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08:37: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诵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1

  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13岁之前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海绵式吸收。经典虽然深奥难懂,但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记到脑子里,长大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积累。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背诵经典,6年如果能坚持下来,相信一定会硕果累累。也许在短时期内不能立刻见效,但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将会有深远的意义。假如我们只有一桶水,但我们要指引给孩子一条河。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一同成长,是我非常乐意做的事情。

  一、具体做法。

  1、做计划。如果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计划里面包含着灿烂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而这种前景和未来对一个人的鼓舞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为了确保经典诵读的实施,我告诉孩子,要把背诵经典当作吃饭、睡觉一样,每天一定要做,养成习惯。同位互相检查,一齐背诵,最后默写一遍。如此反复,保证每个孩子能背一篇,清一篇。

  2、争取家长配合。要求孩子把在学校背诵的篇目回家背给家长听,让家长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背诵的内容。第二天,小组长负责检查。

  3、播放动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我上网查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版的经典,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背诵的经典魅力无穷。

  二、学生的转变。

  1、记忆力得到提高。原来很多孩子背诵语文课本都觉得困难,但是经过半学期的经典背诵,他们背诵语文书的速度明显提高,也觉得白话文的背诵非常简单。

  2、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依照这个原则背诵经典,长期的实践,让学生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平时学习中,学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另外就是反复记忆方法。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该记忆的东西就是要牢固记忆,大部分学生树立了这个观点。

  3、找到了自信。当他们与亲戚、朋友的孩子相处时,背诵一些经典名著,他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而且使他们更加有兴趣接着背诵下去。尤其是当家长对孩子的记忆力表示惊叹时,他们也增加了信心。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其他老师的经验,通过上网查询其他地方的做法,我想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充分利用黑板的一角。轮流值日,每天找一名同学把一章经典抄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抬眼就可以看到,课间就可以背诵,确保一天一章背诵。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评比,超额背诵的小组全员奖励,重重奖励组长,发挥小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如果小组有一个同学拖拉,整个小组没有荣誉,以此保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评选优秀家长。激励家长参与,对关心孩子经典诵读,与孩子共同背诵的家长,提出表扬,发“书香家庭”的奖状,激励一些起带头作用的孩子更加努力。

  4、课前两分钟背诵。每个课前,让学生背诵一段经典静心,然后正式上课,养成习惯,让学生时刻不忘经典,营造氛围。

  5、班级经常开展活动。利用班会时间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排练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以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我们起步算是晚的。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能使这项活动不断改进,趋于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愿我们的经典诵读之路越走越宽阔!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2

  在学校“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的办学理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国学经典发扬光大。学校安排四年级经典诵读是宋词。我把“读”放在首位,通过诵读、吟咏可以来欣赏、理解和诗词;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可以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和艺术鉴赏力。诵读经典宋词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传承国粹的一种风尚,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矗因此,我们不能漠视经典诗词的诵读。“读、赏、创、书、用”,读是第一位,赏是第二位,唯有读得到位,才能使学生赏出意境和风格。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矗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宋词学习的趣。上课伊始,我就通过激情的导语、优美的课件和古筝乐曲,创设出一种古典的诗情画意,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

  2.感悟品味,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受,综合感受。在古宋词诵读活动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不可能去寻求精确的诠释,也无须过多地从词语推敲上下功夫,而更应当更多地让孩子口诵心惟,并从中去获得心领神会。事实上,古人读书向来不重分析而重感悟,主张在积累中体悟做人和为文

  的道理。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诗词,并且已经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宋词。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宋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词,品读品情,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

  3.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障。

  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宋词中所描写的景象,通过诵读、想象,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各种美好意象,体会词中如诗、如画、如歌的意境是教学重点之一。

  4.是要有规范的语言基本功,要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朗诵是一种语言再创造,要求有美感,使整个朗诵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总之,语速,重音,停顿,语调都是朗诵所必须的准备,如选择作品,把握作品内容,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对学生的诵、读应要求不同,分出层次。要在朗(熟)读的基础上再朗诵,对于学生来说,朗读,熟读,包括背诵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诵读,应作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环节,抓落实。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搞好古诗词诵读,对于传承经典,弘扬国粹,创新人文精神,意义深远,它一头连着经典传承,一头连着育人和品牌铸造,是利于当前,谋于长远,惠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好事。真正诵读好宋词,并非易事。靠的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我们认真抓好第一个环节“读”,以经典为伴,与圣贤同行,向春天出发,为明天喝彩!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3

