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9:52: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可以说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超越自我。尤其当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各种新理念,教学反思更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历史教师,我在教学环节、课堂评价、教学专业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反思,下面简单说说在教学环节上的思考。以往历史课堂上主要环节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小结,练习等,授课教师往往从这些环节入手,评课教师也要评价环节是否齐全等,而事实上,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学生围绕教师的'思维走,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特征、情感体验等,因此,我在历史课堂上尝试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课前5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好处:

  一是弥补学生课外很少看历史教材的缺憾,使学生能大体了解本课将学习哪些内容,改变过去的盲目性、被动性;

  二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2、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约10分钟。好处:

  一是增强对历史的兴趣;

  二是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和表达的能力;

  三是有利于学生间知识分享和自信的培养。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查阅一课内容,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查阅两节课的课外资料。

  3、教师点拨重、难点,约10分钟,

  好处:完成本课的课程目标。

  4、疑难问题解答,约8分钟,好处:

  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是解决学生的困惑问题。

  5、小结,约2分钟,由学生自己总结,好处:

  一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二是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6、训练评价,约5分钟,好处:

  一是巩固本课内容,

  二是对学生做以正确评价。

  通过这些环节,学生由主要听讲,偶尔发言,转变为读书、查阅资料、展示自我、疑难质疑、互相交流、知识分享、共同进步。教师由主要讲授到查阅资料、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上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到底有哪些值得反思和回顾呢?回想这两个月来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油然而生,不禁感慨万千,有失误的难受,也有成功的快慰,总之,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须要认真总结反思,好好思考一下。

  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做以回顾:

  1、组织不利,缺乏活力

  在第一单元的探究与活动课中,主题活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提前做了布置,叫学生自由结合,五六个人组合成一组,课余时间上网、查图书资料、看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并从各个组中抽出代表作裁判,从而评出优胜组,并让学生做主持人,活动安排好了以后,我还辅助学生上网络查了跟民族有关的资料,基本上让学生来做,老师指导观看。到了学生上课开展活动的时候,擂台赛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乱做一团,各组发言的同学演讲毫无激情,语言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而且声音很小,下面的学生都听不进去,最差的就是各组代表只是在念资料,纯粹是拼凑材料,没有一点加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法吸引人去欣赏,那象是擂台赛,几乎就是念书,还坑坑巴巴念不清楚,学生各行其是,乱作一团,怎个是乱糟糟的。回想一下,估计是学生缺乏经验,时间仓促,自己是急于求成,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组织能力欠缺造成的。

  2、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由于“新课改”历史教材使用的是北师大的版本,在远程教育网上的课件资源对不上,只好用其他教育网站的资源,但其他网站的课件不多,而且下载不方便,上多媒体课比较困难,并且课件也不好使,课件也单一,有的只是幻灯片。

  3、重机械理论,忽略理解消化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内主要矛盾、大跃进、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虽然我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的是热情洋溢,兴致勃勃,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理解认识不到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释的不够形象,学生理解不深,头脑这中没什么印象,很容易混淆概念,理解产生偏差或错误,很难留下记忆,要采用其他方式来教学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和不足,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骜述了。接下来把半个学期来的成功和收获简单地进行回顾总结:

  1、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拉近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历史课,对学生理解体会历史知识很有帮助。获取历史知识需要感性认识。但平时的历史课有很大的局限性,历史课全靠嘴说,学生既没有经历过,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近现代历史就会感到疲倦乏味。

  我在上“人民公社”知识的时候,给学生展示当时的粮票,让学生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情景,实行供给制;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访问长辈或农业工人,了解“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相关情况。学生既强化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在社会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虽然远程教育网上的课件资源和我们的教材不配套(人教版),但学校的互联网设施已经建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把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展示到学生面,配合教材知识加深记忆,增强教学效果。我在《伟大的历史转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等课中利用网上下载的幻灯片插播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明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难登大雅之堂,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3

  教学中会积攒出一些学生对教学和学习上怨言和不满,例如:觉得老师课堂上婆婆妈妈速度慢,对学生的违反纪律现象视若罔闻,对同步学习处理不彻底,在工作上做了很多无用功,作业不切实际或者过多,上课程序或步骤不适用,老师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等等,本星期我在课下和课上时间通过观察和找学生谈心,总结出很多教学当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发现了很多学生有着很多怨言和不满,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我必须找出引起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清空教学中出现的垃圾和污浊之气,克服自己不足和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带领学生轻装上阵,逐步提高学生学习速度和效率,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发展平台。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4

  (一)这节课下来我觉得做的较好的地方是:

