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1
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2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倒,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3
一、本课知识内容
根据课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二、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七年级上)试行稿》,本节课“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课时“基础知识要求”是:1)记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2)记住知道我国三级阶梯划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和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本课时“基本技能要求”是:1)运用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地势特征;2)在中国地形图上,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位置。
三、本课教学过程
(见《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四、本课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
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
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感性引入
例如:本课导入,我通过播放各种地形风光图片,用让学生更加感性认识地势与地形,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课。
2、化难为易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图例符号知识尤其是从颜色上认识剖面图,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6°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绘制地势简略图,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播放各级地形区的图片。这样,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
3、细化知识点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绘制图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练习当中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五、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4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
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5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绘出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6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虽然这节课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令人遗憾之处,如果让我再讲一遍,我除了发扬上述优点之外,我还会努力做到:
1、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调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把思维拓展“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作为课后讨论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在新课结束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深化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与导课录相中“地形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呼应。
2、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口头上的赞许和掌声之外,我会比现在用更多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如把学生画的优秀的山脉图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既表扬了个体,又让其它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3、 无论在导课还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中,我会更注意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不会因一节课的成功而骄傲, 也不会因一节课的失败而气馁,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节课都能精益求精,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反思五: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本人觉得有几个亮点:
1、导入有特色。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丛生万般自豪!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两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2、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如能播放船舶如何经过阶梯交界处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7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其中最为重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第一课时的内容非常重要,虽说不用太多的时间去讲授,但给学生留足时间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要次要一些,但内容要多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自己的感觉来看在进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地理特征的教学时时间都超过了原来预计的时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高估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此想到如何相对客观的评价学生学情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二是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没认真考虑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可能会花费的时间。看来要比较准确地计算课堂容量容不得半点“大概”,必须认真地考虑到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
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说,讲练结合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虽也有随堂练习,但那些练习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识性的练习,谈不上能力,与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这是不是讲练结合?如果是,可不可以让其更接近考试实际一些?即使课堂上时间不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练习练习——对于学习习惯好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会做这一工作的。
教学素材的选取要精而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我选取了多幅图片。在后面讲解各种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时候又选取了不同的'图片。虽然直观、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教学效果好。用好书本的图片。书本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编者尽心挑选的,都是绝佳的材料。《中国的地形》这幅分层设色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入材料:看这幅图片颜色多不多,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学教学,在教中不断学习成长。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8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
证明
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
证明
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
1、导入不具特色。建议以后用歌曲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
2、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反思三: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好本节有以下思想教育和功能。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9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
1、导入不具特色。建议以后用歌曲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
2、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实际中,我觉得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很多时候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努力尝试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状况,上课做到双方交流沟通。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看法。在我地理课中,努力改变我教,学生听的'模式,让他们自己通过读图、看书、讨论来得出结果。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非常重视地图的使用,利用好地理新课程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图表,让学生自己观察出地势、地形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关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在学生的好奇心上下功夫,由此引入,学生觉得有意思了、有兴趣了,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以丰富的感情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本节课中国的山川河流之美,从而学习他们的地理空间分布。在再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巩固练习,完成教学任务。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好本节有以下思想教育和功能。
首先,学习我国的地势特征,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为下面学习中国的气候、水文以及工农业生产等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地形分析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入认识我国地貌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是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
本节内容的教学,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和得力助手,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读图、用图,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如:山脉、地形区)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其相关位置。通过地形图和各景观图片,可使学生获知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名川古岳、千姿百态;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日夜奔腾,一泻千里。使学生看到我国壮丽河山,数不清的名山大川,河湖泉瀑,风光之美、地形之妙,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使他们树立为建设家乡而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
其次,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所引用的许多景观图片,是反映我国各地的自然风景图片,景色优美,引人入胜,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素材,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美的`享受。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
再次,在给学生欣赏各种地形山川、景观图片时,它所传递的信息量大、刺激强,为学生提供了耳闻目睹多种感觉刺激,可同时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节中各种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各种走向的山脉名称和分布,需要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地理记忆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记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地理教学到处都蕴藏教育思想与功能,就看教师如何处理与把握。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中国的地势》是《中国的地形》的第三课时,这一课时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点,并将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山脉融合在一起,教学内容较少,但需落实的任务不少。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重点突出
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并落实掌握。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较多多,而且通过中国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另外,我国三级阶梯的特征也由学生自主读书、读图完成表格。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几乎全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地形特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这节课花哨东西不多,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整节课都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记图来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充分体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这节课中,重要教学途径就是读图,以中国地形图为基础,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完成表格及填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空间记忆。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
1、对于生成性资源没有重视并及时解决。在通过读中国地形图完成选择题的过程中,A、B选项反映的'都是西高东低,但A选项是阶梯状的,B选项是渐缓式的,虽然学生都选出了正确答案,但对于选项A与B的区别,我没有及时给与解释,使得学生虽然得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但略显牵强。以后应该进一步从颜色过度上说明我国的地形海拔跨度大,呈阶梯状分布,所以选择A选项。
2、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在完成表格与填图上所花的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落实记忆的时间较少,使得课堂氛围略显冷清,落实效果也不如预期的好。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02-21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09-03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02-15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04-07
《中国地形》说课稿12-27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07-17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09-25
中国的民族教学反思10-26
《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