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1
在选课文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看到这篇文章时,是因为自己被文章开始的前三段所吸引。声音在我们的身边是无处不在,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美妙的,细微的声音被忽视了。蒲公英、蚂蚁、雪花这些景物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但是又有哪个孩子听到了发生在这些熟悉事物上的声音呢?聆听是多么的重要。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自己必须要读透文本,对文本有深沉的理解。《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要人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就应该贯穿这条主线。而在我所上的这堂课中,主线是游离的。这就使课堂处在一种飘荡的状态。主线不稳定,使得学生不明白今天到底能从文章中学到些什么。课堂虽然是活跃的,但是学生却很难由课堂中领悟到一些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的东西。换句话说,学生没有将知识内化,只是上了一堂课而矣,没有其它的意义所在。
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教师只须穿针引线就可以了。在这堂课上,太多的一问一答使得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绪,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了学生。如果能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可能对于文本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但是,学生却能从自己的内心理解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时,教师再说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能产生共鸣,课堂教学才会得到一种真正的愉悦。
原始的语文教学就是读和写。怎样才能还原原始的'语文呢?《你一定会听见的》这是一篇写的很美的文章。如果说能够让学生照着其中的某一段写一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的美。也可以教给他们一种写作的方法。所以在课堂的最后一点时间里,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生活中所听见的一些声音,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着用心听,更重要的还是让他们养成一种及时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的习惯。
上了这堂课之后,我明白了:不管是一年级也好,六年级也好,想要上好一堂课,尊重学生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而教师心中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2
在《你一定会听见的》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热烈的场面,没有激昂的话语,偶有“出彩”的发言,但极少有“此起彼伏”的态势,纯粹是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安静地度过的。
这样一节没有十足地动起来、热闹起来的语文课,算得上成功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在接下来对教学过程的回放和阐述,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思索和回答。
在导入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自己周围常有却往往被忽略的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等)。然后播放课文开头三段提及的三种细微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声音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你听见了吗?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本课学习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需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
接下来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文意,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听什么——为什么听——如何听”,以一个最简单自然的思考逻辑,顺利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最后是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学生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玻璃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写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这个过程,教室里只有玻璃纸舒展时发出的“嚓——嚓”声,以及“沙——沙”的写字声。
40分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上完这节课,我心中没有太多的激动,但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写的那种专注的神情却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挥之不去。我不敢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但我相信,这是一节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学生学会了品味语言,学会了用心倾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结合备课,我悟出了,平淡的课堂更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平淡的课堂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引导学生的主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充当引导者,真个教学过程才能非常流畅地完成,最终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条主线的设计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感受。这样,课堂平淡的背后有了学生思维火花的喷发,内心热情的燃烧,平淡的课堂才不至于枯燥。在《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中,我用“你听见了吗——你一定会听见的——我听见了……”这条主线,把三个教学步骤紧密地连缀起来,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平平淡淡也是真”,是我反思《你一定会听见的》后得到的最真切的感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这样上,有些课该热烈的时候还得热烈,该激昂的时候还得激昂,但在热烈与激昂之后,我们同样必须反思,学生在热烈与激昂中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3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本单元其它课文都是说明文,虽然本文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声音的一些常识,但它不是一篇说明文。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结合备课,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回放,以下就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在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体会课文开头提及的三种细微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声音,很多同学表示听不到,对此我不置可否;紧接着有让静静地聆听自己周围常有却往往被忽略的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等),所有人都表示听到了。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到本课学习的情境。进入到新授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听什么——为什么听——如何听”, 让学生自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作者对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排比句、排比段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更工整,语势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由此教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学生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玻璃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写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本节课我通过预设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4
不久前,我参加了校内优质课竞赛,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虽然这一课被放在说明文单元,但基于本文优美的文字和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设计时我是把它当作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来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的爱的和弦。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优美的语句和生动的事例,找寻你已经失去的或将要失去的纯真心灵。
2、通过寻找声音,寻找对生命的珍爱的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听见一词的理解。
2、对习惯思维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由回忆写声的`诗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思考:
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哪些声音现象?
蒲公英、蚂蚁、雪花、风吹、动物、水……这些声音有的细微而有诗意,有的常见也常被忽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2、这些声音对于我们生活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原句)
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呢?(原句)
3、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三、拓展:桂文亚不只用耳听,也用心来听,在嘈杂中听出了宁静,在宁静中听出了美,又在美中发现了人生哲理,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用心聆听过吗?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也来听听看好吗?
