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21 12:10: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使用了教材上的问题探讨作为课题引入,激起学生的大讨论,而面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并没有直接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从而充分激发学主动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例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时,以生活中常见的玉米→母鸡→人为例,学生开展讨论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结束后利用投影,将讨论得出的.一部分归纳结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互相取长补短,从中体会分析的方法。在学生明确了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的去向后,让学生用模型图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式图。在学习“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定量分析后,要求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且对自己完成的模型图进行修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活动、讨论较多,课堂时间掌控不够理想,有点前松后紧。 在对能量金字塔模型解释不到位,每一层代表该营养级的全部生物,不光是一种生物,强调后可能部分学生还是认识不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2

  受进度影响,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完成基础知识,再安排学生课后练习。因为物质循环与本节也联系密切,所以安排在物质循环后再上一节练习课,在学生经思考、训练后,再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难点问题。

  应该是难度较大的原因吧,学生听讲很认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对部分疑难处理解还需要进对一步通过练习强化巩固。

  第一课时有三个内容:能量流动概念、过程和特点,重点的内容就是讲解能量流动过程。对于流动过程分别从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四个方面讲解。这个过程选用慢讲、引导分析方法逐步让学生理解,效果还可以,但是学生对于同化量以及传递过程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谁存在理解上问题,所以讲到这里时用了较长时间。后来改用练习结合,讲解效果好了很多。在平行班基本可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但是体育班基础比较差,所以有些内容就放到了第二课时讲解。

  第二课时首先介绍能量金字塔,额外补充一下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这里的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课下布置一定的习题强化。尤其是生物量金字塔的练习应用,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慢讲、甚至重复。能量流动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这里需要教师讲解,因为农业和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多。课本97页有一个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原以为很简单,结果发现学生并不太会做这些计算题,当然时间有限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在剩下的平行班我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到作业本上,然后再讲解这些题目,效果还可以。

  总体来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比较难,想要在课上就让学生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课下布置给学生一些习题,及时强化是很有必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本节课采用了“三段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几点感悟:

  一、反思成功点

  (1)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节以《鲁滨逊漂流记》的有关情节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互动活动方式为学生阅读教材后相互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理解、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不仅体现了生物教学生动、鲜活的特点,而且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4)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学中不要吝啬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棒、做得不错、你说得太好了等,经常使用这些语言往往既可以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反思创意点

  (1)教育理念

  1、“生活化”理念——生物课堂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不仅要理解有关知识,还应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活动化”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推理与相互交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3、“情感化”理念——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十分抽象,学生由于受到年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整理、归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借助图解,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在自主探究中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反思失误点

  (1)学生自主探究后师生互动处,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对于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设计的问题,我提示得太多,我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可是我还是没有停止,没有完全的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还有对于实验的设计,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总结归纳。我感觉我对课堂上这种灵活处理,应变的能力比较弱。我当时完全可以改变策略,或是启发引导,或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不会出现冷场现象。

  (2)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对同学的关注少了,没有点评到位。课前的预设没有完全从学生出发,过多的想自己如何精心准备把课讲好,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未完全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课上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却未能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课堂气氛。这是我今后工作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四、反思

  后续点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三段教学”模式在全面高效完成一堂又一堂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次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从中也感受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4

  在新教材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由此我把本节课定位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重点。

  教学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难以一上课就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在引入上,我准备了一张图片问学生: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然后进入正题,提问什么是生物圈?什么是生态系统?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且贴近生活,这时可以尽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了解的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但由于这里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应注意问题的`引导,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和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答,并及时表示鼓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也可以联系实际,加入海南本地的一些特别的动植物介绍,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对课堂的兴趣。

  在学习了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各个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互相联系的?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和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现象来分析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学生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小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最后让学生能

  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解决本节难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重点,这部分主要由我引导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对自己、人类破坏环境的简单了解,并表达自己以后将怎样保护生物圈。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

  自我点评:

  1、整堂课内容比较流畅,且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作为本节重点贯穿整节课。

  2、紧密联系实际。介绍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时联系实际,介绍海南本地特色的动植物。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时也主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讲起,从身边讲起,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

  3、讲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难点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河流生态系统在地域上与其他各个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一目了然。

  4、课堂练习简单及时。这里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课堂练习我就选择了简单的基础的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讲完一部分内容时就及时的出题考考学生,让他们能马上回顾刚才讲的内容,及时掌握相关的知识。

