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8 17:08: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1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先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进而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很自然地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前后衔接很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4、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对此,我的'教学理解是: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要求不强调水圈过程、老教材中的河流补给知识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应该来说,这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部分。可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没有按照此分析去进行。这是因为: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水圈,给学生一个大的空间概念;强调水体类型,为以后学习水资源的短缺做铺垫;河流的补给,是水循环的构成部分,更是大气对水文的影响的表现,这点在以后地理教学中用的特别多。反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以几句话归纳完毕,其中的一些要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如,在学习地貌时,可以强调流水地貌中的侵蚀地貌和搬运作用、沉积地貌等,若在此处教学,反而不符合学情。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④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阅读相互联系的水体,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

  3、教学过程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从状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3、水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板书)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观察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雨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出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水循环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2、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3、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4、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

  其他学生改正错误的地方。

  教师总结: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名称。加深学生的记忆。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存在空间—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形式—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示意图略)

  2、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3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活动、读图思考、案例等活动性课文。

  本节教学难度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活动、读图思考、案例等活动性课文进行教学。如结合教材54页的“读图思考”可拓展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结合55—56页“活动”、运用水循环原理,可使学生真实地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探讨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利用读图思考主要探讨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适当给予拓展。

  如利用案例分析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补充“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并结合读图,分析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和汛期特点。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说图和绘图。

  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出示意图中的水循环环节、所表示的水循环的类型,并请学生上台指图进行解说,最后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自然界三种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读图,说图等活动,从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中发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和主要环节,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联系前后所学知识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如讲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这一知识点时,以长江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是如何形成的。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图片,让学生明确这也是水循环的杰作,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以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形成,并联系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把前面所学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旧知识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如讲“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知识点时,可通过展示各种流水地貌的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江汉平原等),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强大,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四章进一步学习水这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并联系以前所学的“地转偏向力”知识,了解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4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进而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很自然地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前后衔接很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04-05

《自然界的水》教案02-23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11

教学的反思12-08

教学的反思01-07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03-02

自然界景物作文300字(精选3篇)02-14

关于自然界的作文300字(精选3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