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31 02:00: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折形状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折形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折形状教学反思

折形状教学反思1

  这节采用的是发现学习,整节课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之后又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一系列的知识点,也把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生也有较大的兴趣。

  本课设计利用纸托起水杯的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发现了问题引出课题,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兴奋的探究情绪,充满激情的'投入状态,学习完全成为了他们的内在需求。 在探究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更放松地参与科学探究。

  本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在确定了研究主题以后,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实验的方法,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乐于“自己当家作主”,愉快地投入到探究中去。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中,也没有老师刻意的、生硬的指导。学生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人。

  从本课的教学效果和与会领导老师们的反馈来看,探究不再是直露的,而变成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探究活动如同春风润物一样融入到了学生的科学学习中。

折形状教学反思2

  在学生产生探究内需的时候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圆柱形、六边形)的纸筒,先预测在竖立的纸筒上可以放多少本书,再实测,从而发现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注意做这个实验时,纸的大小、厚薄要一样,建议可以用比较结实的包装纸。教学中还利用看似普通的蛋壳、纸筒支架试验,让学生发现它们的承受力非常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最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明白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台灯,要求既新颖又坚固而且美观。

  这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只告诉学生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至于如何实验,纸折成什么形状,由学生自己设计。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15本科学书时,都惊奇地叫了起来。使我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课的魅力,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看似平凡,却常常给人以惊喜。科学教师应与学生一样,永葆童心,带着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发现,揭开一个又一个秘密,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折形状教学反思3

  这堂课的感受:欣喜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欣喜于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欣喜于学生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欣喜于学生有善于思考的头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是一堂鲜明的科学探究课。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果断单刀直入地设计问题,直奔主题,就可能保证把握探究教学的重点环节,为重点环节的探究活动留出大块时间,自然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探究实验活动——折各种形状的纸筒并研究其承受力、研究纸梁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两个探究活动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在快乐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知道了物体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并学会了改变形状,可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

折形状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本课以折成不同形状的纸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一节活动探究课,课前准备要充分。

  学情分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探索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实践探究环节的时间很难掌握,整体教学过程要按时完成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大小。

【折形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10-22

《折笔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1-02

小班教案《按形状分类》反思12-31

折孔雀教案09-30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11-20

实用的形状作文300字09-10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按形状分类》附反思04-05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形状》小班数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