从下面的文字中,你听到了什么
1)从亲人的唠叨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中,我听到了……
3)从朋友的劝慰中,我听到了……
4)从绵绵的春雨中,我听到了……
5)从轰隆隆的雷声中,我听到了……
6)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7)从花开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四、仿写:
以“你听过的声音吗?”仿写。
(学课文,可摹声,可绘形,可状神,可描态)
例:你听过考试的声音吗?笔在纸上沙沙地划过,宛如血管在搏动,那是生命日积月累的厚重在一点一滴地释放啊。
五、小结
还记得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那个表演吗?一群失去了听觉的舞者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的心,他们听不见音乐,但他们又听得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好。
从今以后,让我们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的爱的和弦。
最后,这堂课被评为二等奖,自我反思一下,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用诗歌引入,紧扣住这是一堂语文课。
2、课外拓展比较成功,特别是学生的仿写有一定深度,如:
A、你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吗?花儿有着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当花儿静静绽放时,花瓣儿悄然打开,如一个新生命的萌发,向人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5
孩子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朗朗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xx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的伤感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的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如此感人的话语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从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为主,把生字和读课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生字教学更有意义。
学习课文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非常感兴趣,我在课上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读了几遍课文,每一次读,同学们都充满着热情,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声音感到好奇,也感到新鲜,本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课文,因为世界上的声音有的是我们能听见的,有的是听不见的,也许正是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才更有趣,我们想象出了许多声音,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来体会生活的美好。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6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初二的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用心感受生活不够,思想较贫乏,写作时感到无事可写、无感可发。因此,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将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材分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课文的语言较生动形象、活泼优美,但学生较难做到品味语言的美。因此,结合课文特点,通过阅读、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2.学会筛选关键词语,初步感知精美的语言。
3.学会清晰明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用心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思路,主要抓住描写“无声”部分。
2.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六)教学方法
1.延伸拓展法。联类引申,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有所用。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
二、教学反思
1.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开课,课后有人请教他,到底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该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师说:“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走出职业的孤独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态学习,其次才是教书。”教师自己要吃透教材,能自由驾驭教材,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方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
2.灵活处理生成问题
在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预设课堂是一回事,生成的问题又是另一回事。一成不变的教学预案实施,势必让学生循规蹈矩,使课堂死气沉沉。如学生提出问题:“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三种是不是有声音呢?这显然属于预设之外的环节。我知道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在文章中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时,教师的反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考。因而我对学生的评判做了适当延缓,即在学生直接质疑或答疑之后,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因为这不仅作用于这个学生,也会触发其他学生思考。充足的时间既可以加大思维撞击的广度,更可以加深思维撞击的深度,只有学生的思维不断撞击,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上也出现了小插曲,在让一位学生朗读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时,该生可能平时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因此,当时很不情愿地念课文,这时,我灵机一动,掉转头,笑着问全班:“大家满意吗?”同学们都笑着回答:“不满意!”我再问:“怎么办呢?”这时,还没等其他同学回答,该生立即很认真而且也出色地朗读并陈述了理由。
可见,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习环境要被鼓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向其他的人提出问题,这不仅发展了他们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解释,而且激发了团体成员的学习热情和行为动机,从而也巩固了大家对环境的解释水平。”
4.我还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词语搭配方面还没掌握好,我即时引导,给予纠正。
5.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上课时间的考虑,我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
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如准备时对课件是否能完好地显示的检测方面做得不够;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还有待加强等等。同时,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的相互启发使得这堂课更为完善生动。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7
一、课文的主题
朗读课文后回答:“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要我们听见的是什么?”
提示:声音。
根据课文来回答,什么是声音?声音怎么来的?
提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我们去听声音呢?听声音有什么意义吗?
提示:“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关键词:声音、分辨、感受、吸收、成长……
提炼中心:人通过声音感受世界,逐渐成长。
朗读第9、第10节。
二、文章的起点和终点
数一下,整篇课文总共写了多少种声音?
提示:开头部分3种,风吹的声音4种,动物的声音5种,水声5种,家里的声音8种,11、12节各写了3种声音,结尾列举了6种声音游戏。共计37种声音。
朗读1~3节。文章最先写的是什么声音?这种声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它们放在文章开头?
提示:先写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
这些声音都非常细小,不注意就听不见。
告诉读者要“用心听”。(朗读第10节)
除了声音本身的区别外,文章开头三节在写法上与别的地方写声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这种写法?
提示: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找出有关词语)
运用了情境化、故事化的写法。(小结如何描写具体: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创造一个情境。)
告诉读者要“用心想”。(朗读第10节)
默读14~21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声音游戏”作结尾?作者最后一次说“你一定会听见的”是“听见”什么?
提示:“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与课文标点略有出入。)
分析:用心听、用心想→笑;
你笑→世界笑。
三、排比的手法
课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提示: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落与段落的排比)
朗读5~8节。这四种类型的声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提示: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分析:声音与人的成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四、成长的含义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什么?是不是听见声音就成长了?
