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时候,好像在打散弹,课文的教学没有高段那样顺畅。首先还是想到了三年级的特点,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取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立刻得出——高、陡。我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先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必须的帮忙。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样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样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2
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3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4
师:谁能用这些生字扩词说话。你不用按顺序,想用哪个就说哪个。
例: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五十个同学只有三两个举起了小手。)
生1: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生2:居(邻居)我和谢凝是邻居。
生3:苍(白发苍苍)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起去爬天都峰。
师:哇,你说得好极了,你用的生字可真多啊,看来你是一位造句专家。
(举手的有所增加。)
生4: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奋力地爬上了天都峰顶。
师:表扬他。我不得不佩服你,你真可说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语言家。
(举手的同学超过半数以上。)
……
【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后,我紧接着听了学校另一位教师张教师用不同的方法上的同一堂课,并认真地听取了校长对我的'评课意见,感觉是收获多多。
第一,这种相互听课的方式能促进老师能力的提高。一个学校如果有两个平行班,平行班的两位语文教师同时上同一节课,对这两位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呢?因为通过相互听课,让教师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其实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这种同课异构相互听课的方式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提高。我相信如果再让我教一次这节课,我就会把张教师那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方法和我的那种重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第二,激励性的语言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班的有一些孩子平时上课不爱举手,不发言,不认真听讲,常常影响纪律,让我十分生气,我常常怨天尤人,动不动批评一些不守纪不听讲的孩子,态度非常严厉。孩子们当时确实有所收敛,可不到五分钟又是老生常谈,再一次提醒批评,不光伤害师生感情,还常常影响进度。我记得教学一二课的生字我还拖了堂的。这节课我改变了方法,没用指责的语言,严厉的态度,而是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个个都踊跃发言。让我们师生身心愉悦,也就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在每一节课堂里都注重学生的说话造句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班孩子很聪明,但孩子不举手,不愿意发言,有些孩子站起来半天都等不到他一句话。但如果像每一节课这样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后,把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得好的表扬鼓励,说错的地方教师巧妙指导,做到不伤孩子自尊,自信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地锻炼。会说,就一定会写,这样常期不懈地训练,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5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在教学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
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录像、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
本篇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同时在读后进行讨论交流:文中课题为什么用“爬山”,不用“登山”呢?由于学生在上文已经了解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直身走很危险,大部分上山的路只能像猴子一样爬着前行,所以用“爬山”。反过来,用“爬山”作题,也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峰。
教学中的不足:
在品析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时,由于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交流,没有准备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所以在以说促情这一环节时显得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不透,以至于在测试中见到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不能灵活回答问题。
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活动准备过程中,应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要领,拓宽知识面。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6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6、7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图片和课件)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家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7
今天上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有些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还有些学生在找时说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过程,并也说了理由,我觉得也算对,也赞许了,当时心里很矛盾:两种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个最准,觉得似乎都有理,就两种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响学生体会文意。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作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8
《爬天都峰》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和“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的理解,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图画和我自己在爬天都峰时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为学习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打下铺垫。
2、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联想他们登山的艰难,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情景表演体验爬天都峰的困难,这样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最后,理解爸爸说的话这个难点也就在以的上的教学中层层渗透下突破了。
3、课后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怎样克服困难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悟出在困难面前首先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那样,做任何事情就能够达到目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谈。效果还不错。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安排在“快乐的课余生活”这个单元,是想提示学生:生活是宽广的,我们不光是在学校和家里获得知识,在自然和社会中也能得到很多启发。课文讲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设计理念】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教学过程】
〖片断一〗
由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体印象导入:
我们首先来看看天都峰。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现在你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生自由边读,边想像画面。
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天都峰,交流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它穿过了云层。
生2: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陡啊!
