既给学生自主权,又逐步突破了障碍,突出了重点。而对家乡的气候优势分析时,我提出问题:根据气候直方图,判断家乡气候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你喜欢这种气候吗?你知道这种气候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这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分析气候优势,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这是在关键处设计的问题。
(2)提问的方式较为灵活:比如课前预设好的教师提问,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学生自问、互问,学生回答不完整时的追问,分析完问题后的学生针对不明白的地方的提问等等,总之,我尽量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3)注意了科学的等待时间:在近期的“有效提问”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懂得了提问要给学生时间,不是教师提问后学生马上举手,代表学生表现好,能力强,效果佳。因此,提问后我都尽量停留几秒钟时间,稍难的问题就多等一会,只有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或表达不清时,给予学生“第二等待时”,耐心的听完,耐心地加以引导,而不把学生思维的火花随意地泯灭。
5.学生读图时深入指导: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地图的使用,因此在小组读图时,我进过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耐心指导,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6.注重激励性评价,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于不太肯定的答案常常犹犹豫豫地举手,因此我会说“勇敢些,抓住表达的机会!”对于平时学习不积极,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本节课你表现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保持着这种学习热情,以后的学习会收获很大的!”判断天气还是气候的语句时,我提问了坐在最后不打算回答问题的`一名同学,我观察他不打算参与课堂学习,提问时我用体态语言和语气进行提示,结果他回答正确了,“好极了,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结果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
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本节学生除了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还要会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而在设计练习时忽略了运用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没法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4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七年级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气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是两大矛盾的焦点。从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重视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地区差异是重点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气候特征都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讲解。
就本节课而言,某一气候图的判读和绘制是一大难点,气候图是由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合成的,综合判读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能的迁移,迅速实现知能的转化。可以温室效应、亚马孙热带雨林、沙尘暴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解读以上三大气候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课题为《世界气候类型》,内容为初中地理的难点之一,我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3、学会判读“气候直方图”。
4、从丰富多彩的气候和景观类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园。
5、在分析各气候的成因中,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思考、质疑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2、直方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气候直方图”判读方法。
本节课内容丰富,全球的气候类型必须面面俱到,为了吸引学生,我不断变化方法,有的`精讲,有的简讲,有的让学生讲,并且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展示常见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景观,使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获得最感性的认识,最终不仅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本节的课内容涉及人与地球环境,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在本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整节课渗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理念。
在提及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时,联系前一天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主人翁的意识。
整节课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圆满地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6
我给学生讲解《世界的气候》这课,主要从各个温度带的气候资料图来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的气候特征,很多都需要老师补充讲解。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分为2个课时。在上课前,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这一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思路的编排,学生活动的策划,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等方面仔细推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五个温度带的产生引入世界各地气候不一样,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从热带的四种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都位于热带,温度都是终年高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引出原因:降水的差异。然后从四个不同气候地区的气候资料图中逐一分析各自的特点。这部分时间的安排的长一些,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热带这四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的`具体分布位置。