提示:“学会了选择和思考。”
“选择”什么意
思?找出课文中和它同义的一个词。
提示:“过滤”。
11、12节中引号的作用:
“过滤”——特殊含义。不是指“过滤”后就没有声音了,而是经“过滤”后有些声音就不再被大脑注意。
“听”、“好听”、“有益的”——强调。
“没有感觉”——特殊含义。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感觉麻木或对外界刺激缺少反应。
“好”——引用。
“声音”——特殊含义,指不具有意义的声响。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强调。
“世界声音”——特殊含义。指能够表现世界丰富多彩的各种声响。
“思考”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话阐释了“思考”的含义?
提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五、总结
这一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分享你所听过的奇妙声音。
我的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很美,语言美。但是除了反复朗读,模仿写作,怎么来教语言,依然是本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翻看过很多的教案,都不满意。不是放一段音乐教学生听一听,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谈自己的听觉感受,或者听觉想象。这样就不能落实文本。有的则是分析一些“好词好句”。本来挺好的句子被干巴巴的语言一分解,索然无味。
于是有了上面的教案。
但是还不满意:
一、教语言,总觉得没有抓手。
二、讲引号的作用是否旁逸斜出?
三、课堂结尾不够有力,没有一个提高。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朗读要有侧重点
突然遇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且生字也比较多,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范读。在范读正音后,出示词语,以多种方式抽读、齐读,花了5分钟时间解决生字词,然后开始了大段大段的朗读。朗读其实并没有错,语文课本应是书声朗朗,可是我发现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到了第二课时,该出来的效果没有出来,再加上对文本的深挖,孩子对于声音的兴趣全无。看来,对于朗读,不需要全篇提要求,只是把重点段如2、3、4自然段拿出来作为朗读训练即可,于是,我最后又补充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这几段,终于有学生说出了要轻读和重读的特点来,总之,长时间的整篇课文朗读不利于朗读训练的开展。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8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一)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二)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对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充满了诗情画意。
2、排比句、排比段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更工整,语势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我们会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选择和思考,才能得到乐趣,生活得丰富多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9
在《你一定会听见的》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热烈的局面,没有激昂的话语,偶有“出彩”的发言,但极少有“此起彼伏”的态势,地道是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恬静地度过的。
这样一节没有十足地动起来、热闹起来的语文课,算得上胜利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在接下来对教学过程的回放和论述,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思索和回答。
在导入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先让同学静静地聆听自身周围常有却往往被忽略的声音(比方呼吸声,心跳声等)。然后播放课文开头三段提和的三种细微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声音的图片,引发同学考虑:你听见了吗?以此激活同学的生活体验,进入本课学习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只需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
接下来是同学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同学通过自读初步感知文意,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听什么——为什么听——如何听”,以一个最简单自然的考虑逻辑,顺利地协助同学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最后是拓展延伸局部。同学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同学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玻璃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沛发挥自身的想象,然后写下自身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这个过程,教室里只有玻璃纸舒展时发出的“嚓——嚓”声,以和“沙——沙”的写字声。
40分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上完这节课,我心中没有太多的激动,但同学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写的那种专注的神情却在我的脑海里不时地重现,挥之不去。我不敢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但我相信,这是一节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同学学会了品味语言,学会了用心倾听,学会了表达自身的感受,这就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结合备课,我悟出了,平淡的课堂更需要精心的设计,才不至于教学内容空洞,课堂沉闷乏味。平淡的课堂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引导同学的主线,教师在课堂上才干从容不迫地充任引导者,真个教学过程才干非常流畅地完成,最终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条主线的设计还要注重启发同学的.思维,激活同学的感受。这样,课堂平淡的背后有了同学思维火花的喷发,内心热情的燃烧,平淡的课堂才不至于枯燥。在《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案中,我用“你听见了吗——你一定会听见的——我听见了……”这条主线,把三个教学步骤紧密地连缀起来,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平平淡淡也是真”,是我反思《你一定会听见的》后得到的最真切的感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这样上,有些课该热烈的时候还得热烈,该激昂的时候还得激昂,但在热烈与激昂之后,我们同样必需反思,同学在热烈与激昂中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10
导入新课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提段音乐,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学生的领悟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大多比较拘泥,没有放开去想象,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与或段落,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谈”,我并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而且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阻碍学生自由思想,学生也比较积极地投入近来。接着请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而且要求是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要求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自然、随和、娓娓道来,学生也基本上能做到,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
最后我又播放了一段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又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整体的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精读,品味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感。另外,注意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但是在问题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更加细致化,更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注重文本的解读。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10-16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03-23
《你一定会听见》说课稿09-22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12-03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09-06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教案03-02
《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案09-12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03-25
你的左耳听见了吗美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