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想不想看看?(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再次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学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抓住两句话中都有的“也”字进行分析悟请。
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
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
生3:这么高的山,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
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是啊他们都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 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教学点评】
杜卫红自评: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努力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但课前对于学生的学情了解得不够深入,在课堂结构中的时间把握上不太准确,致使在课堂的后一部分实际的教学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所变动,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的品词析句练习没做,所以在以说促情这一环节时显得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从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只是留做作业而没有在课堂完成。
陈娅丽评价:
在智慧课堂展示中,我认真听取和学习了三年级杜卫红老师的精读课《爬天都峰》。杜老师的讲课极富激情,整堂课环节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热烈。
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能看出杜老师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全新的设计理念。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的科学指导。如对天都峰的高和笔陡的理解这一节。老师发现学生不理解,读不出感情。在他们缺乏具体认识的情况下,借助图片和课件增加感性认识,见识到天都峰的险,又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加深理解,变抽象为形象,再次进行练读,效果就好多了。而对这一节的重点突破,是对后面理解一老一小都能坚持爬上顶峰十分难能可贵的极重要的铺垫。
整个的设计体现在课堂中都比较成功,只有小的建议希望杜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即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尽量不要过多重复学生的回答,耐心聆听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即可,老师自己少说一些,使教学的语言尽量精炼、准确。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0
一、通过重点段和重点句理解课文
文中,我主要抓住第二段的悟读来感受天都峰的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该段中,学生通过寻找重点词语“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感受到:天都峰真是“高耸入云”啊!
另外,比较小朋友和老爷爷说的两句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两个“也”字,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信与勇气,并从中汲取力量。
二、通过形象图片感受天都峰的高
本想在课前欣赏我搜集到的黄山天都峰的图片,结果那天刚好电脑故障,原本想好的导入临时做了改变,以自己的黄山之旅为题作引了,没想到,效果比原来得设想还好。
在学生充分学习了课文之后,我再出示那笔陡的石级图和天都峰高耸入云的整体图,还有那鲫鱼背:只能由一个人通行,通过边上的铁链看下去,便是万丈深渊。这样的课外文字补充对学生来说还不足以真正体会到天都峰的最险要处——鲫鱼背的“险”。于是,我下载来形象的图片,看到那形似鲫鱼背右似独木桥的景点处,两旁是令人发颤的望不到底的深渊,学生发出了阵阵唏嘘声,原来,爬上鲫鱼背真需要一定的'勇气啊。
感悟:孩子三年级了,很多时候,我在备课做课件时,能不用图片的尽量不用图片,想用文字在更大地宽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会受制于图片。然而,适当的时候,图片的运用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1
《爬天都峰》主要写了在相互鼓励下,老爷爷和我(小姑娘)都爬上了认为爬不上的峰顶。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小姑娘和老爷爷是在相互的鼓励下,从对方身上汲取到力量和勇气。而课文最后一节爸爸说的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可谓是给老爷爷和我的.话作了总结,同时点明中心。
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对话进行体会,把三人的对话巧妙组合,自然引导,化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重点抓住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特别是那个“也”字的感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2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意义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 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特别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应该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应该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3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透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6、7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我和学生一齐讨论了一下,透过看天都峰的高,(图片和课件)学生明白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家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务必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教学目的就到达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4
今天是第一次讲公开课,题目是《爬天都峰》。反思内容如下:
1、心态。上课前很紧张,早上五点半的时候就突然醒过来了,意识里还是准备的公开的'教案。但在正式上课前,给自己做了积极的心理建设。因为我明白,如果我怂了,声音中传递出紧张、害怕的情绪或直接的磕绊、颤音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紧张,不敢回答问题了。因此,正式上课后,大概有1分钟的过渡吧,之后就没再想这件事,所有的都是围绕教学和学生发言情况展开。
2、时间。上课前会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有点多,时间够不够用,学生能不能消化得了。上课后,感觉对于每一个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上不是特别清晰。但最后的结果是,总结刚说完,铃声敲响了。所以不知道是否能证明自己很好地把握到了。
3、教姿教态。无论是从衣着还是行为举止上,感觉都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这一点对自己还是满意的。
4、教学方法,明白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具体采用了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朗读法、讲授法等。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还可以与学生知道的山或爬山经历进行对比,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为下文埋下伏笔。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比较注重。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笔陡”这个词语结合版画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攀”字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3.挖补课文中的空白。《爬天都峰》中的“我”和老爷爷在问对方“也来爬天都峰”时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空白点,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和老爷爷在问对方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又各自在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散。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1-11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8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篇)02-16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篇04-1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篇03-06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03-1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18
《爬天都峰》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