上完课后,我自己的第一感觉便是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与学重在学。可以说是深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缘故,我在课堂上总是不敢放手把时间给学生,总怕学生把课堂弄砸,从而使得课堂是我在唱独角戏。说到底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好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我,即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出错了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把其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道理,这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要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本来这节课难度就大,比较抽象,再加上自我的因素,主要内容虽然是讲完了,但心里却一直没底,不够踏实。深感要想取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自己教学能力仍须提高。
其次,学生的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如讲到热带四种气候资料图的温度和降水中,学生综合分析气候特点时能力明显欠缺。特别是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点时,降水一个较多而后者较少这一概念在学生思维中有些分不清。感觉“以气温定带”好理解,可是“以降水定型”就有些困难。所以觉得应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多激发和引导学生多去思考和探索几个“为什么”。要从学生以识记向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养,从而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转变。
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要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现在,我的心仍悬着,因为不知道我的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现在看来,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7
本节课内容显得略多,本着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亚热带气候类型为次重点的原则完成。
一、成功之处: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贯穿始终。学生活动内容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达到熟知的目的。自主完成在先,小组讨论在后,再组间合作,最后教师点拨,共同突破难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感觉,特别是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共同总结特征,让学生加深了认识,自然景观图片的运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3、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相比较,便于学生识记,从而加深了对这几种气候类型的理解。
4、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练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挖掘学生本身的.内在潜力,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与新课改接轨。
6、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积极参与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不足之处:
1、由于相关图片资料很难在百度上搜寻到合适的,只有通过图片翻拍等方式来获取,对内容的解释显得略见单薄。
2、教师点拨过早。有时小组还没完全讨论出答案,就急于说出。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改进措施:
1、力求教学语言准确生动。
2、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精确把握知识答案。
3、课下及时与学生、同事沟通,找出不足。
4、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8
成功之处:
1、认识气候必须抓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全年高温型、夏季高温型、全年低温型。降水量的差异有五种情况: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各月均匀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直观反应了一个地方多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最低月的平均气温,反应某地冬季冷暖程度,决定的该地的气候种类。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温定类,以水定型”。
2、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观察、读图、分析、概括结论等,注重引导、启迪学生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景观图片的引入、热带、亚热带的几种气候类型异同点的比较等,以多媒体形式出现效果更好、更节约用时。
2、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培养还很不够。
气候类型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而不是将枯燥的图表分析强加给学生。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百度视频搜索与观看,在很大程度让学生带着兴趣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课堂上再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已经熟悉的图片,认知效果比以前好得多。当然,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
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对比分析是因为这两种气候类型差异显著,有助于学生理解,而将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则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两种气候的异同点,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其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将学生的活动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活动较多,没有进行“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归纳总结,有待下节课中分析。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9
前一段,科组内进行相互听课,我上了《世界的气候》这一节,感觉不理想。课堂上还是以我表演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效果也很不理想,之后认真反思如下:
一、教材分析
结构分析:本章是初中地理的一大重点,又是一大难点。起着为世界地理学习的过度和基础作用。共分四节, 本节课是前两节知识(气温和降水)的归纳。有三个标题: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的是“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的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的分布”这三个内容。
内容分析:气候类型历来是初中阶段地理课中比较难又比较多的内容。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但是结合中考要求,还是要求学生学会看气候直方图,通过安排学生读气候的直方图,让学生自己从读图中归纳出气候类型的特征。那么,在此,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读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首先对于“气候”这一概念,与“天气”相对比,得出它的两个特点:短时、多变。然后通过教材活动1、2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其次利用教材图3.22是对不同气候特点的描述,知道气候的两大要素及描述。因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由此引出气候的地区差异,读世界气候图,认识气候的`分布,通过景观图获取直观感受,并给出气候直方图,供学生分析其特点。