  5、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上公开课无法避免的紧张,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和语气等方面做得还不理想,需要继续加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5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例如去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因为我校正在进行着教学改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相反,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引路,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内容,单从知识点来看,比较单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但是,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来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为后面的生产者等成分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作一简单的伏笔。在引出生态系统后,我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态系统的观察,逐个思考问题,目的在于引出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考虑到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些名词,学生很难真切地理解,于是,我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巩固,随堂的练习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得出食物链的概念后,我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两句谚语又提到练习中,他们是否都构成食物链了呢?八班的学生相当机灵,在略微思索后,都回答我说第一句不是食物链,因为生产者必须是食物链的起始点,对于此,我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居然那么快。随后,我又将食物链上升到以人为终点,请同学阅读小资料:汞与水俣病的内容,并进行讨论交流,此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趣味性,更多的是为说明人类亦是生态系统一员,破坏了生态系统等于毁灭人类自己,为之后的教学作铺垫。

  回顾这节课,不管是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还是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还存在有以下一些不足: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量比较大,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在课堂中,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活动时间,包括几个讨论的练习题,时间比较紧促。幸好,由于八班学生的思维较快,因此在时间上,还算基本把握住了。

  总的来说,这次的组内教研课,不管是从教学过程还是课堂上的控制、学生反应来看,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边教学边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6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是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

  而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注重引导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设计只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应把“怎么学”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教师按教材内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并通过操练求得巩固的方式。这就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这片断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展开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但还未能真正理解教材,不可避免地返回到刻板化、程序化的老路上去。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对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保意识都很重要。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食物网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辨析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讲述,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精选的例题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进行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的意识;加强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出教室、开放式教学的组织手段;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习过程性,人文素质的整体评价;特别需要加强学科渗透,展现科技的发展、执行方面的能力培训。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7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理念,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一句话说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我满意的。

  但我不满足于他们的“依书直说”,我打算在此安排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另外,我还想把问题稍作变通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于是,我说:“请各个小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种角色,猜想假如生态系统没有了自己这种成分,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着,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有创见的发言。但结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狭窄,还没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教材的知识,究其原因我认为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不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得法,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猜想是有条件的,当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时,猜想就变得无从想起或者成了瞎猜。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的猜想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为学生适当的指引方向,从而使学生的猜想更有价值。我们的新教材在学生连最基本的动、植物、细菌、真菌的常识都没有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生态学知识,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8

  这节课的设计,采用微课教学的模式,本节教学的重点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节播放微课视频,教学效果好。用生活中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捕食关系,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食物链。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食物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样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常常没有意识到,有时我们的行为实际上是限制了学生。这次上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只是起了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时把需要交代的问题交代清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思考、提问、表达、动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探究活动,并且在实验后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也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表现出很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留给他们的课后探究问题也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微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于生物学中重难点教学有很好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开发新的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9

  10月29日,夏老师到我校听了孙亚琳和我的复习课。课后全组老师共同探讨点评了这两节课,从老师们的点评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首先发现自己不会评课,不会评课能反映出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还差距甚远。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以后的听课评课努力实践吧。

  其次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讲课与讲题过程中总是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的可怜,这样不但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惰性,没有紧张感,上课走神,不听讲,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了。总以为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就会记住了,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不现实的,不要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应该精心设置好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让学生来讲,使学生上课时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适当给点提示。

  再次,复习课应该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让学生对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展示出单元知识的系统性,然后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接着快节奏的清晰的进行复习任务,快节奏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效而充满活力。

  最后,课堂语言要干净利落,且不能忽视板书的呈现,板书能让学生更易梳理已有的知识,并给予充分重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1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的知识点多,课容量大。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等,并要渗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强爱护、保护生物的情感。因此在设计课时,我首先想到头绪多,怎样使学生的兴趣能够持久、连续。想到了形式要不拘一格,下面就我在授课时觉得可取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森林之中在优美音乐的的伴奏下,老师以舒缓的语调说出森林中可以看见的,听到的事物。使学生有一种犹如身在其中,体验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来获得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感觉好奇,表情认真、投入。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在课堂反馈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概念是抽象的,枯燥的。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体验是方法之一。

  二、认真对待资料分析,要给学生分析的梯度。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资料分析书中有讨论题,往常利用时发现,学生只针对问题作答,忽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和书中的讨论题就有些关系。本次课,我将讨论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了图片森林生态系统加上生态系统概念时涉及到的内容,增设问题: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和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是整个问题组呈现整体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都会在问题中呈现出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课前的思考和准备充分,以往的反思、反馈及目前学生的现状都进行了认真地考虑,落实时达到目的,符合学生现状。

  三、身临其境,发现自己也是食物网的一员,体会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之后,安排了探究自己在食物网的位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自己在食物网的位置和自己有关的生物。此种安排,一方面实际演练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发现自己也是食物网中的一员。更深层次的认识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认同生态平衡与我有关。

  本节课在反思中,我体会最深的是,作为教师时时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在备课,设计,落实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认知、体会、发展,学生在上你课是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用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03-31

《电能和能量》 教学反思03-22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04-04

《流动的画》教案03-3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06

拼音jqx教学反思jqx教学反思10-25

教学的反思12-08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的反思01-07