  为传播国学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国学热。今年暑期,我参加了武汉市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在我校近一年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各年级老师们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喜欢的经典诗文,如《论语》、《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等,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学习经典,引领学生体味国学经典文化。本人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想方设法培养积累经典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记得旧句子,也能变成新文章”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做到博闻强记。为了让学生对诵读积累经典产生兴趣。我便努力“武装自己”,在课堂上适时引经据典,兴致或场景所致,还会吟诗诵词,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老师的“见多识广”刮目相看,激发其在心里涌动起强烈的积累欲望。

  二、诵读与理解结合,让学生接受国学。

  对这类经典,我们需要让学生们读,更需要让学生思考,还需要让他们感悟。通过大量诵读与讲解,学生可以深切的感触到国学的魅力,为进一步学好它做准备。在这方面要注意现代与古代的区别,做到古今一体,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讲述一些有关的典故,以

  此提高大家对国学的认同感。

  三、诵读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1、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而我认为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

  2、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只有把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并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四、积极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路探索,一路总结,一路积累,一路收获。我认为要想有效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虽然有些措施显得肤浅,但我想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引导我的学生前行在诵读积累经典之路上,哪怕历经艰辛与坎坷。相信,当孩子们毕业时,其收获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具备的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会灿烂绽放。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4

  为传播国学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校开展了实施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诵读活动。各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喜欢的经典诗文,如《三字经》、《论语》等,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学习经典,引领学生体味国学经典文化。本人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想法设法培养积累经典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记得旧句子,也能变成新文章”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做到博闻强记。为了让学生对诵读积累经典产生兴趣。我便努力“武装自己”,在课堂上适时引经据典,兴致或场景所致,还会吟诗诵词,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老师的“见多识广”刮目相看,激发其在心里涌动起强烈的积累欲望。

  二、 诵读与理解结合,让学生接受国学。

  对这类经典,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读,更需要让孩子们思考,还需要让孩子们感悟。通过大量诵读与讲解,学生可以深切的感触到国学的魅力,为进一步学好它做准备。在这方面要注意现代与古代的区别,做到古今一体,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讲述一些有关的典故,以此提高大家对国学的认同感。

  三、诵读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1、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而我认为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

  2、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只有把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并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四、积极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路探索,一路总结,一路积累,一路收获。我认为要想有效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虽然有些措施显得肤浅,但我想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引导我的孩子前行在诵读积累经典之路上,哪怕历经艰辛与坎坷。相信,当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其收获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具备的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会灿烂绽放。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5

  经典诵读,重在诵读。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已经记诵了不少文章,具有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所以在梳理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容易成诵,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感悟和运用。而要理解文章的大意,就少不了对创作背景和典故来源的'查阅,故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课前,我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资料查阅。在课堂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来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史记》简介、典故来源,这样,课堂就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这些资料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一举两得。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也碰到了不少问题。如如何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而使学生不觉得枯燥无趣,采用何种记诵方式让学生不觉得压力太大。虽然我也采用了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但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些方法也常运用,故此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效果。在记诵方式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的记诵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我以分段挑战的方式进行,能背多少是多少。但可能在背诵的量上,我还是对学生有着过高的期待,这是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6

  “国学经典诵读”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年级的学生学习已有一年了,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评选一次“国学小标兵”。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1、诵读方法趣味化。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经典诗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说写能力不断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来,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期间

  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7

  时间荏苒,转瞬即逝,转眼已经一个多月了。暑期国学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半多了。遥想当初刚刚开始加入本着一个“宣传国学,发扬光大”的信念加入国学团队,到现在,站在“第一线”亲身深入小区的面向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这期间感受颇丰,辛苦和甜蜜始终伴随左右。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这次教学是我的首次教学实践活动。我担任的是《三字经》教学工作,这一个多月来,我才认识到这部仅仅一千多字的作品就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多么的神奇,不可思议。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在短暂的一个来月的相处中,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如此的短暂、令人难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要组织好一堂课并不容易,其中思想品德对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正好在国学中就有思想品德的这方面的古训。比如《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就讲到了要学生去亲近老师,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向老师学习礼仪。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就是要先从严要求自己,再去指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就做过这样的练习,特意花时间指导学生的礼仪,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了如何给老师敬礼,老师如何回礼。而这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此后学生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课堂的礼仪学生们也做得十分好。不仅仅是对老师礼仪方面,还有其它的思想品德方面,他们也有了十分好的进步。家长都十分肯定我们的这方面的工作。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在国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更加奋勇直前,从国学中挖掘出好的新的内涵,让中国的国学在我们手中进一步的传承,发扬光大。

【经典诵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03-25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03-10

经典诵读感言12-18

经典诵读表演06-04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04-09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03-31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06-0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06

教学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