最后,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编制了气候歌做小结。
三、出现的问题
1、与实际生活联系少,课堂很沉闷。世界气候的分布和特征对我来说,一直是极具规律的,极富逻辑性的知识。可是当我初次教初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这些比较稚嫩,逻辑思维比较简单的孩子们来说,地理确实还是个难题,他们还不善于从结论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2、气候类型繁多(有十一种),名称难记,容易搞混淆,或者根本说不完整气候名称,更不用说分布地区。
3、内容比较抽象,概括性强,直观材料少,感性认识不够,学生不容易懂。
四、改进的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指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标出北京、吐鲁番、伊基托斯、东方站等四个地点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假设老师组织大家到这四个地方旅游;那么,在出发前,大家要为自己准备行李,带些衣服、日常用品等东西。但是,该带哪些衣服,这能想当然按照中山的气候特点来准备吗?由此引领学生分析各地的气候差异,这样学生会很积极的投入思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地理知识的作用。
2、采用小游戏。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是本节重点,而学生自己的读图归纳能力还没有养成,怎么办?可以实现设计好表格,可以让学生们通过4个人1小组相互合作,进行读图、分析、归纳;然后选代表填写表格,进行比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图得出结论。
3、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趣闻,例如展示热带草原陆生动物迁徙的奇观,给他们讲述了卡拉哈里沙漠里的丛林土著人的故事。给他们讲了很多他们不知道的奇闻异事。让课堂丰富起来,学生也会兴趣高涨。
4、气候直方图,从中山的气候特点入手,教会学生如何区分“炎热”、“温暖”和“寒冷”等描述气温的词语。以及什么情况是“多雨”,什么情况是“湿润”。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用准确的词语表示气候特征。
5、充分利用“气候歌”,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0
《世界的气候》一节难点较多,气候类型名称比较多,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常常出现“张冠李带”的现象。
经过分析与比较,我觉得先让学生在世界气候图上认识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首先让学生找出主要的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再找出亚欧大陆东西部和大陆内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对这节课的.内容行程直观的认识,最后再开始运用各自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点,这样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再加上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各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气候特点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课给设计好,尽量把难的问题处理简单,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快乐!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1
首先,我从两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教学设计:
第一点,说教学环节。本节课我是严格按照“两段五环节”的模式设计的。对于我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坦率地讲,立标人就是活靶子。因为,以前上这节课,我都是用“一言堂”的方法来讲授的,今天,我自己居然要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做手术,这确实需要当年“关公刮骨疗伤”的勇气和淡定。说实话,我把有关“两段五环节”的五个流程前前后后不知读了多少遍,并且结合自己的课,仔细研习了其中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两个清晰而具体的认识。
1)得一环者得天下。因为在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讨论”这一环,从这一点上讲,五环实际就是一环而已。这一环的成败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个人觉得,两段五环节教学模式是否能发挥出它的魅力与活力,关键在于学生活动。
2)火眼金睛击泡沫。要把传统课堂比喻成“白骨精”,那新课堂就是“孙悟空”,为什么这么讲呢?传统的一言堂让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老师讲得很流畅,学生听得很舒适。偶来一听课的,发现师生配合的很默契。但最终,成绩没有保障,学生的能力没有保障。这就使我们的课堂如同房地产一般停留在虚假繁荣,虚假和谐的表面上。反过来,我们前面提到激活“学生活动” ,就是要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教师备课时不曾想到的,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答复清楚的。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课堂看起来不和谐了,我们教师有时觉得没面子了,这才能让教师越挫越勇,让学生越战越勇,让课堂生态起来。因此,学生活动的设计不能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是活动设计的归宿所在。总之,哪个老师敢给自己念紧箍咒,敢让,能让学生提出让自己头疼的问题,哪个老师就站在了“学生活动”这一环节的制高点上。
第二点,说执行。
一)“两段五环节”执行的成败在于学生是否敢说真话。从表面看,五环节能否高效的运转,重在做好前两环,第一环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很有水平。第二环,学生活动必须有课堂生成的东西,之后的环节则是水到渠成而已。从根本上讲,“两段五环节”能否出彩,关键在于学生敢不敢说真话。因为“两段五环节”的精髓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敢说真话,我们的课堂就没有民主可言,学生在课堂上就不能真正的当家作主。其实从某种程度讲,做老师有时和做皇帝一样一样的。凡是名垂青史的皇帝都是有几个敢说真话的谏臣的。我相信,凡是能让“学生讨论”真正热烈的老师,肯定是教改的先行者和成功者。 那么,如何让学生敢说真话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课例谈谈我的点滴思索。
1.尊重学生是关键。老师让学生发言,在任何情况下,哪怕1+1,学生都不会百分之百的举手,因为有些学生的性格就是内向的`,你不要真得以为自己就是灵魂的工程师,片面的期望自己能够改变别人的性格。
2.公开课让学生说真话关键在于平时。教师平时上课非常严厉,公开课处于些许功利色彩,期待学生的配合,学生害怕发言错误引起后院起火,也就闭嘴当看客了。
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回忆商鞅变法立木取信,最终取得成功的典范就知道如何去做了。先前,我在班上叫学生回答问题,居然没有一人举手,后来我就说,谁只要站起来说话,我就免去本周的作业。果然,就有一部分学生举手了,当然我们且不论,回答的正确与否,最终他们都得到了我的重赏。后来,情况就好多了。
二)“两段五环节”执行的成败需要时间的保驾护航。一节课40分钟,我们必须按照五环节给予合理的时间配置,杜绝死搬硬套。在这里,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充足的学生讨论时间。其次,每环的时间应该随着教学过程的行进适时作出微调。