  1、灵活处理教材、灵活处理课堂、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来准备4分钟完成的自主学习部分,就用了12分钟,打乱了预计的安排,好在及时做了调整,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秦暴政方面的具体表现略讲一下,从而为后面的步骤顺利实施赢回了时间。

  2、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讲解徭役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寓意问题。在讲鸿门宴问题,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典故的寓意,并进一步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联系起来,起到较好的学以致用的作用。

  3、将教材的知识做适度的拓展延伸,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多角度的思考,还是让学生(至少是部分学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从而超越了教材。

  4、环节的过渡方面也是处理的比较轻灵、流畅。比如导入设计、从秦暴政过渡到大泽乡起义、从秦灭亡到楚汉之争的过渡,这些小安排还是收到不错的效果,让整节课连贯,紧促。

  5、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效果较好,通过自主检测反馈的信息感受到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

  (二)然而这节课操作下来,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学生自主提问方面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该班学生可能突然间改变了教学模式,一时不能适应,弄得自主提问环节有些冷场,学生提不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提问的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一节课的容量过大。可能长期呆在初三的缘故,这节课忽略了七年级学生不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最多25分钟的“红线定理”。本节课除了8分钟的`自主学习和8分钟的自主检测之外,差不多有半小时在让学生紧张思考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有疲劳感。

  3、板书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将课堂总结进行的较为仓促,而没有落实到从基础知识到基本能力再到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纵横向联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种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升华。

  4、本节课图像信息的处理较少,大量的文字信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也是不太适应的。

  5、成语故事的搜集与整理方面也做得不到位。

  总的来说,这节课收获还是蛮多的,有成功也有失落,有喜悦也有遗憾。好在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课堂吧。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6

  上了《隋唐文化》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7

  贞观之治一课的教学思路是:课前采用学案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为课上的探究做好准备。课上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了学案预习检测。与以往提问式检查预习不同的是,能够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预习学案的量小而精;学案检测试题分为A、B、C三档,可选性较强。学生积极参与,今天适用。效果很好,超出了预期的目的。为课上的探究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探讨:唐太宗的制定措施是如何体现他的认识时。有学生提到;“政府轻徭薄赋,不让老百姓干很多繁重的活,不从老百姓搜刮很多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开垦大量荒地。促进经济的进步,人民的日子愈来愈好过了。”另一个同学说:“这么好的君主,中国现在让唐太宗统治,我们的生活也一样的幸福。”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唐太宗,改变不了压迫人民的本质。他的一切做法无非是安民心,从而稳固其统治的手段而已。从太宗的话中得出,他认识到人民力量强大的同时,担心“水覆舟”。唐太宗的开明是与其他封建王朝的皇帝比较而言的。所以,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其做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否做出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8

  在这一课中,教材展现了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本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本节课我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出发,以落实新课标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实际,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创设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较多,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比如说到宋代的衣、食、住、行,通过引导学生自然分组和角色体验,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学习的热情被调动。把课堂的表现和课后及时的总结经验,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简单明了,如果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可以采用我们的老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并结合练习题很轻松的就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由于四大发明是我们古代引以为荣的东西,所以就想给学生多讲点,因此细究的话,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了很多非历史知识的运用,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四大发明必然需要同学们有比较广泛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此又是另一重难度。

  由于本课容量激增,又因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显得仓促甚至是省略。给学生补充了以下的历史资料: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见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为了衔接各教学环节,本课选取了一些历史场景进行了导入、过渡。总体较顺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拓宽了本课历史维度,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讲完这三大发明之后,基本上只剩2-3分钟的时间了。故为本课小结,及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巨大影响时显得不够深入具体,同学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西方世界如此重视四大发明的原因。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调整内容,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使知识的传达更加富有层次性,可能效果会好些。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

  如七年级历史《秦末农民起义》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 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

  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

  1 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 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4 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5 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1

  这学期我教初一历史,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第一单元的课程已经结束,反思如下: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让学生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初一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初一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2

  历史人物可以说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活动史,离开了历史人物也可以说历史教学就无从谈起。历史人物虽然在历史发展中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起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3

  一节历史课,我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时,突然有学生插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很恼火他打断了我的话题,于是没好气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高兴地指着墙壁说:“在那儿贴着呢,还有孔子的画像。”我一时语塞,多好的教学资源,我怎么就没注意呢。

  反思:

  我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4

  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找出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

  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

  历史线索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历史线索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掌握历史线索。

  复习时,应该注意各部分的前后联系。复习前面的`知识时,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为后面的复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则要不断照应,反复深化,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大融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3-28

历史教学反思02-07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0-22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28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22篇)09-26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02-24

历史期中教学反思03-22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3-31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