三)教师的大问题设计能力直接决定执行的流畅度。两段五环节模式客观上需要我们对教材要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这集中表现在两点:1)教师能否将一节课的知识设计成两个大的问题2)这两个问题是否具有相关性,是否具生活化。合二为一,就是把知识设计成两个生活化很强的问题,我的感觉是生活化越强,课堂推进越流畅。就我来讲,我把四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设计成两个关联很好的活动,让学生运动中思考。效果大家都见了。 其次,我谈谈本次立标课的得与失。
关于“得”,我觉得“两段五环节”的使用,老师讲得少了,但精了,学生活动的充分,同时也能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整节课的运行比较流畅,最后的习题反馈表现不错。这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作为课改立标人,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失误”的地方。
第一点,学生讨论仍然不够热烈,同时,学生回答问题仍然比较拘束,这说明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好的设计自己的问题。
第二点,活动做了,但有时课堂秩序有些乱,今后要向“活而不乱”“张弛有度”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需要我们继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点,我个人认为,我讲得还是有些多,这可能是惯性使然。这需要时间的磨练。 第四点,“教师引导”没能成为主流,这点很是致命。很多情况下,当发言学生的回答离教师的需要很远时,教师直接让学生坐下,然后找其他学生回答。我觉得这种做法要不得,教师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如何引导一个回答错误的学生回归到正确的答案上来。这个回归和引导的过程,恰恰是体现教师水平的地方,也是课堂的精华所在。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总是无情的将其掐了。
第五点,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时间很紧张,害怕讲不完。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2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但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1、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2、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气候类型,不属于寒带气候类型。
3、在比较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时,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出二者的区别,仅仅从夏季降水量上分析是不准确的。
4、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5、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6、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板书要尽量完善。
7、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灵石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山西省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
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本节学生除了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还要会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而在设计练习时忽略了运用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没法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最难的一节,本节课就是前两节《世界的气温》和《世界的降水》的综合运用。所以说这一节课对于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说,理解起来很难,特别是看世界气候类型图或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明确某一气候类型的世界分布及气候特点。
所以这一节内容讲解时要注重看图训练讲解,注重学生对世界气候图的理解记忆。
这一节在讲解过程中不要泛泛的讲全球各地的气候,只要学生看图能知道主要气候类型在哪有分布,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就可以了。主要以亚欧大陆为例来进行讲解,因为考试时对于咱们中国的学生考查有关亚欧大陆的内容更多些。我们教学的目的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有就是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这已经接课内容的学习使我有重新认识到学生看图学地理的重要性和效率。说白了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只有地图会看会读了才能学好地理。不会看地图永远不可能把地理学好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强对学生读图看图能力的培养,讲课看图,做题也要多训练读图题。
还有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前后连贯学习的习惯。因为这一节就是前两节的总结应用,所以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是要学生适时的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这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并且把前面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教学效果更好。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5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小组讨论贯穿始终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图片视频配套用,能引起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3.运用图表进行教学,一目了然
板书就引用书上的图表,边教学边板书,能达到一步一个脚印的作用,而且板书也很规范,工整。
二、教学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
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2.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3.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4.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
三、以后努力方向:
1.教学语言的标准性是一定要注意的,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必须锻炼的;
2.自身的不断学习也是必须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东西我自己都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学生问倒。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03-26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5篇02-02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15篇)02-02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集合15篇)03-01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通用15篇)03-06
世界气候教案10-08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案02-23
地理世界气候教案03-10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